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733


“于是郭州牧弃小信而守大信,献出太原,让我部大军北上御虏。这信义格局,相较于汝这尾只认一家一姓,对御虏豪杰尚要狺狺狂吠的刘姓犬奴,不知高出多少!”
本以为占尽道理的鲍永,被第五伦这一通抢白,骂得无言以对,魏王当真是能将黑的说成白的,但又无法驳辩:汉儒最重春秋,春秋时纵有一家一国之门户之忠,但当管仲和齐桓公祭出尊王攘夷大旗后,所有私利都得让道。
如今因为天下诸汉林立,汉帝贬值,“尊王”遂被消解,没什么用。这种情况下,谁能占据“攘夷”名号,谁就能得到大义的名分!
第五伦这番态度,加上他派兵在并州多地抗击匈奴的举动,很难不让郭伋这种人生出想法:
“魏王年岁虽小,其志向大,行中正,称王、称霸小矣,虽帝可也!”
第五伦也不在乎鲍永的性命,他现在不缺人了,只随意一挥手:“鲍君长不是想做那伪帝刘子舆的忠臣么?”
“让他做!”
“给他准备好白绫和匕首,若是对自己下得了手,任其自裁;若是下不了手,余让甲士帮你。”
言罢,第五伦便与窦融、郭伋离开厅堂,只留下鲍永在原地垂头发愣,整个人都蔫了,全然没了最初的大义凛然,本以为站在道德高地上居高临下,岂料第五伦却站在更高的层面。
冯衍趁机再劝他:“君长,魏王英主,胜过那假刘子舆无数,降了罢,纵是回家做一闲散之人,也好过丧命。”
但鲍永几番纠结后,还是坚定地摇头。
“委质为臣,无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第五伦所言或有道理,我做不到与社稷立信,与生民立信,但至少君臣之信,必须守住。”
“我不止是忠于嗣兴皇帝,我真正效忠的,是汉家。”
冯衍痛心疾首:“但真正的汉家早就亡了,如今世上的,不过是盗名号者!”
“我知道。”
鲍永抬起头,惨笑道:“所以我想要效忠于汉,唯有死。
“鲍永虽无守土之能,但至少有殉汉之志!”
“我选匕首!”
……
鲍永最终还是自尽了,以匕首割断了自己的喉咙。
冯衍作为他的老朋友,没能劝下,自然是颇为伤心,只感慨:“鲍君长可惜了,所遇非人,竟为了一个假刘子舆丧了性命,真是愚忠,我替他不值。”
窦融则说鲍永沉浸在复汉迷梦中,喊也喊不醒。
第五伦却不这么认为,若是觉得自己握住了大义之旗,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谴责鲍永愚蠢,那他们与其有何区别。
“为理念而死,纵是理念有所偏颇,虽于民无利,但对他本人而言,倒也死得其所。”
“反之,若是他一时降服,余生想起今日之事,亦会痛苦不堪,何必强求?”
第五伦对冯衍道:“身为朋友,应当鼓盆而歌,为鲍永感到欣喜。”
“以郡守之礼葬礼罢,听说他在上党治理得不俗,与其父鲍宣葬在一处罢,也让上党人有个哀思之处。“
冯衍这下倒是有事做了,而第五伦则夸赞窦融道:“此番上党、太原之役,若非周公治理河东有方,夏收竟能得数十万石麦子,将士恐怕就要饿着肚子攻城了。”
“景孙卿当首功,周公则次之!”
所以能封侯了么?
还不够,魏王使唤臣子,跟使牲畜差不多,非得榨干所有价值,激发一切潜力。
窦融自从上次渡河夹击绿林被邓奉八百人打退后,就一直没什么声响,专心搞内政后勤,将漕运、民夫等事办得妥妥当当,第五伦都快觉得他是“吾之萧何”了。
但窦融的用处还不止于此,第五伦让窦融坐近些,说起一桩事来。
“如今新秦中虽还未完全收复,但前往河西四郡的路却通了。”
“我记得周公堂弟窦友,乃是武威太守?”
窦融立刻明白魏王的意思了,在关中的内线作战,第五伦要求是一点点夺取,夯实京畿基础,但对于遥远的外围,从劝降太原一事来看,第五伦也开始搞传檄而定那一套了。
而众所周知,与远方郡国联络,依靠的主要是“熟人介绍”,若朝中有对方乡党、亲族,往往能事半功倍。
窦融了然,立刻道:“臣立刻修书一封,遣家生子经新秦中,送往武威郡!”
第五伦目前将主力转向东方,等秋日粟熟之后甚至要移师河北,但对陇右也不能任其龟缩,若能将西边的河西四郡拉到己方阵营来,便可以堵死陇右势力的发展方向。
更何况,既然已经举起了”攘夷“的大旗,河西四郡同样面临匈奴右部威胁,具有诸夏国际主义精神的魏王,岂能不闻不问呢?
六月份的好消息真是接二连三,趁着北汉内斗拿下山西后,第五伦又收到了岑彭的急报!
“上月,赤眉军取汝南,击南阳,与绿林鏖战。”
“绿林东西不能相顾,臣愿出兵南下,取商於六百里之地,献予大王!”
第388章
巨人
五月盛夏,汝南郡颇为炎热,蝉的鸣叫极大,甚至连数万大军行进都未能掩盖住这声音。
而在军中靠后位置,有一个身高丈余的“巨人”特别显眼,此人自称田恶来,扛着大戟迈步,虎虎生风,他真实的身份是王莽最后的护卫巨毋霸。
巨毋霸脚力惊人,别人要走两步,他一步就能跨过去,但依然保持着速度,等待后面扛着根竹矛的崔发,和王莽……
“陛下……”
“叫我田翁。”
因为巨毋霸很得绿林渠帅赏识,被封为百长,手下有几十号壮丁,依靠这点特权,将王莽、崔发安排在手下,让老皇帝得以骑着骡子随军。
跟更始政权比过烂后,王莽竟比在汉中时更加精神,一贯喜欢微操的他,其实从来没打过仗,也看不出门道,只知道行军很慢,慢到他这七旬老人骑骡子都能轻松跟上的程度。且军中二毛者颇多,半大孩子也不少。
堂堂前朝皇帝被绿林抓了壮丁,本是颇为滑稽的事,但因为王莽年纪摆在这,识文断字,又有巨毋霸护着,在营中竟有了点小威望,绿林渠帅随手一点:“田翁,你就做粮官罢!”
分米的时候,看着手里新室铸造的铜方升,王莽也有种错位之感。他毕竟是个好人,其余营都一层层扒皮吃空饷,王莽却该打多少是多少,一时间百来号人都敬重起这位长者来。
昔日新朝皇帝,终于在绿林军中有了自己直属的军队。
同时王莽感慨:“予昔日宰天下,如今宰一佰之粮,实在是宰牛刀用来杀鸡了。”
而崔发也发挥他的长处,四下打探起来。
他慢慢搞清楚了,这支军队人数多达五六万,是开赴汝南与赤眉军打仗的。统帅是绿汉的“阴平王“陈牧,此人的官职是大司空,过去是平林军的首领,对更始皇帝刘玄有恩,是故颇受宠信。
“那刘玄居然选了大司空去打仗。”王莽心里想的竟是兵阴阳厌胜之术,在昆阳丢光了三十万人的王邑也是大司空来着。
“陛下,若绿林与赤眉火并起来,吾等当如何是好?”崔发听说,汝南的赤眉足足有三十万之众!真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数字。
他的建议是乘着交战时,让巨毋霸拉着这百多人的队伍跑路,不要掺和。
王莽却自有打算。
“相比于绿林。”
“予更想知道,赤眉为何要反,又究竟想做何事!”
……
与巨毋霸同处一军的,还有王常、马武二人。
他们一个是刘伯升党羽,在潼关之败后,王常自回南阳请罪,被刘玄废除王号和廷尉之职,赋闲在家。
马武则是刘秀的妻兄,曾被派去游说赤眉,与赤眉三老樊崇很谈得来,只可惜刘玄短视,想随意打发赤眉军,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可刘玄非但不反思,反而归罪于马武,也罢了他的将军职务。
李通为了扶持亲刘秀势力,向刘玄进言,重新起用这两位善用兵者,但刘玄心眼极小,恢复二人将军之号,却不给兵,只跟着平阴王陈牧做参谋之事。
这日停军休憩时,王常参加完军议,忧心忡忡地回来。
“吾等已进入汝南境内,而比阳王王匡自洛阳南下,已与穰王廖湛汇合于颍川,总兵力三万;淮阳王张卬自陈留南下,与汝阴王刘信汇合于淮阳,总兵力两万。”
“加上吾等南阳军,五王分进合击,三年路会攻,合兵十一万会于汝南!”
绿林盘子大,还得在宛城、武关、中原留兵守备,此番已经动用了大半的兵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将赤眉剿灭在汝南。
加入军队的人数不断增加,汝南许多豪强不堪赤眉抄粮,主动加入绿林,希望能将其逐走。
本是吊民伐罪的好时机,但绿林军却展现出了不堪的一面,赤眉好歹只劫富户中家,他们的军纪尚且不如赤眉,已经赶上昔日王师了,一路掳掠,搞得汝南大失所望,人心尽失。
而接下来,西路军又遇上了赤眉独特的战法:大量小股的赤眉军开始频繁出现,进攻绿林的抄粮小队,这导致大军行进更加缓慢。
等六月初,大军抵达上蔡附近时,才发现这附近根本没有赤眉大军的影子,只剩下一座空城。
但这并不妨碍陈牧堂而皇之开入城郭,宣布收复失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