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733


“与之相比,大王起步稍晚,只能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靠形势而胜了。”
这一席话,让刘秀感慨不已:“孤明白了,先生还是要北归,小小东南,留不下先生大才啊。”
桓谭道:“不错,这几日蒙大王招待宴飨,让小老儿吃饱了肉,今日,正要向大王请辞,放我去魏国。”
除了心系与自己亦友亦徒的第五伦外,桓谭也听说王莽未死之事了,这亦是他急着北投第五伦的原因之一,公投暴君生死,代天审判啊!桓君山最不嫌事大,希望能见证这一亘古未闻之事。
“族叔!”
话音刚落,一直跪坐在旁的桓荣连忙道:“吴王才是真命天子!且有谶纬赤伏符为证!”
桓谭知道侄儿心思,不单是被刘秀的礼贤下士和宽厚给迷住了,还因为龙亢桓氏大多逃到了淮南,就在刘秀地盘上,不效命也不行啊。
可这与他有屁关系?虽然是家族里名望最高的,但桓谭从来就不想担族长之类的责任,几次都婉拒了。
在新朝,桓谭和扬雄一样,对王莽先期盼而后失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这群人,追寻太平的梦就此破碎,桓谭觉得,在第五伦那,还有机会!
于是他大笑道:“别忘了王莽不识大体之四啊,那才是我,给大王的忠告,更何况……”
桓谭倨傲地说道:“我不读谶,也不信谶!”
“从周公孔子以来,便以仁义正道为本,对于奇怪虚诞之事,敬而远之。天道性命,连圣人都无法解释清楚,更何况后世浅儒,岂能通之?那些巧投机取巧之方士,编造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已经骗了王莽,世人难道不该引以为教训么?”
“大王难道指望,往后与魏交兵时,靠念着谶纬,让上天降下天雷,劈死第五伦不成?”
刘秀当然也明白,但他这不是迫于实力不济,只能靠谶纬来撑门面么?你这狂生非要点破作甚?
此言一出,厅堂内吴汉群臣忍不了了,几个武将骂骂咧咧起身,请求刘秀将这狂生交给他们收拾,准保去一层皮!
刘秀却仍不以为忤:“既然桓先生去意已决,何必强求?”
他拍拍手,让人准备好一系列车马和礼物盘缠,并点了信得过的人,护送桓谭西走梁地睢阳——目前魏、吴已经接壤,大致以三百里芒砀山为界,各自驻扎重兵,但都没动手的欲望,没办法,两国之间,还有无数赤眉残匪乱窜,且许多地方成了无人区,粮食都供应不上,根本没法开仗。
刘秀甚至亲自送桓谭出城,在城门内时说道:“唯愿先生一路顺畅,孤只希望,先生到了长安,能替孤,给第五伯鱼带一句话……”
……
桓谭刚走两天,彭城之外,又有一支队伍赶来,却是被刘秀在西线的将军,押送一支打着五彩旗的车队,竟是第五伦的使团。
既然双方之间的迷雾散去,那使者往来自然也不足为奇,刘秀能让桓谭传话,第五伦当然也能派人前来。
然而两国之间的关系至今未定,是汉贼不两立的敌国,还是怎样?所以刘秀没有贸然去见,只让自己的姐夫,光禄大夫、楚郡太守邓晨在城外接待。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对面那位年轻侍郎,竟是阴丽华的弟弟,阴兴!
蒙姐姐悉心教导,阴兴前年参加考试中了乙榜,成了最年少的入选者,之后就一直在朝中做小官。
但奇怪的是,第五伦对他既不重用,也不冷落,就这样不高不低地用着,只在前不久西归前,却忽然给阴兴加了官,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使命。
邓晨心情复杂,阴丽华姐弟被窦融部掳走,是小长安之败导致的结果,他的发妻亦亡于新野沦陷时。姐姐蒙难、未婚妻被俘,那是刘秀一生最大的三个遗憾之二。
邓晨当年与阴氏同县,平素没少去阴家做客宴飨,只记得阴兴当初还是个幼弱孩童,如今五年未见,也不过十七岁年纪,但穿戴着一身侍郎衣冠,面容肃然庄重,显得格外早熟。
“君陵,数载不见……”
不等念旧情的邓晨开口询问姊弟二人现状,阴兴却似不记得邓晨般,一板一眼地开口了。
“魏使者阴兴,奉陛下诏前来,谒见吴王秀。”
见对方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邓晨也板起脸来:“两国未曾相交,大王不宜见使者,有事且说,由我代呈。”
第五伦早就料到这点,也没强求阴兴非要面呈刘秀,于是阴兴便道明了来意。
“陛下有言,自新莽覆亡,至今四载,诸侯并立,天下生灵涂炭,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大兴,灾异蜂起。”
“陛下兴义兵,诛群丑,诸汉相继残灭,赤眉俯首就擒,北方粗定,然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陛下怜黎民苦难,不愿再兴干戈,又念与刘文叔有换玉故谊,故愿化干戈为玉帛。”
“遂遣我来见,邀秀入朝,陛下欲策秀为二王三恪,以继前汉社稷,不绝血食。”
“并拜秀为‘东汉将军’。”
阴兴引吭而呼,将那四个字,喊得连城内的刘秀都听到了:“封爵为……‘大魏吴王’!”
第534章
尔虞我诈
第五伦素来注重外交,魏国的使者不出则已,一旦派遣,便是成批出动。
阴兴使于彭城,替第五伦给刘秀封他百分百不会接受的“大魏吴王”之际,几乎成了入齐专使的伏隆,也携绣衣都尉张鱼,双双出现在齐王张步的临淄小朝廷之上。
张步自是极其重视,与伏隆上次入齐相比,短短一年时间,天下形势大变:张步和刘永的联合势力遭受赤眉冲击,大败于兖州,张步只能收起争天下的念头,退回青州。但他好歹比刘永强些,梁汉只剩下鲁郡曲阜一隅之地,竟还被赤眉残部再败,成了光杆皇帝,在来投奔张步的路上被刘秀派兵劫走。
随着第五伦歼灭赤眉主力,马援将兵驻扎在梁地,而盖延、寇恂的幽州突骑,则移师于平原郡——这个郡是遭受黄河水灾最严重的地区,然而大自然造化神奇,在灾民逃走,田园荒芜后,被河水浸漫盐碱化的土地上,十余年间居然长出了大片大片的草场来,其中不乏牲畜可食的牧草,让骑兵这群吞金兽去那,好歹省点钱粮。
同样,平原郡已属于青州,与齐王张步的地盘,就隔着一条济水河。
他们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张步一边派兵将在济水沿线提防,对来访的伏隆,也毕恭毕敬,亲自招待,笑容也多了几分讨好。
“不知步上次所贡鳆鱼,魏皇可还满意?”
这是在表示,自己对第五伦绝无半分不恭,我无罪,不可以伐!
但这大争之世,谁还管什么师出有名?张鱼知道,第五伦暂时不打算进攻青州,只是因为在河济的外线作战,导致粮食、人力消耗太多,必须歇一歇了。
他们二人之所以被派来,就是再度伐兵前的伐谋伐交,一来观察此国虚实,二来加以迷惑。毕竟张步占据青州及徐州琅琊郡,天下势力里,能排第四,虽然被赤眉击败,但实力尤存,不可无视。
于是张鱼笑道:“陛下祖上亦是齐人,嗜好海鲜之产,品尝鳆鱼后,直言品出了家乡之味。”
胡说,那些干鲍鱼,第五伦一个没吃,全留着给老王莽了。
张鱼又道:“但只食鳆鱼,陛下还未尽兴,故外臣此番入齐,除了回赠齐王以关中特产外,便是奉命寻找另一种海货。”
他展示了携带的画卷,却见上面画着又黑又大好一根长物,还生了许多肉刺,中有腹,无口目,其下有足。
张步原本还对伏隆、张鱼满怀戒心,一见这东西瞬间秒懂,哈哈大笑道:“此物若非海岱之人,恐怕见都没见过,莫非是伏大夫告知于魏皇的?”
伏隆忍着恶心,他岂是那种迎逢上意的小人?连说谎也是身为使者,不得已为之,只道:“外臣虽与齐王同乡,但生来厌荤腥,平素鲜少知晓海中之物。”
这次出使,他只是副职,张鱼为主使,伏隆乃正直君子,看不上这搞情报的幸进小人,再者,张鱼来办的,也不是什么好事,伏隆岂能不恼?他喜怒形于色,瞒不过张步,魏国正副使节不合,人尽皆知。
张鱼连忙抢话道:“却是陛下平定河北后,新得燕齐方术士数人,彼辈说,此物有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劳怯症之效……”
说得真婉转,张步心里冷笑,这东西,在青州名曰海瓜,但还有个更普遍的名号,叫“海男子”。
至于为何这么称呼?是因为它与男子某物颇类,按照形补的常识,吃了它,管的当然是补肾益精,壮阳疗痿了!
张步暗道:“听闻第五伦好色,不但与刘文叔有夺妻之恨,甚至将汉孝平太后也囚于长安,以供淫乐,如今先是鳆鱼,后是海男子,看来果然未能‘尽兴’啊!”
如此荒淫无度,倒是让张步松了口气,想来也是,第五伦以二十出头的年纪,横扫北方,打下了老大江山,还不能享受享受?年轻人,恨不得死在女人胸脯上,张步也曾经年少过,还能不清楚?
再看张鱼、伏隆二人,张鱼志得意满,伏隆隐藏愤慨,这不就是幸进奸佞得势,而正直忠臣苦谏不听的路数么?
于是张步满口答应,让人速速给第五伦多备些海男子,并特地叮嘱,要挑选数十个容貌美艳的青州女子,每人捧一盒风干的海货,送入长安,定要叫第五伦直不起腰来……
张步暗暗想道:“听说汉成帝素强无疾病,然而宠爱赵合德、赵飞燕姊妹,常食药丸及鳆鱼海男子,与之彻夜欢娱,一日醉食十粒。拥赵氏姊妹,笑声吃吃不止,后竟精出如涌泉,帝崩。”
他恨不得第五伦来者不拒,重蹈汉成帝故事。
办完这“正事”后,宴飨上张鱼只顾着与张步推杯交盏时,伏隆才来得及说起另一事。
“近日有传闻,说吴王刘秀在彭城击败赤眉别部,又掳得刘永,意欲称汉帝,齐王是否接到刘秀使者了?”
第五伦这是两手都要抓,一边派人使吴制造口实,搞个假和谈,一面离间齐、吴,毕竟他这个人最不喜狂傲,能各个击破就各个击破。
张步也是不容易,上一次伏隆入齐,奉第五伦之命,怂恿张步夺徐州东海郡,而刘秀也遣使来,忽悠张步西取兖州。张步本来全都要,然而却被赤眉暴打,落得两头空。
如今兖州泰半为魏军夺取,刘秀则占领了东海,如今的张步处境尴尬,就像第五伦的祖宗,楚汉之际的田氏兄弟一样,夹在刘邦、项羽两强之间。
好消息是,他和两边都没仇——至少在张步看来是这样。
刘秀称帝?好事啊!一山不容二虎,张步就希望第五伦和刘秀斗个痛快,自己好渔翁得利。
但他却故作震惊:“吴王要称帝?此时当真?孤竟一无所知!”
伏隆追问:“若真如此,届时大王如何与之相处?”
这是在逼迫自己站队?张步哪边都不想投,但他也清楚,自己如今仅有一州之地,而第五伦几乎一统中原北方,辖境近七个州,兵力、民众至少六倍于己。
哪怕刘秀,在获得徐州、扬州大部后,实力也比自己稍强。
而且事实证明,这两家兵将极能打,第五伦歼灭赤眉主力,刘秀也获彭城大捷,不愧是昆阳战神……
于是张步决定退一步,保留齐王名号,这是他的底线,且先两边都糊弄着,再从中拱火!
于是张步立刻表态:“刘子舆、刘永等辈尽数灭亡,可见汉德已尽,魏德正盛!更何况,刘秀若亦称汉帝,就算招揽孤为诸侯,汉家的异姓诸侯,可曾有好下场?步自然愿向魏皇陛下称臣纳贡,每年鳆鱼、海男子不绝于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