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889

  由于数量实在太多了,林曾肯定要给自己朋友分享一些。
  可惜,他社交一向狭窄。
  值得分享的朋友并不算多。
  “老赵,在家吗?”林曾开着那辆网店运送种苗的国产皮卡车,车辆就停在赵果德家附近。
  “哎哟,你小子好久没找我了啥事呀?”赵果德爽快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
  “赶紧出来,我正忙着呢!”林曾在清河市的朋友也只有赵果德交情深厚,他不客气地说道。
  “啥?”赵果德拿着电话,跑出自己家的大门,就看到林曾双手叉腰,脚边放着好几个鼓鼓的黑色袋子。
  “赶紧过来,拎走,我还要去别地呢!”林曾将四五十斤的各类海鲜,交接给赵果德,没等他多说,直接上车,倒车准备离开,“我先走了,过年不在清河市,回聊!我还要去别的地方呢!”
  赵果德一脸懵然,看着林曾车辆走,才记得解开地上的黑色袋子。
  “哎呦妈呀!这么大的梭子蟹,一斤上百元吧!”
  “我擦,这小子太够义气了,这些虾,在批发市场都要一百五以上,还给我这么多。”
  “我的天哪,这么大一只鲈鱼!眼睛还透亮,哪儿弄来的?”
  赵果德抱着这些难得的海鲜,一脸兴奋地跑回屋内。
  清河市福利院,林曾站在大门口,正在和许久未见的雀伯说话。
  而放了年假的潘若明,接到林曾的电话,从福利院老院长的房间走出来,到门口迎接林曾。
  她和老院长,早就将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了。
  因此,虽然平日住在市区内,但一放假,她们又跑回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过年了。
  和她一起出来的,还有林曾网店的四个客服小弟小妹。
  柳涵,赵爱党,赵爱民和赵爱军。
  他们笑容满面跟在潘若明身后,同林曾打招呼。
  “林哥!”
  “林哥,我们好想你啊!”
  “哈哈,是好久没见。你们也回福利院过年啦!”林曾笑着招呼了一句,然后指着皮卡车后车厢里的黑色袋子,对潘若明说道,“一个客户给我送的海鲜和肉,我弄了一些过来,给你们过年。”
  别说柳涵几个人,就是潘若明很少吃这些品质上佳,一看就是酒宴上使用的高档海鲜。
  “那谢谢老板了!”潘若明露出由衷的笑脸,对林曾道谢。
  多亏了林曾,福利院的孩子,今年可以过一个丰盛的幸福年。
  不仅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每日的植物奶汁,福利院在年底,竟然破天荒的有了结余。新的院长给孩子们添置了许多荤菜,还有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
  今天林曾又送来上百斤的海鲜,真正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好年。
  “那我不进去了。”林曾将东西送达后,便不再多言,直接离开。
  剩下的一些人,比如设计组的三个年轻设计师,网店的老员工,负责施工队的张辉,林曾直接给了每人十多斤的分量,让他们自己过来领取。
  这一轮分享下来,林德天送来的海鲜,分量居然还有一半。
  剩下一半,林曾不打算送人了。
  反正他和江画都是大胃王。
  过年的这些日子,将它们消灭应该不难。
  而且,林曾可是还有秘密武器呢!
第0484章
江画回家路
  腊月二十八日上午,是清河市传统意义上的小年。林曾前几年都是随便自己折腾两个菜,听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声,冷冷清清的对付过去。
  而今年腊月二十八,他们起了一个大早。
  红仔和艾萨克收拾好行李,帮林曾将堆积在客厅的鲜肉和海鲜一起搬到皮卡车后车厢里。
  一同放在上面的,还有二十多袋色彩斑斓,花纹好看的酒瓶草瓶子。
  林曾打听过,在海西省清河市这一带,如果是女婿第一次见家长,大部分都是带上等的鱼肉海鲜,还有就是好酒好茶。
  数量越多,价格越贵,这准岳父岳母面子上越好看,女婿得到的称赞也就越多。
  对他来说,这都不是难事。
  当然,作为一名育种师,林曾自然还准备了其他的杀手锏。
  皮卡车后面,被海鲜和肉,就占据了一半多的空间。
  林曾犹嫌不够,又弄了将近十斤的米果,一斤多上等的细藤玉石斛茶叶,两斤多金线玉莲,这些零零散散的植物,算是搭配。
  艾萨克眼睛发直的看着后车厢上那些食物,忍不住惊叹。
  “林,你是打算买媳妇吗?”这小子的中文越来越好,用中文说话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林曾一掌拍向他脑袋,不高兴地说:“怎么说话的,我这是心诚,真心实意。”
  红仔抱着黑背的脖子,瞪着眼,在一旁乐呵呵地笑着。
  林曾做好准备,开车驶向江画的农场。
  他和江画约好在她的农场汇合。
  等他的车停在江画农场门口时,跑进半敞开的大门时,他也顿时呆住了。
  江画那个比他大了一整号的大皮卡,它装货的后车厢里,竟然和林曾的车子如出一辙,堆满了大量的食物。
  十几只绑在一块儿的公鸡,不高兴地乱叫,互相啄来啄去。
  除了行李箱,还有返乡必备的方格编织袋,每一个都是鼓鼓的,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按照林曾对江画的了解,必然是食物无疑。
  还有林曾非常眼熟的大酒缸,当时江画就是扛着这种款式的大酒缸,到大梦公馆给她送蜂蜜的。
  林曾来的时候,江画正挽着袖子,将一袋重重的编织袋扔上皮卡车的后车厢里。
  “我来我来,”林曾连忙跑过去,拎起放在地上的另一个编织袋,“这什么东西呀?”
  “我上次从一个朋友那里收的自家地瓜粉丝,还要龙眼干,都是私人存货,品质很好,我娘估计喜欢的很。其他七七八八的东西挺多的,回去你就知道了。”虽然有林曾的帮忙,但是江画也没有闲看着,她用比林曾更利落的动作,配合林曾,齐心合力,将所有的袋子都弄上车去。
  冲她这架势,妥妥的回家过年养膘的节奏。
  “对了,你车上是什么?怎么也那么多?”江画疑惑地看着林曾皮卡车的后车厢,发现他的东西,也不比她少多少。
  “肉!”从车上下来,背着一个双肩包的艾萨克,夸张的比划了一下手臂,说道,“肉肉肉,全是肉!”
  “哦!”江画镇定地点点头,说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因为东西太多,江画和林曾只能各自开着自己的车上路。
  江画出生的地方,是清河市下一个不大的县城——四明县。
  根据江画所说,距离清河市市区大约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算是清河市所辖最远的一个县。
  这个小县城的经济并不发达,但在清河市现有的文化历史中,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因为,这是海西省唯一一个保存着古代城墙和大多数古建筑的县城。
  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四明县县城竟然将其古代县城的风貌,非常完整的保存下来,这在五年一变的华国,简直就是奇迹。
  青砖黑色砌成的城墙,香火不断的城隍庙,木制结构的孔庙,风格独特的古代民居……
  这些曾经在华国最普通的古代建筑,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已经完全消失,而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居然完整的保留下来。
  如今,这份保护,给这个普通的小县城,带来了极为珍贵的财富。
  许多人慕名前来,欣赏着这个充满古朴风情的小镇。
  不过,林曾和江画所要前往的目的地,并非是四明县的县城,而是四明县管辖下的一个小村镇——江凤镇。
  这个小村镇,距离四明县县城的距离并不远,驱车半个小时多时间就能达到,而且一路坦途。
  金毛犬阿宝坐在江画车上,而林曾的车则坐着艾萨克,红仔,黑背和趴在红仔肩头上的白毛猴子小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