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6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0/733


这东海郡武库的存货,包括了除水军船具以外的几乎所有武器装备,弓弩箭矢、刀剑矛戟、甲胄盾牌、金鼓旗帜、兵车弩车,应有尽有,而如今这些装备,除了烧毁的部分,剩下统统便宜了刘秀。
这意味着,他们面对的敌人,守备在彭城的汉兵,绝非装备落后的赤眉军,而是和魏军一样,武装到牙齿的战士!
这确实是重要情报,伏隆本以为耿弇会重视起来,岂料小耿将军却哈哈大笑。
末了还对伏隆道:“伏大夫果然不懂打仗啊,军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而在为君、将、士卒和人心!”
“陛下胜过刘秀,此君胜也;耿某至少也能按着来君叔打,此将胜也;大魏十余万士卒,训练精良,胜过吴军拼凑之众不知多少,此兵胜也。最后,如今陛下以新胜之师,击刘秀丧土覆军之众,人心上也赢了一筹。凡此种种,绝非区区几万套皮甲,百万箭矢便能扭转,大夫多虑了,此战,胜势在魏!”
第593章
常山之蛇
十一月中旬,第五伦在大军开往彭城的路上,收到了来自东海郡急报,原来是伏隆的奏疏。
“伏隆确是人才,能察微末啊,若东海郡武库尽归吴军动用,那彭城之敌甲兵不容小觑。”
哪怕是囤积十几二十年的旧货,也比没有强啊。
夸完伏隆,第五伦又摇头道:“小耿将军傲了。”
此时在第五伦身边的人,只有“太乐令”桓谭,桓谭也算继承了家族的老本行,别看这官职不大,只是隶属于太常官署的千石吏,但第五伦又给桓谭职位前加了“中常侍”之衔,纳入内朝官,让他得以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因为桓谭正是淮北龙亢人士,当初被赤眉军抓获后长期在此流落,更曾见过刘秀君臣虚实,特召来随驾。
听第五伦如此评价大将,桓谭明白皇帝不拿自己当外人,也笑道:“小半年内独自领军攻下一州十数郡,一路摧枯拉朽,换了谁都会心生傲慢,休说小耿将军才二十五岁,臣今年五十有二,若与其异位而处,鼻孔早已朝天翻起了,再不正眼看人了。”
吐槽完后,桓谭又道:“然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渔自耿伯昭以下,阳、上谷突骑,以及三万冀州甲兵,恐怕皆是如此,这才值得担心,骄兵必灭啊!”
“也不止是东路军。”第五伦再叹:“自予以下,来自中原的十万士卒,乃至于魏国庙堂文武,郡县大小官吏,皆被过去数年的胜利冲昏了头,以为吴军易破,岑彭在襄阳覆二军杀一将,他们也能。予便不止一次听人将刘秀与项羽相提并论,仿佛这淮北,就必是刘秀的葬身之地,吾等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统一东南了。”
这话第五伦也就与桓谭说说:“但刘文叔乃予之大敌,虽然对外蔑之,但真要与他对阵,却片刻不敢轻视,古人云,行百里者百九十,予现在才走了六十步,剩下四十步里,予可将三十步分给刘秀!”
作为见过刘秀的人,桓谭是有资格评价此人的:“刘秀确实不似项羽。”
他打了个比方:“更像是刘项合二为一,其才智、聪明、心胸,都超出公孙述、张步等辈不知多少。在豁达不拘小节、能屈能伸上,确实是刘邦子孙,又有项羽早年之战无不胜,昆阳之战,堪比巨鹿一役。”
第五伦颔首:“君山如此夸赞刘秀,予都要嫉妒了,别忘了,予自起兵以来,也是战无不胜!”
但很快,他就自省道:“不过,刘秀可谓兵形势家佼佼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予则精于兵权谋家,胜在战略而非战术,每次大战能赢,除了制度合理、战胜朝堂、士卒用命外,更多是料敌庙算。”
桓谭趁机问出了魏国将校们一直想问的事:“那这一次,陛下又算计了多少?”
出于战前保密的缘故,这场徐淮大战到底要怎么打,第五伦还未完全披露,文武大臣们大多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故而云里雾里。
至迟明天,大军就将抵达彭城脚下,是时候将整个作战计划摆在主要将吏面前了,第五伦只大笑起来:“确实不少。”
留桓谭用了饭食后,第五伦便连续下了好几道诏令,其中一道是送去给耿弇的:
“前汉武帝时有车骑将军卫青,千里袭龙城,今魏之车骑,三月取青州,二旬破东海,其速亦不下汉之车骑,连陛下听闻后,亦叹曰:何其速也!”
“然卫青功勋之盛,龙城为始,重在北破单于,徐州,今之漠北也!望将军再砺青锋,得胜会师之日,予当筑台,亲拜将军为‘车骑大将军’!”
对耿弇一通花式勉励后,第五伦给他的命令是:“自东海沿沂水南下,击下邳城!”
下邳,是与彭城一水相连的兄弟城郭,通过泗水连接淮南,小耿捏住这儿,就相当于阻断了汉军的命门,让彭城孤立无援。若刘秀欲救彭城,也必先途经下邳,根本逃不过魏军眼睛,可以让主力大军留出时间,早做决战准备。
小耿虽傲,但其锐气,还是可以用上一用的。
而另一位骑兵将军、虎牙将军盖延,则被第五伦连同渔阳突骑一起调到彭城,参与合战。
是夜,第五伦又召开了紧急会议,征东将军张宗,到绣衣都尉张鱼等数人与会。
会上,第五伦站在徐淮地图面前,公布真正的打算。
“不算后勤民夫,我军合计十六万兵,共分为三部。”
众人面面相觑,数学好的已经算出来了,他们顶天十四万人,第五伦起码多算了两万,这是将民夫也加进去了?
但也没人敢提出来,第五伦恍然未觉,继续道:
“中路为主力,十万虎贲及三千渔阳突骑,随予亲征彭城。”
“东路耿伯昭部,上谷突骑及冀州兵共三万余人,击下邳。”
因为保密缘故,帐内侍从都被撵了出去,绣衣都尉张鱼还得帮第五伦,将代表两军的彩、红两种兵棋及数量放在相应位置。
而第五伦手里的木棍,则做起了推演:
“若刘秀亲帅大军,北上救援彭城,耿将军可从下邳将兵继续南侵,效仿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故事,截断淮泗口,使刘秀难以撤离,只能在淮北与我决战!”
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第五伦认为,战争绝不会如此简单:
“但刘秀不似其兄刘伯升,用兵颇有智略,以予对他的了解,刘秀会救彭城,但不会径直救,将心比心,吴军此战至多能征兵五六万人,若想破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击我屯粮之处!”
第五伦在彭城西南一敲:“便是此地!灵璧!”
从灵璧到彭城间,是来回往返的十万民夫,都是窦融从中原征集来的,他们没什么战斗力,是战争中的软肋。
“明面上,灵璧可战之士才一万,若刘秀遣人袭之,烧我屯粮,使彭城十万将士寒冬里无粮可用,予便只好不战自退。”
这正是第五伦一意孤行,只让窦融留兵一万守灵璧时,群臣将校们苦劝无果的,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帝在这留了一个陷阱啊。
第五伦不无得意地揭开了谜底:“予已调横野将军郑统东进,进入淮北,两万豫州士卒扮作民夫,驻扎在灵璧附近,刘秀敢袭灵璧,定将有来无回!”
数学好的心中又一算,加上这支不在计划内的“援兵”,作战兵力正好十六万。
“原来如此!”
群臣还在消化信息时,张鱼最先赞道:“兵法云,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头尾无差别,身有五彩花纹。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他虽然出身孤儿,但这几年为第五伦做事,在皇帝“多读书”的训诫下,也恶补了不少知识,至少拍起马屁来也能引经据典了。
“而如今陛下用兵,灵璧就像蛇尾,下邳则如蛇头,亦如常山之蛇,颇得兵法精妙!”
张鱼平素挺会说话讨皇帝欢心的一人,但这常山之蛇的比喻,第五伦听着却怪怪的,然而群臣已纷纷附和,哪怕是里面最会打仗的征东将军张宗,也很认可这方略,第五伦自己也不好扫兴打脸,蛇就蛇吧:
“虽然制敌要害在于首尾处的灵璧与下邳,但真正发力,还是得靠腰腹。”
“明日进逼城下,将彭城缠住、勒死!”
……
彭城这地方,虽然身处黄淮海大平原,但往细处看,它实则坐落在一个小盆地上,一望无际的地势,在这里稍微有了点起伏,楚王山、狮子山、驮蓝山、北洞山、龟山、东洞山,从三面将彭城团团围住,泗水河从中流过,更添险势。
然而尴尬之处在于,泗水虽大,却不算四渎,旱季人马甚至可以不用舟楫轻松度过,用来充当南北交通干流,可以,想靠它挡住入侵者,不行。
而将彭城围住的山丘,最高也才一百多丈,且相互间分得很开,难以筑造关隘锁住。所以彭城诸山,用来埋葬历代刘氏楚王,作为游历风景、狩猎獐鹿之用,可以,想凭此作为天险屏障?无异于痴人说梦。
魏军得以畅通无阻,抵达彭城脚下,十个师背靠山丘,将彭城围了三阙。
彭城早已坚壁清野,数万军民守于城内,按照伏隆的估计,以及抓获俘虏招供,城内囤积了至少能吃一年的粮食,又从东海郡武库运送大量甲兵箭矢,长期围困这一招恐怕不顶用,贸然强攻也必然付出巨大代价。
更何况,城内还有堪称汉军一方“名将”的大司马来歙,来君叔!
第594章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作为三公之一的大司马,来歙被刘秀钦定时,争议不可谓不大。
想当初刘秀初继位,自己心中明明早有人选,却还假惺惺地下诏让群臣推举可为大司马者,而群臣所推惟两人:其一是冯异,其二则是来歙。
推举二人的群体泾渭分明:倾向冯异的多是颍汝人士,同时也是追随刘秀流亡关东,落脚江东的嫡系心腹,而推举来歙的人,则以南阳贵戚、刘伯升旧部为主。
刘秀经过斟酌后,最终倾向了来歙:“冯将军征西大将,是其人也。然来将军亦有建大策之勋,又为朕袭东海,取彭城,其功勋大也。”
在刘秀心目中,来歙参与的彭城击灭赤眉,才是真正的立国之战,遂以其为大司马,而拜冯异为征西大将军。
冯异后来成了刘秀稳定荆州的方面之将,而来歙,则成了徐州的基石。
早在第五伦大军抵达前数日,来司马就做好了抵御的一切准备,他命令彭城的匠人加固城门,将其中几处完全封死,同时又将彭城方圆数里内的建筑、森林统统烧毁,清空了视野。尤其是泗水码头边上,紧紧贴着城墙的商铺、仓库、酒肆,战争期间,它们都会沦为魏军攀爬城墙的助力,必须彻底扫除,而拆毁的石块砖瓦,则被运到城墙上囤积。
更大的工程,则是来自东海郡武库的箭矢甲兵,东海太守刘植亲自押送最后一批抵达,向来歙复命:“大司马,东海郡武库能运者皆已分批送到彭城、下邳,运不来的,则统统烧了。”
“辛苦刘太守了,如此一来,彭城、下邳皆甲兵充沛。”
说到这,刘植还对那把火耿耿于怀:“若能再多数日,便还能抢运出一些,前汉多少年屯积,如今毁于一旦,实在可惜。”
刘植和第五伦的青州刺史李忠一样,都是北汉遗臣,他侥幸活过了最后的大战,刘子舆死后,其余人心灰意冷,但刘植却仍对复汉事业念念不忘,遂南奔刘秀,后被任命为东海太守。
来歙笑道:“本将倒是愿给刘太守时间,但第五伦,却片刻都不肯等待啊。魏军已从灵璧进至萧县,不日便将兵临城外,北边也刻不容缓,想来此时此刻,耿伯昭已占领东海郡了罢?东海乃沂水上游,对于彭城、下邳,无疑于高屋建瓴之势。”
小耿的进军速度比来歙预想的还快,次日,便传来东海郡北部尽陷的消息,而第五伦的兵锋也日益逼近,这“钳形攻势”慢慢朝彭城夹来,来歙必须闭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