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28

  而今天,他们的亲人得到了这份礼遇,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忠靖殿前,仪式还在继续,气氛越发庄严肃穆起来。
  “鹰扬卫骑部都尉马元……”
  “神策军甲部校尉孙传方……”
  ……
  随着太常寺礼官的唱名,一个又一个阵亡将士的骨灰坛被请入殿内,放置在早已安排好的灵位之下。
  文武百官聚在一起,看着天子的背影,和身边亲近的同僚窃窃私语起来:“陛下此举未免有些太过郑重了吧?”
  虽然大家提前都收到了一点风声,大概知道皇帝今天要干什么。
  然而当他们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才发现,皇帝的所作所为,远比他们预想的更加夸张。
  这些将士的待遇,甚至都已经超越了前些年薨逝的河间郡王!
  别说在大唐,就是翻遍历朝历代的史书,也找不出一个死后有如此哀荣的例子。
  这让大家在激动、艳羡的同时,多少也会生出一点埋怨。
  这些阵亡将士里虽然也有中郎将一级的高级武将,也有郡公一级的高阶勋臣,但九成九以上都是白身的泥腿子。
  平日里,这些人死后能打一口薄棺裹身,能有几件器物随葬就已经颇为不易。
  但是现在,他们居然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每年享受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的香火祭奠,这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来……
  ……
  对于身后气息的微妙变化,李承乾也有所察觉,不过他却并没有理会的意思。
  他今天这么做,一部分的原因是受到后世教育的影响,对这些征战沙场,为国赴死的军人有着崇敬之心,不想他们死后默默无名。
  至于另一部分原因,也可以说是更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替接下来的改革铺路。
  就和那些老兵想的一样,和西突厥的大战结束之后,唐军各部必然要进行一次募兵,补充因为大战损失的兵员。
  李承乾就准备趁着这个机会,顺势推出他的第二次军改方案。
  只是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李承乾想要推行的那个方案,可能有点太前卫了,所以他不得不先打上几针预防针,以免被那个计划伤到自身。
  ……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很快就过了正午。
  直到最后一只骨灰坛被安放妥当,皇帝陛下带领文武百官上完香,这才转身出了大殿,带着众人走下梁山,来到百姓面前。
  看到皇帝出现,围观百姓都激动地难以自抑,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不止。
  李承乾站在辇车上,十二道天子旒迎风而动,黑色的天子冕服套在身上,显得神圣而威严。
  温言安抚了众人一阵之后,李承乾面对平静下来的百姓,朗声道:“昔年前隋炀帝无道,以至于天下民怨沸腾,百姓民不聊生。”
  “朕之皇祖高皇帝顺天应命,自太原起义兵,吊民伐罪,故上帝嘉恩,授予天命,统御神州。”
  “我大唐自立国以来,先后二帝,皆以仁心为怀,与民休息,故有太宗文皇帝「贞观之治」。九州之内,初显盛世之像。”
  “朕受先帝遗命,代天养治元元万民,夙兴夜寐,未敢有丝毫懈怠。”
  “然朕不德,不及先帝之万一。朕所知者,唯赏功罚过而已。”
  “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今将士卫国,保天下万民安康。如此大功,岂可不赏之乎?”
  “故,朕今乃以国葬之礼,嘉陇右阵亡将佐,乃为明告天下:凡可为朕,为大唐,为天下立功者,无论高低贵贱,朕,必不吝厚赏重封!”
  李承乾前面那些话,百姓们听的迷迷糊糊的,不过最后那句「无论高低贵贱……不吝厚赏重封」大家都听的明明白白。
  想到自己将来有可能也能和今天这些死难将士一样得到皇帝的赏赐,众人便再次激动地难以自抑。
  就连之前还有所怨言的文武百官,在「赏赐」的诱惑面前,也将心里那一点小小的芥蒂扔到角落里,朝着御辇上的李承乾躬身再拜:
  “陛下崇先王之训,明圣贤之教,臣等谨为百姓贺,为天下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580章
:拜占庭人的小手段
  乾陵的国葬已经结束了好几天,然而市井间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却一天比一天热烈。
  尤其是当皇帝下诏,言明日后为国出征,「死王事者」都能享受这种待遇之后,这件事的热度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片喧嚣声中,「日理万机」的皇帝陛下终于抽出一点空闲时间,接见已经在长安待了两个多月的罗马使团。
  大明宫,宣政殿。
  罗马帝国外交官普布利乌斯阁下带着他的副手,朝御座上的李承乾躬身一礼,用刚刚学会的一点大唐官话磕磕巴巴地说道:“外臣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参见尊敬的皇帝陛下……”
  李承乾端坐御座之上,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温和道:“贵使免礼,未知使者在我大唐过得可还习惯?”
  “劳陛下垂询,外臣一切安好。”
  “感谢陛下的热情招待,外臣日后回到罗马,定然会将天朝的友好告知鄙国上下,愿两国世代友好,永无兵戈……”普布利乌斯神色谦恭地回答道。
  这段时间以来,普布利乌斯通过多方打探,对他现在身处的这个国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唐的富庶与强盛,唐军的强横和可怕,深深震撼了这位曾经目空一切的罗马贵族。
  此时他唯一期望的,就是大唐千万不要把主意打到罗马身上。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西突厥都已经打到了罗马的家门口,唐军追着西突厥人的屁股打到地中海,听上去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
  看着普布利乌斯惶恐的模样,皇帝陛下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问道:“朕听闻使者此番前来,乃是带了贵国王上的诏命,要与我大唐修好,不知是也不是?”
  “陛下圣明烛照,洞见万里,外臣感佩之至……”普布利乌斯先是拍了一记马屁,然后才说道,“鄙国王上久慕天朝威严,欲归附大唐,为天子羽翼,还望陛下恩准……”
  说着,就将一封羊皮纸卷成的国书郑重捧过头顶。
  李承乾给身边侍立的黄安使了个眼色,后者缓步走下御陛,从普布利乌斯手里接过国书,恭恭敬敬摆到李承乾面前。
  皇帝陛下低头看去,只见这道国书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面一半是用拉丁文写的,应该是出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或者某位大臣之手。
  至于后面那些楷书,只看墨色就知道应该是最近一段时间刚刚翻译出来的。
  对于拉丁文这种东西,别说李承乾,就是找遍整个大唐,除了普布利乌斯率领的罗马使团,也再找不出其他人能懂。
  于是皇帝陛下索性略过前面的原文,之间看起了最后的翻译。
  翻译的内容和之前普布利乌斯说的差不多,左右不过是些「大唐爸爸你好腻害,俺要给你暖被窝」之类的献媚之词。
  其实按照罗马君臣事先的设想,原本是打算跟大唐玩一次G2,共同瓜分世界的。
  只不过在深入接触这个国家的人和物之后,普布利乌斯已经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大唐君臣,尤其是刚刚取得陇右大捷的大唐君臣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已经不再只是口号,而是一个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实现的「小目标」。
  罗马人这个时候跑来跟大唐君臣称兄道弟,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是以,为了避免刺激到大唐君臣敏感的神经,给罗马带来灾祸,普布利乌斯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对君士坦丁二世的国书进行了一番魔改。
  将罗马描绘成一个在西突厥野蛮人铁蹄下瑟瑟发抖,时刻等待大唐爸爸救援的小萝莉。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有辱国格」,回国后被君士坦丁二世切小丁丁,普布利乌斯一点都不担心。
  大唐和罗马相距何止数万里,两国之间想要联系一次都要花费数年时光,根本就不可能互通消息,大不了两头瞒就是了。
  ……
  李承乾并不知道普布利乌斯做的这些小动作,他只当白皮们又犯了欺软怕硬的老毛病。
  在心里不屑地吐槽了几句之后,皇帝陛下面对百官问道:“普卿(普布利乌斯)之言,诸卿方才也都听到了。”
  “依诸卿之见,此事我大唐该当如何啊?”
  其实这句话问了也是白问,从华夏有历史记载以来,就从来没有拒绝过外族臣服的先例。
  这一次也是一样。
  文武百官只是稍作商议,就已经有了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