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528

  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叫刘秀,一个在后世网络上被称为「位面之子」的男人。
  在「中兴汉室」的过程中,没有根基的刘秀为了增强己方实力,不仅自己带头娶了河北豪族郭氏的嫡女郭圣通,同时还给手下的亲信大臣保媒拉纤,让他们都娶了出身豪门望族的女子为妻。
  这个做法让刘秀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山东大半氏族的效忠,最终得以以小博大,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自己坐上了皇位。
  李承乾现在做这些事的初衷虽然和刘秀当年不同,但是将来有可能造成的结果却差不多。
  因此众人没有贸然发表意见,而是在心里不断权衡起其中的利弊。
  ……
  说是权衡利弊,其实更多的还是计算自己能从这件事里得到多少好处。
  自从军制改革以来,文臣武将成了互不相干的两个群体,官老爷们再也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插手军队的事情。
  这让在过去数百年间习惯了笔杆子,枪杆子一把抓的华夏贵胄们十分不习惯。
  尤其是在皇帝重启分封之后,这些人就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虽说皇帝给文官也制定了一套赐爵标准,可是和武将杀敌立功,飞速晋爵比起来,文臣的那条晋爵之路,无疑要困难许多。
  既然自己称宗做祖是做不成了,那何不找一个潜力股,尽力培养。
  等到日后对方封镇塞外,自家也能混个外戚当当不是?
  想到这一点,众人便不再犹豫。
  对视一眼之后,由长孙无忌这个太尉作为代表出列拜道:“陛下生而神圣,履责乾坤,动合阴阳。臣等愚所不能及也,唯顿首百拜而已……”
  说完便郑重躬身一拜,其他人也都跟在长孙无忌身后一同拜倒……
第543章
:激荡
  随着房玄龄等人出宫,天子准备在全天下征选适龄女子,许配给前线有功将士的风声也随之一起传了出去。
  然后,还没从大胜喜悦中恢复过来的长安百姓,再次轰动了。
  这一次,比昨天听到王师大胜的消息更让他们激动。
  市井间,里坊中,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
  有人看着大明宫方向,羡慕嫉妒恨:“听说此番连皇室之女都在许婚之列,早知如此,当年大军改制,俺真该去试一试……”
  在他旁边,一个身着护卫服饰的彪形大汉坐在地上,蒲扇大的巴掌不断扇在自己脸上:
  “俺当年可是左骁卫甲部都尉甲部校尉麾下队正,改制时上官多番挽留,俺只想着给人做护卫能挣到更多,不料想却有今日!俺真是悔啊!”
  要知道,那可是皇室之女!
  一旦自己娶到一个皇室女子,哪怕只是一个狗屁不是的宗亲,也可以保证一生无忧。
  如果更进一步,能够娶到郡公、县公之女,那自己的名字都将被宗正收入李氏族谱,为后人所知。
  再如果,自家祖先有灵,保佑自己娶到亲王、郡王之女,那接下来半辈子就算什么都不做,都有人上赶着给自己送钱求庇护。
  甚至如果自家祖坟炸了,能够让自己娶到一个皇帝的妹妹或者姑姑,那场面……
  想到自己因为一时贪念损失了多少东西,这个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哭过的汉子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
  一样米养百样人。
  有人懊恼,自然也就有人高兴。
  就在长安百姓纷纷后悔不迭的时候,从高祖时期至今册封的勋贵老爷们,已经开始盘算嫁哪个女儿合适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荣华富贵什么的,他们已经凭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
  他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手里的荣华富贵继续传承下去。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谓「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先人再是牛逼,后人也不一定有出息。
  现如今的朝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人,能继续混在皇帝身边的,除了房遗直和长孙冲,就只剩了一个侯景,其他开国功臣的后人,基本上已经全部「阵亡」。
  莱国公杜如晦当年是何等的风采,可是现在呢?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辽东苦寒之地当刺史,一个挂着驸马都尉的名头开酒楼。
  不出意外的话,杜家在第三代的时候将会从大唐权力中心消失,彻底泯然众人。
  同为勋臣,杜家的遭遇不免让众人生出兔死狐悲的感觉。
  可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先帝和今上已经给过自家那些没出息的小子足够多的机会,是他们自己没本事,在朝堂倾轧中败下阵来。
  要怪也只能怪他们自己烂泥扶不上墙。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要毁在不肖子孙手里,许多人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为了防止家业被那些小兔崽子败掉,众人想了无数手段,可是却收效甚微。
  皇帝的这道命令,对于这些人来说,就好像黑夜里的一盏指路明灯,让他们看到了家族继续繁荣昌盛的希望。
  ……
  自从今上登基以来,激赏军功,自行伍而起,成为郡公、县公的人不在少数。
  大唐的勋贵集团,在先帝贞观二年重议分封之后,迎来了又一个高?潮。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薛仁贵和侯勇这两个例子。
  薛仁贵从一介布衣到成为郡公,只用了不到十年!
  而这一次大战之后论功行赏,他将很有可能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公!
  如今在长安,谁不称赞李靖和李绩两位慧眼识珠。
  前者是薛仁贵的恩师,后者则是薛仁贵的岳父老泰山——自从辽东之战后,李绩便将自己的小女儿李幼娘嫁给了薛仁贵为妻。(感觉有点对不起王宝钏)
  有了这个徒弟和女婿在,卫国公府和英国公府,至少还可以逍遥四五十年。
  ……
  除了薛仁贵,还有一个侯勇。
  六年前,侯勇不过是上谷侯氏一个比较出色的后辈,在家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准备走族叔侯君集的后门进入军队,混个出身。
  却不料侯君集在陇右作了个大死,连带着侯氏一门都被牵连,成了全天下唾弃的对象。
  侯勇为此不得不跋涉千里前往辽东,响应皇帝的号召,加入了刚刚组建的关宁卫,从一个小小的校尉做起。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侯家要就此沉沦下去,却不料侯勇硬生生从辽东的冰天雪地里杀了出来,短短五年时间,便从一个白身,积功升到了关宁卫中郎将,受封三水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每日里围在县公府外求亲的人群足以把门槛踏破,其中甚至不乏五姓七望的亲近旁支。
  这可是当年侯君集风光的时候都没能享受到的待遇,由此可见舆论对侯景的看重程度。
  可以说即便没有侯君集复出这件事,上谷侯氏也可以在侯勇的带领下重新振作起来。
  ……
  薛仁贵和侯景能有今天,有一部分是因为当今天子激赏战功,现在想要晋升爵位,比高祖和先帝在位的时候简单。
  然而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确实有本事,是人才,值得高官显爵的待遇。
  但是,像薛仁贵和侯景这样的人才,现在的大唐一点都不缺!
  自从武苑建立以来,在以李靖为首的大唐名将团的指点下,大唐将领的素质如同装了火箭助推器一样飙升。
  如今大唐将领的战术水平,足以傲视历朝历代,随便一个拉到其他朝代,那都是一方镇守,朝廷柱石的程度。
  只要时间足够,只要还有敌人,他们终将让整个世界震惊。
  是以,勋贵老爷们纷纷摩拳擦掌,就等着施展七十二般手段,从归来的将士中慧眼识英才,选出一个像薛仁贵、侯勇,甚至于像孙武、韩信那样的绝世天才,从而保证家族在自己故去之后能够继续兴旺发达。
第544章
:公主要去相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