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528

  李治不以为忤,将目光转向其他两人:“二位将军也请免礼。”
  “谢大王!”王玄策二人躬身再拜,退到一旁站定。
  ……
  既然侯君集这个正主已经回来了,李治当然不能再继续占着帅位。
  二人各自找了个位置相对而坐,侯君集老眼稍稍打量了一番李治,拱手问道:“不知大王此番前来塞上,可是陛下有何旨意?”
  李治之前之所以要隐瞒身份,就是怕地方官吏误会,如今见侯君集果然想歪了,只得苦笑一声,解释道:“侯公无需多虑,并非陛下有什么旨意,只是小王在长安待的憋闷,这才向陛下讨了个恩典,出京游玩一番。”
  以侯君集的城府,当然不会相信这种一看就是托辞的解释。
  只不过他本就不怎么关心李治的来意,李治既然不愿意明说,他也就没有继续追问,换了个话题道:“老臣听闻,大王入城时,与一商贾有些纠缠,未知后事如何?”
  李治点点头:“本王方才见了张维与林晟,此事已然了结。”
  话虽如此,可是李治在说这些的时候,眼中依旧闪过一抹迟疑。
  这一瞬间的异样没能逃过侯君集的眼睛,老狐狸心下一喜,稍作思忖,尝试着问道:“大王以为,张主簿之议如何?”
  【嗯……】
  李治有些疑惑侯君集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犹豫了几息才斟酌着说道:“先帝曾言「夷狄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张主簿之计若能奏效,可至少保我大唐边境五十年安宁,确为上上之策,只是……”
  晋王殿下的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倒不是他不愿意说,只不过接下来该说什么他也没想清楚,想说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李治还有些糊涂,侯君集却清醒的很,接着李治的话说道:“大王所言不差,子续(张维表字)之策确可助我大唐尽速平定草原。”
  “然彼辈商贾重利轻义,此事一旦传将出去,引得天下商贾争相效仿,我大唐恐将再无宁日……”
  侯君集虽然说的有些含糊,可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李治瞬间豁然开朗。
  他从刚才开始,就一直觉得张维的计划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经侯君集这一提点,李治也明白过来。
  尽管张维的计划确实能够帮助唐军用最快的速度平定草原,但问题是,这世上的事情只要有人做了,就一定会有后来者效仿。
  天海商号和剑南道黜置使府作为天子心腹,朝廷还可以控制,可是天下商人千千万,并非所有商人都是和朝廷一条心的。
  一旦武器走私出现泛滥之势,被某些野心家利用,草原必将重新燃起战火,甚至于就连大唐本土,也有可能出现动荡。
  到那个时候,朝廷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李治也明白,侯君集和自己说这些,未必全然出于公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说着这些话很有道理。
  商人的眼里向来只有利益,为了利益,他们可以出卖任何人,甚至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历朝历代,有关商人走私通敌,惹得生灵涂炭的故事史不绝书。
  大唐的商人因为被皇帝「严打」收拾了一遍,看上去还算乖巧。
  然而如果今天这个口子开了,以后再想要把商人们关进笼子可就有些难了。
  但如果不让张维他们去做,大军长期驻留塞外,对朝廷财政来说又是个极大的负担。
  一边是近在眼前的问题,一边是将来可能出现的变故,李治一时间也有些左右为难……
  “或许,我该去辽东看看?”李治心里突然冒出这么个念头。
  因为淘金潮、捕鲸业、奴隶业的蓬勃发展,辽东的商人地位要远高于内地。
  某些巨商,甚至能和一州刺史同席而坐,兄弟相称。
  如果商道有益国家,那么辽东应该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地方;
  另一方面,如果商道不利于朝廷统治,那么辽东也应该是问题最突出的所在。
  李治觉得,是建议皇帝大兄限制商贾发展,还是用晋王的身份为商人张目,最好还是等到亲眼见证了辽东的情况再说……
第十一卷:华夏
第619章
:千金市马骨(上)
  元新七年春二月甲寅(二十一)。
  大明宫,仙居殿。
  草原上的波诡云谲并没有影响到长安这座帝国神京的安宁,闲下来的皇帝陛下此刻正在会见一位在长安待了两个多月的「客人」。
  「啪」的一声轻响,一只粗糙的大手将棋子拍在棋枰上,大手的主人,前任吐蕃大论禄东赞神色平静地问道:“陛下国事繁重,日理万机,今日怎的有空与我这个番邦罪臣对弈?”
  李承乾将一颗棋子摆上棋枰,温和笑道:“禄卿何以如此自轻?昔年卿归国之日朕便说过,朕这里的大门,始终为君开启。”
  “卿此番入唐,朕只当你是朕的客人,罪臣之言,万万不可再提。”
  禄东赞有些意外地看向李承乾。
  和当年的太子李承乾比起来,已近而立的皇帝陛下无疑要成熟许多,但是那双眼睛却没什么变化,依旧那么平和,那么明亮,仿佛世间一切尽在掌握一般。
  【天不佑我吐蕃,若威利赞普(松赞干布)在世,或许能与此人一较长短,可惜天不假年,威利赞普去的太早了……】
  在心里暗暗感慨一句,禄东赞有些怅然地说道:“陛下宽宥之恩,罪臣感激不尽。不知陛下今日召见罪臣有何训示?”
  李承乾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当年朕为太子时,曾几次三番招揽于卿,卿皆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恩回绝。”
  “如今松赞干布已死,卿可愿为朕所用,为我大唐参赞机宜?”
  禄东赞有些意外地看向李承乾,他没想到,都到了这个时候,李承乾居然还想着拉拢自己。
  “罪臣多年来数次与天朝为敌,甚而与西突厥肆叶护结盟窥伺中原,陛下莫非一点也不生罪臣的气?”禄东赞试探着问道。
  李承乾无所谓地笑笑:“在其位,谋其政,禄卿身为吐蕃大论,所作所为不过尽忠职守而已,朕为何要生气?”
  “倒是芒松芒赞丝毫不念卿多年辅佐之功,欲除卿而后快,卿难道不想报仇?”
  禄东赞抿了抿嘴角,没有说话。
  芒松芒赞推他出来背这口黑锅,要说他心里一点怨恨都没有,那是绝不可能的。
  只不过芒松芒赞毕竟是松赞干布的孙子,看在松赞干布的面子上,他也不愿和对方为敌。
  更重要的是,吐蕃是他和松赞干布联手建立起来的,是他这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吐蕃灭亡在自己手上。
  “陛下好意,罪臣心领了。只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此番两国交战,其罪皆因外臣一人而起,陛下还是斩了罪臣的头颅,告慰王师将士在天英灵吧。”
  说着,禄东赞离座而起,郑重朝李承乾躬身一拜。
  禄东赞的拒绝并没有超出李承乾的预料,皇帝陛下拈着棋子的手在案几上敲了敲,平静道:“禄卿所虑,朕大约也能猜到几分。”
  “吐蕃朕必灭之,然吐蕃之地,朕却可以留下。”
  “贵妃(卓婉儿)为朕育有一子,今年已有八岁。待到王师平定吐蕃,朕便以此子为藏王,统御吐蕃之地,卿以为如何?”
  禄东赞闻言眼前一亮。
  按照吐蕃传统,如果一个家族没有子嗣传承,那么外孙也是能够作为继承人继承家族产业的。
  某些情况下,外孙的继承权甚至要比叔伯兄弟的继承权更优先。
  恰果苏巴公主(卓婉儿)是松赞干布的亲生女儿,身上流淌着赞普家族的血液,由她的儿子称王吐蕃,从法理上来说没有太大问题。
  更妙的是,这个孩子同时还身怀李唐皇室的血脉。
  有他坐镇雪域,既可以保持吐蕃的高度独立性,又可以随时从大唐得到各种物资援助,简直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只不过……
  “陛下如此安排,实乃吐蕃之幸,两国之幸,天下之幸,罪臣谨代吐蕃百姓谢陛下。”
  “然陛下延揽一事,请恕罪臣不敢答应。”
  “罪臣此番入唐,妻儿皆未随行。若罪臣应允陛下,恐族中老少将遭不忍言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