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528

  “然,陛下圣命既下,不过旬月之间,彼辈商贾,便将两万余石粮草输入府库,已足够大军数月开销。”
  “眼下距西突厥大军来袭尚还有一段时间,据下官与几位僚属估算,至战前,运抵松府的粮草,约在五万石上下,足够支应大军半年所需……”
  ……
  听完尹太平的叙述,李治陷入呆愣之中。
  他没想到,那些在他看来一无是处、唯利是图,被士林舆论贬斥为「国之蠹虫」的商人,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这一刻,他突然想起年少时,他去劝谏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大兄不要和商人走得太近,皇帝大兄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雉奴,你要记住,这个天下,迟早有一天,是商人们的天下。”
  当初的李治只觉得这句话太过离经叛道,可是眼前的情景,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或许大兄才是对的,王朝总有一天会灭亡,世家门阀总有一天会衰落,可商贾之辈,却前仆后继,绵延不绝。】
  沉默片刻之后,李治继续问道:“尹刺史可知,这些商贾为何比朝廷的动作更加迅速?”
  和李承乾身为穿越者兼从小在市井间摸爬滚打不同,李治虽然一直没显露出什么坏毛病。
  但事实上,他就是传说中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废柴。
  以他的小脑瓜,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商人,为什么会拥有比朝廷更强的组织能力和行动力。
  ……
  看着一脸好奇的李治,尹太平有些欲言又止。
  他倒不是不知道其中内情,只是怕自己如果告诉了李治,会带坏小孩子。
  晋王是皇帝最看重的弟弟,也是现如今皇帝唯一还在世的同母兄弟。
  如果皇帝因为这件事怪罪下来,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刺史能够担待得起的。
  眼见对方似乎知道什么,却又不愿意告诉自己,李治便又问了一遍。
  如此几次三番下来,尹太平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李治,老实交代道:“不瞒大王,这些商贾之所以动作如此之快,概因「利」之一字而已。”
  李治有些不解地看着尹太平,等着他给自己解释。
  既然说都说了,尹太平索性破罐子破摔:“大王,彼辈商贾所恃者,唯钱财而已。”
  “彼辈先于地方收购粮草,再大肆招募人手,许以重金,凡提前完成任务者,更有额外赏赐。”
  “那些受雇之人为了酬金,往往日夜兼程,不知疲累地赶赴目标,纵然途中有千难万险,也难阻其分毫。”
  “相较之下,朝廷以徭役转输粮草,自然是多有不足……”
  等到尹太平说完,李治默然半晌,最终学着他的太傅那样,慨然长叹一声:“果真是礼乐崩坏,人心不古……”
  只是在眼前这种情境下,这句话说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李治也不知自己到底是在惋惜,还是在庆幸……
第460章
:商贾之利
  看着陷入沉默的李治,尹太平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跟着一起闭嘴。
  二人这边说话的工夫,队伍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
  等到二人陷入沉默,队伍又走出一段距离,前方突然出现骚动,传来一阵吹吹打打的声音。
  紧接着,一只百余人的送葬队伍,就出现在离众人不远处的街角。
  那些人显然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遇上李治。
  看到庄严肃穆的王驾仪仗,出殡队伍连忙朝一旁闪避。
  然而,已经迟了……
  ……
  看着远处那些穿着白袍麻衫的身影,尹太平的脸色黑得跟锅底一样,招手唤过来一名属官,严词呵斥道:
  “早就与尔等交代过,今日大王入城,叫尔等约束好城中百姓,万万不可惊了王驾,尔等究竟是怎么办差的?!”
  那属官脸色一片惨白,连忙跪倒在地,叩首告罪不止。
  晋王此次来到松府,是奉了皇命前来督战加稳定军心的,结果一进城,还没来得及见到大军,就先见到了送葬的队伍。
  这个兆头可实在不怎么好。
  万一晋王殿下因为此事发起飙来,直接将他斩了,他都没地方说理去。
  ……
  尹太平一连骂了十多句,这才停下来,目光冰冷地吩咐道:“还跪在这里做什么?!速去将那些无知小民驱散!若再办不好,小心本官对你不客气!”
  属官知道自家大人虽然说得严厉,其实却是在救自己,连忙应诺一声,擦了擦额角的冷汗,起身就要朝出殡队伍走去。
  正在这时,王驾马车中传来李治的声音:“且慢……”
  尹太平和那属官的身子同时一颤,却没成想不等他们开口求饶,李治就已经吩咐道:“尹刺史无需气恼,先叫贵僚属上去问问是何情况,然后再做计较。”
  和尹太平一看到出殡队伍就怒火中烧不同,李治仔细观察一番之后发现,那只送葬队伍中,大多数人都穿着只有商人才会穿的深灰色衣衫。
  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另有蹊跷。
  ……
  听到李治并没有找自己等人麻烦的意思,尹太平松了口气,答应一声之后,对属官吩咐道:“大王的命令尔没有听到吗?还不赶快去打探!”
  属官连忙屁滚尿流地跑了出去。
  不过片刻工夫,将情况打探清楚的属官了赶了回来,来到二人面前拜道:“回禀大王、明府,那些人皆是奉陛下之诏,从河北运粮来此的商贾。”
  “死者乃是其中一家的家主,此番随同一起前来,不料半路遇上山洪,丢了性命。”
  “该商贾之子不敢耽误王命,带领余下家奴将粮食送入府库,这才举丧致哀。”
  “彼辈入城不久,并不知王驾今日抵达,是以才冲撞了大王。”
  “那家少主方才说了,待到老父丧礼结束,便自去大王驾前领罪。”
  听完那属官的禀告,李治有些吃惊,感叹道:“世人皆以古之琴范蠡、琴清为贤,不料我大唐竟也有如此义商。”
  “彼辈死于王事,本王身为天子宗亲,帝国藩臣,理当亲往吊唁一番才是。”
  说完,便掀开车帘走了出来。
  ……
  尹太平与属官对视一眼,不明白李治为什么突然玩这么一出。
  不过只要李治不找他们的麻烦,他们也懒得去管这位大王究竟大的是什么算盘,当下躬身拜道:“大王仁善,臣等钦佩。”
  至于李治,他这么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
  在今天之前,他和其他大唐「土著」一样,认为商人就是「无义之辈」、「逐利小人」,于国于家,并无裨益。
  可是方才尹太平所说的事情,和眼下亲眼所见的这一幕,将商人的另外一面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且不说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如果不是这些人不计成本,甚至不惜性命的「付出」,大唐想要在战前将后勤工作筹备妥当,无异于痴人说梦。
  是以,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亲近一下这些之前从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商人。
  他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促使着这些人这么做。
  他更想知道,这些商人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竟然值得皇帝大兄将他们视为天下的未来。
  ……
  话分两头,大唐的战前准备工作,因为有了商贾力量的加入,前所未有的高效推进着。
  与此同时,睢合水畔,西突厥人的战前准备,也已经进行到了最后关头。
  王廷之中,西突厥可汗肆叶护高坐上首,看着帐下济济一堂的各部俟斤与各国使臣,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和新年伊始时的气势如虹相比,现在的这些人,就如同被抽了脊梁的癞皮狗,再没有了半分气焰。
  中原王朝怎么说也镇压了西域数十年,积威深重。
  随着大唐各军调动的消息传到草原,这些人的士气,一天不如一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