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733


这倒让徐宣等诸公有些难堪,想要效仿,但却被樊崇制止了:“大公这位置轮流做,如今是我当,便不受地,再往后若轮到汝等,也不得受,但眼下,且先拿着!”
此言让徐宣等人大为震动,等与会结束,樊崇却喊住了徐宣,让他陪自己喝酒。
“徐兄,我就不喊你的字了,你也知道,樊崇是个粗人,当初汝等提议要立个刘氏做皇帝时,议论要让我做丞相,当百官之首,我就想,我连字都不识,就算要当,也得由你来!”
徐宣忙道不敢,樊崇却拉住他:“你勿要谦逊,要论打仗,老樊我绝不相让,可要论如何管事,你比我强。”
樊崇给徐宣倒酒,大笑道:“我近来常听那田翁的话,徐兄不高兴了罢?”
“岂敢。”徐宣知道樊崇看似大老粗,但能带着三十万兄弟姊妹走一千里,无一能取而代之,岂会是庸人?
“那田翁的话,我也只听一半。”尽管想法渐行渐远,但毕竟都是赤眉,也有这么多年出生入死的交情,樊崇给徐宣交了底。
“田翁想法多,有时能说道我心坎里,可事后仔细一寻思,真要落到实处,又不太行。”
樊崇指着徐宣笑道:“你不同,你没那些想法,但做事却牢靠。”
樊巨人愉快地拍了板:“往后就如此定了,田翁来出主意,你来实施!”
这样既能让赤眉往樊崇期盼的方向走,又不至于自己将自己绊倒。
经过此事,徐宣拿到了实施权,对樊崇的杀心没了,但对王莽的恶意却丝毫未减,只恨那巨人“田恶来”日夜守在身边,刺客近不得身。
可就在徐宣想着要如何不着痕迹地除掉此人时,赤眉另一位小公杨音归来,禀报二事,让赤眉暂时停止了内斗。
“刘玄没抓到,逃了。”
“还有,赤眉前锋在新野县附近,遭到了豪强邓氏、来氏抵抗,败下阵来,彼辈人马精锐,兵力不少,需得大军出击!”
……
刘玄别的不行,跑得却比兔子还快,短短数日,已经回到了舂陵,匆匆带上一帮舂陵刘氏的父老,旋即转向东南方,前往随县。
如果说王莽是太过理想,那绿林之弊,则在于太没理想……
有的渠帅也不装了,比如平氏王申屠建,就恢复了多年前的盗寇做派,一路抢掠,要劫上足够的子女丝帛,再上绿林山,继续当山大王,也不打算随刘玄南渡,直接在半道带着部曲进山了。
也有渠帅,诸如穰王廖湛、阴平王陈牧,二人本是随县豪强,创立了平林军,并一手促成了刘玄的称帝,可如今却起了分歧。
廖湛暗暗寻思:“我与赤眉并无深仇大怨,惹怒赤眉者,刘玄是也,若能将他擒了去献给赤眉樊公,表示愿降,可为赤眉守南阳南门,说不定我还能做一三老。”
但与多年老友陈牧商量时,却遭到了陈牧坚决反对。
“我陈牧虽败于赤眉,但也知道一臣不侍二主,刘玄再平庸,也是我二人一手拥立,别人能弃,我却不能。”
又劝道:“如今他众叛亲离,但好歹名分还在,去了荆南后,以你我麾下数千之众,尚能打下半州地盘,让刘玄偏安一隅,有个善终,你我亦能让他改封吾等一郡,做一方诸侯,总好过为赤眉做看户之犬!”
但廖湛还是迟疑,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随县好歹是中原的边缘,荆南就是炎热卑湿之地了,丈夫早夭,不去也罢。
这分歧导致在随县时,二人分道扬镳,廖湛虽不劫持刘玄,但还是拉着队伍留下来看看形势,美其名曰为更始皇帝断后。
唯独陈牧、朱鲔作为更始最后的忠臣,带着寥寥三四千人与刘玄南下,翻越横尾山后,就进入了江夏郡地界,赶上秋雨连绵,众人都成了落汤鸡,颇为狼狈,刘玄只能安慰自己:
“总比当初王莽南狩要强些。”
江夏理论上亦是绿汉地盘,刘玄早早派人通知沿途,然而在抵达安陆县,疲惫的众人希望今晚能睡在屋檐下时,却见壕边密布鹿角,城上遍插旌旗,却不是汉,而是……
“楚?”
等逼近城池叫门,安陆县的回应,竟是叱军士乱箭射下!那黑脸的县令更在城头,数落起绿林的罪孽来。
“新莽之时,绿林军朱鲔等过吾县,屠戮甚众!安陆人恨不能生食汝肉,只忍辱负重,臣服于更始。如今苍天有眼,令南阳遭赤眉之灾,更始覆灭,而楚黎王起兵于荆襄,吾等自然归之。”
“从此以后,安陆再非汉土!只怜汝等路过,速速离去,尚可保平安,否则,扫地大将军便要来攻了!”
刘玄顿时傻了,心中细数他称帝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封的八个姓王,十三个异姓王,算了半天后才叫道:
“朕……朕没册封过叫‘楚黎王’的诸侯啊!”
……
而在新野县,邓氏坞堡,南阳豪强聚集在此,共商他们未来的命运前途。
新野豪强方面,有来歙,邓晨、邓奉叔侄,以及阴识。
数日前,正是邓奉、来歙二人合力,带着两家徒附及本地民众数千人,在新野以北重创赤眉前锋。
邓奉率先出言道:“赤眉号称百万,实为三十万,十万在彭城、汝南、淮北,但入南阳者亦有二十万之众,其中能作战者不下十万!”
而经过多年战乱、失败、排挤,新野豪强邓、来、阴三家合力,即便募本地人加入,也凑不出一万人了。
新野一马平川,赤眉是难以挡住的,撤离几乎是豪强们唯一的选择,但撤往何处,却成了他们争执的问题。
但没人愿跟刘玄走,这是唯一的共识,他们可受够这庸主了。
邓奉率先提议:“南郡太守秦丰,听闻赤眉破宛,便自称楚黎王,建都于襄阳,而其女婿,南郡都尉田丰亦愿附从于他,称扫地大将军,二人拥兵三万,秦丰已向北接管邓县,愿协助吾等,对抗赤眉!”
他的意见是,不要走,留下来打一打!就算顶不住赤眉的攻势,就往南退往襄阳一线,利用那里的山川之固,赤眉决难攻破。
邓奉却不看叔父邓晨,他不重要,邓奉只打算说服一个人:来歙。
来歙在关中时,曾经带着骑马步兵迂回魏军后方,击败了第五伦麾下的越骑营,真骁勇之将也。
邓奉很希望他能留下:“君叔,可愿与我共守新野?”
但来歙对邓奉却颇为冷淡,他们是有宿怨的:作为刘伯升的部将,来歙对邓奉攻潼塬后撤兵,导致刘伯升侧翼空虚的事耿耿于怀——虽然就算他不撤,结果也不一定会有差异。
“我会去冥厄三塞(河南信阳)。”
来歙不愿与邓奉多话,言简意赅,表明了去处,随着宛城李氏举族进入,那里成了刘伯升残党的大本营,王常、马武乃至于湖阳樊氏都奔向此地,有群山之固,足以拦住赤眉。
听说淮南势力在同吴王秀作战,作为刘秀的亲戚,来歙想着,自己去了那边,或许能将偏师帮上文叔……
随着来歙离开,邓晨叹了口气,也站起身来。
自从潼塬一役后,叔侄二人便几乎反目,邓晨为刘伯升的死自责,族长身份也被侄儿取代。
可今日,邓晨却朝着邓奉长作揖:“奉先,邓氏,就交给你了。”
邓晨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他必须去刘秀处,从一开始,相较于刘伯升,他就更看好妻弟,愿去江东辅佐。
人陆续走了,新野豪强各自星散,到最后,竟只剩下邓奉愿意保卫故土。
但邓奉自嘲失笑时,却又窥见,阴氏家主阴识竟没有跟来歙、邓晨离开。
“次伯,这次怎不急着去追随刘伯升了?”
“梦醒了。”阴识年纪不大,不到三十,鬓角竟已白了,只如此回答。
邓奉诧异地重新审视他:“如此说来,你要留下随我守卫新野?”
“奉先是英雄,有胆识,但我是小人,有自己的去处。”
阴识朝邓奉长作揖,扶剑而出。
南阳大姓曾是绿汉的中流砥柱,如今却树倒猢狲散,有的去投刘秀,有的坚守本地,甚至还有入蜀避难的。
而阴识却觉得,他日能一天下者,恐怕只有一位:魏王第五伦!
因为他亲眼见过魏之强盛,魏之勃然,亲眼目睹战无不胜的刘伯升命丧渭水。
阴识曾让家族万劫不复,曾执迷不悟,想让妹妹完成与刘秀的联姻,可如今,他醒了。
复汉之梦,拥刘之梦,碎了,就醒了!
阴识已经活明白了,知道为了宗族,他现在应该做什么。
“魏军岑彭也已击破王凤,逼近武关,前锋恐怕很快就能进入南阳西境,南阳人好客,岂能无人去携壶浆以迎呢?”
第398章
平林
七月下旬,商於六百里之地已尽入岑彭手中。
沿着商县往东南走,便是沿着丹水河谷开辟的狭窄道路,东接熊耳诸山,数百里内,普遍是大山长谷,崎岖难行。来自关中的辎重部队推着独轮小车,上面满载炒面和箭矢、雨具,源源不断送入大营。
平林将军岑彭从魏军营垒向东眺望,能隐约看到伏牛山脉的翠绿峰峦,西南则是秦岭大巴山的余脉。
越是往南,两大山系就越是并拢,在两处山峦最接近的隘口,则赫然有一座雄关……
武关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丹水。关城用夯土筑成,亦有砖石为基,墙垣长两里,延山腰盘曲而过,几乎严丝合缝地将出入关隘的道路完全堵死!
“这武关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春秋之时,此地非秦所有,秦未得武关,故不可以制楚,如今的形势亦是如此。”
武关成了岑彭前进道路上最后一颗钉子,只有拿下此地,魏军才能尽取强秦横扫六合之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