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733


只是走了半天,却鲜少遇到逃出的难民,这让李忠开始怀疑,耿弇怕不是封闭城郭,下了屠城的命令吧!
直到靠近起火冒烟之处,他才松了口气,原来只是临时征召的民夫在烧战亡的尸体,一个个蒙着口鼻,听他们说,魏军没大肆杀戮,还管口饭吃,看来耿车骑是讲点规矩的。
抵达临淄雍门时,未见耿弇来接,倒是伏隆在,恭恭敬敬地朝李忠拱手:“李刺史可算到临淄了!”
原来,当日盖延带着渔阳突骑追赶张步东去,一路上杀戮甚重,自此往东八九十里间僵尸相属,但还是没撵到化妆成平民窜逃的张步。
此后,盖延继续带兵攻略东方的淄川郡,追索张步,耿弇自个则扫荡周边县邑,临淄城丢给伏隆和东郭长安来管。
听李忠说了他的忧虑后,伏隆大笑:“刺史可放心,耿将军知道大局与分寸,因知幽州突骑军纪差,连临淄都没放彼辈进,只让冀州骑士接管,彼辈多出身寒门闾右,能听进去道理,不至于像幽州兵那般有戎狄之贪,难以管控。”
为此耿弇没少被幽州上谷兵埋怨,说他居然原谅了冀州兵战场上“放冷箭”的大恨,真不知谁才是耿将军的嫡系!
为了安抚部众,耿弇才放纵他们在城外稍得发泄……
李忠急得跺脚,此举会导致青州其他各郡豪强坚决站在张步一边负隅顽抗:“伏大夫乃明智之人,为何不劝阻耿将军?”
伏隆哪劝得了新胜的骄将啊!更何况,耿弇也不是任人乱抢一气。
他解释道:“入临淄后,耿将军与当地人约法三章,制作了一大批五彩门牌,只要是主动归顺的豪家、里闾,就分发挂一块,魏兵敢有冒犯者立诛之。而只要有微弱抵抗之处,就会以雷霆之势剿灭!”
这下李忠便没有理由追究了,至于耿弇的命令执行得如何,有多少庄园、里闾是遭了不白之灾,又有多少平民百姓被波及枉死,根本无从统计。
李忠只能暂时满足于临淄完好无损,好歹能给第五伦个交待。
“齐地古来以盐铁富称天下,临淄城眼下将近三十万众,除却一半人务农外,其余多是工匠、织女,能工巧匠足以制作革甲器械,而织坊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也足以满足士卒衣着所需。”
再加上这密集的人口,就是现成的民夫,夺取临淄后,魏军就在东方有了一处稳固的基地,能够解决三军衣食,继续向东攻伐了……
“然也。”伏隆颔首,对未来做出了预测:“张步在东方尚有嫡系,淄川郡他守不住,或许会逃到北海,效仿楚汉时的田氏兄弟,以潍水为屏,等待东汉刘秀救援。”
形势与两百年前如此相似,只是田横兄弟的后代所建魏国在西,而刘秀则占了项羽的位置,只有齐地本土政权继续挨打没变。
二人正在临淄小城中商议恢复齐地民生,外头却传报,说车骑将军回来了!
李忠和伏隆迎了出来,却见大腿上刚扎过一箭的耿弇,竟仍骑马出入,似无事一般。
李忠拜见这位“搭档”后,还是提了来时所见,他怕压不住耿弇,遂搬出第五伦来:“陛下再三叮嘱,希望齐地完璧而归,百姓无虞,将军此举虽无大过,但仍可能吓到诸郡豪家,宁可投汉,也不愿归魏啊!”
耿弇刚打了一场漂亮仗,心气高着呢,浑然没当回事。
李忠在那苦心造诣地规劝,耿弇心中却念叨着第五伦在“密诏”中的叮嘱:
“幽州骑兵劳苦功高,若破临淄,虽需保全大邑及平民、工匠,但周边豪强多依附张步,心向刘秀,留之易为后患,不如翦除大部!令幽州突骑击而灭之。”
耿弇也是豪强出身,却对青州同行们毫无同理心,对第五伦的密诏深以为然:对啊,岂能又让马儿跑,又叫马儿不知草呢?战争可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长达几年甚至十年的征伐,士卒得到浮财丝帛作为苦战的犒赏,往后打仗才能更尽力,否则谁肯卖命;而官府事后则能得到搬不走的庄园土地,彼辈过去两百载专擅的盐铁之利,也能尽归公家,此乃皆大欢喜也!
他不会将密诏内容披露给别人,尤其是李忠这傻乎乎执行第五伦“大计”的家伙,只点头同意,心中不以为然,往后我行我素。
末了,耿弇又告诉李忠、伏隆一个好消息:
“张步不可能重复楚汉之事,凭潍水为屏障抵御我军了。”
“盖延将军已攻入北海郡,听闻张步溃败,北海、高密二郡皆上降书,愿奉武德正朔!”
真是墙倒众人推啊,这两个郡位于青州本体与胶东半岛的连接处,失去它们后,张步就算抵抗也再无纵深。
“那张步何在?”
“往南逃了,遁至其老巢琅琊郡。”
李忠自告奋勇,发挥他本地人的优势:“东莱乃我故乡,可去信规劝太守及当地父老起义。”
伏隆看着地图捋须:“若东莱愿降服,张步就只剩下三个郡了。”
“胶东、琅琊、城阳。”
都是山地遍布之处,胶东丘陵丛生,琅琊、城阳则有沂蒙山区,乃是齐地最难攻的地方。
李忠道:“昔日乐毅攻齐,五年下齐七十余城,唯独莒、即墨未服。”
伏隆接话:“莒在城阳、琅琊,而即墨,正是今日胶东郡!张步搜罗党羽,至少能得众一万五,反攻则不足,依托丘陵守御则尚可。”
二人都希望大军能放缓脚步,先巩固临淄等地,彻底控制那些新降的郡,再慢慢攻伐张步不迟,没必要急着去翻山越岭,白给敌人机会。
但耿弇不愧被第五伦评价为猛如虎、狠如羊,依旧一副穷追猛打的架势,说道:“今日不同往日,吾与盖延麾下虽多为燕地兵。”
“但这次,却要比乐毅打得更快,走得更远!”
他的手在地图上一抓:“眼下是六月,齐地七十二城,一个不少,入冬前统统要夺取,作为献给陛下的礼物!”
区区青州已经无法满足耿弇“贪如狼”的胃口了,这只是开胃小菜。
他的目光,盯上了琅琊以南。
来歙来君叔,那个当年首创“骑马步兵”,让耿弇死活没追上的男人,此时正坐镇淮北徐州!
第584章
大进军
彭城,几乎就是徐州的代名词,不但首府在此,也是徐州的北大门,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向北便可抵达齐、鲁,往西则与梁、宋通壤。
如今西边被魏国所占,但北方却是汉军的准盟友,至少在数月前方望北上时,是如此对来歙承诺的:“只需我稍稍说之,齐王张步、赤眉徐宣,皆能与汉化干戈为玉帛,加入合纵,自此之后,北方无忧,大司马便可专防于西境了。”
然而今日方望匆匆归来,带回的却是齐国崩溃,张步丢失大量疆土,只退守琅琊三郡的噩耗。
“我本来都快说动赤眉了,岂料张步连一个月都没撑住,便叫魏军大败。”
回到彭城后,方望对东汉“大司马”来歙描述了青州大败的惨象:“如今张步数万之师溃逃殆尽,仅能凭借胶东沂山丘陵退回琅琊,恐怕难以抵挡魏军攻势,撑不过冬天了!”
方望抬出根本没完成的“纵约”来:“张步已入合纵,按照盟约,一方若遭魏攻击,其余诸侯需立刻救援,存亡救绝,以免秦灭六国之事重演,素闻大司马乃天下信士,敢请发彭城之兵,速援张步!”
来歙很讨厌这个策士,他平生虽重信义,却不意味着会做冤大头:“你所说的盟约,陛下盖玺了么?与张步歃血了么?”
“大汉只与成家交换了盟书,至于张步,不是还在由方先生奔走么?”
“事急如此,岂能容得我再往返换约?来回数月,只怕汉帝知晓此事时,张步已然败亡。”
方望指着北方道:“大司马素来知兵,应该清楚,琅琊之地对徐州来说何等重要,琅琊南连淮、泗,北走青、齐,自古南北有事,必繇此以争中国。夫差由此北上以侵齐伐鲁。越人既灭吴,亦出琅邪以觊觎青州。楚汉之际,高帝令韩信破齐定临淄,遂东追广至高密,田齐岌岌可危,项羽尚能放下仇怨,遣大将龙且率众二十万救齐,便是知道琅琊若失,则齐地之敌,可自沂泗直驱彭城!”
来歙认可他的话,但又摇头道:“但龙且在潍水葬送了二十万楚军,导致项羽兵力不足,不得不与汉定下鸿沟之盟。”
来歙也听说,魏军侵齐主力由耿弇统帅,换了几年前,他恨不得亲率大众北上,与小耿战个痛快,可现在不行了,他是刘秀留在北方的定泗之石,陛下及主力在荆楚,淮北绝不能出岔子。
方望依然在苦劝:“将军知其一不知其二,楚将龙且之所以大败,一是轻敌,而是用错了方略。如今情形与当年颇似,魏军就像韩信,远斗穷战,连破数郡,其锋芒不可当,而齐军兵易败散,就算大司马支援,也不能匆匆与魏一决胜负,而应该借助琅琊地形,深壁固守。”
“我听说,魏军初到青州,幽州突骑不听约束,抢掠豪家,已招致士人反目,日久必乱,足以让青州变成泥沼,牢牢陷住耿弇。”
方望这计策倒是不错,若来歙兵力足够,定然采纳,可如今他却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来歙刚得知来自荆襄的消息,邓禹覆军、马武战死,汉军对襄阳的争夺以完败告终,就算刘秀夺取了随县,保住了大别山西麓一线的防御,但难挽大局。
更何况,为了取荆襄,主力皆在西部,来歙管辖的淮北三郡,只有区区三万之众,他可不想再分兵。更何况,来歙也不信任张步,不信任琅琊人,可别自己军队送过去,却被“友军”坑害覆灭,损失可就大了。
来歙不愿对方望讲实话,只说了自己的另一个猜想。
“第五伦仗着人多兵众,侵劫方向,恐怕不止是荆襄、青州两路!”
方望一惊:“大司马是说……”
“近日斥候细作侦得,梁郡睢阳(商丘)出现大量魏军,听口音,似是来自豫州。”
来歙苦笑道:“看来汉皇所料不差,不止是邻居青州失火,恐怕连徐州彭城,也被第五贼盯上了!”
……
武德三年(公元27年)七月初,第五伦已离开宛城,途经颍川郡,御驾正在赶往梁郡睢阳的路上。
随着荆襄大战告一段落,剩下的追剿邓奉、贾复,并试图从汉军手中夺回随县等杂七杂八的“小”事,第五伦统统留给了岑彭——因岑彭荆襄歼敌“两万”,覆灭楚黎王秦丰的功绩,第五伦正式宣布,拜岑彭为“镇南大将军”!如此一来,岑彭就成了继马援后,第二位在将军号中加大字的。
旋即第五伦就赶赴睢阳,挑这个地方作为东方行在,是有深意的:睢阳不但是鸿沟的终点、关东一大都会,舟车之所会,兵粮转运颇为方便,且地理位置重要,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简单来说,往东北,可出兵侵齐鲁,往东南,则可威胁徐州淮北。
第五伦打算,若是小耿夺取青州不利,自己就亲自支援,踢一踢他的屁股,然后胆子小点,逐一吞并鲁、齐,慢慢来。
若是伐齐得胜,那就能放大胆子,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
而当在颍川郡休息时得知东方战报:耿弇、盖延势如破竹,如夺取临淄,并乘胜追击,横扫胶东,张步退守琅琊。
第五伦不由笑道:“看来我朝的‘大将军’,很快就要有第三位了。”
众所周知,类似的名号,越多越不值钱,在培植将军们势均力敌上,可花费了不少心思。
这么多年来,习惯了智计白出,如今不论是荆襄还是青州,比预想中还要顺利,第五伦心情颇好,只问身边的尚书郎朱弟:“传诏,给阳翟令董宣。”
董宣自从在河济大战里做主杀赤眉俘虏后,因杀戮太众且未禀于上,被第五伦贬官为阳翟县令,这次皇帝南巡,路过阳翟,却见县邑井然有序,传闻中的阳翟大豪们被董宣收拾得服服帖帖,“董人屠”连一万多人都杀得,杀他们千把宗族又岂在话下?都按着子弟的头不敢犯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