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528

  奴隶,在这些人的眼里,完全成了消耗品。
  仅过去一年时间,因为种种原因死在各家工坊里的异族奴隶,就有三千之众。
  这还只是盖牟城一城,扩大到整个辽东,这个数字会是多少?
  三万?五万?还是十万?
  不仅对异族奴隶苛刻,对待大唐百姓,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那些从内地移民过来的人,辽东本地的百姓,很多也成了受压迫的对象。
  过去数年间,很多原本的自由民,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吸纳」进了工坊和庄园,为他们劳作。
  那些百姓的处境要比异族奴隶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好「一点」而已。
  ……
  眼下在大唐本土,尤其是在关中,佃户的待遇前所未有的高。
  以前那种累死累活,到头来毛都剩不下一根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因为一旦地主提出的地租过高,佃户们就会用脚投票,或者去官府请求授田,或者直接跑去工坊帮工。
  那些地主的田产则会因为无人耕作,被官府视为荒田,收归朝廷,重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以前,佃户们每年的收成,六成要交给地主,两成给朝廷,剩下的那两成,才是他们自己的。
  可如今,佃户们每年只需要将一半的收成交给地主,由地主代替他们交税,剩下的五成,全是他们自己的收入!
  只要肯努力,多租种几百亩地,佃户每年的收入,比一般的自耕农还要高!
  以至于很多自耕农都眼红不已,除了种自己家的地,还主动跑去给地主当佃户,争取多一份收入。
  而那些进入工坊帮工的百姓,生活要比佃户和自耕农更好。
  关中的工坊主们,不仅给工人提供食宿,每天还有十几,乃至几十钱的工钱。
  一个熟练工人,一年时间往往能攒下数千钱。
  很多人就是靠着给工坊帮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在这辽东,别说工钱,那些在工坊和庄园里劳作的百姓,连一天两顿饭都不一定能吃得饱,很多时候都是在饿着肚子干活。
  他们和那些异族奴隶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不会被无缘无故的打死——因为他们都有户籍,一旦死亡,官府会追究。
  除此以外,他们和那些异族奴隶没有任何区别。
  ……
  奴役百姓,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重罪。
  没人点破还则罢了,一旦曝光出去,不砍掉一批脑袋,这件事是完不了的。
  南闾信等人也深刻明白这一点,因此当李彻把那些卷宗扔出来的时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把头低了下去,谁也不敢接话。
  李彻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众人的回答,双眼一眯,沉声道:“怎么,尔等都哑巴了?还是说尔等都聋了,没听到本王的话?”
  察觉到李彻言语间的不满,众人脸上都见了汗,之前他们还想着檀王年纪轻轻,或许这件事能忽悠过去。
  可如今看来,李彻年轻是年轻,但却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坊间传言,都说皇长子有陛下当年之风,如今看来,诚不欺我啊……】
  在心里感慨了一句之后,南闾信膝行几步,顿首拜道:“老臣惶恐……老臣有罪……”
  南闾信的姿态已经摆得够低,但李彻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冷笑着说道:“怀戎郡公既然自知有罪,那就请你说说,你究竟何罪之有吧。”
  “呃……”
  南闾信被李彻这句话噎得够呛,他当然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也知道李彻为什么发火。
  可是这些事都不能说啊,说出来,那就是一个死字!甚至于很有可能还要连累家人!
第695章
:规矩
  沉默良久,南闾信最终还是没敢把自己做的那些事说出来,只是叩首拜道:“老臣有罪,伏请大王责罚!”
  说完,整个人拜伏在地,态度极为恭敬。
  李彻伸手在王座的扶手上敲了敲,没有理会南闾信,目光转而看向其他人,面无表情道:“怀戎郡公有功于国,他既不肯说,本王也不便勉强,尔等可愿与本王分说?”
  众人齐刷刷把头低了下去。
  自家的事自己清楚,真把作坊里那点破事全抖落出来,李彻就算把他们全家都宰了,那也是罪有应得。
  可就算他们不说又能怎样?
  作坊已经被查封了,那些狗腿子也都被关宁卫抓了起来。
  人证物证俱在,他们还能抵赖不成?
  此时此刻,这些平日里在辽东横行无忌,作威作福的所谓「人上人」,终于明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意思了。
  想到每年冬天处决死刑犯时的惨烈情形,众人只感觉一阵寒意从脚底板蹿到天灵盖。
  不约而同的,所有人都开始磕头如捣蒜,恳求道:“草民(臣)知罪,望大王开恩!”
  说着说着,有两个胆子小的家伙一时没忍住,竟然直接当着李彻的面尿了……
  ……
  闻着空气中隐约飘来的尿骚味,李彻微微蹙眉,觉得火候差不多够了。
  他来辽东,是为了整治当地乱象,让一切走上正轨,而不是为了把辽东搞瘫痪。
  这些人,吓一吓就行了,真要是把他们都杀了,对李彻来说也是件麻烦事。
  敲了敲桌子,檀王殿下一脸严肃地说道:“本王听说,去岁与西突厥一战,辽东商贾向松府前线输送粮草百余万石。”
  “念在尔等还算心怀朝廷的份上,此事,也不是不能商量……”
  听到李彻这么说,众人心里顿时生出一阵死里逃生的幸福感觉,只是不等他们高兴,李彻已经接着说道:“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本王有几个条件,尔等若是答应,此事还可转圜,若是不答应,哼哼……”
  听着李彻明目张胆的威胁,众人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恭敬道:“大王有命,草民(臣)等无不遵从。”
  李彻未置可否,直接说道:“其一,各家各户在黑水河边的作坊全部关停,尔等各自选址重建工坊。新建工坊不可居于闹市,不可影响百姓,不可聚在一处……”
  这一点,是李彻离京的时候,皇帝老爹对他唯一的嘱咐。
  李承乾很清楚,在这个前工业化时代,手工作坊对环境的破坏,实在有限的紧。
  按理说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像辽东这样,这么严重的污染问题。
  黑水河那边之所以变成那样,完全是因为聚集的工坊太多,环境的消化能力跟不上他们破坏的速度。
  将这些工坊全部迁走,让他们分散开来各干各的,虽然会让抬高生产成本,但至少在外人看来,不会再像现在这样触目惊心,可以避免某些人以「保护环境」为借口,阻挠工业化改革的进程。
  ……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经过这次的事情,黑水河那边已经不再保险。
  本来就有不少人计划着事后将工坊移走,听了李彻的要求,大家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将皇帝老爹吩咐的事情说完,李彻开始提出他自己的要求:“其二,本王稍后会下令,于辽东各府县衙门设置市监一职,直接归本王幕府管辖。”
  “日后辽东各地工坊、庄园之制度,都要按照市监的要求去做,本王将给予市监便宜行事之权,许其关停、整治一切不守规矩之人。”
  这一条如果放在几天前,肯定没人在乎,更加不会有人把一个小小的市监放在眼里。
  但是,在李彻展现了雷霆手段之后。
  大家都明白,不听话不行了。
  “吾等唯大王之命是从!”众人齐声拜道。
  李彻点点头,继续说道:“其三,自即日起,凡在工坊、庄园内劳作之百姓,依照其工作量,给予薪资……”
  这一点并没有出乎众人的预料。
  所有人都清楚,如今天下,工匠、佃户靠出卖劳力挣钱,早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包括辽东在内,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有「工资」的,只是后来随着奴隶越来越多,才渐渐没人提起「工资」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