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3


“再遣一师,去看住下曲阳城,提防城内还有铜马藏匿使诈。”
“余自将一师殿后。”
李忠的话,第五伦还是听进去了,对王郎这个最大的变量不得不防。
第五伦赫然起身:“但不管王郎是玉是瓦,就算外面包了一层‘铜’马,碰上了余的铁军,都会被击得粉碎!”
……
被第五伦夸为“铁军”的魏军以善站著称,魏王美其名为“阵地战”。
他们喜欢依托地形,与敌人打正面阵战或消耗战,然后用己方比较完善的后勤拖垮对方。
建国以来的大仗,潼塬之战、渭水之战、周原之战等,莫不如此。
但赤眉、铜马这些流寇却与之相反,擅长的是大范围的流动作战,他们在数郡诸州间来回穿插奔波,在运动中寻找战机,伺机进行突破。
先前几个月,被刘子舆后的铜马从流寇变坐寇,心态出现了变化,加上天气、地形所限,铜马放弃了自己所长,傻乎乎地被魏王牵着鼻子走,和他对峙消耗,损失惨重,也打得憋屈。
直到今日,已经决定抛弃河北的东山荒秃,才找到了纵横幽冀大地的肆意快活来。他带着下曲阳的大半铜马兵,乘着一个雾天,多树旗帜扬起烟尘,开始向东突围。
按照东山荒秃估计,魏军人数,其实不比他们多多少,所以这“包围圈”,其实有许多大漏洞。
既然是突围,也不必拥在一起,直接分成了十多支各散而走,每支二三千人不等,朝着东面广袤的平原分散撤退。
马援的东路军只有两万正卒,聚拢拦截罢,可能会叫刘子舆跑了,分散追击吧,铜马冷不丁就掉过头来反击。
有句玩笑是“就是5万头猪,抓3天也抓不完”,这笑话放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新莽时期,成昌、昆阳的十万、三十万新军比猪还不如,成建制地溃败、投降,都不用三天就没了。
但如今铜马却是直接一躺到底,发挥流寇本色,直接将一心想跑,没有战心的人,当成了几万头猪来用!
抓吧!看多少天你能抓完!
就算有渔阳骑兵游弋在下曲阳,也不过三四千骑,半数还在千里奔袭中失去了马匹,只能充当步卒。
长距离折腾,对于人和马都是巨大的耐力考验,渔阳骑兵虽然骁勇,但经过十多天的奔波,也疲累到了手不能握住缰绳,而需要用布条将缰绳缠在肩上来驾驭战马的地步。不少人马都形容枯槁,几近乞丐,亏得在宋子吃魏王辎重补给了一波。
只可惜他们挑错了方向,马文渊,是大魏善站之师中,最擅长打运动战的将领,之一。
见到这拙劣的伎俩后,马援不由冷笑:“铜马欺我脑子像新莽庸将一般愚笨,不知变通么?”
魏军之制,万人为师,一师五旅,校尉统之,马援调出来一师,让五旅校尉各自拦截敌散兵,但要保持阵型不准乱追,互为犄角,随时能够相互驰援。
“让军后方一师信都、清河民兵也结垒阻挡,能拦下多少是多少。”
而马援则自将一师,在万猪乱奔中保持战斗阵型,岿然不动。
这便让在后带着两万主力,打算在马援中计散而自斗之际冲杀过去,一举将其打败的东山荒秃无从下手,也只能让手下渠帅各自散走。
聚聚合合,这就是流寇的日常,离开前,东山荒秃还对渠帅们说道:“若能逃过这一遭,天气转暖后,就在渤海郡城外,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聚合!”
今天已经是腊月三十,明日就是新的一年了。
分散离开的各营都带着一辆马车,车上竖炎汉旗帜,唯独东山荒秃这支队伍什么都没打,只带着无帜之车,从魏军的围追堵截中巧妙地穿插过去。
但毕竟是大平原,人多的一方真想乱跑,还拦得住么?
一口气跑到天色将黑,东山荒秃的手下已经只剩下二千人,其余都不知散在何方。
这是一片废弃的农田,旁边就是里闾村庄,左近都没有魏军出现,东山荒秃觉得差不多安全了,让人进入村闾稍事休憩,又走到没有旗帜的那辆舆车上,下拜问候。
“皇后,太子,吾等冲出来了!”
车舆被掀开,里头的人露出头来,却是一个民妇打扮的年轻女子,脸上抹着灶灰,还有一个才七八岁的小男孩。
女人是刘子舆的皇后、真定王的外甥女、耿纯的表妹,郭圣通。
男孩则是真定王之子,被刘子舆立为太子的刘得。
刘子舆竟只将皇后、太子送了出来,他本人,不在出逃的铜马大军之中!
且说,刘子舆花了一天时间,召见铜马各渠帅:一心想走的编入东山荒秃军,对他忠心耿耿愿意死战断后的则编入刘植军,最后前者得六万,后者有一万……
然而刘子舆却忽然宣布道:“渤海王带皇后、太子离开,朕则留下,亲为诸位断后!”
“若是亡亦死,战亦死,朕宁愿死国矣!”
此言一出,愿意留下和他们的皇帝共生死的人,立刻变成了两万余……
这便是东山荒秃所带五万人的由来。
郭圣通看着左右,里闾残破,不知被多少支乱兵袭扰过,村道中还倒毙着被冰雪冻住的尸骸,极其可怖。
她哪见过这些啊,顿时忧心忡忡,只来得及问了一句:“渤海王,陛下他……”
“陛下尚在下曲阳。”东山荒秃含泪如是说,他也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如此大义凛然,但东山荒秃不像刘植、张文那般死忠,这件事给他带来的感动,也就是答应护卫好皇后、太子,给大汉留个种子。
虽然刘子舆本意是想让东山荒秃等一心想走的人,帮忙吸引汉军主力,尤其是骑兵!而他好实现自己与第五伦“王对王”的决战,以期奇迹出现。但在东山荒秃看来,直接突围还是更易出去,皇帝是给了他一条生路啊。
然而她们也不必忧心刘子舆了,不等东山荒秃回答,远处却响起了一阵隆隆马蹄声!
渔阳突骑,还是追了上来!
尽管长途追击敌人,连续交战冲杀,将人、马都累的几乎气绝,然后他们依然在吴汉的指挥下,鼓起残余的最后一点力量,催马朝这支铜马兵冲来!
吴汉伏在马上,这南阳汉子骂骂咧咧:“半日内连破三支铜马,车舆都竖汉旗,里面却空空如也,乃公就不信了!“
“既然有旗帜的都是假车,你这没旗帜的,说不定是真车咧!”
……
第427章
瓦玉
原本吴汉对铜马还颇为轻视,认为他们是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所以他才能带着渔阳突骑横行千里而无阻碍。
然而在追上这支人数较多的铜马后,吴汉却陡然发觉,原本还只顾着逃命的铜马贼,竟好似疯了一般调头反击起来。
“伪帝刘子舆定在其中!”
吴汉不惧反喜,举起环刀,呐喊道:“刘子舆人头购赏千金,魏王那儿,有数不清的金饼待领!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他的手下也不讲究尊卑,哈哈笑起来:“将军果然少文,封侯之冬才对吧!”
渔阳突骑对魏王不存在没来由的归属感和忠诚,但对黄金丝帛就不一样了!
一时间众人高声应和,结成在边塞与匈奴、乌桓交战多年练就的雁翎阵飞驰而出,滚滚马蹄与犀利刀刃融汇月光,落下后又绽放为血光。
里闾外地面滑溜,半是烂泥,半是没化的冰雪,很影响马速。好在大多数铜马都是轻装突围,没有甲胄,这使得渔阳突骑即便冲击速度不快,但只要刀刃或矛尖划过马侧敌人,亦能造成巨大的创伤。
吴汉右手持刀,左手挺矛,在最后关头放平矛尖,刺穿了一个倒霉的铜马兵,将矛留在他的胸膛里。
碰撞的冲击令他肩膀麻痹,旋即又遇上了一个马前惊恐的面容,那铜马兵发抖的手中,戟刃斜指,正对马脖子。
吴汉反应极快,双腿一夹,让马稍变方向,而后挥起手中刀刃,没击中脖颈,只从肩头到腋窝齐齐砍下他的胳膊!
到这时,刀刃也残卷得不成样子,吴汉扔掉了刀,拔出了一柄斧头!
他出身低微,年轻时做过樵夫,使过好多年斧子,混上亭长后要砍盗贼的脑袋,也是斧刃好用,直到今日,吴汉马上还会留一把备用,顺手!耐操!
这稍稍停顿,一支箭“咔哒”一声撞上厚甲,吴汉猛地转过头,如若猛虎,盯上了那个站在里闾矮墙上射箭的弓手,立刻纵马朝他冲去!
渔阳突骑的马抵达矮墙时,都猛地人立起来不敢跳,但吴汉却直接纵马一跃而过,一斧准确将那忙着上弦的弓手脑袋劈烂。
战斗会让人害怕恐惧,可有时候,也会陷入一种叫“战斗狂热”的状态,过去和将来一齐消失,惟有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而恐惧、思想都不复存在,只有杀戮。
吴汉不太能控制这种情绪,杀到兴起时总难以停下,仗着甲厚,他人挡杀人,斧到之处,阻拦的铜马纷纷手折头裂,而吴汉斧刃上沾满脑浆和骨渣。
他的麾下也一样,跟着骁勇无畏的首领,渔阳突骑击穿了铜马那脆弱的阵线,何必惧怕敌人那缓慢的戈矛,他们在马上挥动刀剑,犹如轻舞欢歌,在夜色中放声长笑!
可随着外围战斗结束,铜马退入村闾,在狭窄的里巷中交战,骑兵的优势开始被消解。
吴汉兴起时冲入里闾,却被一个从巷口忽然冲出的铜马以戈击马腹,导致爱马倒地。
吴子颜重重堕马,膝盖先着地,给他带来了一阵钻心的疼痛,甚至能听到骨头折断的声音!
吴汉忍着剧痛,即便跪在地上,仍反手将那铜马兵击杀,但却发现左腿已难以走动。
“我在做什么?”
这伤痛也惊醒了他,吴汉扶着墙,一瘸一拐离开战场,在渔阳突骑接应搀扶下,回到了闾外的指挥位置。他让没有参加战斗的骑从在周边防备,小心他们的“金饼”刘子舆再度趁乱而逃。
亏得吴汉最后时刻的猛醒,铜马果然从村口南方突围,爆发了剧烈的交战,不知是不是错觉,他还听到了一声女音。
等吴汉瘸着脚过去查看时,战斗刚刚结束,却见马车周边尽是倒毙的铜马,而马车上也扎满了箭矢,不少直接透车舆而入,车底滴滴答答流着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