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341

  说到这里,隆美尔冷声开口“我需要主动出击打乱明军的部署,从而为我们的兵力和物资集结提供时间。要不然拼底蕴的话,我们无论如何也拼不过明军。继续等下去不过是在等着失败而已。再好的战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最终只有战败这一个结局!”
第404章
鏖战亚平宁
(二十四)
  凯塞林的神色微微一黯,他知道隆美尔的话没有说错。
  相对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大明就是一个庞大到让人心碎的庞然大物。或许只有美国人的感受不是那么强烈,毕竟美国人的实力虽然比不上大明但是也不算弱小。而像是德国这种国土人口工业科技能力等等各个方面全都远远不如的国家却是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大明那让人绝望的压力。
  德国军队无论是在任何方面都比不上大明军队。哪怕他们本土就在一山之隔的山那边,可是兵员与物资的投送能力却比不上本土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明。这种巨大的差距足以让任何人绝望。
  一旦明军完成了前线部署,盟军想要南下攻击夺回失去的地盘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对于德军来说,现在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凯塞林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隆美尔想要做出这种大动作那必然是要得到他的支持才好向总参谋部提交作战计划。如果前线指挥官自己都没有统一意见,那他们要如何去奢望总参谋部会同意他们的提案?
  “好。”端着酒杯沉吟片刻之后,凯塞林目光转向坚毅,重重的点了点头。虽然是空军的人,但是凯塞林拥有着出众的军事能力,眼前的局面主动出击远比眼睁睁的看着明军不断增强实力之后再打过来要好。
  隆美尔得到了凯塞林的支持之后很快就召集盟军的高级将领们商讨局势。当他提出主动出击趁着明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南下给予明军打击的提议之后。美国远征军的指挥官巴顿当即就表示了支持。
  因为巴顿也清楚依靠防守是挡不住明军攻击的,这一点早已经在各处战场上被一次次的证实过。在俄国前线,数以千万计的盟国军队组成的防线依旧被一次次的打穿。如果不是俄国战场的明军没有什么太强烈的作战欲望,那或许现在整个欧洲都已经沦陷在了明军的铁蹄之下。明军强大的攻击能力,那种似乎能够用毁灭世界的火力投放来摧毁一切的攻击根本就挡不下来。
  不过作为支援意大利战场的法国军队指挥官,在北非战场上见识过明军手段的戴高乐将军却对此表示了怀疑和困惑。
  “我在热那亚的时候见识过明军的战斗力。”米兰盟军指挥部。会议室。面色平静的戴高乐沉声开口“坦白说,那是我见过的最强的一支军队。趁着敌军立足未稳的时候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效的战术。只不过我之前在热那亚战场上曾经使用过。”
  “说到这里。”戴高乐转头看着巴顿将军,沉声开口“当时乔治也在。我们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当时明军正处在进军状态之中,正是前力刚尽。后力未生的大好时机。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我们被打的一败涂地。”
  戴高乐的声音之中带着一丝的苦涩,而巴顿的脸色也顿时难看起来,哪怕是现在想起来依旧是心有余悸。那一场倾尽全力的大战最终却沦为了自己的溃败,这种事情放在任何一位军人的身上都不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回忆。
  “无论结果怎么样,现在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会议室内陷入了沉浸之中,片刻之后巴顿将军出声说道“敌人很强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战争终究还是要继续下去。”
  巴顿的意思很简单,不管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如何,他们这些前线指挥官终究还是要将战争继续下去。实际上这些对于战争最为敏锐的军人们已经渐渐察觉到战争正在向着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前进。当大明开始逐渐发力之后。盟国已经开始展露出败像。意大利王国的投降就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对所有人来说都是。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张诚逼迫意大利人投降给盟国带去了多大的震动。像是巴顿他们这些高级指挥官们都心生悲观情绪,更别说那些普通军人和国民们了。而在战争时期军心民气可是极为重要的。自己都认为打不赢,那这战争还怎么打下去?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盟国为什么拼了命的也要夺回意大利,这可是事关军心士气的大事件。大明横行世界数百年,强大无敌的身影早就一代代的烙印在了各国民众的心头。一旦形成了明军不断攻击,并且战无不胜的形象,那这场战争也就不用再继续打下去了。
  “那就这样吧。”戴高乐出声说道“我同样支持这次作战。不过法国军队不会参战。我们负责后方防御。”虽然这话说的足以让人脸红,但是无论是隆美尔还是巴顿都是用理解的目光看着戴高乐。
  因为之前在明军的攻击之下丢失了北非。虽然戴高乐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是他的权势和声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不是之前刚刚开战的时候从大明的手中夺取了大片的土地,从而被宣扬成了法国人的英雄,导致戴高乐的声望实在是让人不能动。那说不定这一次国内的反对势力就已经乘机将他给掀翻在地。
  内部的勾心斗角,哪个国家都不会缺少。这次虽然法国出兵意大利前来支援,戴高乐作为指挥官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利。法国国内早就已经牢牢掌控了军队。并且定下来法国军队保住自己为先的基调。毕竟现在大明军队已经逼近了法国本土。在这种情况下,自身难保的戴高乐虽然同意了隆美尔的作战计划,但是他却无法派出一兵一卒去帮忙。
  “那我们就上报总参谋部了。”得到了盟国的支持之后,隆美尔用力的点了点头。目光微微一凝,缓缓站起身来看着会议室内的众多盟国高级将领们。沉声开口“诸位,虽然不知道战争最终的结局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们身为军人,身处于这场注定会铭记史册的浩大战争之中,那就要竭尽全力的去展示自己!绝对不要留下遗憾!军人的荣誉高于一切!”
  1942年3月初,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大举南下。由隆美尔亲自指挥着六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掷弹兵师以及十九个步兵师在内的庞大兵团从意大利北部地区兵分两路,分别沿着亚平宁半岛的两侧向南突击。配合其作战的是美国远征军的五个师的兵力。为这支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各国战机超过两千架之多。
  面对着盟军的反扑,张诚下令暂时中止对巴尔干半岛和西班牙的攻击计划,调集兵力前往意大利一线应对盟军的攻势。而这份迎战计划甚至在盟军刚刚做出南下决定之后就已经出炉。原因就很简单,像是这种规模的攻击行动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明安插在盟国之中的高级鼹鼠们很早就已经将消息透露了出来。
  当隆美尔开始反击的时候,大明陆军已经在亚平宁半岛中部地区集结了近三十个师,超过五十万人的兵力。拥有各型火炮超过两千五百门,各种型号坦克装甲车超过六千辆。而进驻亚平宁南部地区为这次战役提供空中支援的大明陆航战机部队的数量也足足有两千余架之多。
  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很快就爆发了。
  ……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三月下旬,在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以南的佩萨河谷,原本冷冽的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暖,山坡上道路旁田野间的各色鲜花都已然开始盛开。百鸟争鸣,鲜花朵朵。一条清澈的河流在山谷之中缓缓流淌,山清水秀一副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
  在这片安宁祥和的氛围之中,几只不知名的虫儿正匍匐在翠玉葱葱的草丛中鸣叫着呼唤自己的配偶,却在突然之间停下了自己的嘶鸣。片刻之后,迅速扭动着身躯向着草丛深处钻去。
  在河流旁的宽阔道路上,地面上的石子与浮土突然间纷纷晃动起来,而且幅度越来越大。远处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响,一长串的钢铁巨兽缓缓出现在了河流旁边的道路上。那一辆辆的钢铁战车上面悬挂着的都是日月金龙旗。
  这支出现在佛罗伦萨南方的大明装甲部队是大明陆军第二装甲师的威力搜索部队。数十辆装甲车上搭载着数百名威力搜索部队的官兵们,他们是作为整个第二装甲师的先锋部队作为前导向着佛罗伦萨方向杀去。
  这支装甲部队刚刚过去没有多久,河谷之中再次响起了剧烈的轰鸣声响。成百上千的坦克装甲车以及其它各种车辆出现在了这处河谷之中,他们的前进方向依旧是佛罗伦萨!
  半个多月之前隆美尔亲自率领着数十万大军南下进攻明军,德国总参谋部给他的命令是收复罗马城。
  在意大利王国宣布投降之后,盟国已经在米兰扶持了一个原萨丁尼亚王国的王子作为傀儡重建了意大利王国,并且拒不承认意大利王国已经投降。不过这种文字游戏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忽悠自己,谁都骗不了。
  无论是处于政治层面还是外交层面,或是别的各方各面的考虑与原因。德国总参谋部很快就批准了隆美尔的作战计划,命令他领兵南下收复失去的土地,并且光复千年名城罗马城。
  意大利王国投降带来的恶劣影响必须有一个交代才行。
第405章
鏖战亚平宁
(二十五)
  对于盟国来说,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光复所有意大利王国的土地,只需要能够收复罗马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将傀儡意大利王国重新建立起来就已经足够,这在外交和政治层面上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而隆美尔本人并不在意政治外交上面的影响力,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在军事上遏制住明军的势头。隆美尔的心里非常清楚,别看他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部队,可是一旦给了明军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那等到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他极有可能会被不断压缩,最终被围歼在阿尔卑斯山脉南边。
  别看自己背靠本土,可是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就像是天国的大门一样将后勤补给线给生生的掐成了细窄的羊肠。在现代化的机械战争之中,堪称天文数字般的后勤消耗如果没有足够的补给,那庞大的机械军团很快就会变成一堆堆的废铜烂铁。
  至于不去大规模装备机械化军团,直接使用轻装步兵部队从而减轻后勤负担这种事情,在军事家们的眼中那就是扯淡。
  的确,只要一支步枪加上能够随身携带的弹药加上少量的补给品。采用就食于地的战术就能够极大的缓解后勤压力。意大利北部地区短时间内养活数以百万计的轻装步兵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样的军队能够抵抗大明强大的机械化军团?是依靠步枪还是手榴弹?或者是从山上仍石头下去砸明军的坦克?别开玩笑了。
  残酷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这时候还能够继续执掌军队的人除了后台太硬的之外全都是真正的精英中的精英。什么才是军队未来的样子和发展趋势,什么样的军队能够作战像是隆美尔这样的军官心里清楚的很。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隆美尔试图趁着明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南下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将双方的战线稳固在格罗塞托。佩鲁贾,安科纳一线。没错,隆美尔从来就没有想过去夺回罗马。不是他不关心政治,而是他的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罗马所代表的意义。作为大明帝国的掌权人,张诚是绝对不会放弃罗马从而自己打自己脸的。
  隆美尔知道自己手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收复罗马,勉强南下强攻罗马不过是在白白消耗兵力而已。因此。他无视了来自柏林的命令,将目标放在了佩鲁贾一线。
  之所以选择这里实际上也很简单,这里比较靠近北方,能够有效的收缩防御战线以及集中兵力,不给明军从侧后方登陆突袭的机会。而且这里的地形比较适合防御作战。
  这个想法很好,战术安排也很到位。但是,张诚早已经通过安插在盟国高层的鼹鼠知道了隆美尔的企图。早早的就将大量的部队和装备物资送去了意大利战场。等到隆美尔出击的时候,迎接他的就是毁天灭地般的钢铁风暴。
  双方之间上百万的大军在整个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单单是每天打出去的炮弹都是以十万计。双方每天的伤亡都是过万,整个意大利中部地区完全就是一处巨大的血肉磨坊。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双方官兵的生命。
  这是典型的硬碰硬战术。完全凭借实力在进行消耗战。不是隆美尔不想使用什么出奇制胜的战术。而是各种战术也是要看时机和战机的。
  面对强大的明军部队,哪怕他真的抓住了战机在某一处地方取得了优势。可是反应过来的明军立刻就是一顿铺天盖地的猛烈炮击和惨烈的轰炸。刚刚取得突破的德军部队很快就会被完全淹没在几乎无穷无尽的钢铁风暴之中,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打?什么样的战术都失去了意义。
  隆美尔的部队分成两路。一路是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前进,这是用来佯攻的。这边的战斗也并不激烈,双方之间比较平静。而另外一边主攻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与科西嘉岛隔海相望的沿海地带,双方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们疯狂对冲,巨大的损失和伤亡数字看着指挥官们心惊肉跳。
  最终,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鏖战之后。隆美尔实在是扛不住了。他手中的部队有很多都已经被打成了半残状态,就连王牌的帝国师也在福洛尼卡与格罗塞托之间地域被大明陆航发现了踪迹。随后就被数以百计的大明陆航轰炸机部队疯狂攻击。
  这些大明陆航的轰炸机们硬顶着地面上的凶猛防空火力以及天空中德国空军的阻拦将地面上的帝国师给炸了个乱七八糟。损失了数百台各种车辆,人员伤亡数千之众的帝国师遭此重大打击不得不撤退返回意大利北方地区重新休整补充。而这件事情也深深的刺激到了几乎就要孤注一掷的隆美尔。让他清醒过来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再继续下去了。
  大明陆军投入到意大利战场上的几乎全都是张诚控制的部队。对于这些精锐部队们张诚自然是优先供给,各种物资如山似海。不过区区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消耗掉的子弹就早已经过亿,各种炮弹更是高达上百万发。虽然德国人同样也猛烈反击,但是在火力力度上还是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说白了,现代战争的战场上打的就是钢铁。谁的钢铁多谁就能够取得优势。
  隆美尔在部队遭到重创之后发现自己别说是什么南下夺取罗马了。就连中部防线都坚持不下去。对面的明军太多了,不但人多,坦克飞机大炮更多。铺天盖地的密集弹雨和一望无际不管怎么打都不见减少的装甲洪流让他彻底放弃了继续打下去的念头。
  因为补给困难,隆美尔亲自飞回柏林要求中止这次作战行动,将所有的部队全部撤回意大利北部地区进行休整。这下子可惹怒了德国总参谋部。一开始是你自己说要打的。现在打的这么惨烈了却又跑过来说不打了?真当堂堂总参谋部你隆美尔说了算了?
  这个时代的德国与意大利之间仅仅只有少数几处能够通行的地面道路。毕竟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脉可不是说笑的。
  一般情况下少量部队还好说,哪怕是机械化军团。但是,隆美尔指挥的可是一整个庞大的南方集团军群,数十万大军和众多各种重型装备每天需要的物资补给都是以千吨为单位来计算。尤其是在此刻这种前线激战的时候,那消耗更是海了去了。
  前线伤亡惨重,后方补给不利。再加上明军的力量不但没有因为激战而削弱,反倒是日渐加强。隆美尔感觉好像整个大明陆军都在自己对面一样。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是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德国总参谋部可不接受隆美尔的解释,他们强硬的要求隆美尔必须夺回罗马才能够结束这场战役。前线伤亡惨重缺乏补给没有关系,国内物资还算充足,给你补充就好了。
  隆美尔也是哭笑不得,现在的问题是补充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大明一个船队在靠近前线的港口上上岸就能够补充大量物资人员。可是德军却需要在阿尔卑斯山里面不停的钻山沟。这能一样吗?
  至于找法国人帮忙的事情提都不用提。法国和意大利交界的地方因为之前大明与法国的不对付压根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道路。虽然开战之后修了一些,可是根本就不够用。现在法国人与美国人派驻进意大利北部的部队有许多的物资还都需要德国人去支援,他们那边根本就无路可想。
  隆美尔要求结束战役,总参谋部不同意。隆美尔威胁要辞职,德国首相不得不出面调节。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前线却突然传来了重大的消息。大明陆军派出奇兵进行了强大的穿插反击!
  隆美尔接到前线战况通传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可是知道这段时间自己面对的明军如山似海,单单是各个师级部队的番号就高达数十个之多。现在这种按照道理来说双方都应该是筋疲力尽了才对。可是现在明军居然还能够抽出大量的部队进行强力反击?难道自己的面子这么大,真的是整个大明的陆军精锐都来对付自己不成?不就是晋升成了陆军元帅嘛?至于啊?
  等到他看到了明军的反击路线之后,面色大变的隆美尔再也顾不上与总参谋部扯皮了。匆匆忙忙的就赶飞机回到了意大利。
  大明的反击实际上也很简单。因为德军南下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在海岸线附近一线作战,所以这支从罗马附近出发的装甲部队在强大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一路沿着特尔尼,佩鲁贾,阿雷佐,佛罗伦萨一线攻击。最终的目标是著名的意大利城市比萨。
  之所以选择比萨作为最终点,原因就是占领了比萨之后就算是将沿着西部海岸线进军的德军主力军团给装进了口袋里面,并且还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一旦大明地中海舰队封锁了利古利亚海,那数十万德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
  在意大利南部丢掉了数十万军队之后,德国人已经无法再承受这种集团军规模的战损了。
第406章
鏖战亚平宁
(二十六)
  实际上在隆美尔发起反击之前,张诚就已经亲自出面干预了大明陆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从政治和外交角度上来看,张诚都不可能在已经得手的情况下还将意大利给吐出去。那样对于他的声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原本准备施行的西班牙与巴尔干战役被张诚下令延后。为新的战役所准备的军队和物资投入到了意大利前线战场。从德国总参谋部批准隆美尔的作战计划开始,得到消息的张诚就加强了对意大利的兵力物资投送。平均每天上岸的部队都超过一个师的规模,更不用说那些海量的物资了。
  可以说,隆美尔之所以带着数十万大军南下作战却始终处于下风,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地形限制施展不开只能硬拼消耗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军队被明军的钢铁狂潮给淹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