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733


“乐土,得靠吾等手中这斧头!一点点劈开!”
……
第五伦已经不在指挥所中,他登上了戎车,戎车左右则是斧车,车上也竖立着一把斧头,但和樊崇那满是血迹的杀人之斧不同,第五伦的斧刃下系五彩飘带,它们是权力的象征。
不断有斥候从各个战斗位置返回禀报。
“马国尉追及赤眉后队,渔阳突骑也已赶到,与之鏖战。”
“赤眉果然气力已泄,冀州兵挡住了其进攻。”
“樊崇已将赤眉最后一万生力军,投入战场!”
一听到樊崇孤注一掷,将最后的部队投了进去,以期击破魏军“弱点”,搅乱后军,他握着指挥令箭的手重重敲在车舆上。
“终于!”
不知不觉,第五伦发现自己的手已经汗津津的,即便冀州兵叫苦、三河兵以寡敌众,马援也在尽力苦战,但第五伦手里还有至少一万五千兵卒,一直死死捏着,仿若祖传一般,不舍得投入战场,直到现在!
“告诉郑统,可以依策动了!”
中军部位,信号筝依次升起,首先是面向南方的关中兵,完成了转向,开始朝菜鸡互啄的冀州兵和赤眉数万人开去,苍鹰旗飘扬,仿若一只等待许久的猎隼,终于张开双翅,朝猎物扑去。
而第五伦身前半里,一直持“坐阵”,让赤眉在外根本看不清情况的五千魏郡兵,也在鼓角之声中慢慢站起来,揉着坐麻的腿,开始朝突入魏军“薄弱”阵列后,孤军深入的樊崇部进发!
第五伦将赤眉的无畏看在眼中,他佩服樊崇敢将不公劈开的勇气,但樊崇的巨斧之下,前朝的余孽已经消灭殆尽,继续胡乱猛砍,得到的不是未来,只有残破与灾难。
“现在,我得将这裂开的天,补上!”
第510章
补天
众所周知,魏国第一次文官考试中,甲榜有三名郎官最受皇帝器重。
大儒之子伏隆不辱使命,第五伦常用他来搞“外交”,出身卑贱的穷儒承宫,第五伦喜欢用他来做具体实事。
理论上名列第一的茂陵杜氏之子杜笃,则因为学识渊博,善于诗赋文章,常被第五伦带在身边做顾问,当需要文采飞扬的诏令时,常由杜笃代笔润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些好文,是皇帝亲自写的呢!
而今日,随驾在侧的杜笃,也有幸见证了新末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决战!
至于为何?按照第五伦的话来说就是……
“总得有人记下这场仗,告诉后人发生了何事。”
杜笃就在第五伦边上数步之内,虽然决策时插不上嘴,但该看的地图他也看过,第五伦的公开命令亦听在耳中,要论对整场战争如何发生,何以打到这种程度,杜笃应当了然于胸。
但文人的脑回路与普通人确实不同,杜笃虽然亲历了战争,亲眼目睹了厮杀与死亡,但毕竟离惨烈的战线还有一段距离。于是他眼中的战争,少了些惨烈与悲怆,反而看到了“史诗”之感。
杜笃目光贪婪地看着那些听从指令移动的兵阵,双耳被呐喊与鼓点充斥,他脑子则在飞速转动,事后要如何形容这场仗?
他想起了古老的神话。
“传说古时候,共工氏与祝融战,怒触不周山。”
在杜笃看来,新莽之后的乱世里,秉承火德的诸汉犹如祝融,而搅得天下大乱,导致天柱折,地维缺的共工,仿若赤眉军。
回想他一路东来的所见所闻,和亘古传说更像了,在赤眉军肆虐下,天破了一个大窟窿,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战火爁焱(lànyàn)而不灭,黄水浩洋而不息。更有匈奴等猛兽吞食黎民,绿林赤眉鸷鸟攫走老弱。
古时的大灾难,是女娲炼五色石补救了苍天,而今,又该由哪位英雄来结束乱世呢?
他抬起头,看到了顶上的五色旗、筝。
“当然是魏皇陛下!”
第五伦起兵以来讨平三河、扶风,灭刘伯升,犹如断鳌足以立四极,又杀凉州黑龙、济多灾冀州,近来更向黄河宣战!岂不若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但若想彻底补上这破裂的苍天,还是得将杜笃眼中搅得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给平了。
于是这场交锋,在杜笃心里,俨然成了诸神黄昏,对面的赤眉使劲浑身解术,在樊崇负隅顽抗下,数不清的狡虫扑面而来,禽兽蝮蛇,张牙舞爪,螫毒乱飞,英勇的战士遭其攫噬。
但第五伦就更厉害了,杜笃已经在心中拟好了辞藻:“吾皇师出于濮水之上,驾雷车而服应龙,当是时也,鹖鸟鼓角,豹尾进扫……猛虎在前,双兔在后,苍鹰展翅。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第五伦麾下的每个军团都被杜笃比拟为神兽,甘于听从驱使,王莽在昆阳大战里弄巧成拙的“猛兽军团”,反倒在文学里实现了,而杜笃的作品,注定要比昆阳对胜利者的吹嘘更狠十倍!等到后世信以为真,搞不好第五伦就要被授予“位面之子”的雅号了。
而第五伦本人呢?杜笃一定会把他形容成黄帝、女娲的化身,在车上从容指挥,改进过的通讯系统,让第五伦的耳清目明,知道敌人一举一动,也无形中加速了命令的下达,至少使唤起嫡系来,当真犹如臂使。
如此,才能挡住樊崇亲带精锐的突击,赤眉军这巨人的头被皇帝的“双臂”死死扳住,他手中巨斧曾横扫碍路的树木,劈开压在头上的大山,可如今,再怎么努力,也没法将天劈得更裂了……
随着魏军预备队加入战场,很快扭转了局面,开始推着赤眉军往外打,战争正式进入反攻阶段!
……
同在军中,同为文士出身,河内人向子平对战争的感触,与满心华丽想象的杜笃却截然不同。
杜笃看到的是宏观宏大的一面。
向子平所见,则是微观与个体的一侧。
樊崇对后军的突击,吓了民夫们一大跳,当场就有不少人按照先前约定好的“像双兔一样逃走”,打算开溜。然而魏军秩序尚在,后军的军正很快将被拦住的几个逃兵斩杀在众人面前。
而赤眉军的突触也并未深入后军,反倒被第五伦派出的生力军拦住。
嘈杂混乱中,校尉在高声呼喝。
“民夫队也别愣着,跟上去,箭矢不能停。”
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普通骡马,在前线是站不住脚的。民夫们就要充当人形骡子的角色,背着一筐筐箭矢紧随弓手队,这些被方阵保护在内的脆弱远程兵种位置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战线的推移与变化,跟随狗旗的指示而挪动……
没错,弓弩的旗号就是狗,黄狗,这也是战国的老传统,没人知道为什么,倒是皇帝第五伦有个谐音解释。
“弓手材官无甲胄之护,不可令敌近身,作战时可不就得保持距离,苟且一些?”
幸亏如此,民夫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战阵也有配合失误的时候,有时候旅上指挥失当,导致弓手挪动太远离开了方阵保护,而一群赤眉兵就毫无预兆地换了方向冲入缝隙……
弓手们怕射到自己人,只能掏出短刀与之交战,民夫则抱头鼠窜。
但这些小小的失利,无法改变魏军整体向好的趋势,樊崇的突击被堵了回去,而前军的苍鹰旗,在飞速向冀州兵的应龙旗靠近,应龙、苍鹰,飞龙与飞禽,要展开翅膀,将赤眉夹在中间。
阵线渐渐向外推移,原地则留下了大量死伤者,有魏军也有赤眉。冷兵器作战往往不会立刻致命,伤者比当场战死的多许多倍,入耳皆是哀嚎声。
民夫这时候便奉命执行另一项任务:救助受伤的魏卒,将他们拖住死人堆。
“顺便结果还活着的赤眉,以防彼辈诈死作祟!”
有些旅已经遇到过类似情形,遂通知其他袍泽防着一手。
于是民夫们开始排成队列,或扛担架门板,或持破旧的戈矛,他们被要求两人一组,跟在方阵后方向前慢慢搜索。
虽然在训练时,民夫队也对着草人持刃猛刺,但毕竟大有不同,队伍中大多数人搬运尸体、伤病,过手无数死人,可却从没杀过活人,心里难免有些迟疑膈应,每每发现尚有一息的赤眉贼,举起武器后就是戳不下去。
虽然骂赤眉是鬼,是畜生,但他们有鼻子有眼睛,凑近了看,其双目亦有畏惧,口中是绝望的恳求,确实也是个人啊。
好在有正卒带队——就是那个“受伤”后,被向子平搀回去的河内伤兵,不知是心中愧疚还是害怕战后医者复查,他终究还是没敢把自己报成重伤,乘着魏军开始占优势的当口,主动请求说伤势不重,愿继续作战,反而受了表扬,遂被安排了这样的活计。
眼看向子平他们犹犹豫豫,他遂上前示范。
在阵前还吓得脸色惨白,像个弱者的伤兵,眼下对付重伤的赤眉,却无半分怜悯,也不看他们的双目,只盯着一对赤眉,嘴里还说着话。
“子平兄,你看好了,要戳脖颈侧咽喉,这最软和,还不容易卡在骨头上,损坏矛尖。”
他如此说着,就高高举起矛,朝裸露的脖子使劲一戳!随着噗呲一声,矛尖刺入那伤残赤眉体内,还拧了一下,拔出时,鲜血流出,赤眉已经停止了挣扎。
即便不算优秀的士兵,也在一场场顺风仗里,有无数练习杀人手段的机会,伤兵回头笑道:“这样,彼辈也死得快些。”
这一幕,仿佛在示范如何杀死一只鸡、一头猪,即便和赤眉有仇的向子平,也一时失神。
他们继续向前搜索,民夫们有不愿杀人的,就积极寻找魏卒伤病搀走,甚至抬着死人开溜。
与向子平搭档的人也苦着脸对他道:“我回去就要成婚,杀人不吉利啊。”
“你扶伤者回,我继续往前。”向子平叹息,他是屯长,没法退缩,只能用袍泽的话安慰自己。
“这些赤眉受了伤,没有医药也必死无疑,早死不如晚死,我只是给他们一个痛快,是在做好事啊。”
但这一番话,在向子平走到一个呻吟挣扎着推开尸体的赤眉伤兵面前时,却没法说服自己了。
这是一个被埋在尸堆中晕厥过去的赤眉,身上满是血污,也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的,他挣扎着要起来时,向子平的矛尖已对准了他!
他抬起头,凝视向子平,向子平也看清了他的脸。
这是一张娃娃脸……不对,这就是个娃娃!
他才十三四岁年纪,胳膊瘦瘦的,套着一副显然大一号的甲,脸上是太阳暴晒后留下的开裂红晕,一对赤眉也花了。
向子平忘不掉的是这孩子的双眼,与一般穷苦人家孩子的晦暗不同,倔强而坚毅,死死瞪着向子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