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89

  带好东西,到楼下结账离开。
  林曾找了一家提供早餐的快餐店,随意吃了一些稀饭和小菜。
  大概是晚上的爬树活动消耗不少体力,他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唤,添了三次稀饭,加了两个包子,配了两个煎蛋,一个茶叶蛋,还有一碟凉拌海带丝和豆腐皮,才觉得黑洞一般的肚子,舒服许多。
  江画的微信留言,告诉他已经将奶果的雕刻给他带来。其中包括江画雕刻的两张摇椅,还有卫小元所雕刻的二十几张各种款式的单人床,双人床。
  林曾到清一小门口,就给江画打了电话。美术老师的课程,大部分在下午,江画正巧无事,在图书馆画画。林曾刚挂掉电话,就看到她抱着一个硬实的纸板箱走出来。
  “都在这里了。”江画将箱子递给林曾,笑着说道,“我雕刻的那两张摇摇椅,单独用袋子装了,也放在里面。”
  “真是谢谢你!”二十几个奶果的分量,也不算很轻,林曾一把接住,对江画谢道。
  “没事,虽然我不太懂得你为什么想要这种普通的雕刻家具。你难道不想雕刻一些花鸟鱼虫之类的摆件吗?”江画对林曾的喜好有些困惑。
  “你以后就知道了。”林曾神秘地笑道。
  “好吧,”江画对林曾卖关子的态度颇为无语,“我看了卫小元的作品,虽然线条还比较生涩,但处理上很用心。里面的小床款式,没有一样是重复的,各种风格,都被他雕了个遍,手法也越来越熟练了。我感觉他是一个蛮值得培养的苗子。没有太大的天赋,但有下苦工的决心。”
  林曾掀开纸箱的盖子,看到里面奶果雕刻小床。正如江画所说,虽然技法略有欠缺,但细节处理的非常仔细。比如一处床头的雕花,虽然花瓣看上去有些僵硬,但却能看出是用心雕琢。
  “还不错。”林曾也不求能请到大师级的人物来雕刻奶果,“我已经很满意了。”
  “还有一件事,你想要打听的土地出卖信息。我农场所在的村子,听说涉及到一个果树批发市场的工程,据说村民都在观望土地补偿的价格,轻易不肯出手。倒是在隔壁的柳杉村,土地荒芜,几乎青壮都离开村子打工,村民转让土地的意愿很高。我问过柳杉村的村支书,问题不大,价格根据土地的位置和自身条件不同,土地转让费用差异比较明显。”
  “那真是太好了。”随着林曾培育植物的品种越来越多,租用的小苗圃的使用空间,越来越捉襟见肘,尤其是当初签订协议时,不能对苗圃进行工程改建,这制约了室内植物的培育范围,导致林曾许多新的室内植物,都无法培育。
  “你什么时候有空,到柳杉村看看,只不过那里山地多,平地少。地价虽然不高,但是开发的难度也大。每亩3-5万五左右。当然我们平常所说的购买,只是私人的概念,华国土地实际上是没有出售的概念,和村子也只是土地使用人之间的流转。”
  比如江画的农场,她除了住宅用地是购买的,其他的种植用地,都是租用的。
  “行,我忙完这一阵子,就去看地。”林曾有些担心,自己的存款能买多少土地。他现在虽有百万身家,看似银行存款丰厚,但若是投入房产置地,也不过仅仅是清河市非中心地区的一套并不宽敞的居民住宅,或者不到二十亩的土地。
  “你知道吗?本来我们学校一直是开学后第三周开家长会的,这学期突然变更,推迟到第六周,你猜猜看什么原因?”江画将事情说完,突然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顺口告诉林曾。
  “额?这什么?”林曾莫名其妙,家长会推迟。这有什么关系?
  “还有东南亚各国百人校长团体,本来也说是在开学初过来参观学习的,也被陈校长硬生生延后了几周。”
  “难道……”看着江画意有所指的笑容,林曾突然想起清一小最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可不是两个天台的空中花园工程。
  大约就在三四周后,两处空中花园,都能达到很不错的观赏效果。尤其是空中水果园,很多瓜果都能采摘食用。
  “哈哈,你也猜到了。”江画笑嘻嘻地耸了耸肩,微微凑近,小声地说道,“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空中花园的效果,听说陈校长决定,以后每一个参观视察的领导,第一处先带去空中花园溜达一圈。”
  林曾忍俊不禁,他在体制外,对这些事情感触不深。
  没想到陈若飞还有这些门道。
  “那是,我们公司的设计还是很拿的出手的。”林曾听到自己的设计被人如此重视,心情也非常的高兴。
  “你知道我们学校被参观的频率吗?”江画指了指清一小门口的招牌,又问道。
  “额?很高吗?”林曾确实不知道,他只知道清一小的名气很大。清河市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进入这所学校就读。
  “平均每周一到两次,来自全国各地,国外的学校也不少。”
  林曾心中猛然一动,他明白江画想说的真正意思。
  而这点,不正是林曾当初选择清小作为垂直绿化开始的最重要原因吗?
  强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会给林曾的绿化公司,带来很大的声誉,和庞大的客户群体。
  只是当时林曾只考虑到,清一小两千学生中的家长,并不知道仅仅是每周的学校参观和检查团,就能让他的垂直绿化工程声名远播。
  林曾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她的意思。
  “谢谢提醒,我会回去早做准备。”
第0147章
儿童福利院
  清河市儿童福利院,是清河市存在最久的儿童福利院。它的前身,是国外教堂的慈善场所,解放后,被政府接管,成为公共的福利机构。
  二十年前,它还位于清河市市区中心位置,随着城市改建,清河市市中心地段价格飞涨,市政府就将清河市福利院迁出市区,在市郊盖了一座面积更大的福利院。
  几十年风风雨雨,这所福利院中,不知成长过多少无家可归的孩子。
  “爱兵,我们去给草莓浇水吧。”一个头发稀薄发黄的小女孩,看上去大约只有七八岁,她手里提着一个小桶,满脸笑容地招呼蹲在地上的同伴。
  “草莓什么时候才能成熟呀?”蹲在地上的小男孩看上去瘦瘦小小,脸色苍白,因为先天疾病,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赵爱兵,眼巴巴地跟着小女孩的脚步,“小真姐姐,我都没吃过草莓,草莓什么味道?”
  草莓的价格一向不低,经费紧张的福利院,通常购买的也是桔子,梨子,香蕉一类价格相对低廉的水果。
  “额,我也没吃过。不过厨房的周阿姨说,这周周末就可以摘草莓了。”赵爱真的小脸有些发红,她一手拎着装着八成水的小桶,另外一只手牵着赵爱兵的手,向着他们负责的草莓藤走去。
  他们慢慢穿过二楼的走廊,名叫赵爱真的小女孩突然眉头一皱,狠狠一跺脚,放下水桶,一边大叫一边追上去。
  “刘保勤!!你干什么!!不许动小农的甜瓜!”
  一个眼神有些油滑的黝黑小男孩,从走廊的尽头钻出脑袋。他顽皮地朝着赵爱真吐了吐舌头,撒腿就跑,高亢的叫声响彻二楼:“我才没有动甜瓜呢,是厨房的周嬷嬷让我上来摘香葱的!今天中午吃葱油饼。”
  赵爱真双手叉腰,愤愤地喷了一口气,嘟着嘴,走到赵爱兵身边,不高兴的抱怨道:“刘保勤太讨厌了,除了院长奶奶,潘姐还有厨房的周嬷嬷,其他人都不搭理。”
  “小真姐姐,你别生气了,”赵爱兵从小就知道,为了自己身体着想,情绪不能太过激动,他懂事地安抚比自己大三岁的赵爱真,“保勤哥哥也很可怜,他从小被人贩子从家里拐走,去年才被警察叔叔救回来。”
  “哼,我才不会同情他呢!”两个孩子,如同最亲昵的姐弟,嘀嘀咕咕地走到自己负责的草莓藤旁边。
  二楼楼梯口附近的两棵草莓藤,分别种在两个很大的塑料泡沫箱子里。三片生的叶子,翠绿翠绿,叶子之间,白色的小花朵朵盛开,还有已经成型的草莓果实。果实外表白中泛红,还未达到成熟时红艳艳的诱人色彩。
  赵爱真将清水倒进一个塑料泡沫箱子里,而身体不好的赵爱兵,则吮着手指,很认真的数着这棵爬藤上的草莓果实。
  “一个,两个……十五个,十六个……二十九个……”赵爱兵的食指,一直从墙角数到天花板,可惜他数学不太好,“三十七,三十九……”
  “错了错了,三十七后面是三十八。”赵爱真又拎了一桶水过来,浇进另外一棵草莓藤里。
  “潘姐,”赵爱兵没注意赵爱真的纠正,他眼睛一亮,高兴地朝着楼梯走下的人招手,“潘姐,潘姐我们在给草莓浇水。”
  “爱兵好乖。”穿着平底布鞋的女子,外表大约在二十八九岁,她个子很高,脸部轮廓立体,不施粉黛,短发利落,眼神明亮温和。她单手抱着一叠文件袋,伸出一只手拍了拍赵爱兵的小脑袋,看着笑眯眯的赵爱真说道,“在给草莓浇水吗?”
  “潘姐姐,潘姐姐,这个草莓好多啊!”赵爱真跑到潘若明身前,用小女孩特有的方式撒娇道。
  “是的,这是柳涵哥哥他们带回来的品种,一个好心的叔叔赠送给我们院里的。”潘若明笑着说道。
  “我们这周可以吃吗?”两个孩子仰头期待地问道。
  “可以,我们周末吃大餐。”
  “耶,好棒哦!”
  潘若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放下文件,温和的微笑从脸上消失,她疲倦地揉了揉太阳穴,紧锁的眉心,透着烦恼。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潘若明继续将糟糕的情绪掩盖,笑着让门外的人进来。
  “潘姐。”进门的是负责保育的刘阿姨,她身上带着特有的奶腥味。福利院的孩子年龄不一,有些孩子出生没几天就被父母丢弃在此,因此,保育组的工作量,是福利院所有员工里最累的,“有件事,我得跟你说。”
  “什么事?”
  “给小宝宝们的奶粉撑不了几天了。”刘阿姨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才刚买没多久。”潘若明眉头微皱,她这周一直在外面跑,希望获得更多的企业赞助,对院内的情况有些疏于了解。老院长还没完全退休,目前潘若明只是承担院里最繁重的一些工作,其他的小事,有老院长看顾着。
  “这周派出所送来了三个女婴,雀伯连着两天在门口发现两个女婴。一下子多了几个娃,奶粉不够吃了。”刘阿姨焦急的搓了搓手,希望她赶紧拿主意。
  “行,我下午就让小明去买。”潘若明点点头,沉稳地说道。
  “那,我们院里经费够吗?”刘阿姨担心地问道,她从老院长口中,得知这几个月,福利院的经费非常紧张。
  “没事,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少了宝宝们的口粮。”潘若明笑着说道。
  刘阿姨离开后,潘若明翻开自己的笔记本。
  她细数清河市的各个知名企业,准备再花时间,去寻找有没有新的慈善赞助。几乎清河市所有的企业,都被她跑遍。
  有些还去过不止一次。自从成为清河市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助理,她的脸皮,就如刷油漆一样,一层一层,越来越厚,直到油水不进。
  “叮铃铃——”桌面上的电话响起,打断她的思考,接起电话。
  “喂,潘姐,我是小涵。林哥答应,周六中午。”
  “好的,小涵,替我谢谢你们老板。”潘若明的脸上泛起真诚的微笑。她不仅高兴这几个刚刚离开福利院的孩子的心意,也为他们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和雇主而欣喜。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