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528


第665章
:喷子
  正所谓“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
  萧瑀觉得,自己已经给孟子学派找到了最好的道路。
  虽然他看不到最后的结果,但他坚信,只要弟子们坚持下去,孟子的学问,终有一日能够大行天下。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萧瑀这样的自信,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投资未来。
  比如,来自辽东的荀子学派。
  荀子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最出名的两位先贤,但是二者的理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
  不仅二者的门人弟子互相看对方不爽,就是荀子本人,也曾经写过一篇《非十二子》,其中一个段落,专门是批判孟子和他的老师子思的。
  在那段文字里,荀子形容孟子和他的老师子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在荀子看来,孟子和他的老师子思,自己都没搞懂孔子的学问,就跑出去教人,不仅误人子弟,还玷污了孔子的言论。
  这种近乎人身攻击的言论,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孟子门徒的强烈反对,两派弟子的嘴仗一直从战国打到了秦朝,都将对方视为异端。
  最终,孟子学派仗着人数优势,将荀子的学问踩在了脚底下。
  ……
  如果不是李承乾穿越,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荀子学说将永无翻身之日。
  可是因为李承乾的穿越,诸子百家再度复兴,荀子的学说也被人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荀子的主张和他的思想以及理论,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与讲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孟子学说不同,作为诸子百家天字第一号大喷子,荀子传人的行事风格用一句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报仇不隔夜。
  看什么不爽,马上就要开喷。
  觉得什么不对,马上就要改正。
  “义之所至,虽千万人,吾亦往矣。”这句话虽然是孟子说的,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还得算是荀子门徒。
  太极殿之会,几乎云集了天下所有学派,这在荀子传人的眼中看来,就是一堆有着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凑到了一起。
  那还等什么?
  必然要先喷了再说!
  ……
  站在演讲台上,杜构的目光从诸子百家脸上一一扫过,尤其在那些戴着儒冠的人身上多停留了几瞬。
  然后,一开口就先来了发地图炮:“何为儒?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一句看似平平无奇的话,却让在场所有儒家学派变了脸色。
  原因很简单。
  杜构这一句「仲尼、子弓是也」,等于是把除了孔子、子弓、荀子这一系传承外的其他人,全都开除出了儒家正统继承人的行列。
  这特么怎么能忍?!
  当即便有人站起来想要发飙,只是不等他说话,一旁早有准备的杨师道狠狠清了清嗓子。
  紧接着,立在大殿两侧的羽林卫士同时立正,身上明光甲甲叶摩擦声连成一片。
  看着杨师道那似乎要择人而噬的目光,起身的几人顿时怂了,一边悻悻然入座,一边在心里放声大骂:“无耻杜构,不当人子!”
  看着一脸不服,却又拿自己没办法的几人,杜构脸上露出一个小人得志的微笑,继续说道:
  “当今之世号为儒者,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实可悲、可叹、可怜矣。”
  “岂不闻「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乎?”
  说到这里,杜构停下话头,一脸挑衅地望了眼在场的儒家各派,仿佛在等着他们反驳自己。
  只不过刚刚还义愤填膺的众人,在杜构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反而陷入沉默。
  因为杜构这些话,正好点中了他们的脉门。
  如今诸子百家的学者,尤其是坐在太极殿上的这些人,哪个不是家资豪富,仆从如云。
  他们的学问,几乎全是从书上得来的,又有几人像当年的百家先师那样深入社会,根据现实需求修改自己的理论?
  至少大部分人都没有做过。
  而这样的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和一步一个脚印从辽东「拼杀」出来的杜构坐而论道?
  看着杜构那张因为久经风霜而显得有些粗糙的脸庞,一小部分人突然觉得“我艹,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
  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杜构话锋一转,说道:“方今幸甚,天子在位,以圣行役物,用德政佐民,兴百业,利天下,虽古之圣王亦不能及也!”
  和刚才张柬之的马屁比起来,杜构的这个马屁,档次高了不止一点点。
  因为,他说的是事实啊!
  这些年来,大唐在李承乾的统治下百工兴旺,商业通达,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自有明史记载的宗周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
  【明明有这么好的政绩你不拍,偏偏提什么「外王内圣」「厚德载物」,简直不知所云。】
  在心里吐槽了一句刚才张柬之那弱智一样的马屁,李承乾一脸欣赏地看向杜构,暗道:“杜构这几年在辽东总算是历练出来了,再放到洛阳锻炼两年。如果没问题,应该就可以召回长安,接英国公、燕国公他们几个人的班了。”
  英国公李绩、燕国公于志宁等人都是跟随李唐打天下的老臣。
  按照他们的功绩,本来应该和房玄龄等人一样进封郡王,只是李承乾手边一时间实在无人可用,这才把他们两个的封赏押后。
  不过这两人今年都已年过六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嗝屁。
  如果不能赶在他们死前把王位封下去,就算死后追封,他这个皇帝的脸上也不太好看。
  因此,新老接替的工作必须得尽快提上日程了。
第666章
:牛皮糖
  就在李承乾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安排的时候,另一边,杜构在将诸子百家轮流黑了一遍之后,开始了下一阶段的论述:
  “管子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然观当今之世,农工杂处,士商不分,此世所未见之大变革也。”
  “吾辈士大夫,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敢不察之,审之……”
  荀子学派和其他儒家学派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他们强烈反对清谈,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荀子学者对世界的变化极为敏感,任何一点改变,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更别说如今天下局势变化之快,堪称宗周礼法制度崩溃以来最剧烈的时期。
  早在前往辽东之前,杜构就已经发现,目前的世界,和书本上描述的社会已经截然不同。
  在辽东的几年,受到荀子学说的影响,他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但是……
  荀子门徒是狂,是傲,是愤青,但不是白痴。
  杜构很清楚,以他的身份,在这个问题上只能浅尝辄止,不能说的太多。
  因为,「四民论」是诸子百家都共同遵循的理论基础,也是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根基。
  想要改变「四民论」,就和改变大唐「以德治国」的方针一样,是为君者才有的权力。
  而他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让朝堂高层,尤其是让当今天子注意到社会形势的巨大改变。
  上一次天下出现这么大的变革,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那一次,诞生了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诞生了「四民论」,诞生了诸子百家。
  如今,社会再次迎来大变革,诸子百家复兴,又会诞生什么全新的事物?「四民论」究竟还能不能满足统治的需要?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因此,朝廷必须在大变革的高?潮到来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