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889

  第一种就是尘果,混合着特殊分泌物的尘果,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特性。就是能吸收大量水分,膨胀到自己体积五倍以上。它吸附水分的重量,是自身的几十倍。所以,用尘果土种植各种植物,能够储存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无需天天浇水。
  浇过花的人都知道,普通土壤的蓄水能力一点也不好。一桶水倒进花盆中,一大半都从花盆下的小孔流走,只有少部分被土壤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也很快,若是夏季干旱,不用两三个小时,花盆里的水分就被烘干。
  如果用尘果土种植作物,则没有这种问题。它作为种植介质,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优越的透气性。尘果是颗粒物质,无论是吸水前还是洗水后,都不会结板成块,松肉透气,适合植物根系快速发展。
  第二,旱涝无忧。尘果土吸水迅速,处于饱和后,水分才会留出盆外。虽然吸附了大量的水分,却是根据植物的根系需求,按需供给。所以,无需担心浇水过多,植物生长溺水。而优良的蓄水能力,也比普通土壤拥有更长的浇水间隔。
  第三,体积不大,质量很轻。这一点,林曾觉得,对城市种植者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棒的福音。很多人为了种菜,大包小包扛着土往家里跑,沉重麻烦。而尘果土,一斤的重量,就有三升的体积,非常轻盈。膨胀以后,有十几升的体积,比普通土方便多了。
  尘果的另一种产物,竟然是它的叶子。
第0216章
发展地毯草
  这竟然是地毯草一种隐藏的属性。
  在最初的介绍中,根本没有提到这点。
  地毯草耐踩踏,而踩踏的过程中,地毯草的生长会发生变化。踩踏的时间越长,地毯草的颜色会逐渐加深,最早是嫩绿,逐渐转深,绿到极致,绿叶掉落,重新生长出浅红的细叶。而红叶继续被踩踏,逐渐转为深红,红到极致,红叶掉落,重新生长出浅紫的叶子。
  当然,如果没有经过踩踏的地毯草,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化。
  而这种紫色的叶子,有着超越寻常材料的坚韧特性,通过特殊工艺处理成超薄的衣物,能卸掉攻击在身上的大部分力量,可以媲美世界上最坚韧的防弹衣。
  谁会想到,这种林曾炼制出的很普通的一种植物,竟然是制作天然防护衣的原料来源?
  兑换地毯草获得的资料,让林曾认识到,即便是他自己炼制出的初级植物,它们或许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属性。
  如果不兑换资料,他也许要很久才能知道地毯草在踩踏之下,颜色会发生变化。至于变化后的作用,以及加工的工艺,他完全是一片空白。
  这0.2个单位的晶源体,兑换的太有价值了。
  如果不是没有晶源体,林曾都想将目前手上所有植物的详细资料都兑换到手。
  所以,这是一种越践踏价值越高的草地植物。
  真是令人惊讶的存在。
  铲子一点一点将尘果柔叶地毯草从地面上撬起来。
  地毯草的根系并不发达,只浅浅的生长在土层两厘米左右的地方,那些盘结在一起的根系,让地毯草能够很轻松的整块脱离地面,但又不至于让地毯草散落。
  等一平方米空间的地毯草完全脱离地面,林曾将它整块拎起来。柔软的细叶微微垂下。这些叶子基本没人会来踩它们,所以依然是嫩绿嫩绿的颜色。
  植物如其名,宛如一张正方形的绿色地毯,毛绒可爱。
  林曾将这块地毯草铺在地面上,然后小心地卷起来。其实不用特别小心,盘根错节的地毯草根系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就算是拉扯,也很难分开。除非像林曾那样,用铲子锋利的地方,将其斩断。
  卷起来的地毯草,用绳子一捆扎,直接就能上车运输了。运到种植地,直接剪开绳子,铺在地上,每日喷洒清水,大约三四天的时间,地毯草就再次抓在地上。
  两块之间的缝隙,也会被新生的地毯草填充,形成一块整体。
  既然施工方案已经形成,林曾马上给张辉打电话,通知他叫两个工人过来一起开工。
  张辉叔侄两人的老家经济并不发达,家乡中的壮年男子,大多在外打工。清河市随便都能招呼一大堆他们的老乡。
  张辉来的非常迅速。在他心中,已经完全将林曾当成自己的老板,而不是临时雇工。因为前阵子在空中花园施工时,给他承诺,可以将他招聘为公司员工,保底工资两千,其他收入根据工程情况计算抽成奖金,五险一金,全部配齐。
  对张辉来说,这种待遇,可比朝不保夕的临时雇工强多了。
  而且在林曾手下干活,不比为别人做泥瓦工收入来的少。
  跟在张辉身后是两个精干的年轻人,他们个头不高,一身肌肉紧实有力,随着张辉,喊了一句“林老板”。
  林曾和善地点点头,把工具递给张辉,开始指导他怎么讲草坪弄起来。
  这项工作不难。
  主要在于细致,以及测量的精确。
  张辉跟着他叔叔做装修的时候,手艺就不差,张师傅砌砖,而他却是贴砖的好手。
  林曾示范一遍后,张辉跟着做一遍。
  没想到,不仅速度比林曾快多了。而且一米见方的地毯草,边沿整整齐齐,看起来也比林曾自己弄得漂亮。
  好吧,术业有专攻。
  林曾挠了挠头,将这项工作交给他们。
  跟在张辉身后的两位年轻人,也不是什么多舌的人,一看任务来了,马上开工干活,埋头苦干。
  林曾愿意持续同张师傅叔侄两人打交道,继而请他们成为公司员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每到做事时,总是一言不发,闷头干活,直到完工。
  做事效率很高,不会因为工钱日结,而拖拖拉拉。
  细节之处见人品,和这样的人交往接触,麻烦事会少很多。
  这是林曾独自一人生活十多年心得经历。
  林曾看起来工程量很大的事情,在他们三人手中,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
  一捆一捆的地毯草,整整齐齐地码在张辉的小货车上。张辉跟林曾报备一声,就熟门熟路开车去清一小。
  他对清一小比林曾还要熟悉,到地方自然懂得找人交差,不用林曾担心。
  一百平方米的地毯草被挖空,裸露的黑色土地,看上去有些刺目。
  林曾打算有空找人填些土进去,再种一批地毯草。
  原先他只将地毯草当成一种普通的绿化植物。但是,自从知道了地毯草的隐藏属性之后,他对种植地毯草的兴趣高涨。
  他想种下更多的地毯草,可是苗圃的土地也就两三亩,单纯依靠苗圃闲置土地种植,肯定是供不应求。
  这要怎么办呢?
  租用土地?
  但清河市多山林,普通面积较大的平地,租金都比山地贵了一大截,租用种植草坪,不太实惠。
  林曾正哭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时,突然看到红仔拿着之前砌花坛用的红色转头,一块一块叠起来玩。
  咦?
  林曾灵光一闪。
  对呀!
  叠起来!
  林曾迅速闪过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养蚕的架子,一层一层的竹篾编织成的簸箕摆在架子上,充分利用了立体空间。一个架子可以养殖七八层甚至是十层的小蚕。
  他也可以这样干。
  尘果柔叶地毯草对阳光的需求并不高。
  一个多层架子,每层摆放一个种植容器,可以采用木头盒子,也可以使用铁板。
  只要在种植容器里铺上三厘米左右的土壤,撒上种子,等待种植容器长满了地毯草,就能直接卷走种植。
  这种方式,一平方米的种植空间,可以种植至少十平方米的地毯草。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一次订做这些设备,几乎可以长期循环使用。
  而且搬运移动十分方便。
  林曾想到做到,马山打电话给一直有合作的专门制作钢筋结构的公司,将自己的要求转达给他们。
  他要先定制二十个架子,要求就是可以放下长三米,宽一米的盒子,每个架子一共十层,每层之间间距十五公分。
  还有所有的种植容器,他们也能完成。
  由于多次合作,林曾是他们的老客户,因此价格很实惠。
  林曾计算了一下。一个架子可以收获三十平方米的地毯草,二十个架子,半个月就能收获六百平方米的地毯草。
  接近一亩地的分量了。
  当然,对林曾来说,对地毯草的利用计划,发生了一些改变。
  他不打算在一些人流量少的地方种植,而专门种植在常年有人走路的地方。
  当然,还要在合约中进行规定,绿化公司随时为客户提供终生保修业务,为种植地毯草的路面更换草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