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889

  你可知,她也曾经是天真浪漫,羞涩腼腆,满腔少女心。
  而让她克服内心的障碍,也不过是因为本能的母爱。
  推而广之,每一个人都曾经是襁褓中的婴儿,被妈妈护在怀中,嗷嗷待哺。
  在这个并不友善的环境中,她为了哺乳必须忍受异样刺眼的目光,为了给孩子换一片纸尿裤干净焦头烂额寻找干净的平台,为了挤奶躲在厕所里闻着臭气熏天的空气。
  ……
  作为一个经历过尴尬哺乳期的母亲,当看到清河市那些干净整洁,私密良好的母婴室,我毫不犹豫地爱上这个城市。
  《在花海,果园,以及丰收中学习,我希望重回小学》
  阅读此文之前,请告诉我,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明亮的教室,立志的名人名言,规规矩矩的黑板报,还有跑道和操场。
  那么,学校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吗?
  当我在清河市花园私立小学校长的接待下,参观完这所并不大的校园后,我才算真正的明白,在这里生活的孩子,幸福感应该乘以十倍,百倍。
  这个学校的绿化工程刚刚完工,从隔壁的高楼俯视这个校园,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种植繁花的美好花园。
  操场和跑道,不是冰冷水泥,也不是工业化的塑胶,是柔软得我都想打滚的草坪。
  走廊的墙壁,没有千篇一律的格言,不同品种的花墙,构成极具美感的抽象图案。
  楼梯的栏杆上,爬蔓着可以采摘食用的青菜。
  每一间教室,都有一种植物主题。草莓班,西瓜班,水晶葡萄班……
  孩子们是植物的照料者,工作并不繁重,每天的值日生都可以完成。
  还有许多被植物覆盖的角落,每一寸校园空间,都有不同的植物生长。
  合理灯光的布置,让种植植物的室内空间,不见昏暗。
  我承认,走在其中,真想时光倒流,回到儿时课堂,在这个森林般的小学院度过六年时光,实在太幸福。
  《清河奇幻健身房经历》
  《水中喷泉花,净泉凤眼莲》
  《社区农场,以物易物的幸福生活》
  《特殊植物?来源何处?》
  ……
  于静的文章以平实为主,往日常针砭时弊,言辞犀利,但这次一系列关于清河市的文章,却包含赞赏,让习惯她风格的读者,差点以为看到的是一个假于静。
  不过,这几篇在动车上抽空写的文章,却成为这周网络圈最热门,转载量最大的文章,每一篇都爆出了几十万的点击量。
  当然,键盘上的世界,总少不了冷冰冰的质询怀疑,还有理论党在头头是道,权势者的心怀叵测,资本开始运作的危险……
  京城市为一国之都,其影响力绝非清河可比。于静的文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都不夸张。
  但切片还是查水表,都不是此文的重点,忽略这些,许多人在于静的文章和图片影响下,对清河市这个南方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尤其是关于植物健身房和植物母婴室的文章,让许多人将假期的旅行安排,转移到这个城市。
  去看看于静口中设施完善的植物母婴室是啥模样。
  尝试一番街边十块钱每小时的奇妙健身房。
  站在花园私立小学,或者清河市第一中心小学外,感受一下森林校园的美丽。
  到河岸边,找内河的清洁工,采一朵金属花,留作纪念。
  这些风起云涌,对林曾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他离开父亲的家乡丁民镇,虽然天色已黑,但他直接开车前往皆阳市西北方的东寒县。东寒县是他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林曾母亲结婚之前,曾在此地工作过两年。儿时,她经常给他提到在东寒县工作的经历。
  虽然两县同属皆阳市,距离不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但比起经济还算富裕的兴源县,东寒县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只能用日渐萧条,风沙漫天来形容。
  东寒县位置靠近秦川之地西北部,是少雨的亚寒带草原地形,生态植被脆弱,因农牧林业管理粗放,植被退化严重,许多草场,已经向沙漠草原的地貌变化。虽然在建国之后,政府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改造,但维护远比不上破坏的速度,如今整个东寒县,已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形成许多固定的成片沙地。
第0567章
玉林村的白老胡子
  在东寒县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他朝着西北方向,直奔东寒县玉林村的位置。
  他目标明确,一路前行,行驶到这个村落之后,将满是灰尘的小车停在村口,走进这个几乎没有青壮劳动力的村子。
  这里曾经也是一个拥有数百户农家的大村镇,只不过随着沙地不断逼近,玉林村的村民逐渐搬迁,有劳动力价值的青壮,也都离家打工,只留下无可奈何的孤寡。
  这个村镇,林曾是小时候从母亲的口中听说。
  当年母亲曾经在这个村子的卫生院工作过,从她的讲述中,这个西北村落祖上是典型的秦民,民风庄正实诚,性格刚板硬正,可惜环境落魄,如果沙林逼近,也许再十多年,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村镇,终将湮没在沙土和贫穷之中。
  “娃子,你干啥来子?”一个穿着陕北典型褂子的老人,嘴上叼着一管旱烟,看到林曾站在村口的老核桃树下发愣,用浓厚的口音询问道。
  “我来买房子。”林曾看到村民,将自己来此的目的,告诉这个背脊挺直,手里还牵着一只母山羊的老人。
  “咳咳咳,”老人听到林曾所说的话,一不留神,旱烟呛进鼻子里,难受得眼泪都掉下来了,等他微微缓过劲儿来,像看傻蛋一样,盯着林曾,连连摆手,扯着嗓门激动地说道,“你个娃子是不是傻滴,跑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买房子,赶紧走吧,有钱去东寒县县城买房子,别到咱们村子里花冤枉钱。你在这里买了房子,到时候连媳妇都娶不上喽!”
  老人家直接说了大实话。
  但林曾到这里买房子,可不是为了娶媳妇的。
  他直接和老人搭上话,从他口中打探这里买房,找谁办理手续。
  “你这娃子怎么不听劝呐!”黝黑干瘦的老人,看到林曾没有听自己劝告,无奈地跺着脚,他指着旁边一户布满灰尘,大门紧锁的院子,说道,“这里的房子值啥钱,你看这家,都快五年没回来了,他倒是想卖掉,但谁又愿意买呢?谁愿意回到这里满嘴吃沙子。”
  “大爷,您放心,我来玉林村买房子,不是瞎捣鼓。是为了到这边种草。”村道的路,并不糟糕,还是柏油路面,就是路面沙尘满地,踩着很不舒服。
  “哈哈,我知道,治理沙漠工程嘛!”老大爷猛地摇头,“年轻人,我在玉林村生活了六十多年,我劝你别费那个劲了。你知道村子里多久没下雨了吗?快两个月了!政府不是没费心治理过,打了好几口井。可是这老天爷的意志,谁能改得了?那些种下的草,也就活了两年,等井水干了,还不是被黄沙盖住,一点用处也没有。”
  老大爷说完,走到一栋建着高高围墙的农家门前。
  铁门也未锁住,一推就开。
  他们进村这一段路,居然看不到几个人影。
  周围的房子,都是久无人打理,外形有些荒败,看起来冷冷清清。这也是华国许多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
  “娃子,你进来喝口水吧,到这吃个饭,赶紧回去吧,别把大好日子,荒在这沙地上。”老大爷牵着母山羊,好客地让林曾进来坐坐。
  林曾正打算了解玉林村的情况,也不客气,笑着应道。
  当然,他也没打算走。
  “老婆子,给下个腊肉,有客来了。”老爷子将母山羊系在院子里的枣树上,然后扯着高亢的嗓音,对屋里喊道。沧桑的音域,听起来有些节奏感,像拉歌似得。
  “噢——明白得——”
  大约是村子里许久没有外人来访,这位白大褂的老爷子,心情很好,拉着林曾,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拉着家常。
  从他口中,林曾得知,这位老叶子姓白,大家平常都称他白老胡子。
  玉林村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青壮都离开,村子里剩下的都是上了六十年纪的老人。
  有些是无儿无女,生活无奈,有些则是像白老胡子和他老伴一样,不愿给子女添麻烦,也不愿离开祖辈生长的家乡,就在这里将就过日子。
  至于林曾打听的院落,白老胡子看到这年轻人还不死心,虽然一脸不赞同,但还是告诉他村子里民居的情况。
  村中空置的院落,数量非常多。
  但质量最好的,确是村子东面一户十年前刚刚建成的大院子。
  这户院子的主人,算是白老胡子一辈,和他是从小穿一条裤裆的交情。十年前他儿子,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回村盖了新院子,所有材料都是最好的,这些年,虽然这户人家搬走,但每年都有托他维护房子,稍微收拾收拾,就能住人。
  他们正闲聊中,一个脸上冷冰冰像挂了霜一样的大娘,头上披着一个花毛巾,端着菜盆子走到院子里,铿锵有力地大喊道:“你个老头子,还在扯个啥劲,赶紧招呼客人摆桌!”
  “知道啦知道啦!”白老胡子嘟囔着,朝着林曾使了一个眼色,看大娘走进去,才偷偷摸摸地跟林曾说道,“甭搭理她,就是这个坏脾气。几十年没改过。”
  这一餐,朴素却分量很足。
  有酸辣的面汤,红艳艳的汤汁,铺着一层厚实的腊肉,喝起来酸辣过瘾。
  还有一盆刚出炉热腾腾的油酥饼,金黄香酥,喷香扑鼻。
  接触不到一小时就能明显看出耿直脾气的老大爷,让林曾不要客气,使了劲的开吃,不够再添,肯定管饱。
  “林娃子,”白老胡子和林曾熟悉后,他见劝不动这小子,看到林曾一意孤行的模样,倒是开始赞赏起来,“你小子硬实的很,一根筋,看着就是下了决定了八头牛也拉不回的性子,别看闷声不吭,但心头透亮,咱们秦川人就是这脾气,八辈子也改不掉!算了,吃完饭,我带你找村长,给老刘家的儿子打电话,你要买,就得买那套房子,不贵,划算,耐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