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时空的商人(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743

  汉朝的时候主要纺织品是麻,上层人士则是使用绫罗绸缎等丝织品。在西域附近也有少量的棉织品和毛织品使用。不过总体来说,除了丝绸锦缎之外,其它的纺织品质量不高,产量也不高。尤其是到了东汉末年这个社会经济秩序几乎崩溃的时候,大部分的底层百姓们或许多年都未曾添过一件衣服。
  衣食住行,穿衣服甚至能够排在吃饭的前面。
  在没有工业化的时代里,地球上的气温总体水平是较低的。而且多次经历过冰河期与小冰河期。
  寒冷的天气不但会造成耕作植物生长缓慢,产量降低。更重要的是,寒冷的天气会冻死人!
  人不吃饭的话,大概能够坚持十几天。这段时间之内只要能够及时补充食物就能摆脱死亡的威胁。可是,如果没有遮风挡雨的避寒之物,那一个寒冷的夜晚就会带走无数人的性命!
  高阳带来的不是成衣,而是同样数量庞大的原材料。
  这个时代的主妇们个个都是最好的裁缝。她们能够将一块珍贵的布料用到极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匮乏的时候,勤俭节约的华夏百姓们能将手头上的资源用到了极致。
  高阳从来不会吝啬投入,尤其是在现代时空工业化社会生产能力极度过剩的情况下。因为他有的是。
  在春至即将到来的时候,高阳为司隶左近的数以百万计的百姓们送去了一份厚重的礼物。按照人头来算,每个人都分到了宽一米二,长十米的成品布匹!
  这高达数千万米的海量布匹在这个时代足以震骇住所有人,但是在现代时空之中却什么都不是。
  这只是高阳第一次的试水而已。各种染好了多样色泽的布料让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这得做多少身的衣服啊?
  不过高阳的这个大手笔也终于引起了各方面的特别关注。
  这么多的布匹不可能是库存,朝廷没有这么大的存量。而且许多布料根本无法做出来。甚至见都没有见过。
  有了无法解释的心思之后。那这些东西,还有之前那海量发放的大米面粉,以及肉类副食品等等各种物资的来源瞬间就让所有的有心人都迷惑起来。那高子厚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说司隶地面上百姓家中存货,也不说朝廷的库存。就算是将整个国家的资源都集中起来,也不可能弄出这么多的东西来。想明白这一点之后,聪明人的神色全都变了。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范围。
  高阳没有和任何人解释些什么的打算,哪怕是贾诩他们也一样。因为高阳认为没有那个必要。
  洛阳城外那些作坊里面有许多水力锻造机。当然了,很原始的那种。太过先进的话,这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使用,而且维护也困难。不过锻造坚固的全身甲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虽然说在合适的距离之内遇上了强弓硬弩一样要悲催。但是这个时代哪里来的那么多的这种大杀器?尤其是高阳后面阶段北上草原的时候,遇上的主要就是使用软弓的游牧民族。
  在规模不小的兵器作坊,技艺高超的工匠们采用流水线的制造工艺。一群人只做一个部件,然后由专门的人将所有部件组装起来成为成品。而他们的主要产品就是连环弩。
  装备了板甲全身甲的军士们手持连环弩,腰垮锐利的佩刀,拥有着充足的物资供给。这样一支军队在这个时代是无敌的。
  在收留了主动投靠的西凉骑兵之后,高阳麾下的骑兵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万之众。这个数量在北方也绝对是一支足以决定国家命运的强大实力了。
  
  第988章
南下(上)
  
  给战马的马蹄安上了马蹄铁,带上了笼头,使用全新的双边马镫,马背架上了高桥马鞍。这些技术革新从此就将骑兵的双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当这些穿戴着坚固的半身甲,手持锐利钢铁长枪,身后背着先进连环弩的骑兵集群出击的时候。这个时代没有哪支军队能够抵挡的住他们锐利无双的攻击。
  很快的,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高阳展现自己麾下兵马实力的机会到来了。
  高阳此时麾下的兵马数量很多,大部分都是冬日里的时候在司隶地界上招募的。按照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男丁来计算,高阳麾下理论上的兵马总数至少也在二十万人之上!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在这个时代来说。很多西方世界的城邦国家人口总数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更别说是脱产军队的数量了。
  当然,这么多的军队不可能全部都是久经训练的精锐野战之师。其中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驻防军,负责守卫城池关隘,交通要道,剿灭土匪,维持治安。
  真正意义上的野战部队,主力是以投靠高阳的西凉铁骑和原先洛阳城内中央军骑兵混编而成的三万余人的骑兵部队。以及那批跟随高阳起家的重装步兵和弓弩兵们为主扩编出来的数万精锐步卒。这些都是高阳手中最为有力的拳头。
  那些驻防军的实力实际上也并不弱。他们只是缺少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而已。在其它方面,包括装备军械、粮秣供给、先进的训练方法和高质量的教官与军将数量全都极为充足。他们的士气同样高昂,对于高阳忠心耿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高阳给与的。他们守卫高阳就是守卫着自己从高阳那里得到的一切!
  华夏百姓们在守护自己田地和财产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和武装。那世间没有任何人或者势力能够打败他们。
  随着时间的流逝,训练的增加。这些驻防军成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高阳已经等不及他们正式成军了。当春耕开始之后不久,高阳就亲自带着数万大军离开洛阳城主动出击,意图一举荡平混乱不已的天下。
  高阳将洛阳城和司隶地界上的军务全都交给了贾诩去处理。而政务则是交由蔡邕负责。
  在高阳通过发放大量各类物资,重新分配土地,征召大量人员入伍的情况下。百姓忠诚度极高的司隶地面上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聪明如贾诩真的想要做些什么也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真正掌握着基础权利的可是大量的生化战士!
  大军出击,高阳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南边的南阳城。
  南阳城就是宛城,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是司隶与荆州之间的交通枢纽之处。作为光武帝刘秀的发家之处,南阳城还是大汉帝国的陪都,位置非常重要。
  高阳首先出兵攻打南阳当然不是为了夺回所谓的陪都,他的目标是更南边的荆州。
  此时的荆州正处于一种无主的混乱状态之中。原先的荆州刺史王睿,因为长沙太守孙坚领兵北上攻打董卓的时候路过襄阳,要求王睿一同出兵。
  而王睿则是要求孙坚诛杀武陵太守曹寅之后才会出兵。曹寅在得这个知消息之后便伪造“案行使者”的檄文命令孙坚逮捕王睿。信以为真的孙坚便领兵前往襄阳城。惊慌失措的王睿选择吞金自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江东猛虎孙坚在荆扬一带是多么的强悍。
  王睿死后,荆州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原本的历史上是刘表被董卓任命为新任的荆州刺史。可是董卓死的太快,任命都没来得及发出去。随后当高阳掌握了朝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白白给出荆州的命令?
  因此,当高阳领兵出征的时候,刘表依旧还是在洛阳城内做他的北军中候。整日里“八俊”之中的其他人吟诗作赋,游山玩水。
  此时的南阳依旧是在袁术的统治之下。虎牢关前,袁术麾下数万南阳郡兵被高阳重创,损失惨重。在从洛阳城下溃退之后,回到南阳的袁术一直都没能缓过劲来。
  虽然袁术大力征召训练兵马,试图恢复实力。可是,他手中缺粮。而那些拥有大量粮食和财货的世家门阀却不愿意借粮给他,这导致袁术在得知高阳大军南下,进抵南阳城的时候,麾下只有不足四万之众。
  袁术很是惧怕高阳,因为他在虎牢关前被打疼了。但是他却不能放弃自己的根基之地。他麾下的兵马大多都是南阳本地人,要是他主动逃跑,愿意追随他远离家乡的兵马绝对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也只能是硬着头皮领兵出战去迎击高阳。至于为什么不守城。首先现在正是春耕时节,他手中的粮食不多,压根就不够那么多兵马和百姓们吃的。其次是一旦被四面围城,那他可就真的是没有逃生之路了。不像是野战的时候哪怕是被打败了依旧还能有逃跑的机会。
  至于能不能打赢,被逼着上战场的袁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公达,你看那袁术麾下兵马如何?”骑乘在战马上的高阳笑吟吟的挥舞了下手中的马鞭,微微侧身看向一旁一名身形儒雅的文士,笑着问道。
  荀攸收起手中的望远镜,爱惜的用衣袖擦拭一番之后才放入自己随时背囊之中。笑了笑,说道“主公,那袁术麾下兵马阵型散乱,旗帜乱舞。人人精神萎靡不振,就连基本的阵列都摆不整齐。这种兵马如何能够与主公麾下的虎狼之师相争?”
  荀攸,这位行事周密,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曹丞相的‘谋主’。早年间被何进征召为黄门侍郎。董卓入洛阳城,祸乱天下的时候。荀攸与郑泰、何颙、种辑、伍琼等人商议诛杀董卓,却因为被察觉而下狱。
  等到高阳掌握住洛阳城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去狱中邀请荀攸辅佐自己的事情。得知董卓已死,荀攸没有犹豫的就投效了高阳。这次南下出战,荀攸就是高阳的主要谋士。
  高阳眯了眯眼睛,满意了笑出声来。袁术麾下兵马虽然数量不少,可是质量上就差的太多了。
  现在双方队列军阵,准备厮杀作战。一边是甲胄森严,威武整齐。另外一边则是大部分军士就连皮甲都配不齐,士气更是异常低落。这种军队如何抵抗高阳麾下的精锐?就连高阳都有些惊讶于袁术敢于出城抵抗的勇气。他原本预测袁术要么会弃城逃跑,要么会围城而守的。
  “今天一战就能打垮他!”高阳挥舞手中的马鞭,在半空之中甩出一个响亮的甩鞭,信心满满的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某也是如此认为。”荀攸微微躬身行礼,一脸认可的表情。
  “嗯。”高阳收回目光,想了想,侧头看向荀攸,出声询问“你从叔什么时候能到?”
  “回主公。”荀攸微微沉吟片刻之后,应声说道“此刻天气转暖,说不定从叔他们早已经动身启程。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必然到来。”
  荀攸的从叔自然就是那位被曹丞相称之为“吾之子房也。”的荀彧了。
  此时的荀彧因为之前董卓乱政而离开洛阳城,带着自己的宗族北上去了冀州。而袁绍在从洛阳城下撤兵返回河北没过多久,便听从了逢纪的建议,趁火打劫的诈取了韩馥的冀州。
  袁绍知道荀彧有大才,便待之为上宾。整个宗族都在冀州的荀彧虽然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不过暂时并没表现出来。
  高阳在招募了荀攸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打起了二荀之中另外一位荀彧的主意。通过荀攸来给荀彧写信招揽。有了荀攸作为中间人,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举族南下。
  听完荀攸的话之后,高阳满意的点了点头。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战场之上。
  这里是距离南阳城不过三十里的一处平原。非常适合大军作战。
  此时依旧拥有着雄心壮志的袁术几乎是倾巢而出,带着近三万大军在此处迎击长途跋涉数百里的高阳所部。意图趁着高阳麾下兵马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大好时机一举击溃高阳。解除南阳城的威胁。别的不说,这个时候的袁术至少勇气还是并不缺乏的。
  想法是好的,可惜他手下的实力不济,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从早上开始,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了,他手下的兵马到现在都还没能完全列好阵型。看着对面早已经等的不厌烦的高阳兵马,袁术心中哀叹一声,“这一战估计是输定了。”
  “不等了。”高阳扬起下巴看了看天色,对于迟迟无法排列好阵型的袁术军非常不满。他已经不愿意继续浪费时间了。
  军号声响,战鼓擂动。随着无数旗帜开始飞舞,庞大的高阳军阵开始缓缓移动。
  军列最前方的上万名弓弩手军阵在高顺的统帅之下迈着坚定的步伐,士气高昂的向着对面的袁术军逼近。
  马蹄声雷鸣般的轰响之中,张辽与徐晃各自领着三千余精骑从军阵两侧出击。手中平端着威力无穷的连环弩,呼喝着靠近袁术军阵。
  
  第989章
南下(中)
  
  虽然只有数千名骑兵,可是那种强大的威势远远不是这些一整个冬天都没怎么训练过的郡兵们能够抵抗的。
  当数千名铁骑在袁术军的四周兜圈子的时候,袁术军开始骚动起来。渐渐就有了无法压制的迹象,就连阵脚都已经开始晃动了。
  看着自己麾下还没有接战就已然出现败象的兵马,袁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他麾下有些战斗力的兵马之前在虎牢关的时候就已经被面前的这支高阳军给打垮了。现在这支七拼八凑,胡乱拉扯起来的兵马绝对不会是高阳的对手。他之前击退高阳的希冀明显只是一个梦想,现在终于还是破灭了。
  实力太弱了,空有数量却没有任何质量。在面对真正强军的时候不过是白送而已。因为实力损失过大,就连原本忠心的属下孙坚都对他和他的哥哥大为失望,返回了长沙。
  战鼓如雷,旌旗遮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7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