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341

  大明海军的重巡舰队因为定位尴尬所以在战巡逐步淡出战场的时候也随之被不断降低地位。甚至于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面都没有一款新式重巡问世。一直到战争爆发之前,当时的首相张岳加大了对海军的拨款。受伤的钱躲起来的海军才有了建造新式重巡的计划。
  新式重巡的设计工作在战争爆发之后才仓促开始,一直等到数年之后新一级的重巡才正式开始服役。
  新式重巡被命名为吕宋湾级,各舰都是以大明各处殖民地的海湾作为名字。而且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发展,随着航母的急速崛起成为海战主力。大明海军需要的是拥有强大防空能力的大型防空巡洋舰。而造价高昂与大型防空巡洋舰有的一拼,但是其作用却被大大削弱的重巡正式被新级别的设计以及吕宋湾级后续舰只的建造计划。
  整个吕宋湾级重巡只有八艘。这可能就是大明海军最后建造的八艘重巡了。他们即将在战后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八艘新锐服役还不到一年的全新重巡全都被派遣到了大西洋舰队之中担任袭击舰。这些装备有五座双联装五十五倍径二百毫米主炮,八座双联装105毫米副炮,两具鱼雷发射器,最高航速甚至能够达到34节。续航能力高达近九千五百海里,拥有两部弹射器和四架水上飞机。标准排水量一万六千吨,满载排水量高达近一万九千吨的新锐战舰几乎可以完虐盟军的护航舰队。
  自从这几艘新锐重巡加入袭击舰的行列之后,盟国的海上运输线损失率立刻就开始急速上升。上个月,也就是1943年的2月份,盟国从美国前往欧洲的船队就损失了超过七十万吨的登记排水量。这个战果可谓是无比辉煌。
  美国人从二月底开始大规模向欧洲战场进行增援,数不清的船舶来往与北大西洋航线。大明海军的袭击舰们开始了自己的盛宴。他们的攻势更加凌厉,取得的战果也更加可观。
  盟国海军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就这么不断摧毁自己的运输船队,他们调集重兵为海上航线提供保护,并且也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从明军正式开启海上袭击战以来,以及有十艘各式袭击舰和三十五艘的潜水艇被盟军护航舰队击沉。其中就包括了两艘新锐的吕宋湾级重型巡洋舰。
  大明的袭击舰基本上都是结伴出击。而在上个月下旬的时候两艘吕宋湾级重巡在冰岛西南大约650海里的海域在夜间袭击了一支编号为ws58的运输船队。
  根据情报显示,这支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出发的船队上装载有大量的物资,其中包括了有三百架的飞机以及大量的零部件。而且情报上说这支船队从哈利法克斯出发的时候护航力量并不强大。
  为了不至于在天亮之后被从冰岛出航的远程飞机抓住,两艘明军重巡没有等待自己的援军就主动突袭这支船队。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支运输船队的护航力量异常强悍。船队内拥有多达三艘的重巡以及一大票的轻巡和驱逐舰。
  在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猛烈对轰之后两艘明军的重巡败下阵来,带着不轻的伤势迅速脱离战场。原本这也没什么,离开战场之后返回基地维修战舰就好。可是让明军没有想到的是,这支护航编队之中居然还有一艘护航航母。然后事情就反转了。
  几个小时之后,三十多架盟军尾追而来的战机在天亮之后飞临了毫无防备的两艘重巡的头顶,炸弹鱼雷轮番上场之后当场击沉一艘,重创一艘。在盟军战机得意洋洋的离开之后,明军不得不下令凿沉动力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战舰,登上救生艇之后逃走。
  事后情报部门才知道当时有一支奉命前往波罗的海的护航航母编队在半路上加入了这个船队,从而造成了最终的绝杀。使得大明海军的两艘新锐重巡在距离本方海军基地上千海里的地方折戟沉沙。
  因为两艘新锐重巡的损失导致明军大西洋舰队在之后的一周之内都没有再次派出这些新式重巡,直到海军总部发来命令之后这些重巡才再次出击。而在方人胥在准备对ws79船队发起攻击的时候,为他提供水面支援的就是两艘吕宋湾级重型巡洋舰。
  中午十二点二十,透过潜望镜看到盟军船队已经进入自己伏击圈之后,方人胥当即下达了攻击命令。
  原本在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域之中航行的盟军船队不可能如此粗心大意,毕竟已经有无数的同僚和船舶证明了这里的危险。但是此时正是海面上狂风骤雨肆虐横行的时候,海面上的能见度低到了瞭望手们根本就不可能看到波涛翻涌的海面一根小小的潜望镜的程度。
  再加上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盟军原本技术就不怎么可靠的声纳设备频繁出现毛病,他们知道自己会有危险但是却无法察觉。直到披着雨衣睁大眼睛在大雨之中观察海面的瞭望手们拉响了警报。
  “鱼雷!!!”
  六艘明军潜水艇向着在风雨之中挣扎的盟军船队发起了攻击,在海面上留下白色气泡尾迹的鱼雷就像是闯入了羊群之中的饿狼,将一艘接一艘的盟军船只炸出一个个的窟窿。随即,冰冷刺骨的海水就迅猛的涌入船舱之中,将一切全都给吞没。
  看到船队出现损失,气急败坏的盟军护航舰队就像是红了眼睛的牧羊犬一般追寻着鱼雷尾迹去追杀明军的潜艇部队。
  方人胥的部下都是久经战场的老手了,他们才不会为了战果在这个时候选择调转潜艇用尾部的鱼雷发射器再来一次攻击用以扩大战果。这些老兵们的心里都非常清楚,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虽然他们有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战果,但是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的机会也会大幅度增加。
  久经战场的老兵们都知道,只有能够活下去才会有取得更多战果的好机会。没有必要急于一时,对面的船上又没有美国总统!
第487章
大西洋海战
(终)
  明军潜艇异常熟练的潜入海水之中。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之下盟军很难发现这些狡猾的海狼们的踪迹。除了不断的兜圈子仍深水炸弹试图碰运气之外,他们此时只能是等着明军潜艇自己露头。
  原本这种战术是对付潜艇最好用的方式。这个时代的潜艇可没有能够续航数个月的核动力以及内循环系统。他们无法在海底待上太长的时间,最多数个小时之后他们还是要浮出水面的。
  但是因为船队被攻击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了官兵们着急上火,盟军护航舰队并没有发现他们那些在恶劣天气下几乎无法起到多大作用的雷达上有两个反射面时隐时现的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着船队冲过来。
  到了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盟军护航舰队旗舰梅肯号重型巡洋舰上的雷达兵们终于确认了有不明身份的大型水面舰只正在向着自己的船队靠近。可惜没等他们向船长发出警报,二百毫米口径的炮弹就已经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
  美国人的护航舰队实力并不强,一艘重巡,三艘轻巡加上九艘驱逐舰的规模对于ws79船队来说只是非常普通的编制。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力量对付单独的潜艇围攻或者是两艘明军的袭击舰都足够应付。但是,当明军的潜艇和袭击舰一起来攻击的时候。尤其是因为天气恶劣各处岛屿上的战机力量无法起飞增援的情况下,这种护航力量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之前方人胥的潜艇攻击已经极大的搅乱了船队的编制,众多的护航战舰也四下里分散开来追寻着明军的潜艇。等到明军的袭击舰突然出现开始攻击的时候,美国人的护航舰队甚至都无法集结起来有效的力量来对抗。
  两艘明军的吕宋湾级重巡西西里号和拉包尔号分工明确,一艘牵制着美军护航舰队,一艘专门攻击运输船。
  这些航速缓慢。装满了各种物资的运输船可不是使用军用装甲,防备坚固的军舰。在明军双联装二百毫米火炮的密集射击之下,许多运输船只纷纷起火。哪怕是此刻瓢泼的大雨也无法浇灭这些熊熊燃烧的钢铁。
  明军战舰装备的55倍径二百毫米火炮采用了极为先进的观瞄设备,甚至因为这两艘大型战舰是新式战船,明军新近研制出来的初代火控雷达也被安装在了这些新式战舰的身上。这些新式的观瞄设备以及火控雷达相互结合使用之后,其威力足以使得战舰在此刻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再加上明军二百毫米主炮那每分钟超过六发的超高射速。在短短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面就已经有七八艘运输船被击中。而且还有一艘轻型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被打成残废失去战斗力。
  而美军护航舰队花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才勉强将自己的船队重新集结起来与明军水面战舰对抗。与此同时,面临巨大压力的护航舰队指挥官命令运输船队自行突围。
  在危机四伏的大海上,没有任何防备力量的运输船脱离护航战舰和编队的掩护独自逃生,那简直就是让他们去送死。只是,以此时此刻的情势来看,盟军已经别无选择。再继续这样用密集编队航行最终只能是全部被消灭掉。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整个ws79编队在开始分散突围之后,方人胥和他的潜艇支队就开始了自己的狂欢盛宴。在没有牧羊犬般的护航舰队护卫之后,方人胥甚至将潜艇浮出水面快速追击敌人。用鱼雷和甲板上装备的88毫米火炮轰击运输船。众多的盟军运输船很快就在明军潜艇部队的追击下被一艘接一艘的打爆。
  这次袭击战一直持续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最终宣告结束。
  最终,ws79编队内的四十二艘运输船有三十三艘被击沉,四艘负伤之后勉强挣扎到了爱尔兰。只有五艘运气爆棚的运输船得以逃出生天。而他们所搭载的数十万吨各种货物也随之沉入海底。
  ws79船队的悲惨遭遇极大的刺激到了盟军。他们立刻就暂停了所有的海上航线,同时将已经出航的船队全都招回了港口。经过重新安排调整之后护航力量更加强大的船队再次大规模出击。而这个时候盟军已经极大的强化了对运输船队的护卫力量。他们甚至于出动了护航航母以及老式慢速战列舰来担任警备工作。
  北大西洋航线再次开启之后,盟军的警备力量成倍增加。这虽然大大增加了盟军海上力量的使用频率,加大了战舰负担。可是其效果也是比较明显。明军袭击舰的战果迅速下降,而损失率却大幅度攀升。
  不过明军也不是坐视不理,随着张诚对北大西洋航线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战舰被不断调派进入这片广袤的海域之中。甚至于为了对付盟军的大型护航战舰,张诚亲自给海军部下达命令要求他们也同样派遣大型战舰去攻击运输船队。
  至于可能的损失。张诚认为这些战舰原本就是用来作战的。保护在戒备森严的海港之中没有任何意义。存在舰队的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失败的战术。海军是进攻性的兵种,因为惧怕损失而不敢作战,那这种海军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张诚说的大型战舰只能是主力舰级别的船只。海军部的大佬们心疼自己的大型战舰,哪怕战列舰已经沦落了可是这些大佬们也舍不得让这些主力舰去做打击运输船的事情。哪怕大明海军家大业大也无法进行这种规模的败家行为。张诚的命令在海军部大佬们的眼中就是败家。
  只是张诚的命令却是不能违背的,经过一番协商争论之后,海军部最终决定将大明海军之中仅存的两艘在战场上作用不大的战列巡洋舰派出去担负袭击舰的任务。
  这两艘仅存的战巡已经服役多年。如果不是赶上了战争爆发或许此时都已经宣布退役。在这种情况下海军部很快就将他们推出去当作挡箭牌。无论怎么说,战巡也是大型战舰不是。
  对于海军部耍的花枪,张诚的心中自然是微微有些不满的。虽然这些速度快,续航能力强,而且火力凶猛可以对付那些猛烈老式战列舰的战巡去出做袭击舰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战巡合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以及夜间作战。但是在盟军大规模为运输船队配备了护航航母提供空中力量的情况下,大明海军也就有了出动自己航母的必要。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大明海军来说,出动航母远比出动主力舰更加困难。现在的海军核心可是航空母舰。最终无论海军是多么的不愿意,但是张诚的命令却是海军无法拒绝的。随着战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主力舰还是航空母舰全都被不断的投入到了大西洋海战之中。
  实际上张诚命令攻击北大西洋航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多少多少万吨的货物和多少数量的盟军官兵们送进海底。张诚的主要想法是为了阻拦美国人向欧洲战场提供支援的力度。
  现在随着春季的到来,俄国地区原本滴水成冰的天气正在逐渐好转,在冬季的时候被寒冬冻结的硬如钢铁一般的大地也开始逐渐解冻。道路状况糟糕至极的俄国春季泥泞的道路也无法阻挡明军钢铁洪流前进的步伐。
  实力雄厚的明军才不会在乎什么装甲部队的摩托化小时,各种车辆机械就这么毫无顾忌的消耗着在盟军眼中宝贵的摩托化小时在泥泞的道路上狂飙猛进。明军眼看着就要横扫俄国,随后杀入欧洲腹地结束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在这种时候张诚是绝对不会允许美国人来给他增加麻烦的。
  随着大明海军不断加强对北大西洋航线的攻击力度,盟军也开始加强护航力量。双方投入战场的大型战舰数量和规模全都急速增加,最终这场原本只是对运输线继续封锁的作战演变成了双方海军主力之间的大规模对决。
  从三月下旬开始,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爆发惨烈的海上激战。随着明军在欧陆战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着急上火的盟国也同样大幅度加强了运输力度。面临着巨大危机的盟国海军此刻也顾不上保存实力了。那些耗费巨资建造,常年都待在港口之中被当作存在舰队使用的战舰纷纷生火出航,投入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海战之中。
  虽然盟国的全力出击给明军带去了不小的压力和损失,而且美国人也运送了许多的物资军队去欧罗巴大陆。但是大明海军的强大的毋庸置疑的。
  大明海军不断调集舰队加入大西洋海战之中,在自身损失巨大的情况下也给盟国海军带去了毁灭性的损失!
  一直到大明陆军横扫欧罗巴大陆,将自己的兵锋推进到大西洋岸边为之。欧洲各国参与大西洋海战的舰队已经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各类战舰。
  而这场耗时长久的海战也极大的阻挠了美国人对欧洲进行增援从而拖延明军进攻的计划,为张诚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488章
俄国暴动
  从二月下旬开始,总兵力超过六百五十万的大明正规军队伴随着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宛如滔天巨浪一般从东向西沿着长达一千多公里的战线涌向了盟军的控制区域。
  这六百五十万军队是定数,也就是说是正规军的在册编制。当国家实力不足,人力资源枯竭的时候。这些编制不变,但是实际兵力会越来越少。因为前线战损之后非常难以补充。就像是现代时空历史上的第三帝国一样,他们在战争后期因为国力减退,人力资源枯竭直接导致了前线兵力不足从而引发了大溃败。后期的时候一个步兵班只有四五名士兵。
  而这种问题对于这个时代的明军来说却完全不成问题。不说本土,单单是大明各处的海外殖民地之中就拥有数以亿计的人力资源。这些一出生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土著们唯一的出头机会除了长相身材绝伦之外,那就只能是参加明军去做炮灰。
  再加上大明本土的庞大人力资源供应,对于明军来说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短缺的事情。明军预备部队司令部长期拥有上千万的预备役部队,他们可以随时都可以通过明军强悍至极的运输能力被送往前线补充前线正规编制部队的损失。
  相对来说人力资源已经开始陷入困境的俄国军队就没有这种能力了。在丢失了大部分的国土之后,俄国现在为了尽可能的补充损失的部队以及扩编新的部队,开始疯狂的从各处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规模的征兵。
  以前征兵是十八岁到四十岁。而现在被逼入绝境的俄国沙皇下达了将年龄改为十四岁和五十五岁。也就是说,老头和孩子们也要被强征上战场。
  长时间的战争和艰苦的生活已经极大的打击到了原本就穷困潦倒,生活艰辛的俄国人。这个时代的俄国人大部分都是几乎没有任何地位财富权利可言的农奴们。这些人早就已经知道上前线就是去送死。就连一柄步枪都无法配发,只能是空着手上战场去准备捡武器进行作战的军人。你还能指望他们有什么军心士气不成?
  当明军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开始之后,成千上万被强征而来的俄国军队被一群一群就像是牲口一样在督战队的刺刀和机枪口下冲向了明军的钢铁洪流。
  在完成了对各方面的反对势力的清洗与整合之后。从1942年开始,大明帝国终于能够全面发挥出自己强大绝伦的工业生产能力。再也没有了资本家们为了利润控制产量和科技的事情发生,所以的一切都按照军队的要求来生产。而军队要求一向都是非常简单,那就是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大明的生产能力开始逐步攀登高峰。去年一年的时间里面大明生产出来了超过十万辆的各种型号坦克与装甲车。这个数字已经是比所有盟国装甲力量生产能力的总和还要多了。而在这一年之中大明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车辆超过一千一百万辆之多。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家庭用轿车,但是各种运输车辆的产量依旧高达数百万辆。
  不说别的,单单是一百五十万辆的吉普车就已经足够秒杀除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各种型号汽车的总产量。在所有参战的国家之中,此时只有明军实现了真正的机械化作战。而美国人虽然同样生产能力强大,但是因为负担实在是太大,直到此时他们还没有完成全面的机械化。
  一边是大部分都没有武器,赤手空拳就连一套像样的军服都没有的征召兵。一边是全面机械化,官兵们全都武装到了屁股,头顶是飞机。脚下是坦克装甲车,后面是火炮汽车的职业军队。当这样两支军队对撞在一起的时候,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俄国人最后的努力最终还是宣告失败。他们从圣彼得堡以南一直到乌克兰等地发起的声势浩大的春季反攻在明军的钢铁洪流面前撞的头破血流。惨烈的损失甚至导致好几名俄军前线指挥官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选择自杀。
  仅仅是在1943年3月5日一天,明军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的第六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在圣彼得堡南方重镇诺夫哥罗德城外用火炮机枪加上飞机轰炸和装甲部队碾压,杀伤的俄军官兵就超过了十万人之众!
  俄军古板固执的使用人海冲锋战术,将一波波的官兵们逼迫着涌向明军坚固的正面阵地。可是他们却无法提供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也没有装甲部队伴随,甚至就连重机枪掩护都少的可怜。这种攻击模式在拥有强大自动化武器的明军面前什么都不是。
  一整天的激战之中。沙俄伯爵,俄军之中少有的能战将领安德烈·叶廖缅科陆军上将指挥的圣彼得堡卫戍方面军下属三个集团军几乎全部被打残。看着成群结队的士兵们消失在了硝烟与火光之中。叶廖缅科上将在夜晚的时候下达撤退命令并且给圣彼得堡发去电报之后举枪自杀。
  而在这一天的战斗之中明军的伤亡损失甚至只有四位数而已。大部分都是赤手空拳的俄军凭什么去消灭自己的对手?用拳头还是用牙去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