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528


第705章
:燧发枪
  见李恪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李承乾苦笑着摇摇头:“老三,多年不见,你还是如此,又想到朕的前面去了……”
  李恪躬身再拜:“臣不敢,陛下圣明烛照,洞彻万里,臣之所行,不过是为臣的本分而已。”
  李承乾不置可否地摆摆手:“你我兄弟,就不要说这些阿谀奉承的话了。既然你如此大方,朕也不能太小气……”
  说着,李承乾转头看向身边的卢照辞,吩咐道:“卢卿,就由你代朕宣旨吧。”
  卢照辞应诺一声,捧着一卷圣旨走上前,高声道:“圣上有旨,吴王李恪接诏!”
  李恪躬身一拜,肃声道:“臣吴王恪,恭聆圣意。”
  其余人等也都跟在李恪身后拜道:“臣等恭聆圣训!”
  卢照辞展开诏书,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朕闻,古者有德者位崇,有功者秩厚。事本关乎国体,理无隔于亲疏。故周有八百之封,汉有列侯之爵。”
  “朕君临率土,劬劳庶政,昧旦求衣,思宏至道。”
  “吴王恪,身为先帝之子,器宇沉邃,风度宏远,不以富贵矜人,自就封以来,职重朝端,心力尽於翼亮,劬劳积於岁序,而志在冲退,有怀止足,此上善也。”
  “其迁吴王恪为扶桑之君,以北扶桑之地王之,往钦哉,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尽管李恪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前往万里之外的美洲立国,大部分是靠他自己的努力。
  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个「名正言顺」,如果李承乾不给他这道诏书,那么他所建立的国家就是「伪国」,他和他的子孙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一旦日后大唐军队有了跨海能力,朝廷就能以「平叛」的理由,对他的国家下手。
  而如今得到李承乾的册封,有了皇命加身,李恪在北美的统治,就是天命所钟,民心所向。
  只要大唐不灭,只要坐在皇位上的还是李氏子孙,就不能质疑李恪和他子孙统治的合法性。
  这份恩情,虽然不重,但却必不可少。
  是以,卢照辞的诏书刚念完,李恪便郑而重之的拜倒在地,高呼:“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众人也都纷纷拜倒,跟着说道:“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上前扶起李恪,说道:“这份诏书,本来就该给你,朕也不会拿这个抵你的人情,朕还有一件好东西送给你。”
  李恪有些疑惑地看着李承乾,后者一挥手,马上就有两个羽林卫抬了一只五尺多长的木箱子走上前。
  将箱子打开,里面装着的是一些众人从未见过的新奇物什。
  那东西主体是一根铁管,一端还有木制握把,看上去跟烧火棍差不多。
  不过那黝黑发亮的铁管,怎么看也不像是烧火棍,反而让人心里有些莫名发慌。
  ……
  李恪研究了半天也没看出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只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李承乾:“陛下,臣斗胆,敢问这是何物?”
  李承乾从箱子里拿出一根「烧火棍」拍了拍,自豪道:“此物名为「火枪」,乃墨苑最新产物,少府只做出了三百支,此番都给你带上。”
  【火枪?】
  李恪还是有些糊涂,不过从这个名字,他也能猜出这恐怕是件武器。
  但这武器要怎么用?
  难道是用铁棍砸人?
  那还不如直接用刀砍来的痛快。
  仿佛是看出李恪心里的想法,皇帝陛下笑了笑,说道:“朕来给你演示一番此物如何使用吧。”
  说着,李承乾便从箱子里取出一个纸包,将纸包里颗粒状的火药倒进枪管,又拿起一颗钢珠塞了进去。
  一旁知道火枪内情的黄安连忙上前,劝道:“陛下,此举实在太危险了,不如让奴婢来吧……”
  李承乾无所谓地摆摆手:“行了,朕不过是做个示范而已,无碍的……”
  黄安无奈退下,李承乾拿起一根铁条将弹丸和火药压实,直接举枪瞄准远处的一只海鸥。
  因为李承乾这个穿越者的存在,大唐的火枪研究,直接跳过突火枪和火绳枪的两个阶段,进入了燧发枪时代。
  只见皇帝陛下右手一扣扳机,布置在枪管上方的燧石落下,打在火门边上,迸出许多火星。
  火星落在火药上,「砰」的一声脆响,一阵刺鼻的烟雾暴起,枪管里的弹丸疾射而出,朝着海鸥飞去。
  然后……
  钻进了离海鸥一丈多远的海面……
  ……
  以大唐如今的工业水平,暂时还没办法做出膛线,这燧发枪的准头,实在有些看不过眼。
  不过,这却丝毫不影响众人被火枪的威力吓一大跳。
  要知道,如今大唐的弓箭,经过墨苑改良,射程大约在一百三十步左右。
  这还是在采用仰射法的情况下。
  正常平射,弓箭的射程最多不过六十步。
  可刚才李承乾那一枪,足足打出去了两百多步。
  虽说准头差了点,但就凭这射程,这种名为「火枪」的新武器,都可以称得上一句「前途无量」。
  毕竟战场上都是人山人海,只要能打出去,只要不射进土里,就不怕打不到人。
  李承乾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丝毫不为自己没打中而不好意思,反而满脸自得地转身看着李恪,问道:“老三,朕给你准备的这东西如何?”
  说话的同时,李承乾心里不由的想起前世看过的哥伦布的事迹。
  哥伦布那鸟货,带着百十号人,拿着火绳枪,都能在美洲大陆作威作福。
  如今他给李恪准备了三百支燧发枪,还不在美洲大陆横着走?
  李恪也被火枪的威力吓了一跳,听皇帝说要把这些武器给自己带上,刚开始心里一喜,紧接着眉头微蹙,试探着问道:“陛下,此物威力无穷,非人主不可用,陛下将之赐给臣弟,怕是有些不合适吧?”
第706章
:知音难觅
  李承乾当然也明白,把枪杆子交给别人掌握会有什么后果。
  不过美洲大陆和大唐本土相隔万里,把火枪交给李恪,并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威胁。
  再者说了,燧发枪虽然比火绳枪先进,但说到底依旧是古典火枪。
  用来恐吓那些愚昧的印第安人绰绰有余,可想要靠这种枪决定欧亚战争的胜负,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最重要的是,李阙这次也要跟着一起去美洲。
  儿子在人家手里,李承乾这个当爹的,怎么着也不能太小气。
  因此,皇帝陛下没有理会李恪的谦逊之辞,将正在和田思告别的李阙叫到身边,拉起两人的手放在一起,嘱咐道:“老三,李阙朕就交给你了……”
  “李阙,扶桑之地不同于大唐,出门在外,凡事多与你吴王叔商议,不可任性……”
  “父皇……”李阙眼角有些湿润。
  从小到大,李承乾给他的感觉都是威严、庄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天子。
  这还是他第一次从李承乾身上感受到「父爱」,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大兄放心,臣弟必不负大兄所托!”
  李恪郑重答应一声,言语间并没有像平时那样称呼李承乾为「陛下」,而是以「大兄」称之,代表着这是兄弟间的君子之诺,和君臣名分无关。
  李承乾满意地「嗯」了一声,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时辰不早了,朕也不耽误你们的时间了。”
  “朕给李阙准备的东西放在了老七(李恽)那里,你们先往东瀛走一趟,再向东而行,一路上能省不少工夫。”
  ……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承乾当然明白,想要跨越太平洋前往美洲,最方便可行的路线,就是从霓虹出发,乘着北太平洋暖流前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