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733


“父老、诸生、庶民千余人守在长安十二都门,日夜盼着大王与王祖父入京,而妇孺也自愿前往廷中、省户下扫洒,皆言:明诏圣德巍巍如彼,魏王盛勋堂堂若此,今当入长安,居未央,独奈何不来焉?”
“莫非是满城赤子愚钝浅薄,使魏王不愿为吾等之父?唯望大王勿弃子民。”
王族宗室和第五伦的乡党上万人,都跑来看热闹,长安人在那哭哭啼啼,他们则笑得颇为欢快。
声音传到第五里,在第五氏的老坞堡外,里仁堂中,第五伦正与垂垂老矣的第五霸对坐,听到这些哭喊,第五伦笑道:“竟追到这来了。”
他已经将长安绕了一个大圈,姿态摆足,火候也差不多了,遂笑道:“大父,长安中最大的房子,可愿随孙儿去住一住?”
也不知了了心愿还是为何,拜了“万里侯”的第五霸数月来衰老了许多,曾经能跨马开弓的老爷子,如今连拎着火钳追着第五伦打的气力都没了。
第五霸没有回答,只走到宗祠灵台前,将老祖宗田横的灵牌捧了起来。
“吾祖田王,曾经与刘邦俱南面称孤,后来汉王做了天子,而田王却成了亡虏,深感耻辱。先是跑到海岛上,但为了保全家族,不得已赶赴洛阳,因为刘邦说想见他一面,若愿来,大者封王,小者封侯,若是不来,便举兵诛灭,若如此,也就没有第一到第八西迁了。”
“可到了距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王觉得北面事之实在是屈辱,遂说,汉天子欲见我面貌,如今斩了头颅,驰三十里间,一天之内送去,容颜尚鲜!遂自刭,令宾客捧着头颅,驰奏于高帝。”
他叹息道:“田王最西边,连洛阳都没到,更别说汉都长安了。”
第五伦明白祖父的意思了:“正好,二月初一乃吉日,可还都于长安。吾等就带着田王,去看一看长安汉阙上旗号异色,长乐未央,变成我家的形状!”
第五霸颔首,捧起田横的灵牌:“但得给田王立一个庙。”
“立,被烧毁的刘邦高庙,我会加以恢复,而田王之庙,就立在边上,与之分庭抗礼,庙宇要更大,香火血食还要比刘邦更盛。”第五伦应下后,却忽然笑出声来。
“笑什么?”第五霸看着孙儿,第五伦忍俊不禁:“只忽然想到,若是汉高泉下有灵,忽见田王不请自入,时隔两百载,竟成了邻居,且主客异位,汉高会作何想?”
第五霸想了想道:“汉高好色,去了泉下亦然,应该正在让两个鬼婢帮忙洗脚,看到田王来,气得吹胡子瞪眼,直骂子孙无能……”
第五伦接过话:“但以汉高的英雄气概,骂骂咧咧后,应该会将一个鬼婢,连同一盏黄泉美酒推递过去,道一句……”
“你这齐地儿,终肯来见了!”
第353章
四灵
因为宋弘、任光在忙活上林设县及春耕事宜,还都长安的工作,第五伦就交给了“宗正”第八矫来筹办。
但第五伦万万没想到,平素温文尔雅的第八矫,却在“小事”上与自己杠上了。
“王后及王世子,乃至于往后的嫔妃们,只居于建章宫中,辟为禁中后宫。而未央宫不在设椒房等后宫之所,只单纯作为三公九卿办公官署,及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季正以为如何?”
之所以看中了建章宫,是因为此宫环境颇好,旁边就是上林苑,内部还有太液池、渐台,宫殿也较新,不似未央那般陈旧,不必花大功夫修缮。
第五伦本以为通知第八矫一声,让他照办就行了,岂料第八矫肃然起身道:“大王,此乃违礼之举,万万不可!”
不愧是当过太学生,主学尚书和礼的人,第八矫开始给第五伦讲解,为何这规矩不能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夏后氏化家为国,是故直接将家中的前堂后室,变成了前朝后寝。殷周秦汉新五朝沿用至今。是故进入未央后,先有三朝,曰‘大朝’,曰‘治朝’,曰‘日朝’。”
“大朝在未央宫中为前殿,乃是召见诸侯及举行登基、封侯拜相、立太子等重要仪式之处;治朝在未央宫中为承明殿,平素殿议就在此处;日朝则在宣室殿,乃是天子分别召见臣子问对之所。”
“然后有六寝,正寝为温室殿,还有五座燕寝。”
“最后才是六宫,皇后居椒房殿,其余五宫环绕。”
“《周礼》有云,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寝,释服。是故未央虽然大,却没有一处多余的宫殿。”
虽然听得让人发晕,但第五伦还是啧啧称奇:“季正啊季正,这才短短半年,你竟对宫省礼仪制度如数家珍了。”
第八矫这半年也没白过,时常召来汉、新两朝野老,询问宫廷制度,硬生生将其吃透了。
他说道:“大王于马上肇基,但却不能马上治国,礼仪草创,不能有太大偏差,免遭世人笑话,臣愿做大王之叔孙通!”
第五伦颔首,对他不懂就学的态度很欣赏,但却觉得第八矫太不自信,钻进死胡同里去了。
“你欲学叔孙通,大善,可余听人说起过叔孙通的一句话。”
第五伦道:“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仪可以因应时势、人情等因素而作出改变,不必全盘照搬。叔孙通为汉高制订的礼仪,即由混合夏、商、周、秦四代而成,等到汉武帝加以创举后,于是就有了如今被奉为圭臬的汉家制度。”
“可儒生们不满意,认为与古不同,不是好制度,于是就出了个王莽、刘歆,处处对照古文,模仿先王之礼,反而夸外观而失真意,改制是完成了,却将天下弄乱了。”
现如今,吃了大亏的士人又幡然醒悟,觉得汉家制度乃是世上最完美者,汉末成哀之际的黑暗全被他们忘脑后了……
于是第五伦总结了对付这群古代知识分子的手段:不能惯着!
能否治理好天下,根本不在这些虚无缥缈的古礼中,而在于与时俱进。
第五伦坚定了态度:“乱世里,不需要那么多讲究,建章在未央以西,有廊桥连接,看似两宫,实则一宫。你就当余将未央作为前朝,而建章则是后寝了!”
“至于九卿官署,则集中到桂宫去。”
桂宫在未央以北,就在北阙甲第和戚里旁边,因为战乱的缘故,甲第出现了一大批空房产,其中不少人被第五伦打掉的渭北、渭南豪强所有,现在就收归官府,分给大臣们居住,不论是去桂宫上班,还是前往未央谒见上朝,都颇为方便。
第八矫苦劝无果,只能应诺,而第五伦背着手看长安城宫室的简图,又选定了一个地方。
“这北宫位于长安正中央,周回十里,往日作为汉帝游乐之所,可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就让王祖父和陪伴他的宗室,住到此处。”
“长乐宫暂且空着,找人将被王莽放倒的十二金人统统拉起来。”
“至于明光宫……”
明光宫就是定安馆,孝平太后、黄皇室主王嬿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第五伦思索后道:“这一宫室,专门用来收留战乱孤儿,正好未央宫里躲着几百名不愿也不敢出宫的宫婢,都打发去明光宫做事。”
这些宫女打小入宫,第五伦在时还能护她们一时平安,魏军撤走时,刘伯升也还算大丈夫,不予为难。可等他战死,宫人们先为绿林乱兵所辱,掳走不少,剩下的人冬天里都聚在宫中,靠挖掘地里的芦苇根和捕池中鱼虾为生,饿得皮包骨头。魏军重新控制长安后,才开了粥棚给她们续命,一问之下,老大不小的人了,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只会伺候贵人。
这不,第五伦就给她们找到了适合的岗位。
“这些宫女也怪可怜,不少人快五六十了,婚配也不可能有孩子,注定孤苦伶仃。倒不如让她们收养孤儿,领一份吃食,在明光宫做做杂务,相依为命,往后也有人养老送终。”
“那孝平太后……”第八矫小心翼翼地询问,现在摆在魏国政权面前的一个难题是:该拿这位前前朝太后、前朝长公主怎么办?大伙都摸不准第五伦到底想干嘛?
如果说第五伦第一次进长安时,王嬿对于他的政权而言,身份略有尴尬,也还有一定利用价值,那现在则是……无所谓了。
第五伦直接替王嬿做了主。
“孝平太后被王莽在长安一关十余年,恐怕是不想回这城中了,渭北地阔气爽,倒是养老的好地方。”
“就让她继续住在汉太上皇陵邑万年宫中,为已经灭亡的大汉,好好守陵罢!”
……
作为数百名表现优异,勤劳肯干,在战争中做出过贡献的织女之一,阴丽华与王嬿分别,去了上林县茧观做事,其中分别之情不必多言。
而在栎阳城中,也有一人在收拾行囊。
随着陇右败而魏王胜,班彪又一次被现实打了脸,如此一来左右颊都肿了。
得知第五伦要还都长安,班彪暗暗叹了口气:“荀子有言,可以有窃国,不可以有窃天下;可以有夺人国,不可以有夺人天下。”
“王莽是窃天下者,而第五伦,则是夺关中立国者。”
“然而荀子又说过,国乃是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所以第五伦才能侥幸一时,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
“然而天下者,至大之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非圣人莫之能有!是故王莽欲为伪圣窃汉,终究败灭。”
言下之意,第五伦这“小人”也就嚣张一时,割据一方罢了,想要夺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亏得班彪只是腹诽,少有直接表露想法的时候,否则一心想要第五伦早日称帝的王隆,都要拔剑手刃他这吃里扒外的逆贼了。
班彪心里骂着,手上却不停,按照王隆的吩咐,将半年前才搬来渭北的海量图书分好类,它们可算要回家了。
但班彪却从王隆处得知,这些书,不再统一送往天禄阁。
“官府文献图籍,分门别类,运送到桂宫,交给三公九卿官吏保存。”
王隆按照第五伦吩咐:“六艺略的三万卷书,送往石渠阁。”
“诗赋略、史略、诸子略的一万卷书,送往天禄阁。”
“术数略、方技略的五千卷书,送往麒麟阁。”
“唯独兵书略,陛下将未央宫中一偏宫改名龙武阁,存放古今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卷,图四十三篇,好教将校学之。”
班彪没搞懂第五伦将“七略”分别放在四处是何用意?王隆也不清楚,因为第五伦没有与他直说,只道:“或许只是为了方便管理罢?”
然而在第五伦心里,却有更深邃的打算。
还都前夜,他身在长陵的家中有些难以入眠,摸着一片四灵瓦当,暗想道:
“世间有四灵,龟、凤、龙、麟是也。在我看来,如今这世上的学问知识,也有四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