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时空的商人(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743

  只是,明了历史的高阳却看的清楚。先不说所谓的燕王食邑都还在女真人的手里。那个什么紫金光禄大夫就是个闲散清贵的称号罢了。
  至于同知枢密院事倒是个实缺,在种师道被踢出了汴梁城之后,这个位子就空了出来,给高阳也不是不行。只是真的想要掌权,还是要去汴梁城!
  再说了,这个官位上面还有枢密院正副使和知枢密院事!看穿之后就会明白,都是画出来的大饼!还不如来点金银珠宝实在。
  虽然说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但是你不能把人当傻子啊?宋徽宗这是把官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了自己的身上啊!
  高阳听完之后默然垂首,脸上无悲无喜,蔡攸也看不出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书房之中很快就安静下来,蔡攸心中也渐渐提了起来。高阳并没有像他预料之中的那样开心的接下这个大果子吃。反对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高阳抬起头看着他,目光之中闪过一抹怒色,淡然说道“知道了,容我考虑一番。”
  说完就挥挥手让蔡攸出去,没有再多说些什么的意思。
  蔡攸也是看出来高阳心下不满意,不过也没机会再开什么价码出来。只好拱手告辞离开。
  看着蔡攸离去的背影,高阳勾动嘴角,冷哼一声。
  “怎么?不满意?”原点悄然出声。
  掏出香烟,点燃,深吸口之后缓缓吐出个烟圈。目光微微发愣的看着浓郁不散的烟圈,轻声说道“我想要的不是这些。这些都没用。”
  “那你想要什么呢?”原点疑惑的问道。
  高阳笑了笑,将双腿翘在桌子上,仰头打了个哈欠,说道“别急,等会李纲来了我会说的。这个才是真正做生意的。”
  李纲没有让高阳等太久。高阳掐灭香烟之后没多一会儿,李纲就找上门来。
  寒暄、落座、上茶。一套流程走下来之后,正式进入谈判环节。
  “有什么都说出来。不要藏着掖着,现在是我站在主动位置上,是你们来求我。别整什么欲擒故纵的把戏。我没那么多的时间!”高阳在李纲开口之前就将话题全都挑明了。
  放下手中的茶碗,好奇的再次瞟了一眼屋角那个能够神奇的吹出凉风的小东西之后。李纲看向高阳,笑了笑,说道“明人不说暗话,既然高将主不愿浪费时间,那某家就直话直说了。”
  顿了顿,神情一肃,沉声说道“今上在得知有常胜军在河东路大破金军之后,欢喜异常。特命某家前来宣慰抗金义军。”
  轻吸口气,神情严肃的继续说道“常胜军军士皆转一功,军将记三等。军士皆赏钱二十贯,钞四钱六。军将三至十倍之。另有绫罗绸缎、酒水肉食犒赏发下。”
  刚刚说的都是给军士们的,现在才是重头戏,要如何封赏高阳。
  李纲看了眼面无表情的高阳,心中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常胜军主高阳,封一等燕国公,食邑八百户。进龙图阁学士、紫金光禄大夫、领枢密副使。赏十万贯,汴梁宅院三处。”
  李纲说完便紧紧盯住高阳的眼睛,期待着能够得到满意的回复。宋钦宗那边,实在是太过需要强力的外援了。
  
  第479章
清明上河图(十)
  
  这份蛋糕要比之前蔡攸的那份要实在的多。没有搞什么高大空的名号,而是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来宋钦宗那边是有能人的。
  这也说明宋钦宗一帮人还是比较有诚意的。或者说,他们更加需要高阳的帮助。
  李纲说完之后就紧紧的看着高阳,期待着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
  “唉~~~”高阳轻叹口气,眼神之中闪过一抹歉然之色。看着李纲,说道“这份赏赐,不得不说已经是非常厚道了。如果不是有着不可抗拒的因素,那我就先接下来吃掉了。”
  “……”李纲虽然听不懂高阳说的是什么,但是他能够明白高阳这是拒绝的意思。
  摆了摆手,制止了李纲的再次相劝,轻笑着说道“我有个想法,你想听听吗?”
  “愿闻其详。”李纲性格坚毅,很快就冷静下来。坐回椅子上,出声说道。
  “北边的完颜宗翰亡我之心不死,躲在云州城里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着再次南下。”高阳端起黑瓷茶碗抿了一口,接着说道“我可以为宋国在这边抵御金国军队。我也不要什么钱财宅邸,常胜军也不会接受宋国的赏赐和官位。不过宋国可以用雇佣的名义来雇佣常胜军为你们守御北大门。我愿在此为宋国抵御金国军队的进攻。”
  “这个……”李纲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大好的好处都不要,白给的泼天富贵也能推出去。反倒是要做什么雇佣?怎么会有军队是雇佣来的?那是镖师,不是军队!
  高阳看出了他的为难,笑了笑,说道“每个月三万贯的安家费,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如何?李大人?”
  “好吧。”李纲一咬牙,不管怎么说,先拉拢过来再说。日后结以厚恩,慢慢拉拢就是。
  想到这里,李纲当即就同意下来。
  高阳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宋国朝廷送来的富贵。是因为他不愿意继续让无能的皇帝和腐朽的朝廷继续盘踞在这个国家的最高层上面。
  一旦他今天接受了这些赏赐,那日后反对宋廷的时候,天下人就会说他的常胜军是叛逆!
  军队里面的那些忠义之士们也会心生不满。高阳总不能指望自己一个人去打天下吧?就算是女真人怎么说也是一个民族呢。
  像是现在这样,继续以前辽国遗民的身份接受宋国的雇佣。暂时借住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外界的名义还是内部的声音都能有个交代。哪怕是日后和宋廷反目成仇,也不会被人说成是叛徒。
  蔡攸那里还想着要等下次见面之后再次加码呢,那里会知道这么快这边就已经商定完毕。
  其实这也和俩边人马的想法不一样有关。蔡攸他们常年为官,手握大权,本心上就有高人一等的潜意识存在。拿捏一番高阳,还有些条件等等再说已经养成了习惯。
  而李纲他们却正好相反。长期被压制、排挤、打压。对于成功的渴望非常强烈。做起事情也更加的果决,付出代价的时候也更加毫不含糊。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阳非常反感宋徽宗这个败家子。这个家伙不但是败光了赵家天下,还连带着将整个民族都拖入了黑暗的深渊之中。这种人,早就该死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李纲宣布即刻返程的时候,蔡攸才一脸惨白的浑身发抖。
  宋徽宗和他老爹交代的事情他没能办成!在现在这种党争到了关键时刻出现这种掉链子的情况,他日后的前程可真的是危险了。
  宋廷使者一行离开之后,高阳就开始安排日常事务了。
  高阳经过几次试验发现,无论是携带的武器甲胄数量是多还是少,都会对时空通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带来的是简易的原始设备和原材料的话,那影响就是微乎其微的。
  发现这一点之后,高阳就开始在俩个时空之间来回搬运。弄来了大批的简易手工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用现代配方和科学的生产方式来加工制造大批军用物资。
  别看之前连番大战的时候大量的缴获了各种军械,武器甲胄多不胜数。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易耗品!
  基本上一次作战下来,一名合格的正兵都会损耗好几柄兵器。作战的时候疯狂砍杀,钢铁交错斩击很容易折断磨损。损坏了的兵器除了回炉之外根本就没法再用。
  这还要加上日常训练时候的损耗。高阳严格要求训练,导致兵器损耗速度非常快。军队的基数大,需要的物资就会成倍的增加。
  至于甲胄,那数量就更加稀少了。一般情况之下只有精锐士兵才会装备优良的甲胄。普通军士好一点的是老旧的皮甲,差的干脆就什么都没有!而且,甲胄在作战和日常训练之中损耗起来甚至要比兵器还要快。
  在高阳的心目之中,士兵们除了训练有素之外,还必须要士气高涨、装备精良才能算得上是精锐之师。兵贵精、不贵多。
  每天吃的好用的好,该发的钱物一点都不会少。严格操练之余,再配上做工精良的兵器甲胄,这样才能算的上是有了战斗力!
  军队问题暂时解决之后,高阳就开始头疼那数万名流民的问题了。
  自从常胜军击溃金国军队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大批失去家园,躲避战火的河东路流民们便蜂拥而来寻求庇护。
  再加上高阳对于所有跑过来的人全都一视同仁,只要过来了就给口饱饭吃。这在乱世之中堪称奇迹了。
  结果就是随着消息的传播,跑来的人更加多了。甚至还有刚刚解围的太原城百姓不远数百里地的跑过来求口饭吃。
  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
  在缺少有效组织和监督的情况下。吃上了饱饭,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暂时也安全下来的流民之中就开始有人不安分起来。
  在残酷的乱世之中活下来的流民基本上都是一些身强体壮的青壮们。老弱们一般早就被淘汰了。
  这些青壮们吃饱喝足之后就开始饱暖思淫欲起来。短短数天之内就发生了十余起强暴事件。
  在军队的镇压下,应州城外竖起了上百个木杆,每一根上面都吊着一名犯事的罪犯尸首。这一场景很快就震慑住了那些心中蠢蠢欲动的人群。
  不过,单单依靠惩罚是不可能长久的压制住这种事情。高阳需要给这些闲的没事干的人找点事情去做。
  首先是那些工匠们。有手艺的全都被招进了匠户营,整天打造各类物件。好吃好喝不说,视工作进度会发给工钱,而且每天还能吃得上肉!
  如果有家室在一起的话,还能分到一件帐篷使用。这个条件比起在山里面挣扎求活的时候要好到天上去。
  剩下的人群之中,精挑细选出来一批身强体壮的年轻汉子们充入军队。全都扔进新兵营里面去按照现代训练方式去操练。能够合格出来的都分配进常胜军之中从辅兵做起。
  如果表现十分优异,或者有特殊能力的,可以直接成为正兵。作为军士,吃喝不愁不说,俸禄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
  军队也挑不了太多人,匠户们的人数就更少了。应州城外的难民营里面至少还有数万人没有着落。每天都是喝饱了稀饭之后躺着晒太阳。
  高阳冥思苦想了半天之后,终于给他们也找了条出路。
  高阳回到现代时空大量购买基础建筑材料和简易施工设备。他准备在目标时空搞基础建设。
  有感于这个时空糟糕透顶的交通环境,高阳首先就是修建一条应州城到太原城的水泥大道!
  这条路具有很强的军事用途。从太原城南下去汴梁的话有宋国修建的官道。虽然也很破旧,但是毕竟还是能够用的。
  高阳想要南下去汴梁的话,大军出动,从应州城到太原这数百里路就是一道至少需要好几天的难题!这还是在军队以骑兵为主的情况下。如果换成了步兵,那时间就更久了。
  赵成则现在对于高阳要求的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全都不闻不问。高阳要什么他就给什么。高阳要多少他就给多少。
  用赵成则和高阳在香港半岛酒店餐厅用餐时候的话来说就是“这都是在还之前欠你的人情。”
  高阳并不是一个刻薄之人。赵成则的表现让他比较满意。既然现在是合作,高阳也不介意给出一些好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7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