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733


“而陛下则可腾出手来,全力南向,跨有荆益!”
……
所以公孙述抵达汉中,不是为了进军,而是督促主战派退兵。
但他面子上却做得很足,先发了诏令,痛斥第五伦欺负大汉末裔孺子婴,公孙叔叔要来打抱不平,同时也做足姿态:“你看朕都亲自来救隗嚣及了,也算仁至义尽。”
但实际上,公孙述却令大军留在武都、汉中守备,之前北上的蜀兵两万人,也要撤回来一半。兵力要少到当地粮食能养活的程度,避免和魏军打野战,就依靠坚城险隘守。
如此才有了贾复被勒令退兵之事,这其实是公孙述之意。
一直往返于陇蜀,替主公苦心求援的方望,得知隗嚣再败于狄道,顿时大急,三番五次求见后,才得到公孙述接见。
公孙述自称白帝后,大搞谶纬,同时极重仪仗,他学着汉家制度,出入仿效天子法驾,銮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车驾才出房闼。
而得到隗嚣令方望送来的斩蛇宝剑后,更是爱不释手,常让侍从持于左右,而那传国玉玺则亲自携带,见谁都捧着。
方望就如此经过了一层层繁文缛节,才在修得富丽堂皇的白帝宫见到这巴蜀天子,实在是有些心累,也觉得这位修饰边幅的公孙皇帝不像成大事之人,但为了对隗嚣的承诺,也只能伏拜,苦苦恳求。
但方望陈述的利弊,公孙述都听腻了,只敷衍着方望,心里早已放弃力争陇右,让隗嚣烂在陇西最后数城,不死不活就行。
方望何等聪明,也察觉到了公孙述态度变化,心中大骇,遂哈哈大笑起来。
按照套路,公孙述要疑惑地问“先生为何发笑”,方望就能乘机施展唇舌之术了。
岂料公孙述今日也不想与他啰嗦,只给侍从使了个颜色,他们顿时怒道:“岂敢在天子面前失礼发笑,轰出去!”
方望闻言一愣,但他反应快,赶在卫士拎着自己扔出去前,索性往地上一瘫,哇哇大哭起来,哭得捶胸顿足。
这大喜大悲,实在是太难看,倒是让公孙述不好赶他,只叹息道:“先生何必如此?”
方望这才得到了说话的机会,顿首道:“臣为第五伦没了阻碍,将一统北方而苦笑,也为蜀国未来注定的灭亡而恸哭!”
他道:“以臣观之,陛下莫非是想撤走大军,只留少数外援,仅助隗王维持陇西数城,与魏军长期对峙而已?”
小心思被道破,公孙述脸上无光,觉得此人知道得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起了点杀心,方望却继续道:“向陛下献策之人,恐怕不懂陇上形势啊。”
“陇山若唇,天水如齿,陇西则似舌,无陇山则无天水,无天水则陇西亦将失。如今狄道这舌尖已丢,魏军便能一口气冲到舌根,仅靠上邽等数县,难道就能阻止第五伦将这舌头连根割掉?”
方望力劝:“一旦失去北方屏障,魏军便能从关中到陇西,这千里漫漫长线威胁成家,那时候,便攻守异势了!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故道、祁山道,第五伦国力雄厚,每路皆遣一大将,率军数万进逼,成家将左支右绌,那时候,便攻守异势了!”
难就难在这,公孙述没信心在冬天与北方人战于陇地,但又怕方望说的情况出现,若隗嚣真彻底败灭,一旦第五伦南下,成家也要全力抵御,亦腾不出人力物力去“跨有荆益”啊。
方望趁机道:“臣有一策,不必耗费巴蜀人力粮秣,却能让第五伦不能在凉州安心立足,又能救得隗王保全陇西。”
公孙述需要的就是这样白嫖的方略啊,但又怀疑,真有如此好事么?
“然也,成家只需付出少许虚衔,剩下的事,只需顺势而为。”方望也是迫于无奈,才献出了这个足以让他被唾骂百年的毒计。
“陛下可知先零羌?”
公孙述自是知晓的,羌人是陇右绕不开的一大势力,尤其以金城最甚,各羌部犹如坚韧的野草,怎么割都会继续疯长,甚至更甚从前。
而诸多羌部中,以先零羌最为强大,也是历次汉羌战争的主力。
汉武帝时,先零羌联合诸羌,解仇结盟,与匈奴勾连,共攻汉令居、狄道、安故,差点打下了陇西,次年才平定,先零被驱逐到了高原。
但几十年后,先零又渐渐东返河湟,汉宣帝时再叛,叛乱持续了数年,最后被老将军赵充国平定,部分先零遭到内迁,残部再退。
如今四代人过去了,新莽衰败之际,先零羌再度重整旗鼓,不但帮其他种落夺回了被王莽设郡的西海,还占据了羌地最为富庶的大小榆谷,其种落十余万人,羌人男子几乎人人都能作战,势力不容小觑,如今亦不满足,开始觊觎金城郡河湟谷地。
隗嚣主要交好的,便是先零羌,送了不少丝帛金银,但在魏军南下之际,隗嚣派人去求助,先零没有贸然接受,借口渡过黄河会侵犯其他部落领地,拒绝出兵。
但方望认为,先零之所以拒绝,是因为陇右能承诺给他们的东西,太少了,一个即将败亡的政权,说出的话谁胡信呢?
可成家不同,公孙述好歹是个皇帝,颇具实力,他的封赐,份量也会显得更重。
“封先零羌酋为西海王,统领诸羌部?”
“答应让先零羌渡过大河及湟水,在金城郡无田亩处放牧?”
公孙述有些惊讶,先零羌得了封号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号令诸羌,早就没于羌人的西海郡就不提了,如此就相当于将整个金城郡,也送给羌人了!
“早在前朝,先零就盼望能够尽取河湟,反正陇右已是魏地,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如此可让先零臣服于成家,入贡于陛下,成家相当于得到羌兵数万相助,能在第五伦的侧腹,咬开一个大伤口!”
方望笃定,汉朝时费尽力气才平定的羌乱,第五伦绝不可能应付。
正好遂了公孙述的心意,而且是慷他人之慨,成家最多赐点金子给先零羌,反正他也封了南方句町君为“牂牁王”,也不差一个“西海王”。
“先生何不早教朕?”
公孙述遂同意了此策,并让方望作为入羌地分封的使者。
方望应诺,步出白帝宫时只松了口气,只要能保住隗嚣,便不择手段!
三年了,不知不觉,方望的心态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初是感隗嚣知遇之恩,想助隗嚣争霸;周原之战后,则是欲保住陇右,奔走凉益之间。
如今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方望却不甘心承认:隗嚣的失败,也意味着他的失败,方望开始赌气,他的目标,已经成了阻止第五伦!
“第五伦,汝先击陇右,是想拿下凉州后,西边再无后顾之忧,便能专力东向,一统天下!”
“但只要先零羌加入,陇右的战争,便会一直打下去。”
“永远不会结束!”
……
方望在极其无能狂怒的情况下,琢磨如何让战争在陇右一直打下去,阻止第五伦的大欲。
而公孙述看清自己实力后,自觉得不到陇右,便想让这里变成魏国的脓疮。
但人与人是不同的,此时此刻,第五伦却在思考如何快速结束战争,给这片土地疗伤,并尽快出台一个适合陇地特色的治理方案。
和公孙述的浮夸奢侈作风截然相反,成纪县行在颇为简朴,就用隗家老宅,不许有任何装饰。
连招待押粮而来的搜粟校尉任光,所食之物也极其普通,四菜一汤而已。
“伯卿真乃吾之萧何,解了予燃眉之急。”
第五伦对任光道:“若非汝此番带着六万石粮食救急,又令长安织女赶制冬衣五万件,陆续送了过来,我军恐怕要迫于饥寒,早早退兵罢战了。“
得了第五伦夸他是“萧何”,任光心中一喜,但仍是习惯功归于上。
“还是陛下统筹得当,夺取陇关后,立刻令人修缮道路,如此大车才能翻山越岭,臣与宋少府等,皆是奉诏行事而已。”
但第五伦大概是心里高兴,又夸任光道:“汝亦有识人之明,先前举荐的吴子翼,真是一员猛将,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则上路出征,从不耽搁,为人沈勇而善决断,这不,再建奇功,已经拿下了狄道!追得隗嚣如丧家之犬!连印绶都丢了。”
任光举荐吴汉,那是老早以前的旧事,最后阴差阳错人也没找到,但第五伦还是将这份举人之功算到任光头上,同时知道二人曾为上下级,如今关系也不错,对吴汉的夸奖,借任光之口传到他耳中,效果比直接夸更佳。
但夸了一番吴汉后,第五伦却话锋一转:“可陇地贫瘠,连豪强都不算富裕,总是以战养战也不妥啊,将军们是无可奈何,但予却不能不有长远考虑。”
这是暗示吴汉打仗太狠辣,粮食基本靠抢——不抢也没办法,他基本是孤军深入,补给缺乏,但抢也有讲究,你看万脩、小耿,都是跟豪强好言好语的“借”,许以未来的报偿。
可吴汉就不,他是真抢,纯抢!其手下兵卒虽然换了一茬,但也沾染狼性,对豪强、富户下手极狠,百姓也被殃及,每次吴汉出师,第五伦都会受到监军和当地士人的告状。
然后他就将名匿去,转手发给吴汉,意思是这次情况特殊,不怪罪你,但还是要收敛点。
任光知道第五伦话里有话,果然,他替吴汉告罪后,第五伦便继续道:“这场陇右之战,已持续快半年了,虽限于地形,颇为迟缓,但赖群臣在后,诸将在前,士卒用命,天也助我,根本就不担心打不赢。”
“而是担心打赢了之后,该如何治!”
“眼下陇右诸姓及百姓,都视魏兵为客军,而不是救世王师。隗嚣之所以负隅顽抗,就是因为陇右人心尚在迟疑。”
对策第五伦也有了,你得先解决吃饭问题啊。
“连续鏖战,陇右破败,军民饥饿,流者相望。天水等地存粮耗尽,也只有依靠朝廷送来粮食,才能够维稳。”
“所以眼下,伯卿的担子很重啊,不光要筹备军粮,让前线不需以战养战,还要筹集赈济之粮,赶在降雪前,再运十万石粮过来,以避免大饥。”
陇山可真是不好翻啊,这意味着关中将付出更多人力和粮食了,但话说到这份上,任光也只好硬着头皮应诺,愿意调集大量牲畜,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陇右来,最多一个月,陇山就将不能行人,十万石粮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臣定转运诸县,以赈赡之。”
其实陇右情况也没有那么糟,据任光所知,投降第五伦的几家陇右豪强,诸如李氏、辛氏、梁氏等,坞堡就有不少屯粮呢……
他感到奇怪,按照第五伦以往的做派,肯定会杀一波大户,诸如在关中,不惜制造冤案,将渭北渭南几十家豪强送给给刘伯升陪葬,吃他们即便瘦削也有不少肉的尸体渡过寒冬,为何这次却如此克制呢?
难道是他忘记初心了?
当然不是,第五伦只是觉得,事与事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因为屠龙刀确实锋利,就试图将所有锁都一刀切。
所以他每一次出手,都很有讲究。
关中那次是迫不得已,不打豪强,拿什么来完成新国家的原始积累?不打干净他们,关中这片根基之地也不会像如今这么安分。
但到了河北,第五伦就很会选择目标了:他在幽冀只打战败的刘姓豪强,如此其余诸姓就会乐呵呵地看热闹,以为第五伦心眼小,在报族姓私仇,而不会串联起来闹事。
如今在陇右,第五伦又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