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528

  ……
  李承乾静静听完严通的论述,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缇骑卫的奏报里说严通有名家风范了。
  这种吹牛皮不打草稿的本事,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严通说的确实很漂亮。
  只不过……
  重民学派真的是按照他刚才所说的去做的吗?
  呵呵……
  就李承乾通过缇骑卫得到的消息,如今在洛阳,重民学派和他们的拥趸,确实修桥铺路,建立私立养济院,收容鳏寡孤独之人。
  但是,这些好处,都只是面对洛阳本地人的。
  面对外地人,洛阳人可就不能算是一个好主家了。
  因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成了整个天下的经济中心,天下商人南来北往,都必须通过洛阳。
  这给洛阳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带来了难以计数的外来人口。
  就李承乾所知,如今在洛阳和周边的县乡,许多工坊里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主要是从东瀛和西南诸夷买来的奴隶。
  对于这些人,重民学派,可是丝毫爱不起来。
  仅仅是在去年一年,就至少有一千名奴隶,被埋进了乱葬岗。
  至于没有埋进去的,那就不知道多少了!
  如果他们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毕竟想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要用人命去填。
  比起死伤华夏同胞,死几个异族奴隶,李承乾根本就不在乎。
  但问题的关键是——资本家有祖国吗?
  别说是当下,就算再过一千年,那个号称文明的世界,也只有极少数资本家有「爱G」的概念。
  对于绝大多数资本家来说——剥削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只是因为他们能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而已。
  等到某一天,这些奴隶再也找不到了。
  你觉得他们会眼睁睁看着小钱钱挥舞翅膀离自己远去?
  别做梦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剥削的矛头,一定会转回国内。
  当然了,李承乾也知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肯定要撕毁一切旧有的秩序和道德,将它们标上价钱,挂上货架。
  因此,他并不想圣母的去插手这些事,只不过他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等到自己退位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继任者盯紧重民派。
  如若不然,将来的某一天,他的某个子孙,很可能就要成为中国版的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成为资本主义横行世界的牺牲品……
第668章
:改变的世界
  俗话说的好:“商人的嘴,骗人的鬼。”
  洛阳商贾的剥削行径,不管放在什么时代,都应该是被批判的对象。
  然而在严通的包装下,剥削什么的,顿时就变得高大上起来——
  我们压榨,我们无耻,我们逐利,可是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让诸夏同胞过上更好的生活?
  什么叫忍辱负重?
  什么叫舍己为人?
  这就是!
  如此「义行」,不仅不应该被鄙视,反而应该颂扬才对。
  换做几年前,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为商人说话,一定会被主流舆论喷到死。
  但是如今,有洛阳这个「成功」的范例在前,再来说这种话,突然显得那么有说服力,那么的理所当然。
  就连原本因为「重民」理念被对方抢走而不满的孟子学派,一时间也被忽悠瘸了,点头说出「重民诸公,真君子也」的溢美之词。
  严通下台时,更是迎来儒家各派的共同欢迎,和之前荀子学派「人嫌狗不待见」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
  重民派之后,又有几个小学派接连上台演说。
  然后,整个太极殿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诡异。
  并不是因为那几个小学派的发言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法家要登场了!
  经过这些年的野蛮扩张,如今的法家,已经成为诸子百家中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巨头。
  这还是将儒家各派捆在一起来比较。
  如果将儒家各派视作不同的学问,那么法家就是毫无争议的第一显学!
  先来看看如今法家究竟强大到什么地步了吧。
  在朝堂上,一个太尉,一个刑部尚书,一个大理寺卿,一个大理寺少卿,将法律的裁判权和复核权一手掌控。
  地方上,遍布道州府县的胥吏集团,帮助法家将思想贯彻到每一片大唐统治的区域。
  就连文官极难插手的军队,也少不了法家士子的身影,他们作为军法官,深入军队各个阶层,在士卒将校间享有崇高声望。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让人想忽视他们都很难。
  当杨师道平静说出「有请法家贤达登台」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瞪大眼睛注视着法家阵营,猜测究竟谁会上台代表法家进行论述。
  ……
  和其他各家不同,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大的经世派,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看到法家士子活跃的身影。
  但正因如此,法家在这太极殿之会上的处境难免有些尴尬。
  法家的中坚力量,那些有能力践行法家之道的人,已经全都进入各级官府,开始为自己信仰的理念奋斗。
  这些人是不能登上太极殿讲台的,否则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吃相未免有些太难看。
  但是法家剩下的那些人,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刚入门不久的新人,又无法肩负这份重担。
  因此,法家虽然势大,但是受限于学派特性和太极殿之会的规则,反而有些吃亏。
  ……
  最终,在诸子百家好奇的目光中,太尉长孙无忌身后站起一个年轻士子,缓步来到台前,一板一眼的自我介绍:“瑕丘施范,蒙先生不弃,登台与诸公论道,不胜惶恐之至……”
  虽然嘴上说着「惶恐」,但是看他的表现,可没有一点惶恐的意思,反而一上来就给了在场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史云「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故有夏商周不同礼而王,齐晋宋秦楚不同法而霸。故有孔子对定公以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其行虽异,然其理一也。”
  “方今天下,于内,百姓富足,百家争鸣,农工昌盛,商贾大兴;于外,突厥虽灭,然近有吐蕃,南诏,交趾,远有天竺,大食,罗马,皆不臣也。”
  “当此之世,实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子不才,敢问诸公,此时不变,更待何时?!”
  ……
  “彩!!”
  施范的话音未落,在座的勋臣中就有人忍不住大声喝彩,那些靠着军功封爵的人更是集体起立为施范鼓掌。
  原因很简单,施范的一席话,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托罗马使团到来的福,如今的大唐军人们已经知道,在葱岭之外,还有一片远比大唐本土和东西突厥加起来还要广袤的土地。
  新世界的大门已经在他们面前开启,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好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