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733


“其一,开封儒士郑少赣前时在南阳,不辞而别,今已入长安,身为谏议大夫,随驾于洛阳,奉上书信一封,令吾送至,向徐公告罪。”
郑兴的信不长,无非是说了一通他目前的富贵安乐,同时表示,大魏陛下数次亲口说过同情赤眉的话。
郑兴投魏,这意味着,第五伦很可能已经知道王莽之事了,对赤眉内部的诸公态度,更是了如指掌。
使者又奉上第五伦的亲笔信,大意是,皇帝知道,赤眉也是被河患及新莽人祸逼得家破人亡的难民,当年造反情有可原,第五伦支持他们反新!只是如今北方粗安,希望能招抚赤眉,城头子路已降服,皇帝打算让大河赤眉修筑大河堤坝,至于关东的数十万赤眉,也可在归附后回归家园,过安生日子……
“素闻徐骄耭乃诸位中佼佼者,以文吏,晓义理,故复赐书。深言则似不逊,略言则事不决。今若举义,则爵禄皆获,更有救数十万赤眉生还浩大之福矣。”
信中姿态不可谓不低,与先前各种妖魔化赤眉军绝然不同,一起送来的还有一整箱的金饼,打开后,熠熠生辉。
徐宣盯着那些金子,使者说话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发愣,也不知是被第五伦条件打动,还是仍没从王莽的事里缓过神来。
良久之后,他才抬起头,盯着说得口干舌燥,依然在叙述赤眉必败、魏军必胜的使者,仔细听听,确实很有道理啊。
“够了。”
随着徐宣的这一声大喝,帐外走进来众位三老、从事,使者的到来不是秘密,人心浮躁,毕竟目前局面对赤眉不太有利。他的劝降众人也听在耳中,肯定有人动心、迟疑……
但徐宣让所有人打消了这念头,他站起身来:“我在赤眉军中征战七年,早年也数次想过招安,甚至曾随樊公回过一次故乡,这七年,我只学会了一件事。”
“不战而求生者,必死!”
徐宣拔出了剑,那柄没有击向王莽的剑,一下就将使者捧阅读的第五伦书信劈开,顺便砍了使者的一只手,这决然的态度,也斩断了招降的可能性。
“第五伦以为,吾等会像董宪那般,为高官厚禄、金帛玉器所买?亦或如城头子路一样,被几句话哄骗,束手就擒?”
“休要小觑赤眉!”
徐宣怒眉而言,让人将使者拖下去,与王闳叔侄关一块后,接着拎着染血的剑,扫视面前众人,与部下们交了底。
“徐宣从未隐瞒大欲,不止一次说过,我想做王侯将相。”
“但却不是委身于第五伦,亦或是绿林、诸汉的臣妾!”
“而是赤眉的王侯!樊公的将相!”
樊崇当刘邦,他为萧曹,其余诸公各做灌、绛、樊哙,这就是徐宣心里的愿望,相较王莽的“天下为公”显得太庸俗,但却是大多数赤眉从事心中所思!
局势不利?七年来,何时利过?他们跟着樊公转战数千里,无数帝王在洪流面前崩塌。
“魏亦不能幸免。”徐宣用这种办法给众人打气,消除他们的疑虑,光靠樊公不行,他也得用尽智谋,继续让赤眉拧成一股绳。
“向定陶进军!”
徐宣已经知道,要如何处置王莽了。
自己会尽全力去打这一战,等与樊崇汇合后,将一切对他全盘托出。
让樊巨人知道,他最痛恨的王莽,与他最敬信的田翁,竟是同一个人,王莽曾以其荒唐偏执毁了天下,循其故智,也将毁掉赤眉!
这可笑的不伦不类的共和行政,该结束了。
“就算樊公不肯做皇帝。”
“我也要将染血的皇袍,披在他身上!”
……
第497章
中心
武德二年二月中,济阴郡,定陶城,陈留郡人董宣正穿着一身皂衣黑冠,行于城墙之上,面色忧心忡忡。
马援爱以个人魅力驾驭部下,营中难免松散,军正董宣刚好作为其补充,这位董卧虎一向法不容情,他唱黑脸,马援唱红脸,倒也相得益彰。
但一位原则性极强、油盐不进、一点灰色收入都不肯沾的同事,在污浊的军队里总是受人排挤厌恶的。好在马援却格外抬举董宣,一连串的举荐下,将董宣捧到了“济阴郡假守”的位置。
““陛下与赤眉将战于河济,吾带主力驰援,击赤眉之背,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睢阳赤眉亦有数万,必袭定陶,以牵制于我,吾留三旅之众守备,少平身为假守,且为我监于此地。”
这是马援带军队离开时,交待给董宣的任务,让过去从未想过自己能摸到二千石门槛的董宣倍感责任重大。
第五伦老早就让人制作好了豫州、兖州各郡太守、都尉的印绶,或派出隶属于绣衣卫、丞相司直的间谍机构,去送给各位地头蛇,将朋友搞得多多的,过河拆桥是以后的事,董宣这边刚接过大印,首先要做的,便是审视自己的辖区。
定陶、曹地自春秋以来,被称为“天下之中”。因为交通实在是太便利了,自从春秋末,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挖通了定陶附近的菏水后,此地就成了沟通江、淮、河、济四大水系,定陶扼河济之要,据淮、徐、宋、卫、燕、赵之脊。
加上水土养人,户口繁盛,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范蠡下野后第一时间来此贸易,三致千金。到了战国时,秦齐宋魏为了争夺定陶这个钱袋子,也绞尽脑汁。哪怕是刘邦,打败项羽后,也要在定陶这个“一线大城市”登基即位。
董宣的故乡离此不算远,年轻时——那会还是汉朝,他曾到此游历过,寻找名师学习《大杜律》,时隔多年,闭上眼睛,依然能记起当时青巾白裳的少年书生,初入大城市的新奇。
“远眺河流两岸,更见里闾比邻,几乎所有平坦点的地方,都开辟出了农田,近处数百上千的农人、隶臣散布田间,播撒粟种。济阴郡才区区九个县,就有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超过了河内!”
因为人口实在爆炸,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粮食,逼得本地一个叫氾胜之的小农吏,琢磨出了一套精耕细作技术,这便是《氾胜之书》。
“还未入城,就能遇到东来西往的商贩、服役服徭的戍卒、蓬头垢面的刑徒、脚步匆匆的小吏,络绎不绝。”
进入城郭后,就更了不得了,人那叫一个多啊,临淄的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用于定陶丝毫不违和……
若是为了赶热闹进入市坊,就能见识到秦蜀之丹漆旄羽,江汉之皮革骨象,吴越之楠梓竹箭,燕赵之鱼盐旃裘,魏韩之漆丝絺纻,都在此汇聚交易,人来人往,声音嘈杂,尘土飞扬。
喜欢热闹的年轻人流连于斯,董宣却皱眉退了回去,一个人在置所默默读书,但这并不妨碍他疲倦之时,看着屋外杨柳依依,开满鲜花的堤坝,露出微笑。
定陶在无序与有序之间繁荣,是天下最好的地方,起码过去是。
可如今,当它被交到董宣手中时,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定陶在新末多灾多难,黄河水主要冲了郡北,郡南并未受灾,但赤眉过之如梳,王师过之若篦,你来我往,将富庶的济阴折腾得够呛。魏左丞相耿纯的父亲镇守于此,却被董宪——就是那个名字和董宣有点像的家伙攻陷,洗劫三日才收刀。
而后定陶隶属于梁汉,刘永特地跑来这儿登基,定陶可算稍稍恢复了点生气,但好景不长,赤眉——樊崇的赤眉又杀回来了。
这一遭兵乱,算是将济阴、定陶的繁荣彻底毁灭,时值二月,放目城外,昔日寸金寸亩的的土地,如今却在大片大片地撂荒,道路上行人寥寥。
被战乱来回折腾的济阴百姓,也抛弃了富庶的家园,四处流散,如今或加入赤眉,或向西进入豫州,成了马援军队中的一份子,组成了一个“兖州师”,未来可能以此为基础,扩充一军。
至于还留在当地的,真是惨不忍睹,进入定陶时,董宣无家可归的难民不得不以草根、树皮果腹,甚至以含毒野菜及土充饥,糠秕杂食反成佳肴,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些倒毙路边的死人被利器割走了肉。
这种种惨相,让董宣站在城墙上,看向直接导致这一切“罪魁祸首”时,目光颇为冰冷。
那是衣衫褴褛的赤眉军,马援自陈留奔袭三百里破定陶,将杨音赶走,期间也俘获了大批赤眉,起码一万人吧。
如今都收缴了兵刃,挤在定陶中的一处小城郭中,用高达数丈的墙垣困住他们,两边大门封死,每天放下去一次食物,上万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这稀薄的口粮只够他们勉强维生,十多天下来,一个个都饿得皮包肉骨头,躲在城墙下的阴凉处蔫蔫的。
马援看似杀伐果断,但董宣发现,他的狠辣都是对待强敌,面对“弱者”,这位将军却往往留有余地。
比如对这些赤眉俘虏,马援就说:“陛下有诏谕,将收赤眉军以平大河之患,这万余人且先留着,等大战后稍加赈济,就又是上好的劳力。”
可如今,形势却不同了,马援观察到赤眉主力的动向,加上第五伦最后一次派人送来的作战部署,预料到大战将在河济西北端发生,遂带走了大多数兵力,只给定陶留了区区八千人。
而这八千人,不但要看守上万俘虏,还得承担协防济水,阻止数万睢阳来敌击马援之后的任务。
“魏国力强盛,完全可以以众敌寡,但此番河济大战,之所以兵员不足,除却关中主力滞留陇右未归、幽州叛乱外,一大原因,便是敖仓,便是因为敖仓大战后,数万赤眉俘虏关押在洛阳附近,还得分出兵力盯防。”
尽管有收编铜马加入冀州兵的先例,但在彻底解决赤眉前,这些俘虏是来不及整编,且在他们的吃嚼下,本就不多的定陶之粮在飞速减少,董宣甚至怀疑,若从睢阳来的徐宣直接围城,在绝食的情况下,他们能否撑住数日?
再看被困小城的赤眉,尽管董宣已抽出三老、从事审判处死,但赤眉贼居然依旧保持了一定的建制和组织,有人站出来带头分配食物,组织内斗,有人照顾病患伤者——过去七年,他们就是这样才在残酷的世道里活下去的。
睢阳赤眉贼一天天逼近定陶,董宣心中越发焦虑。
既然马援将这些俘虏的生死交给自己,那他就得做出抉择!
“兵者,存亡之道也,不可儿戏,不能再妇人之仁下去了!”
董宣与偏将军赵尨商议此事时,赵尨惊得直接拍案而起。
“董少平,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杀俘啊!”
魏军没有杀俘的传统,对投降者一般会物尽其用,哪怕是罪大恶极者,也不会成批杀戮,赵地附近的矿山永远欢迎新的工人,擅自杀俘的人,甚至会在战后被军正审判。
“少平做过军正,岂能不知?”事关上万条命,赵尨不敢下这决定。
“这上万赤眉,攻掠济阴,掠民粮食,譬如群蝗。”
董宣说这件事时很平静,尽量不让自己想起赤眉打进他家中,将自己老父推攮致死的那一幕,他不会出于私仇决定人的生死,但眼下情势急迫,容不得优柔寡断了。
更何况,作为精通律令的人,董宣甚至能找出理由来。
“魏律承于秦、汉、新,稍加损益,其中有《盗律》《贼律》等,尤重群盗罪!五人以上为乱便是群盗,惩戒甚于独自为盗。”
同理,群盗抢劫、杀人,也要罪加一等,毕竟战国法家就说过嘛,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按照这标准,这上万人就算被俘虏,也只是被抓获的“群盗”,该怎么判还怎么判,一万人杀人抢劫,与五个群盗杀人抢劫,哪怕东西一样多,也应该判处一样的刑罚,不可因为法不责众而取消!
“而律法中,汉武时的《沈命法》亦未取消。”
董宣像一个艺术家,在细心编织一道道绞杀赤眉俘虏的逻辑绳结,那《沈命法》是汉武晚年,天下盗贼横行时颁布的:地方官若是境内群盗危害不上报者,不尽力搜捕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全部就地处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