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733


马婵婵摇头:“三朝外戚,那可真是亘古未闻,绝无仅有啊,真不知天下人会如何看,如何说?这于大王威名不利,于少保家,亦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少保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明白。”嘴里如是说着,史谌知道自己的心思尽在王后眼中。
“我昨夜贪杯,竟让君女陪着饮酒大醉,真是失礼,已经送回去了,也不必再来。”
马婵婵道:“但我很喜欢她,怜惜其哭诉说,被王莽坏了名声,难以嫁人,既然如此,往后我会择善者为其做媒,少保勿虑也。”
第五伦这几个月内,有侍妾三人,她一一妥善安置,给她们定名分为“上家人子”。但史氏女却绝对不行,那敏感的身份,想想都让人头疼。
更何况,马婵婵知道,第五伦最讨厌的,是别人越俎代庖,史谌、冯衍二人所作所为,满口的“忠心”“权变”,但已是触了他的逆鳞。
这件事让第五伦气得不行,才有了昨日的恼怒之言。他是个大好人、大善人么?能忍住不像对付蔡茂那般,下手杀了或送去给别人杀了,已是仁至义尽。
史谌只战战兢兢起身而拜,才出了兰池宫,又闻第五伦召见。
等匆匆赶到第五伦办公的偏殿时,却见一个来自第五氏义学的小尚书郎被剥了衣裳在外当众杖责,打得血肉模糊,正是史谌贿赂的那人,听说打完就撵回家去了!
“完了。”
史谌顿时腿肚子都软了,几乎是被人搀进去的,而第五伦正批阅着昨天没看完的奏疏,见到史谌来,第五伦遂自顾自地说道:“让少保笑话了,魏国初创,制度不明,很多地方颇为草率。”
“朱弟才奉命去了渭南几天?他手下几个小儿辈,就犯了糊涂,学了府衙小吏的手段,敢贪于贿赂,抽拿群臣所上奏疏,看来这尚书郎署和后宫一样,得立下制度规矩,好好清理清理了。”
这次抽了压下头的是件小事,可下次呢?还不是外戚,就有了外戚的胆子和脾气,你是什么东西?需要惯着?
第五伦自己也有反思,很多事,不能再以草创为名随意处置,规制严格的尚书台要立刻建立,汉时的封奏制度也要搞起来,任何制度的漏洞,都会叫小人钻了空子。
“臣……”史谌舌头打结,一时间怕得说不出话来。
第五伦却不言语了,只一封封慢慢地阅,等翻到最后时,拿起了史谌的奏疏,在手里怕打着,那声音噼啪入耳,和外头小尚书郎挨打的惨叫呼应,让史谌更加战栗。
可终究没有对他喊打喊杀,只是一声叹息,第五伦让人将奏疏递还给史谌,一切尽在不言中。
“昨日得报,渭南杜陵已经被万脩打下来了,史氏在下杜的房宅田产,悉数还予少保,君家祖上坟冢在杜陵随汉宣帝之葬,是时候去吊唁一番,以慰先人了!”
第五伦直到这时,才看着在地上好似一滩泥的史谌,想起来忘了给自己的“三孤”赐座了。
“史少保,你坐啊!”
……
史谌的差事悉数被收回,好不容易得了第五伦些许信任,获得的小小权力也统统撤销,他的政治生命,也将就此结束。
此事不宜公开,但也不会有大臣为史谌的“莫名被贬”打抱不平,他啊,只是一个降将。
雷霆雨露,俱为君恩。
今日却是满头雷霆之后,只有一小滴雨露,亦只能双手捧着,心里虽苦,但谁叫他当初信了冯衍的邪呢?满心迎逢上意呢?
“好个冯敬通,大王定无此意,都是你在胡言乱语,枉老夫与你是下杜同乡,竟欺骗至此,你我势不两立!”
但骂归骂,冯衍现在“位高权重”,而史谌作为马骨,后半生挂着“少保”名号做一个富家翁,已是最大的宽赦,他又能怎么样?只望第五伦能狠狠责罚冯衍!
史谌现在可不敢再揣摩第五伦的态度了,他说什么就做什么,没几天就带着族人,推着车赶着马落魄地离开了渭北,沿着搭建好的西渭浮桥南下。
此处丝毫没有渭北的安宁稳定,史谌看到在刘伯升败亡后,乱兵践踏之余凋敝的里闾,过去本该种满宿麦的田亩上光秃秃的,一直到来年夏天,渭南将再无一点收成,全得仰仗渭北供应。
当初没有跟随第五伦北上的百姓茫然地站在残破的家乡,他们已经不再如最初那般畏惧魏军,也再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可抢,甚至连避寒的衣褐都没有,三五成群,伸出手来对回乡的人乞讨。
“将我家所带多余的粮食,统统给他们!”
史谌猛地想到什么,欲做点好事弥补一下自己在第五伦心中的观感,但这话才说出口就后悔了,又立刻叫停。
“万一魏王觉得,我是心存不满想要在渭南发粮食收买人心怎么办?若是百姓吃了我的粮,说魏王派人设的粥棚所给食物不多,又该如何是好?”
他已经不敢做任何事,只默默带着族人往南前进,一路抵达了刚结束一场鏖战的下杜县。
半个月前,第五伦按在地图上的一颗颗钉子已拔除得差不多了,西汉的救援迟迟没到,在万脩挥师南下后,霸陵王遵家坞堡率先被捣毁,然后是长安周边的各县:南陵,杜陵。
史氏坞堡大门敞开,听说这儿在史家离开后,被一群绿林盗寇所占,如今又被魏军驱逐。
打下此地的军吏叫秦禾,是个样貌丑陋的大老粗,将弟兄们从史氏坞堡里唤出来,移交给南下有些早的史少保。
而第五伦派到渭南巡视的尚书郎朱弟,也告诉了史谌一件事。
“君家坞堡,仍可用于抵御盗寇,但不得再私自加固!”
等关中安宁后,第五伦会要求渭南的坞堡统统拆除!
史谌讷讷应诺,再不敢私自决定任何事,等士卒们陆续远去后,他看向自家祖祖辈辈居住的宅院坞堡,虽然失而复得,但史谌仿佛看到它们轰然倒塌,砖落瓦掉的那天。
“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
史谌想起扬雄的那首赋,作为汉宣以来的京师四大家族,他们的富贵,也在两次改朝换代后,终究到了尽头,一切试图延续的努力,都是白费。
楼起楼塌,短短数十年,几代人而已,时代的潮打来,凝聚在上一个皇权的豪门,就如沙土般,全散了。
史谌腿又软了,颓然坐在残垣断壁前,念叨道:
“往后在魏国崛起,权倾朝野的外戚,就是马、耿了罢?”
……
第331章
钉子
作为尚书侍郎之一,朱弟不知道,本来只是负责替第五伦搬简牍奏疏的尚书郎里,在他来渭南这几天里,竟出了那么大的纰漏。
他所有的精力,都在完成第五伦交给的任务上:奔走各地,将自己在这场渭南“拔钉”战争里看到的事记录下来,再回去禀报魏王。
“这关中本没有坞堡,边塞才有,是用来防御羌胡的。”
站在霸陵边上的王遵家坞堡上,这场战争的总指挥万脩首战告捷,心情不错,与朱弟多聊了几句。
“汉之盛时,京畿安定,勋贵豪右虽然经营田舍宅邸,但在朝廷的掌控之下,纵有小盗寇,篱笆高墙就防住了。”
万脩继续道:“直到王莽时,关中才遭了场大乱,槐里男子赵、霍二人起兵,以响应翟义反莽,众稍多,至十万人,攻打常安,祸乱乡里,逼得不少大姓举族自守,遂纷纷营建这堡垒一样的住宅。”
从那时候起,机敏点的豪强就看出乱世要来了,而等到王莽末年,关中秩序越来越乱,坞堡也自然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他们眼前王氏宅第确实可以用“堡垒”来形容
朱弟跨入坞堡大门,便能感受到这种建筑特有的那种封闭与安全感。抬头仰望天空,像站在了一个桶形的峡谷底,墙高达四丈,不亚于城垣。
房间内都有喇叭状攻击孔,平时用来通风采光,战时则是防御攻击的射击孔,东南西北四座角楼,居高临下俯瞰一切。又有二口用来打水的暗井,仓库里储备着粮食,遇到被围,里面能坚守很长时间。
朱弟看了一圈后道:“和第五氏的坞堡也差不多,只是更大更坚固些。”
很多豪强地主往往以高垒厚壁、望楼林立的大型坞堡,将宅第围起来。自此常深居坞堡内,享受着饮宴歌舞,偶尔外出游猎,便旗仗簇拥,甚至跋扈于乡里间无人可制。
他们还效仿军队编制,来训练所属的宗族、宾客、子弟等,这些人也就成了坞堡的私人武装力量,称为部曲。平时是佃客在外围耕作,作战时是士卒,关中大乱之际,各家还趁机进一步吸纳流民,势力膨胀了几倍,俨然一个个的小王国。
当初第五伦在鸿门举兵反莽,攻略各县,进入常安时,渭南豪强们就躲在这些坞堡内,看着城头旗帜变换,而当时第五伦内外交困,也拿他们没办法。
但如今第五伦通过战略转移至渭北,击败被渭南豪右寄予厚望的刘伯升后,遂腾出手来,要收拾这些坞堡了。
“大王是铁了心要练兵啊。”万脩已经撕掉许多份请降信了,第五伦对曾投靠刘伯升的豪强们只有一个要求:选择投降,打开坞堡,忍他宰割!
渭北三十多家豪右还没干什么呢,就被第五伦收拾得那么惨,更何况是渭南之辈?彼辈自然不甘心,有举家逃去汉中、右扶风的,也有负隅顽抗,寄希望于西汉来救,亦或是雪天到来,魏军铩羽而归。
但他们注定要失望,此番“拔钉”之战,魏军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五伦收缴了常安武库,可找到了不少好东西:一捆捆扎好的弓、大黄弩,甚至还有两轴三轮的连弩之车!
这些远射器械,在迎击刘伯升渡渭时是御敌利器,如今则成了攻坞之物。
而少府的工匠还利用甘泉山、骊山的木头,制作了一大批诸如云梯、攻车等器械,加上不断试验精度的投石车,在朱弟看来,用这些攻打大型城郭的装备来打坞堡,颇有点“杀鸡用宰牛刀”的意味。
将校们也如此认为,但第五伦却说了一句话:“老虎搏兔,亦用全力。”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
“没办法,再好的器械,总得让士卒们练练手吧。”
万脩道:“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可投百余步,但想要投得准,那就像是用脚来投壶,太难了。”
所以渭南各个坞堡,俨然成了工兵们的训练场,而里面的豪强及其部曲则要胆战心惊地看着石头从头顶飞过。虽然发射极慢,准头也很差,但只要偶尔砸中坞堡,顿时墙壁开裂,瓦片掉落,砸得人头破血流,好几个坞堡的部曲宾客就是受不了这恐吓,索性绑了主人投降。
而攻车如何撞门、耧车如何将梯子架到坞壁上,都是手熟方能生巧的细活。
每个坞堡聚集的豪右部曲其实并不多,投入千余人不等,缓步推进,万脩则在地图上,将一个个目标上画了叉。
“霸陵县以逃到西汉的王遵为主,还有一匹汉时元康复侯者,堂邑侯陈婴之后等五家,或降或克,皆已悉数拔除。”
“接下来就是杜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