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28

  “诺。”小吏答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张孙准备了一番,到了二堂的时候,就看到一个鲜衣华服的青年人站在大堂中间,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正饶有兴致的四处打量。
  张孙是典型的儒门子弟,行事有礼有节,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种自由散漫的样子,心里不由对这人有些轻视:“不知公子找本官所为何事?”
  来人好像不认识张孙似的,上下打量了他两眼,开口问道:“你就是新任扬州刺史张孙?”
  他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更让张孙生气不已,往日里他还是扬州别驾的时候,这些世家子弟就是用这种轻忽的态度对待自己,可是如今自己已然是扬州刺史,大小也是个正经的一方牧守,居然还敢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
  心中不快,语气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正是本官。有什么事就快说,本官事务繁忙,没工夫和你废话。”
  只见那人从怀里掏出一物,递到长孙面前:“本官乃东宫秘书馆司库少监林木,不知大人可有时间了?”
  ……
  太子作为储君,手下的官员配置还是很完善的,不过李承乾能够自己安排的就不多就是了。
  这个所谓的秘书馆司库少监不过是个正六品的小官,是李承乾为数不多的能自己安排的官职。
  东宫秘书馆是仿照朝廷的秘书监设置的一个机构,算是太子的私人书房,真实的历史上,由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新立的储君李治过于年幼,太宗皇帝将秘书馆改为了崇文馆,设立掌院学士,专职教导太子。
  在那之前,教导太子的指责一般由太子左右庶子负责,至于秘书馆,不过是东宫藏书的一个小部门罢了,而司库少监,只是一个管理秘书馆的芝麻小官,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东宫的腰牌张孙还是认识的,虽然司库少监的官位很低,可是说到底也是太子身边的人,张孙不敢怠慢,连忙讨好道:“不知林大人驾到,本官有失远迎,不知大人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林木最想要的就是这种被人巴结的滋味,听了张孙的话,顿时满脸的舒泰:“张大人无须多礼,林某冒昧来访,该是我请大人不要见怪才是。”
  张孙一边连道不敢,一边让人搬来椅子让林木坐下,两人你来我往的客套了一番,林木这才说道:“林木今天前来求见大人,乃是奉了太子殿下的钧旨,有些事要嘱咐大人。”
  张孙连忙站了起来:“不知太子殿下有什么旨意?下官一定照办无误。”
  林木摆了摆手让他坐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看最近大人为太子殿下布置的任务劳心劳力的,特来慰问一下罢了。”
  “下官蒙太子殿下恩典,出任扬州刺史,自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不负太子殿下的恩德……”
  张孙光顾着表忠心,却忘了一点,那就是「太子殿下」现在人在金陵,怎么会知道他在扬州怎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眼看着张孙越说越激动,林木连忙拦下他:“大人对于太子殿下的忠心林某感同身受,不过我们还是先来谈谈太子殿下交代的事情吧。”
  张孙这边说的正开心,突然被打断,心里生出一丝不悦,可是听了林木的话,他也知道现在还不是表功的时候,连忙应了两声:“哦哦……是下官有些激动了,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吩咐,下官洗耳恭听。”
  “太子殿下对张大人这几天的所作所为很满意,时常和我等说,做官就要像张大人这样,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
  “呵呵,太子殿下过誉了,这些不过都是为官的本分,训之(张孙的字)不敢言功。”
  还没等林木说完,张孙就一个劲的谦虚起来,可是看他那神色,哪里是不像「不敢言功」的样子。
  林木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如今扬州城的局势已经差不多稳定了,太子殿下吩咐说抗税案和百姓被害案不能再这么查下去了。”
  “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太子殿下希望大人能大张旗鼓的查,不要怕得罪人,查到一个就抓一个,查到哪家就抄哪家,不能让幕后黑手有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
  “不过对于两个案子要区别对待,抗税案那边暂时先放一放,不要逼的太紧,刺史衙门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百姓被害案上,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的水落石出。”
  张孙沉吟了一下,问道:“敢问林大人,太子殿下这么安排可是有什么深意?你我都知道,所谓的抗税案和百姓被害案,其实都是同一班人所为,为何要分开追查?”
  林木脸一沉:“你只管奉命行事就是了,太子殿下的用意岂是你我可以随意揣度的?”
  张孙的脑门上流下几滴汗,应道:“是是是,下官孟浪了,请林大人回禀殿下,下官一定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行事,请殿下放心。不知除了这件事,殿下可还有别的吩咐?”
  林木满意的点点头:“不错,殿下确实还有两件事要张大人帮忙去办了。第一,封锁扬州码头,出动扬州刺史衙门,司舶使衙门,都督府一干大小官吏,就当是城里有奸细,挨家挨户的搜,不过大市安运坊那边不能去,你可记住了?”
  “下官记住了。”
  “嗯,除此之外,这两天可能会有人某些世家的人来求见你,你只管自己应付,过两天我会再来,到时候告知于我就行。”
  张孙连忙答应下来:“请大人和太子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不负太子殿下所托。”
第121章
:误会
  事情商量完,张孙将林木送出府门,刚刚回到后衙,屁股还没做热,小吏便又来禀报:“大人,外面又有一个不肯透露姓名的人求见。”
  【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来找我?】
  张孙心里纳闷,可是有了林木的前车之鉴,他倒不敢怠慢,连忙让手下把人带到二堂。
  张孙刚进二堂,就听到一句:“金陵谢青,见过刺史大人。”
  “原来是谢家的二公子,不知谢二公子今天到我这刺史衙门所为何事?”张孙坐上主位,随口问道。
  谢青把李承乾已到扬州,王家想要对太子不利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就不得不说真的是赶寸了,那边李承乾刚派林木过来交代了一番,这边谢青就来说有人要对太子殿下下手。
  虽然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可是张孙却误以为这一切都在李承乾的意料之中,心里一点也不着急。
  他不急,谢青可快要急死了,不管他怎么说,张孙就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最后干脆让衙役把他给轰出来了。
  被张孙轰出来的谢青只好回去和谢明他们继续商量,至于张孙,还自认为办了一件多么漂亮的事,正幻想着日后太子会怎么赏赐他。
  他可不知道,就因为他的这次疏忽,差点害了李承乾的性命。
  ……
  张孙那边还在憧憬着自己的前程,这边谢家可麻烦了。
  谢青在衙门受了一肚子气,心里窝着火,一脸怒气的回到谢家商号,把自己在衙门里的一番遭遇和谢明谢奇两人说了。
  等到谢青说完,谢明、谢奇两人脸色一变,异口同声道:“不好!”
  看到两人脸色大变,谢青也顾不上生气了,问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事关重大,谢明也不敢怠慢,再次向谢青求证了一遍:“青少爷,你刚才说不管你怎么劝,那位刺史大人就当没听见一样,一点都不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是啊。”
  谢明一拍大腿,长叹道:“不妙啊,这次真的是不妙啊。”
  “到底怎么了?”谢青到现在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一边的谢奇向他解释道:“二少爷,如果刺史大人真的对这个消息不闻不问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我们这位新上任的刺史大人,恐怕是王家的人。”
  【不会吧?!这个刺史上任才几天?怎么就成了王家的人?】
  谢青有些难以置信。
  “不错,如今的情况,也只有这一种可能能解释的通了。没想到啊,没想到,王盛这个老匹夫居然还藏了这么深的一手。原本我们以为只有前刺史崔亮是他的人,没想到连张孙也被他拉拢了。”
  如果说谢奇的话谢青还有可能不信,那么谢明的一番话无疑为这件事定了调,看来这次谢家真的是自己送到别人嘴里去了。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谢青问了一句。
  “张孙居然是王家的人,这一点实在是出乎意料。如今我们自己找上门去,估计王家很快就会知道我们打算投靠朝廷,为今之计,就只有看谁更快了。”
  谢明说了一句,接着便开始做起了应对:“首先,派人把计划泄露的消息传回金陵,让族长他们有所准备;其次,以家族的名字召集就近的所有谢家门人和商号伙计;
  第三,继续探访太子殿下的下落,如今我们的计划已经被王家知道了,太子是我们唯一的活路,万万不能有失。”
  谢青怎么也想不到局势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的脑子都有点转不过来了。
  太子刚到江南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凭江而立的姜太公,天下风云,全在我鼓掌之间。
  这边和世家的人打成一片,那边却又想着和朝廷眉来眼去,为谢家保留香火,这种游走在对立两方中间的举动,让谢青时常会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虽然谢家还是准备投靠太子,局势却已和他设想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到了现在,谢家居然被迫从原来的暗处转移到了明处,这边还没和太子搭上线,那边居然连身份都要暴露了。
  如果谢青是现代人的话,这个时候肯定会忍不住要吐槽一句:“真特么坑爹啊。”
  ……
  就在谢家这边开始动作的时候,刺史府那边,张孙也开始按照李承乾的吩咐,派出了府衙里的所有捕快衙役,还联合了司舶使和都督府的人马,在整个扬州城里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扬州城的码头也按照李承乾的要求封闭了,码头里的各式船只都被勒令离开,前往临近的地方停靠。
  谢家的人赶到码头,准备乘船离开的时候,往日熙熙攘攘的码头里只胜下了几条附近渔夫打渔用的小船,就是这些小船,也被司舶使的人看管着,一条也不许出港。
  “王家这是要干什么?!”
  收到下人回报的谢明第一次发了火,可是发完火之后,无奈的他还是只能认命:“罢了,选几匹好马,多派几个人,从陆路赶回金陵。”
  李承乾只说要封锁码头,可没说要封城。
  这一次,谢家的人终于是出了扬州,扬州城里到处乱糟糟的,倒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踪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