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28

  “自然是尽快出手了。”薛仁贵想也不想就说道,接着突然反应过来,“殿下,您的意思是谁在这个时候卖土地店铺,谁就是有心投靠朝廷?”
  李承乾点点头:“不错,孤就是这个打算,借商人的身份为掩护,大肆收购扬州周边的庄园店铺,谁在这个时候抛售店铺土地,谁就是那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
  “把这些世家族长拖在金陵,是担心他们看出什么蛛丝马迹,坏了孤的大事。”
  “殿下英明,如此一来既可以从世家内部瓦解他们,又可以利用投靠过来的人搜集各大世家的情报。若是此计成功,江南安定就指日可待了。”薛仁贵终于想明白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薛大哥还少说了一个好处。”
  薛仁贵笑容一滞:“呃……什么好处?”
  李承乾「嗞溜」一声,喝干了杯里的酒,笑道:“那些世家急着处理手里的不法所得,这价格还不是任由我们开,收购这些东西用的价格,只怕还不到平时市价的一半。孤这次又要发一笔横财了。哈哈哈……”
  ……
  金乌西坠,刺史府的酒宴已经到了尾声,李恪吩咐众人明天一早到钦差馆驿听旨,之后便带着手下人离席而出。
  回到馆驿,李恪端坐在大堂上,手里端着一碗醒酒汤慢慢喝着,身后自有侍女拿着扇子给他扇风,至于白天众人面前威风凛凛的「太子殿下」,此刻正满脸拘谨地站在他面前,丝毫没有了白天那种颐指气使的做派。
  看到他穿着太子服饰的样子,李恪实在是心里不爽,把汤碗往桌子上一墩,没好气道:“行了,你还上瘾了是吧?现在又没外人,装什么象,还不赶快去把衣服换了。”
  “诺。”「李承乾」赶紧答应一声,跑下去换衣服去了。
  等到那人出了房门,李恪看向一边坐着的杨林,开口抱怨:“大哥也真是的,非要来这么一出,也不知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林摇了摇手里的扇子,微笑道:“殿下为什么这么做,以大王的聪明才智,难道还猜不出来吗?”
  李恪神色一动,目光有些微妙的看向了杨林:“看来大兄手下这位内侍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
  两人这边正说话的功夫,那边「李承乾」已经回来了,刚才的太子袍服已经脱下,换上了一套侍卫的衣服。
  “参见殿下。”
  李恪摸着下巴看了他两眼:“还是这样子看着舒服。起来吧。”
  “谢殿下。”
  “王九,明日一早江淮两道的节度使和各大世家的人会来觐见太子。太子大兄既然让你扮作他的替身,坐镇金陵,那么这些人你还是要见一见的。”
  “接下来让杨公公告诉你一些太子平时的言行举止,你要好好牢记在心,不要到时候露了马脚。如果你把太子的事办砸了,别怪本王不客气。”李恪神情严肃的吩咐道。
  王九的脸上满是郑重,点了点头:“卑职明白。”接着转过头看着杨林,“请杨公公指教。”
  杨林放下折扇,站起身来绕着王九走了几圈,从长相上来说王九肯定是没问题的,要不然李承乾也不会让他来假扮自己。
  本来王九的样貌和李承乾就有七八分相似,再加上江南这些人远离京城,这个时候又没有照片,关于太子长的什么样子,他们全都是听人说的,因此就算有些出入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猜忌。
  不过相貌这一关没问题,不代表其他的方面就没问题。
  王九身为东宫侍卫,行走坐卧之间自有一股军人的做派,虽说这样显得虎虎生风,不过总少了些皇家的气派,这一点,才是王九需要弥补的。
  杨林一边观察一边纠正王九的动作,明天那些人就要来觐见太子,想要将王九调教的完美无缺自然是不可能,只能是尽量弥补,别让人一眼看出破绽就行。
  看两人的样子好像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李恪交代了一声就自己走出房门,站在院子里,呆呆地看着天上银色的月亮。
  ……
  就在金陵城因为宵禁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金陵城码头,一艘高大的趸船慢慢驶进港口,趸船吃水很深,船里的东西明显不轻。
  月亮已经升起老高,金陵城的城门早就已经关闭了,码头这边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到来的船只,如果没有特殊的通行令牌,就只能在船上休息一宿,明天早上再进城。
  高大的趸船七绕八绕的慢慢行进,最后停在了李承乾的龙舟边上,对于这艘船的出现,龙舟上留守的人丝毫没有反应。
  夜色朦胧中,隐约好像有几个人在两船之间搭了块跳板,几个人影顺着跳板从龙舟走到了趸船上。紧接着,趸船驶离了港口,往运河的方向开去。
第108章
:初动
  李承乾站在船头,看着金陵码头的灯火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外,在他身边站着的除了赵元茂和薛仁贵,还有驾船而来的林木和卢照辞。
  别看李承乾表面上表现的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对这次江南之行也有些没底,这才把自己手下几乎所有的力量都带了过来。
  至于林木,在不久前就被李承乾收归门下了。
  李承乾手里那么多商号作坊,总得有人来打理。
  虽说杜荷已经守完了孝,现在替李承乾管着醉长安的生意,可是做生意这件事也是讲究天分的。
  杜荷虽然对做生意感兴趣,可是他实在没有做大生意的能力,最多也就是赚个辛苦钱。
  李承乾还在为自己东宫这边一大摊子事着急上火,哪有功夫管这些生意上的事,随着李承乾手下那些作坊越来越大,保密工作跟不上,导致很多东西都出现了山寨商品,李承乾的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本来他还想着是不是利用一下太子的特权打压一下,可是想到这样一来不说对自己的声誉有影响,单单是这种行为起到的不好的示范作用就足以让李承乾望而却步了。
  就在李承乾苦恼的时候,林木出现了。
  本来李承乾也没打算和林木有什么交集,可是几次三番的巧遇倒是让他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这才抱着好奇的心态让人查了一下林木的身世,这一查之下才发现林木居然是个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
  后世《唐书》对于林木是这么记载的:通国侯林木,字培森,幼时家贫,混迹于市井之间,多有鸡鸣狗盗之举……
  得异人授陶朱之术,年甫弱冠即富甲一方……得遇上,甚为信重,兹以通南北之力,行东西之便……
  元新十四年秋,因功进通国侯,封七百户……神龙十七年,病薨。
  ……
  史书记载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事情都没有说清楚,而且为了给人留面子,很多事情都是不会记载的,这也是历史的惯例了。
  虽然历史书上没有,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李承乾当然知道的很清楚了,林木小时候家里的确很穷,为了生活,经常做些偷鸡摸狗的事,不过所谓的「得异人授陶朱之术」就很值得考究了。
  按照李承乾搜集来的情报,传授林木「陶朱之术」的不过是个不如意的小混混,成天骗吃骗喝的讨生活,林木跟他学这些骗术估计也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没想到林木青出于蓝,就靠着这些骗神骗鬼的本事,硬生生创立了长安城首屈一指的大商号「百宝阁」。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林木这些伎俩上不了台面,他商人的身份更是为那些自命清高的儒门子弟所不齿,但是穿越来的李承乾并不在乎这些。
  对他来说,能够帮到自己的人,只要对方不是十恶不赦,他就照用不误。
  所以他很快就派人联系了林木。
  ……
  商人自古以来就为人所不齿,在唐朝,商人甚至不允许参加科举。
  林木家财万贯,人们虽然表面上敬重他,可是私下里对他商人的身份都十分的鄙夷,就连乡间地头那些穷到衣服都没得穿的黔首,也能朝他吐口水,不屑地说上一句:“呸,不知廉耻的逐利之人。”
  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林木这才每天和那些士子结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
  可是他也知道,那些士子在自己面前林兄长、林兄短的,背地里指不定说些什么难听的话。
  嘴长在别人身上,林木虽然生气,却是拿这些人也没有办法,为了维持这种畸形的友谊,林木还要花费不菲的金钱,颇有点花钱找虐的意思。
  因此当李承乾找上门的时候,林木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他的拉拢,为李承乾管理手下那些商号和作坊,为的只是李承乾日后封妻荫子的承诺。
  ……
  站在船头,享受着清凉的江风,李承乾开口问道:“林兄,孤让你准备的那些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
  知道了李承乾的身份,林木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大大咧咧了,也不管李承乾是不是看得到,恭敬地弯腰拜道:“回禀殿下,殿下需要的钱都已经从长安和洛阳两地运送过来了,天海商号和百宝阁能动用的资金都在这里了,总计是三千金,制钱十万贯(一贯合一千钱,十万贯便是一万万钱)。”
  ……
  自从来到大唐,最让李承乾受不了的就是花钱。
  不是说李承乾小气,而是大唐的钱实在是太坑爹了。
  唐朝的时候,百姓用的都是制钱,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铜板,至于影视剧里经常播放的银子什么的,在市面上几乎看不见。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金银产量的大国,后世明清时期有那么多的金银流通,主要是因为自从宋朝开始的对外贸易,从外国人那里赚来的。
  唐朝时期,中国跟外国的贸易流通尚不发达,新大陆也还没发现,因此金银在这个时候还是稀罕物,虽然官方定的物价是一金兑换一万钱,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一金往往能换到一万两千到一万三千个制钱。
  至于白银,则根本就不会在商品交易中流通,只有朝廷国库和大商人大地主会在家里的地窖中收藏一些。
  随着贸易的发展,不仅是白银,就连黄金也被富商大贾和公侯贵胄收入家自家府库,商业对于铜钱的依赖越发严重。
  可以想见,最后国家经济肯定会出问题。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李承乾这才千方百计的算计倭国,打算从倭国「搞点」金银回来。
  只是不管李承乾未来有什么打算,至少在现在,他还是不得不拉着成船的铜板跑去和人做生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