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733


缴获了马匹后,这下刘秀也不必骑牛了,但他“牛将军”“骑牛将军”的绰号却已流传开来。
不过刘秀在汉兵中真正的职位,是兄长封他的“都尉”,至于刘縯自己,则自称“柱天都部”。
听起来是胡闹,其实是有渊源的,十多年前,东郡翟义起兵讨伐王莽,便曾自号“柱天大将军“,刘縯继承了这个名号,意思是想要成为复汉事业的擎天柱!
夺取蔡阳县后,刘縯兄弟又挂起蔡阳宰、尉的头颅,做了一番宣讲,蔡阳过去是王莽母亲的封邑,享受一定的减税待遇,这儿对新朝的愤恨远不如荆楚、兖州那般强烈。
但耐不住刘縯是郡中名豪大侠,又会鼓动人心,加上刘秀承诺分县中府库丝帛给加入的人,颇得响应。
南阳是富饶的人口大郡,全郡共计两百万,蔡阳口数多达十万,游手好闲者颇多。不过数日,经过蔡阳暴兵后,“汉兵”的势力扩大了一倍,得七八千人。
众人皆有喜色,唯独刘秀说道:“我听说高祖时的棠邑侯陈婴,在县中举事,甚至得两万人依附,但彼辈都是一时冲动才加入,时间一久,便多自行散去。“
秦末之际,一个县杀秦吏举事后,动辄上万人比比皆是,但没用,这都是一波流。而如今蔡阳汉兵之所以能拉起来这么多,是因为恰逢冬日农闲,大家都没事干,才肯附从,一旦天气更冷,瞬间打折,等到粮食吃尽,开春农耕,更是成批归乡,能剩下七八百人就不错了。
临时的暴兵,战斗力低不说,也不持久,和那位合全郡之力,才能供养七八千常备兵的第五公,没得比。
所以他们得赶在开春散伙前打开局面,好在刘縯兄弟琢磨造反这么多年,战略早就商量过无数次了。
刘縯指着县里的地图:“取宛城!”
“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繁重,积蓄丰厚。”
”昔日高皇帝起义师西伐秦,不走函谷,而不远千里略取南阳,攻占宛城,于是才得以入武关,取蓝田,而秦遂亡。“
和茫然无目的的赤眉老大樊崇不同,打从刚起兵开始,刘縯的目标就是既定的:重复老祖宗刘邦的路线和事业,入关灭新!
但那都是长远,以他们现在的实力,要打到宛城也是件不易的事。
刘縯已有打算:“我带着主力五六千人,北上进攻新野,联合邓氏、阴氏,得到他们加入,兵众可以破万。”
只有将雪球滚大,才能在前队大尹反应过来派大兵镇压前有一战之力。
他看向朱祐和刘秀:”文叔、仲先,汝等则带两千人,前往唐子乡与绿林军汇合,而后略取湖阳县!“
刘秀应诺,湖阳县是他们母亲的故乡,湖阳樊氏乃县中大豪,势力也就比阴、邓差了点,他的舅父们肯定很乐意加入外甥。
于是才有了十月中旬,刘秀和朱祐向东北方的进军。
刘秀在拉各地乡豪入伙上很有一套,先抬出兄长名号套近乎,若是不肯,就告诉他们,汉兵已经和绿林军结盟,不加入他们的人,都会遭到绿林攻击。
连哄带吓,还真骗了千余人加入,不过刘秀对军纪倒是约束得很严格,不许他们侵犯乡民、豪贵。
十月十五日,抵达唐子乡附近时,汉兵遇到了绿林的前锋部队。
这一带便是古时候的唐国,与南方随国相邻,绿林秋天时啃了随县长达几个月,终于打下来后便迫不及待向北挺进,与汉兵会师于此地。
被绿林渠帅们派来接洽的,却是刘秀的亲戚。
一个年过三旬,文质彬彬的士人,老远就朝他拱手。
“文叔,真是许久未见。”
刘秀瞧见那人,也颇为欣喜:“圣公,别来无恙。”
却是刘秀的远房从兄,同样出于舂陵一系的刘玄。
舂陵支系庞杂,说起来刘玄的血脉离大宗还更近些,早年在白水乡比刘秀还富裕,也结交了宾客,但因为为人略为怯懦,所以远不如刘伯升名气大。
而刘玄也倒霉,他那几个宾客犯法杀人,追究到他头上,刘玄只能在伯升帮助下避吏,跑到了随县去,又诈死,让家里免受追究,于是就一直藏匿于平林乡,依附于当地豪强廖氏。
随着绿林北上南阳,平林廖氏举兵响应,刘玄也就以宾客身份加入其中,成了舂陵刘氏中,最早加入绿林的人物,据说跟几位绿林渠帅关系搞得不错,封他做了“安集掾”,主要负责跟舂陵汉兵往来联络。
看着刘秀身后多达三千的部众,刘玄满眼羡慕,嗟叹道:“如今伯升、文叔都是统兵万、千的将军了。”
“哪是什么将军。”刘秀听出了刘玄话语里的一丝嫉意,连忙道:“不过是冒任的都尉,临时拉起来的子弟宾客,与绿林诸帅相比差远了。”
刘秀吹捧了刘玄一番,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与绿林联手一事,以及随县的情况,绿林打下随县后如何处置当地豪强、官吏、民众?这关系到汉兵与绿林能合作到何种程度。
刘玄看了看左右,拉着刘秀到一旁,低声道:“绿林渠帅们痛恨随县抵抗数月,破城后大肆屠戮,除了起兵响应的平林军廖氏、陈氏外,其余诸姓、官吏悉数被杀,民众也颇受波及,一部分被杀,一部分被裹挟入军中,如今绿林新市兵已壮大到两万之众。”
这是一语成谶啊,刘秀用来恐吓沿途各乡地主出粮出人协助的话,居然在随县应验了。
绿林现在和赤眉差不多,离开了老家后,都是流窜作战,抢一天算一天,完全没有经营的考虑。
刘氏与绿林联手真是有利有弊,利好在于能增加兵力,有了和官军较量的底气。弊端则是绿林肆意妄为,随县被屠戮的消息传出去后,只怕会使得南阳部分豪强站到官府那边去,这让刘秀生出了些隐忧来。
“看来,绿林虽与汉兵暂时合流,共抗新军,但想要真正成为一路人,难啊!”
……
南阳的复汉事业风起云涌之际,第五伦“大新忠良”的人设却又再度巩固了。
十月下旬,第五伦在邺城,也收到了来自常安的诏令,和过去一样沐浴焚香才肯开启,还和耿纯打赌:“伯山猜,这是申饬还是褒奖?“
纸包不住火,他截留猪突豨勇、私自派兵进入邻郡的事,朝廷或多或少都有耳闻,尤其是五威司命,肯定会不遗余力找第五伦的黑点。
不过第五伦这点小动作,放在更始将军、太师大败的大背景下,反而成了国之忠良,河北砥柱。
“得看诏令发出时,陛下是否得知成昌之战的结果。”耿纯就这样瞅着第五伦接过郎官交付的诏令。
第五伦看了几眼后,神色怪异,等只剩下他和耿纯时才道:“确实是褒赏,看来陛下还是知道关东形势的。”
但至于是怎样的褒奖,耿纯就拒绝猜了,毕竟都知道,这位皇帝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做出什么事都不意外。
他笑道:“不管是让伯鱼做州牧,还是将你调回去当九卿,我都不觉得奇怪。”
第五伦摇头:“陛下以赤眉祸乱兖州,寿良大尹被杀,故而让我在魏成大尹之外,暂时兼任寿良连率。”
大尹、连率、卒正,都是太守的意思,第五伦也搞不懂王莽为啥要一个职位整出三个名来。
而寿良、治亭,都是东郡一分为二后的新郡。寿良治所是东阿城,历史上属于广义的齐地、济西,但黄河改道后,有六个县就成了“河北”,如今第五伦已派遣马援带兵入驻,巩固河防。
王莽还是很在乎老家元城的,这份任命,倒是让第五伦可以名正言顺将军队开入寿良,真正做到“跨州连郡”了,可问题是,黄河对岸,寿良郡府东阿以及好几个县,都已经被赤眉攻占,第五连率暂时也只能望河兴叹。
而更有意思的,是王莽给第五伦的第二份褒奖。
如今朝廷是军政合一,严公一个九卿冠以将军之号,而大尹也相当于偏将,却无将号。
“而我如今得了皇帝诏令,已经是正式的杂号将军了。”
第五伦心情复杂,示诏令与耿纯一观。
“平赤将军!”
耿纯笑道:“取剿平赤眉之意也,这是对伯鱼寄予厚望啊,不是挺好么?”
第五伦却摇头,因为他很不喜欢。
“这将军之号,我能辞么?”
……
第196章
攘外安内
“送往魏成郡的诏令,应该送到了罢,希望第五伦,勿要辜负予的重任与厚望,守好河防,护好元城。”
常安城寿成室中,短短半个多月,皇帝王莽的头发,竟已经全白,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六十七岁的老人,但这未免也太快了些。
王莽之所以焦虑到须发皆白,还是因为东方、南方接二连三的爆雷,让他那”孔子后五百年之际还天下太平“的奢望彻底破灭。
对于赤眉贼,王莽几乎是无可奈何的,更始将军和太师才把十多万大军送掉,一时半会也征集不出军队来,只能暂且让王太师坐镇洛阳,守好天险虎牢和敖仓。
但王莽已经信不过王太师,又匆匆召集朝臣,要派亲信去洛阳监督他,最后竟是那个靠着献金匮位列十一公的哀章站了出来,这太学生出身的神棍一引经据典,直接引到上古三皇五帝去了。
“陛下,皇祖考黄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如今臣也兼任中黄直之位,愿为陛下讨平山东!”
黄帝时候根本无法考证的事,跟现在有什么关系?若是换了一般皇帝,肯定一通训斥,但对于王莽,这种牵强附会的理论却格外有用,竟同意了哀章之请,让他立刻前往洛阳。
哀章临走前还向王莽请求,带上几年前因讨伐匈奴而从民间征集来的能人力士,便是第五伦曾亲眼所见的以滑翔羽翼飞天、制兵粮丸可以十日不食、以及造桥大师等人。这批人当年担任理军赶赴塞北,可与匈奴却终究没打起来,遂吃了几年闲饭,如今王莽和哀章病急乱投医,竟连这群人都拉上战场了。
东边的事暂且只能这么着,至于南方前队的叛乱,王莽却有个人可以泄愤。
李通兄弟已经谋叛,舂陵刘氏已经起兵,虽然前队的兵力大多跟着严尤去镇压绿林,病死大半,但好歹将李氏坞堡、铁工坊团团围困,打的有来有回。王莽一边派人严厉申饬严尤,一面将李通的父亲,国师手下的宗卿师李守抓起来。
那李守事先听到风声想溜,可他和儿子一样,身高九尺,鹤立鸡群太过明显,还没出城就被五威司命认了出来。缉捕后对李家谋逆之事矢口否认,表示都是小一辈的主意,自己完全不知情,还问自己现在举咎儿子还来不来得及。
王莽哪里肯相信,遂将李家在常安者统统下狱处斩,那李守个子高,被砍掉首级后,身子吊起来居然都比普通人长了不少。
五威司命还想扩大案子,将事情往国师公刘歆身上引,从始建国时甄氏谋逆开始,到太子案,再到现在,刘歆已经三次卷入谋逆,再加上他家也是汉室宗亲,又精通谶纬,恐怕就是三场大逆的幕后主使。
于陈崇而言,运气不好没能扳倒第五伦,只能将矛头转而对准刘歆,他一心扶持王莽的庶子上位,太子党,尤其是德高望重者,还是要除干净才行。
但王莽对几个亲儿子都毫不手软,唯独在轮到刘歆时,他却显得格外犹豫,最后宣布国师公对此事不知情,顶多是用人不明,彻底削了刘歆的实权,但仍保留国师、上公之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