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528

  张柬之这才知道,自己面前这位宰相大人,真的是一无所知,刚刚放下去的心重又提了起来,郑重道:“阁老稍待,等下官过来细禀。”
  说着,张柬之连忙让人搭建跳板,登上了狄仁杰等人所乘的楼船。
  见礼已毕,张柬之将尚书省收到奏报,皇帝在扬州遇刺,昏迷不醒,以及长安官场乱象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卢照辞二人板着脸听完张柬之的描述,还没来得及说话,舱中就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有些苍老的女声惊呼道:“殿下!公主殿下!来人!传太医!快传太医!”
  听到声音,狄、卢二人知道大事不妙,也顾不上和张柬之说话,匆匆转身进了船舱。
  张柬之站在原地,纠结片刻,最后也跟着走了进去。
  一进船舱,张柬之就看到晋阳公主昏迷不醒,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她身后托着,一边大呼小叫传唤太医,一边指挥内侍和女官将女子抬往船舱深处的卧室。
  心知是因为自己的关系才导致公主受惊昏迷,张柬之有些尴尬地闪到一边,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另一边,卢照辞也没有再跟着。
  等众人七手八脚地将晋阳公主抬进卧室,仆射大人走到张柬之身边,蹙眉道:“孟将,仔细跟本相说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早在陪皇帝南下的时候,卢照辞就已经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如今听到皇帝遇刺的消息,卢照辞下意识就将这件事和自己之前的猜测联系到了一起。
  因此,他的心态,可以说是几人当中最平和的。
  听到卢照辞问话,张柬之调整了一下心情,将事情的经过原委仔仔细细跟对方说了一遍。
  说到一半的时候,狄仁杰也从房里走了出来,跟着一起旁听。
  ……
  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张柬之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跟两人说了。
  他的话音刚落,卢照辞就接口说道:“此事没有诸公想的这般简单。”
  “阁老此话怎讲?”张柬之和狄仁杰同声问道。
  卢照辞考虑了一番措辞,将自己一路上发现的诡异之处一一跟二人做了说明,最后说道:“本相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但此事绝不像奏报里说的那般简单。”
  狄仁杰赞同地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依阁老之见,吾等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卢照辞看了晋阳公主的房门一眼,说道:“稳妥起见,本相打算与孟将一同回扬州看看。至于怀英你,还是与公主一起先回长安吧。”
  狄仁杰也很担心皇帝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晋阳公主的身体情况他也了解,想了想,正要点头答应,那边房门再次开启,刚刚大呼小叫的女官出来说道:“三位官人,公主殿下有请。”
  听说晋阳公主醒了,狄仁杰面露喜色,当即走了进去。
  卢照辞和张柬之对视一眼,也跟着走进房间,低眉垂首,朝靠在榻上的晋阳公主躬身一礼:“臣等参见公主殿下!”
  “二位明公免礼。”晋阳公主中气不足地答应一声,问道,“卢阁老方才所言,本宫也听到了一些,不知阁老所言可当真否?”
  卢照辞没有抬头,淡定道:“臣之所言,句句属实。然而这终究只是臣的一点猜测,不敢妄言当真,一切还需回扬州查看一番再做论断。”
  晋阳公主点点头,虚弱道:“既如此,本宫与驸马便同二位明公一并返回扬州吧。”
  狄仁杰在一旁听了,有些担心地说道:“夫人,你身子弱,不便太过操劳,不如就由为夫随阁老南下,你先回……”
  狄仁杰的话才说了一半,就被晋阳公主打断:“夫君,陛下于妾身而言,不只是君,更是血亲兄长。如今兄长蒙难,境遇未知,妾身如何能安得下心……”
  说到最后,公主殿下已然是泪眼婆娑,泣不成声。
  三人都知道再劝也是没用,同时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拜道:“一切但凭公主殿下安排。”
  晋阳公主「嗯」了一声,转头看向身边女官,吩咐道:“传令下去,调头回转扬州。”
  女官领命而去,不多时,楼船便掉了个头,往来时的河道行去。
  ……
  因为担心皇帝安危,楼船南下的速度,要比北上时快了许多。
  只花了来时一半的时间,众人便已抵达扬州码头。
  弃舟登岸,一行人乘上扬州刺史府准备的马车,匆匆前往九华宫面圣。
  只是现实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除了晋阳公主和两个小娃娃被允许进入九华宫,其他几人,都被拦在了宫外。
  本来李承乾准备连晋阳公主也一起拦在外面,可是他安排在几人身边的眼线提前将公主昏迷的事情传了回来,皇帝陛下实在不敢再冒险了。
  不过他的这番安排倒是给卢照辞等人传达了一个信息——不管皇帝是真遇刺还是假遇刺,是真重伤还是假重伤,至少皇帝现在还清醒,还能做决定。
  有这一点兜底,朝野局势就乱不到哪里去。
  至于皇帝在和自己等人分开之后究竟遭遇了什么,那就是他们需要去查证的事情了。
  没有停留太久,在确定自己等人无论如何也进不了九华宫之后,卢照辞便带着张柬之二人和扬州刺史宋波回了扬州。
  在将扬州刺史府内总结的案卷仔仔细细审查了一遍之后,卢照辞命令扬州刺史府组织了一支人马,由他亲自带队,赶往卷宗记载皇帝御驾被袭的紫金山……
第714章
:神探狄仁杰(一)
  狼藉的树丛,遍布的血迹,断裂掉落的兵器甲胄碎片,隔着老远都能闻到的血腥气。
  这些因素组合到一起,任凭谁看了,都会将这里视作一片修罗战场,卢照辞等人自然也不会例外。
  在山坳里走了一段,卢照辞弯腰捡起地上的断刀,稍一打量就认出正是前隋骁果军用的短柄马刀。
  检查了一下刀柄处前隋少府的押印,仆射大人转身对扬州刺史宋波问道:“那些前朝余孽的来历,贵府可查清了?”
  宋波拱手一拜,苦笑着摇头:“阁老恕罪,彼辈究竟从何而来,至今没有丝毫头绪……”
  卢照辞闻言皱了皱眉,略带不满地说道:“观此地情形,交战双方至少有两千余人。”
  “如此规模,宋明府竟连一毫蛛丝马迹都找不到,贵府这扬州刺史当的可真是叫本相刮目相看!”
  听到卢照辞这夹枪带棒的话,宋波额头瞬间见了汗,躬身拜道:“阁老容禀,事发之后,卑职曾下令三班衙役严查治下人口,也曾行文附近州县请求配合。”
  “经下官等排查,江南道辖下各州府县,均未有百姓无故失踪。卑职愚见,彼辈会否是从其他地方流窜而来……”
  宋波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是想把刺王杀驾的黑锅扔到别人头上。
  不过卢照辞可没这么好忽悠,大唐眼下的关津制度虽然没有高祖时期那么严格。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想要不被官府发现,根本毫无可能。
  因此,宰相大人只是瞥了他一眼,连句点评也没有,转而看向剩下两人问道:“你二人以为如何?”
  张柬之也明白宋波这种假设纯粹是在扯淡,不过他却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拱手说道:“阁老,这些人会不会如当年的零阳王杨业一般,是某个心怀不轨之徒暗中豢养的死士?”
  这种可能性倒是存在,不过卢照辞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应该并非如此。”
  “想当年,王氏威压江南,不可一世,连地方官府都不放在眼里,所豢养的死士也不过才二三百人。”
  “眼下江南世家分崩离析,能有实力豢养如此多的死士,而又不被人察觉,无人能够做到。”
  ……
  既然扬州本地没有人口失踪,又不是外地来的,更不是某人豢养的死士,那这些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总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几人沉默半晌,最终还是有着多年地方工作经验的狄仁杰首先开口,对宋波问道:“敢问宋明府,那些前朝余孽的尸骨,刺史衙门可曾收容?”
  宋波肯定道:“那些叛逆,大多已经埋进了乱葬岗,刺史府也只是留下十几具尸首以供刑部上官核查。”
  狄仁杰点点头,说道:“不才想去看看,未知是否方便?”
  同为地方官,狄仁杰这话一出口,宋波就大概猜出他想干什么,有些为难的说道:“那些尸首,本官手下的仵作已经剖验过了,并未发现有何异常,狄刺史就无需再看了吧?”
  狄仁杰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说道:“无妨,本官只是去看看,并没有别的意思。”
  话虽漂亮,可狄仁杰这话背后的含义傻子都能听得出来,摆明了就是不信任宋波手下的仵作,想要亲自勘验。
  按照官场的潜规则,类似这种长臂管辖的要求,是很犯忌讳的,如果真让外人找到了线索,岂不反向印证了当地地方官的无能?
  换成其他同级别的官员提这种要求,宋波肯定会喷对方一脸唾沫。
  不过说话的人换成狄仁杰,他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沉默片刻,宋波自觉以自己的身份,拦不住这位驸马爷,只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卢照辞,希望宰相大人能站出来为自己说上两句话。
  然而注定要让他失望了,卢照辞现在心心念念想要找到皇帝遇刺的真相,哪有闲工夫管他什么明规则潜规则的。
  既然狄仁杰想看,那便让他看就是了。
  能找出线索自然最好,实在找不出再想别的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