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733


以为烧了账册就不用缴粮?第五伦还是太天真了,他面对的可是王莽啊!
“陛下说,且先供应这么多,待到明岁十月,两年上计奉上后,让御史和计相算算,讨逆侯且放心。”
“届时,一定是多退,少补!”
……
第156章
众筹与分期
“我父从定陶也传来消息了,说皇帝在济平郡征粮食六万石,以供景尚将军之用。”
绣衣直指使者离开后,郡丞耿纯也将外郡的情况告知第五伦,让他心里有个底。
“而冀州各地诸如桓亭郡(赵郡)、富昌郡(广平)、平河郡(清河)乃至巨鹿,都要发粮食供给大军,数量从一万到数万不等,总的算来,以魏郡的户口,出两万一千石,还算是少的。”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若是在正常朝代,郡仓里的粮食,当然是要听从国家调遣。尤其是大军作战之际,不吃皇粮,难道让他们隔着几千里自带干粮,或者抢百姓去?
但在新朝这老实人吃亏的世道,由不得各郡多留了个心眼,毕竟盗贼频发,天灾人祸,大伙也没多少余粮。给军队多了,明年自己青黄不接可要难熬了,若是连郡兵都不能糊口,那是要出大事的。
耿纯叹息道:“六万石虽多,可吾父也只能给够,因为景尚大军就驻扎在定陶附近,若是不给,他们就不走!”
这招确实太狠了,耿艾大概是觉得,割肉打发恶狗,也比他赖在你家门口强。
景尚从夏天时东行,募得兵丁两万,外加兖州、青州、徐州郡国兵六万,本来打算从四个方向对泰山进行会剿,先在冬天切断樊崇部的补给,再合力一击,肃清东方。
不过徐州牧却被海岱吕母、东海力子都两股大盗所阻拌,海陆配合打得自顾不暇,无法来帮忙。
青州牧则在分兵对付在忽然在黄泛区起义的女子迟昭平,想将她赶到河北来,死道友莫死贫道,也只能出万余人给景尚。
所以景尚手里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嫡系加上兖州牧麾下,大概五万人,月食五万石,简直是个无底洞。哪怕定陶富庶,但光靠一郡是绝对填不平的,所以军粮才需要周边几十个郡众筹。
如今征粮令砸到魏郡头上了,既然是皇帝亲自派人来说,还给减免了一些,那第五伦要是再和上计薄玩一样的“火龙烧仓”把戏,就显得太假了。若王莽一怒撤了他的职,届时魏郡还没拿下,老家宗族尚在关中,第五伦这边却得在抗旨造反和放弃魏地间二选一。
将目光放得长远些后,第五伦觉得还是要苟住,这粮食得给!内奸跳反前,就要有扮好忠臣的觉悟。
可郡仓里的粮食亦不多,要扛一整年才有新进账,寅吃卯粮必出大事。
从内黄县回来的黄长提议,要不,魏成郡也来一波众筹?
“从富连阡陌的豪强手中筹粮?”
但第五伦目前不好露出本色,对豪强们动刀,这一开,就很可能会把他们赶到武安李氏一边去。李能兄弟受挫后,跑回西北三县,犹如割据,就等着第五伦犯错。
百姓则更不行了,陨霜杀菽后,很多人无衣无褐,连这个冬天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再临时多收次租,得逼死多少人啊。
干过两年纳言士专管粮食的耿纯道:“我倒是有一策,可以让伯鱼省下一半的粮食。”
“巧了,我也有一策。”
第五伦笑道:“能让魏成省下三分之二的粮食!”
……
在时间进入地皇二年十一月份时,景尚军中催粮的人又来了一次。
偏将军王党,奉命为景尚督促魏成君的粮食,带着整整一千兵卒,气势汹汹地来到黄河边。看来景尚也知道王师在地方上“美名远播”,做足了准备,人数多到第五伦暗中准备的“黄泽贼”都不方便劫杀。
听说治亭郡就被祸害得不轻,这群人能让他们进魏地?幸而第五伦已经准备好了,连忙派马援将他们拦在白马津,又让耿纯跑了一趟。
马援统领七百黄泽兵在白马,王师则在官渡,知道的是地方二千石带人索粮,不明就里的,还以为是两国对峙打仗呢!
虽然天气已十分寒冷,但今年冬天除了早早下过一场外,却再无片雪,大河尚未冰封,随着粮船一艘艘驶到南岸,一清点后,偏将军发现不对,盯着耿纯道。
“耿郡丞,陛下诏令说魏成郡要出粮食两万一千石,如今为何只有八千石?”
“此事郡大尹讨虏侯已上禀陛下知晓。”
耿纯在朝中时也没少和将军们打交道,对这类业务很纯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魏成郡有自己的难处,秋天时才刚平定了李焉大逆,为了作乱,李逆将府库钱粮用得一点不剩,计薄也被贼人毁掉。”
“而地方盗贼频繁,黄泽贼都敢进攻县城了,钦口山匪更劫了整整六千石粮!使得秋租不全,郡仓里都只剩下万余石。”
偏将军笑道:“既如此,可需要王师入郡协助剿贼?”
身后的兵卒们开始起哄,他们都不想去打硬骨头泰山贼,折腾周边富庶郡县倒是有一手,只望着河对岸的魏成很向往,听说赵魏之地的小女子可养人了……
耿纯肃然:“魏成区区小寇,我郡可自行处置,绝不能在战前拖了王师后腿”
他说着说着竟擦起了泪:“但为了给王师凑粮,第五公窘迫到一日只吃一餐,就为了给士卒们省下一点口粮,好让将军早些平定逆贼,还关东太平!”
偏将军见惯了郡官哭穷,不为所动,冷笑道:“所以?”
耿纯作揖:“八千石,已是魏成郡极限。”
“大胆!”
偏将军手放在剑柄上:“若不给够,恐怕违诏了罢?”
眼看要动武,马援及身后的流民兵们纷纷起身,吃了个把月饱饭后,他们能在寒风里站稳,但面对王师依然有些怯懦。
耿纯却不怕,只道:“陛下诏令只说让魏成一共给景将军两万一千石粮,因魏成暂时凑不够,得慢慢筹粮,所以,只好分期。”
“分期?”
耿纯也是从第五伦处学会了这个词,已经用得十分娴熟:“没错,军粮一共分三回交付,两个月运一次,一次七千石,明年入夏的时候,一定缴清!”
那偏将军见过郡吏无穷套路,却还没见过这种,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倒是耿纯凑过来道:“之所以运了八千来,是因为其中一千,是给将军及王师袍泽的沿途损耗之用,大尹另有布帛五十匹,玩好饰物一车,赠与偏将军。”
好处到手,偏将军语气顿时软了下来,出门打仗,图的不就是这个么?他咳嗽道:“按照耿郡丞所言,陛下会答应此事?”
“已经写了奏疏送去常安,诏令年后一定到!”
偏将军总不能空着手回去,遂道:”既如此,那我便去向景将军复命了,耿郡丞,一月时,还是我来押粮!”
这意思是,到时候可别忘了再给他一份好处啊!
耿纯朝偏将军作揖,回到邺城后告诉第五伦事情顺利,又笑道:“伯鱼这拖字决不错。”
“若明年景尚还征粮,我让吾父也学学。”
第五伦却摇头:“伯山在白马观其军纪,这景尚将军,还有明年么?”
“难说。”耿纯皱起眉来,王师军纪涣散,听说他们所过放纵,到了哪个郡,哪个郡投贼的人就暴增。但不知战斗力如何,或许他见到的只是杂兵,不是精锐吧。
第五伦却觉得,景尚必败,就是玩一玩分期付款的套路,拖到他们吃败仗覆师杀将,剩下的粮食,就不必缴了!
自己真是个小机灵鬼!
第五伦又夸耿纯道:“伯山的以次充好之法也不错啊,四千石陈米里掺上糠、碎秸秆甚至是树叶枯草等,再受个潮,就变成八千石了,你这才干……”
“不做粮官,真是可惜了!”
“我算是极有良心的粮吏。”耿纯大笑道:“起码没给景尚掺沙子和碎石子,否则三千石粮食都能凑出八千来。”
也是,第五伦想起猪突豨勇在鸿门时吃的饭就心疼啊,对了,他想起来,就是耿纯这厮运去的。
耿纯感慨道:“这些阴招,我过去不知晓,也是在纳言(大司农)时,跟前辈们学的。反正你不掺,将军、校尉们也会掺,好粮食都留给少量嫡系精锐。能让士卒吃饱饭的,我就见过那波水将军窦融,还有伯鱼两家。”
“在伯鱼的军中,我听说哪个粮官敢这样做,可是要杀头的。”
没错,这是因为,第五伦的嫡系,不限于百多家丁私从兵。
“猪突豨勇、刑徒兵、流民兵。”
第五伦暗道:“只要是汇集到五字旗下,想换一种活法的穷苦人,都是我的嫡系!”
……
十一月下旬时,打发完赖在门口讨食的恶狗后,奉第五伦之命,去宛城替他辟除士人的门下功曹也回来了。当然,真正做事的还是第五福,他跟第五伦跑过一趟南阳,又被逼着学了那的方言,比较熟悉。
拿下邺城后,第五伦已经过了雪中送炭的时候,现在南阳的几个熟人来投亦是锦上添花,加上山重水阻,人恋其家不愿远行,所以第五伦也没报太大期待。
可结果仍是让他万万没想到!
首先是那个善于用兵的棘阳人岑彭,他上次沾了第五伦的光,加官为县宰,堂堂六百石,第五伦很难给出更高的职位。
所以第五伦派人送去的信上,没有直接辟除,只是跟岑彭开玩笑说:南阳迫近绿林,不太安宁,可愿换个地方,到河北来做县宰?
探一探岑彭口风,说不定有机会。
可第五福却欢快地告诉第五伦,岑彭已经不再是县宰,早就被人截胡了!
谁,谁干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