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528

  刚才皇帝都已经说了,千金令的品级只有正四品上,比九寺卿臣和六部尚书都要低半级到一级。
  以李治在先后两代帝王驾前的恩宠,就算不给个宰相,至少也得给个都护或者尚书吧?
  怎么就给了个小小的千金令?
  李二陛下的几个儿子,如今不是一方镇守,就是一国国王,到了李治这里,突然变成了正四品上的小官,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再者说了,让李治当上了这个千金令,大家接下来还怎么愉快地和千金司拉近关系,把千金司拉近自己的阵营?
  拉帮结派拉到了皇帝的亲兄弟身上,怕是嫌命长了吧……
  ……
  李治也觉得李承乾这个安排有些玩笑了。
  他倒并不嫌弃千金令的品级高低,主要是他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未必能做好这个千金令。
  皇帝在天海商号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没人比李治更清楚,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关系,让皇帝十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因此,当众人还沉浸在惊讶中的时候,李治已经起身,准备婉拒这个任命。
  只是还不等他说话,皇帝那里就已经投来一个饱含深意的眼神。
  看出皇帝目光背后的深意,李治思索了几息,将溜到嘴边的婉拒之辞咽了回去,躬身再拜:“臣弟谨奉陛下之制!”
第691章
:避籍
  “臣弟谨奉陛下之制!”
  随着李治这句话一出口,天海商号和千金司的事情就此尘埃落定。
  不管其他人心里究竟怎么想,都无法改变已经成为定局的事实。
  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众人纷纷起身拜道:“陛下圣明,臣等百拜!”
  “诸卿免礼。”李承乾应了一声,接着说道,“今日召诸卿前来,除了天海商号之事,还有一件事要与诸卿商议。”
  众人再拜:“臣等恭聆圣训!”
  李承乾拍了拍手边的一摞奏疏,漠然道:“近年来,缇骑卫与御史台不断上书,言说地方上官商勾结,谋取私利。更有甚者,以官员之身亲涉商道,诸卿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皇帝的话音未落,殿内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古怪。
  自从先帝以一道「便民自取」的诏书打开官员捕鲸的序幕,这些年来,明里暗里从事商业活动的官员越来越多。
  最初,这种行为还只局限在捕鲸业中。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尝到甜头的官老爷们开始将触手伸向其他领域。
  尤其是当商人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之后,秉着「商人都能做官,凭什么我做官就不能经商」的想法,官员经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几乎已经成了半公开的秘密。
  就连眼下坐在李承乾面前的这些人,或多或少也和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即便如此,从法理上来说,官员经商,依旧是不合规矩的行为。
  皇帝突然把这件事拿出来说,众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才好。
  ……
  沉默片刻,大理寺卿许敬宗首先出列,一脸正气地说道:“臣启陛下,我朝立国之时,高祖曾有明令,严禁官员经商,彼辈今日之举,有违高祖之制。”
  “臣请陛下委臣以权,授臣以节,清察天下官吏,纠核不法。”
  “臣愿以性命担保,不出三载,必将天下贪官污吏扫尽一空,还朝野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许敬宗杀气腾腾的建议吓了众人一跳,当即就有人要出列反对。
  不等那人说话,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许寺卿忠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朕心甚慰。”
  “然先帝在位时已有明言,我朝以仁孝、德行治国,此举杀戮过重,朕不取也,诸卿再想想别的法子吧……”
  见皇帝拒绝了许敬宗的提议,其他人都松了口气,重新思索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礼部尚书崔浩真出列说道:“启奏陛下,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臣以为,眼下之事当严明律令,以震慑不法……”
  说这些话的时候,崔浩真自己都不信这手段会有效果。
  不许官员经商的政令,如今还在高祖起居录里明明白白地写着。
  可那又怎么样?
  官员们还不是该做生意就做生意,该捞钱就捞钱?
  有几个人把高祖的命令当回事儿了?
  李承乾也明白光耍嘴皮子不是办法,对于崔浩真的意见,他连点评都没有点评,直接说道:“诸卿再议之……”
  ……
  皇帝接连否决了两位大臣的提议,众人也明白过来,天子这是已经有了打算。
  与其自己等人在这里胡乱猜测,还不如直接听听皇帝的意见。
  如果皇帝的办法可行,那大家纳头便拜就好了。
  如果皇帝的办法不可行,那再来慢慢扯皮不迟。
  想到这里,众人齐声拜道:“臣等愚昧,不明于人事,伏唯陛下龙意天裁!”
  李承乾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朕闻,昔汉之时,曾有一策名为「避籍」,凡千石以上官员,不可在故土为官。”
  “朕意,依此成例,严禁七品以上官员在所辖之地经商作贾,诸卿以为如何?”
  从一开始,李承乾就没打算彻底禁绝官员涉足商业,因为他知道那么做,最终肯定是弊大于利。
  大唐不是后世,没有那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李承乾也不能像雍正那样,搞什么「养廉银子」。
  官员们寒窗苦读数十年,才能搏到一个出仕做官的机会,可到手的俸禄,却常常连家人都养活不了。
  不让他们捞点外快,难道他逼着他们去贪污不成?
  更何况,如今大唐的官员队伍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子弟。
  人家本来就是经商的,难道因为做了官,就要人家把祖业扔了?
  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是以,从一开始,李承乾打击的目标就是官商勾结,盘剥地方,而不是官员经商这种行为本身。
  ……
  听完李承乾的计划,众人也都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虽然这么做,以后捞钱的时候要多费些手脚,收入也会有所降低,但总比一刀切,把财路断了要好。
  于是,众人真心诚意地拜道:“陛下仁德无双,皇恩浩荡,臣等感佩之至。”
  李承乾早就猜到众人会是这么个反应,淡定道:“既然诸卿没有疑议,此事就此决定。尚书省稍后行文各道州府县,宣明朕意,此事朕就不下诏了……”
  自从汉代以来,官员经商都被视为「与民争利」,这件事由尚书省颁布一道行政命令,让大小官吏知道就行,没必要让老百姓也跟着掺和,否则指不定要闹出什么乱子。
  杨师道也明白这一点,听到李承乾的话,起身应道:“臣谨奉诏,如命!”
  李承乾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吩咐道:“既然如此,中山王和晋王留下,其余诸卿且先回去各自准备吧……”
  众人躬身再拜,缓步退出大殿。
  等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殿外,李治迫不及待地说道:“大兄,千金司一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臣弟恐能力不足,坏了大兄的谋划……”
  李承乾无所谓地摆摆手:“千金司之事,朕自有计较,晋王不必担心。”
  “朕稍后会下旨将林木调到你手下听用,你只需在一旁替朕看着就成。”
  皇帝大兄都这么说了,李治自然也就不再多言。
  李承乾目光看向李彻,问道:“彘儿,你接触朝政也有几年了,说说吧,你对如今的朝局有何看法?”
  李彻见皇帝老爹要考校自己,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将自己对朝局的见解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
  这一说,就直接说了小半个时辰。
  李承乾一直静静听着,直到李彻说完,这才点了点头,赞许道:“在你这般年纪,能有此等见识,已经算是不凡了……”
  李彻心下一喜,躬身拜道:“谢父皇夸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