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733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先贤以流水比拟时间,那是否能假设,当时间之流遭遇到某些变量时,还能维持之前的航道么?比如一只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小蝴蝶,扑腾着翅膀,爆发巨大的能量,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斩断过去的历史,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时间之流轰然决口,甚至于改道,奔涌向全新的未知方向!
但旧的河流仍未消失,仍在平行时空中,沿着故道继续流淌,仿若一切改变都未发生……
亦或是,在不起眼的角落,也多了个一只小小的“蝴蝶”。
这是我们的时代,公元2021年,共和国第七十二载。
西南某座三线城市,城中村的狭窄出租屋里,一个头发半秃的中年男子,正一丝不苟地跪坐在矮桌前,一对小眼睛,津津有味地看着旧电脑中的电视剧,正是老版三国演义。
当“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的片尾曲响起,字幕浮现时,他才长唏嘘了一口气,摇头晃脑,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余观三国之中,唯曹孟德,不愧为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后世常以‘操莽’并论,虽乃时人误会吾等一片救世真心,但也宜哉!”
他摸向努力蓄起的胡须,笑道:“此子类予!”
但手指捻住最长那根的胡子,又陷入了沉思:“且慢,按理说,予在前代,而曹操在后,或许叫‘莽操’更合适?”
接着又摇头评价道:“刘备虽也是人才,雄姿杰出,但却为姓氏所限,不知汉德早在前汉哀帝时已尽,否则也不会有予取而代之事,可惜。”
等看完最后一集,他更是怒气冲冲地骂起司马懿来。
“司马仲达,汝家坏了予所发扬光大的禅让名声!”
但他讨厌司马家,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太像了……
“鹰视狼顾,蓄谋害主之辈,与那第五伦,像极!”
城中村的出租屋不隔音,他在这激动的大呼小叫,已然吵到了一起住的同行,有人手持隔着墙开始敲:“王莽,还不睡觉,明天不用搬砖了?”
他这才稍稍收敛,只是嘴里仍嘟囔着“这要放在大新,谁敢如此对予说话”云云……
同住的都知道,这是个古怪的家伙,自从2017年遭遇一场车祸住院昏迷几天后,就性情大变,醒来后亲爹亲妈也不认得,还说着众人听不懂的话,满嘴的之乎者也。
后来渐渐能交流了,亲戚、朋友问他叫什么时,他总傲然自称:“王莽,王巨君!”
正经人谁看历史?自然不知道这谁,加上他行为乖戾,像一个从大山里来的人,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在医院里闹了好些笑话,诸如护士打针,寒芒扎进肉里时惊呼“救驾”之类,简直不胜枚举。
于是高情商的亲戚朋友说:“大概是撞失忆了。”低情商的则言:“可惜好好一个小伙子,怎么就傻了?”
自称“王莽”的男子也委屈着呢,他只记得,自己当初在常安未央宫苍龙阙上,与第五伦说完话,就被魏兵推上断头台,坦然赴死……
可就在他气绝的时候,一切仿佛停止了,但又似乎没有停止,眼前陷入了一片黑暗。
最先响起的是心跳声,自己的心跳,扑通扑通,仿佛沉睡已久的生命在努力复苏。
然而是涌入耳朵的杂音,周遭尽是他听不懂的语言,以及怪异声音滴答作响,鼻腔里还嗅到了说不出的刺激气味,后来王莽知道,那是心电仪之类的机器,自己则身处医院。
等他渐渐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并不在东阙之上、断头台下,而是平躺在病床上,头顶则是刺目的光源,一枚巨亮无比的“蜡烛”,散发着仿若太阳的光。
后来王莽知道,这玩意叫电灯。
现代的一切事物,哪怕是最常见的玻璃瓶、药品、病床、门窗,甚至是一双拖鞋,都让他看得无比新鲜。但对王莽刺激最大的,还是被人搀扶着上厕所,在玻璃镜中,窥见自己相貌的那一刻……
镜子里的男子,王莽全然不认识,他一夜之间变成了另一个人,还年轻了好几十岁……
那一瞬间,王莽想起了桓谭大夫曾经和人辩论的话题:形神烛火之喻。
刘歆的侄儿刘伯师说:“精神居于形体之中,就像火焰在蜡烛上燃烧。蜡烛燃尽,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而桓谭则说:“然也,蜡炬之灰烬,犹人之衰老,齿堕发白,肌肉枯槁。到这时,精神再不能为血气滋润,等到身体气绝而亡,精神也如火烛之俱尽,彻底消失。”
但刘伯师,又提出了一种可能。
“灯烧干了,可以加膏油续上,烛点尽了,可以再换一支,只要传火不停,焰亦不灭。那么人将死之时,精神能不能也换一个身体,继续长存呢?”
二人的争论没有结果,但传到王莽耳中时,他倾向于后者……
如今看来,桓谭错了,而刘伯师对了?
他顾不上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随着身体康复出院后,现代世界更大的刺激,还在等着王莽:林立的百层巨楼,立交桥上穿行的汽车,头顶小小天空中掠过的飞机,还有五光十色的霓虹,对来自古典时代的王莽而言,万事万物,皆为他想象难以企及的神器!
这个世界怎么了?予怎么了?王莽头晕目眩,根本适应不了,最后被他的“父母”带回家静养了足足半年。他自闭了,足不出户,吃了睡睡了吃,目光也日渐呆滞下去,他宁可回到断头台前,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父母想了无数办法,王莽都无动于衷,直到某天,一个“初中同学”来看他,当听说他自称“王莽”时,同学哈哈大笑。
“兄弟,网络小说看多了吧。”
“还王莽?怎么,宁也是穿越者?位面之子刘秀呢,跟你一起来了?”
“穿越者”,这是王莽头一次知道这个词,他仿佛找到了破解自己来到这时代谜题的希望,拼命发问,等搞清楚其中含义后,王莽更迷糊了。
“什么,予的大新亡了?”
不不,关键在于,按照同学的说法,灭亡新朝的人,不是第五伦,而是刘秀这同学的历史知识,大概也是小说里学的。
王莽知道两个刘秀,一个是背叛他的昔日至交刘歆,另一个则是在昆阳大败王邑的绿林将领,后来的“吴王秀”,对了,第五伦好像对吴王秀也颇为重视,还曾在王莽面前强调过。
但据同学所说,那刘秀后来建立了东汉,再往后则是三国。
“我对三国可熟了!”同学给他兴奋地推进了好几本三国小说。
半吊子历史知识的同学无法解答王莽的疑惑,他也暂时没工夫去“解密”了,因为他得活下去。
他所在的,是一个普通人家,为了让他康复,几乎倾家荡产,还外借了债,后来“父亲”又生了病,不能再务工,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王莽总不能一直啃老,也只能试着出去打工,他对现代生活一无所知,只能从最基本的体力劳动做起,俗称搬砖……
亏得王莽前世流落民间,吃了几年苦,好歹咬牙撑下来了,这一来二去,便是整整五年。
这期间,王莽攒了点小钱,自己搬出来住,以避免与“父母”的尴尬,他甚至买了台二手电脑,学会了上网虽然是二指禅输入法;又学会了检索虽然只会百度百科。
但他终于能依靠自己,够对那段历史,进行细致的了解!
随着他一次次百度那些熟悉的姓名,王莽惊愕地发现,所有人的际遇,果然和自己所知的截然不同!
比如百科上说,刘歆谋诛王莽,事泄自杀。但王莽记得,他不是跑到陇右拥立刘孺子婴,建立“西汉”么?后来还和自己在洛阳见了最后一面。
而自己可怜的女儿黄皇室主,居然自尽于火中……
当看到百科对自己结局的描述时,王莽更是气得七窍生烟。
哭天之类,都对得上,但攻入长安的是绿林军,王莽退到渐台上,他在“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奈予何”的叫嚣中,居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杀死,死后尸体惨遭分裂,头颅传到宛城,被人当蹴鞠踢,舌头还被宛人割下来生吃了……
王莽当然无法接受,他宁可死在第五伦的断头台下!至少也轰轰烈烈!
而他死前一直心有愧疚的赤眉军,在这个位面的历史中,居然打进了长安,灭了绿林更始,然后就开始了迅速堕落,以至于最后被刘秀击败,收编。
最让王莽感到诧异的,还是“第五伦”。
什么“个性耿介,重视义气”,是他所知的那个阴德少年么?在长陵修筑营壁坞堡抵御赤眉,后来做了刘秀的臣子,历任数郡太守,最后担任大司空,位列三公,确实不俗,但……
“这绝不是予熟悉的第五伦!”
在一次次二指禅输入中,王莽坚定了这个想法,是啊,他早就隐隐察觉到了,自己所知诸人命运,之所以与百科上如此不同,是因为,他们都受到了某人的影响,改变了人生,那人甚至还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的航向!
“第五伦,汝便是那异数!”
到了这里,线索也断了,王莽也只能暂时作罢,他渐渐开始关心,新莽、东汉之后发生了什么?这才有了近日熬夜看三国演义的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莽这才明白,自己所知的“新朝”,乃是西元前后的事,如今都是西元2022年了!
尽管已学会见怪不怪,但王莽还是努力了很久才接受这个事实。
“就算按照形神烛火之喻,予只是换了根蜡烛,而魂魄继续在这身体上燃烧。”
但这,居然是根距离新朝两千年的蜡烛!
电光火石间,王莽也忽然记起一事。
王莽曾见第五伦鼓捣出过许多新鲜发明,诸如蜂窝煤,与他在城中村仍见人使用的颇为相似,还有再洛阳期间,刘歆提及的第五伦所创新数字,从12345,到前所未有的0,这些如今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日常随处可见。
“第五伦,莫非汝,也是‘穿越者’?”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生活仍在继续,为了生活,王莽依然得起早贪黑,干着枯燥乏味的工,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住所,倒头就睡,但王莽毕竟是王莽,偶尔的空闲时间,他甚至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跑到市图书馆,借阅一些繁体书,甚至在某位历史系大学生皱眉苦读《左传》时,淡淡地指出他的解析错误。
毕竟,王莽可是大儒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