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341

  这些常年和森林打交道的明军丛林战官兵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们在主力部队的两翼构建起来了坚固的侧翼掩护防线。一步步的保护着主力部队通过道路前往各处目标。而芬兰人立刻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居然在森林之中被强行压制,再也无法像之前那些肆意攻击道路上的明军。
  在幽暗的森林之中作战,保证自己不迷失方向以及能够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中得到足够的补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相比于完全依仗着自己是地头蛇。地形熟悉在森林之中来回移动的芬兰军队。明军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却拥有着芬兰人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芬兰人虽然是地头蛇,但是他们在森林之中仍然是处在不能生明火,无法及时进行联络,只能依靠双腿艰难行军的状态。而明军部队却可以通过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运输直升机和配备到班的电台进行良好通讯和物资人员的移动补给。
  明军通过直升机快速移动和提供补给,极大的打击了那些机动能力极差的芬兰军队。在拥有超高机动能力的明军面前,只能依靠双腿走路的芬兰军队陷入了逃不掉,打不过的境地之中。别说是去攻击明军的主力部队了,他们自己反倒是成了明军猎杀的目标。
  明军在森林之中有了丛林师官兵们。战场形势大为改观。因为有了这些身处一线的老手们的存在,他们能够及时通过电台和各种烟雾弹与天空之中盘旋的战机以及远方的炮兵部队取得联系。
  在发现了芬兰人的聚集地或是阵地之后,哪怕只是一个班规模的芬兰军队都极有可能会吃上重磅炸弹或是成群结队的火炮轰击。明军毫不吝啬的使用成吨的弹药只为消灭一名敌军。这种交换比例是芬兰人无法承受的。他们的伤亡数字开始迅速增加。
  芬兰人虽然正规军加预备役拥有四五十万之众,可是这些军队基本上就是整个国家动员力量的极限了。他们一旦损失了基本上是没有办法进行补充了。除非的将那些走路都弯着腰的老头和个头还没有步枪高的孩子们给拉上战场。或者干脆就直接让女人们上战场。
  芬兰人唯一行之有效的战术在明军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之后立刻就失去了作用。被寄予厚望的丛林战很快就被明军破解,而侧翼得到足够掩护的明军迅速出击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兵临赫尔辛基城下。
  芬兰人试图坚守他们的首都。不仅仅因为这里是首都,更加重要的是这里是整个芬兰最大的物资集结地和分发地。芬兰人手中的各种物资,无论是从俄国人手中接收的还是盟国海运援助而来的大部分都被存放在这里。一旦失去了这些物资,那芬兰也就失去了继续坚持下去的能力。
  芬兰国小力弱。交通通讯条件都非常差。甚至是国内的城市数量都很有限。赫尔辛基作为最为重要和最大的城市,拥有整个芬兰最好的交通和通讯环境。残酷的现实也就迫使芬兰人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和物资都集中在这里。
  这种做法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那就是就像是现在这样一旦遇上明军主力部队的围攻。那丢掉了赫尔辛基也就意味着丢掉了继续战争的能力。可是芬兰人如果想要坚守这里,先不说能不能守的住。单单是与明军进行面对面的阵地战那就足以要了芬兰人的老命。硬碰硬的消耗战是芬兰人无法承受的。但是他们却别无选择。
  在前出到赫尔辛基附近的宽阔地带之后,在广袤森林之中憋了一肚子气的明军终于有了发火的机会。数百门重炮和上千架战机的狂轰乱炸将这座并不算太大的城市给化为了一片废墟。持续了两天的残酷炮击和轰炸给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美丽城市带去了毁灭性的打击。
  随后,大批明军步兵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冲入了城内与躲藏在各处废墟之中的芬兰军队进行激烈交火。战斗的惨烈让人触目惊心。硝烟,烈火,鲜血。尸首,残垣断壁以及燃烧着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构成了一副地狱式的画面。
  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沙皇的统治获得梦寐以求独立地位的芬兰不愿意在自己的国家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之后就宣告亡国。包括女兵在内的诸多芬兰军人和民兵坚守任何一处阵地,动用手中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猛烈攻击明军,试图坚守自己的家园。
  而在之前因为轻敌已经在芬兰人的手中吃过大亏的明军非常迅速的就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他们承认自己面对是一个坚强的对手,哪怕是俄军之中的精锐部队都比不上这些芬兰民兵们。明军也拿出了全部的力量和决心与芬兰人展开血战。
  芬兰人的抵抗意志是难以想像的。明军在到处都是硝烟与烈火的赫尔辛基城内几乎没有抓到什么战俘。芬兰军队的士兵们坚守每一处阵地。他们在打光了弹药之后甚至会抱着反坦克地雷冲向明军的装甲车辆。就算是女兵也不例外。
  芬兰人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的国家拼尽了全力,但是他们国家的实力太过弱小了,而敌人的实力又太过强大。明军的炮击轰炸,装甲推进可不是说着玩的。精准的炮击和轰炸能够摧毁大部分被侦查到的阵地与火力点。
  而久经训练的装甲部队则是用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防御将自己变成了钢铁堡垒。与步兵们互相支援,形成一个个强大的战斗组。这些都接受过严格训练并且在战场上接受过战火洗礼的明军官兵们远远不是那些装备简陋,并没有受过太多训练的芬兰民兵能够相抗衡的。他们在战场上就像是一具具拥有钢铁心肠的杀戮机器,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敌人和死人。
  虽然芬兰民兵们用自己的决心和意志给明军带去了不小的损失,不过这对于战场的局势和战争的走向并没有太多的影响。明军依旧是有条不紊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握着战争的进程。
  1943年4月19日下午,明军第15步兵集团军的部队在经过激烈战斗之后成功夺取了赫尔辛基港口区域,缴获和摧毁了大量芬兰人的军用物资。而港口区的丢失则是极大的打击了芬兰人的抵抗意志和决心,同时也断绝了他们大量获取外界援助的可能。
第496章
占领军的幸福时光
  在经过数天的惨烈搏杀之后,伤亡惨重的芬兰军队开始逐步撤离赫尔辛基,向着北方的茫茫林海之中撤退。而明军则是在围歼了那些自愿留下来继续抵抗的各国志愿者们之后,顺利的占领了这座城市,从而断绝了芬兰人通过海陆从外界获取支援的通道。
  在占领了赫尔辛基之后,明军陆军司令部就迫不及待的向外界发表了芬兰战役大获全胜的通告。而实际上芬兰地区的战斗甚至持续到了战争结束之后。
  在退出了赫尔辛基之后,残存的芬兰军队之中大部分都分散去了各处的城镇之中继续作战。这些军队在之后明军的攻击之中基本上都是战死或是被俘的下场。而还有少部分的芬兰军队则是进入了茫茫林海之中开始打游击。
  这些长时间躲藏在森林之中的芬兰军人开了原始人一般的生活。他们不断的在森林之中移动,甚至都忘记自己身处何方。唯一还谨记的就是现在在打仗,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去落入那些明军的手中。因为畏惧明军的强大,这些人之中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森林。
  这些意志强烈的人在精贵的电台暴露在潮湿的森林之中被毁坏之后就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许多人就此在森林之中不知人间岁月的生活了数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十多年之后当有芬兰军人离开森林重返现代社会的时候,每一次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而那个时候,战争早就已经结束很长时间了。他们的故事,也就真的只是故事了。
  芬兰人的顽强抵抗虽然给明军带去了一些小小的麻烦。不过也只是麻烦而已。北欧集团军群的部队在扫荡了芬兰之后停下来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补充。
  在对芬兰作战期间,北欧集团军群的部队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尤其是战役开始之初的那次大规模伏击给明军带去了极大的伤亡。在整个芬兰战役之中,明军死伤被俘失踪人员接近十万之众。这个战损数字是俄国主力军团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弱小代名词的芬兰人却做到了。
  不过芬兰人虽然成功的给予了明军沉重的杀伤。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够改变战争的结局。强大的明军只是略微受到阻碍,随后就势如破竹的扫荡整个芬兰。在芬兰战役之中,芬兰军队死伤被俘失踪的人员高达近三十万之众。也就是说他们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是全军覆没了。
  大明北欧集团军群的部队在芬兰境内进行休整。在战斗之中受到沉重损失的明军官兵们自然不会对自己的手下败将们多么的客气。作为占领军和胜利者的明军自然是会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
  不过就像是在其它地区的时候一样。在战争时期而且还是在敌国的土地上,对于官兵们的道德和军纪约束已经是最大程度的被降低下来。
  众多的明军官兵们四下里追逐着当地的值钱物件和土著美女。一般情况下只要事情不是闹的太大,不被那些随军记者们抓住马脚也不会被宪兵们抓住的话,那军官们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经历了血火考验的明军官兵们需要这样的放松。这也是胜利者的权利。这是人类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节目。
  北欧地区向来都是出产美女的地方,与乌克兰一样是欧洲的美女集中地,这里到处都是众多的美女。在现在这种战争情况下,都接受过普世教育的明军基本上是不会下作到玩霸王硬上弓这种事情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必要那么做。这些明军官兵们只需要拿出一些自己平时压根就不吃的军用干粮就能够让许多美女心甘情愿的宽衣解带。
  战争时期一切社会秩序全都崩溃。到处都是饿着肚子的人。而且他们还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弄到食物。粮食商店早就已经关门大吉,政府部门也已经人去楼空。街面上到处都是宣传中那些被称为占领军的敌国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人为了能够活下去什么事情不能做?不敢做?当独自咕咕直叫的时候,当被饿的手脚发软无力的时候,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去换取需要的东西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事情。
  大明陆军北欧集团军群的官兵们开始享受难得的假期。因为张诚不断的督促着军队作战,几乎都没有为前线部队留下太多的休整时间。普通明军官兵们长期生活在紧张的战时环境之中。无论是心态还是身体状态都处在一种不利的局面之中。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休整的机会,而且还是身为占领军在敌国的土地上,明军官兵自然是有些开始放纵起来。
  永远不要用在战争时期去用道德标准约束军人。长期生活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掉的阴影之下,压力巨大的军人们必须要有舒缓的时候。
  大明军队的待遇非常不错。尤其是在张诚掌权之后更是不断加大对军队之中的投入。大笔的资金并不仅仅只是用来研制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样有一大笔的资金被用在了提高军队官兵们的待遇上。
  大规模提升薪水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各种物资配给上面的大规模投入。大明官兵们每个季度都会获得一套全新的军服,个人用品则是每个月发放。这些东西在军人退役之后都是可以被带回家做纪念的。
  在战时军人们的供给水平非常高,标准配备之中就包括有茶叶,蜂蜜。咖啡,香烟。巧克力等等各种奢侈物资。这些东西在战争时期简直就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尤其是咖啡和香烟这种欧洲基本上没有产出的东西。甚至有明军官兵用一包香烟从当地人手中换来了一整套银制餐具的事情。
  当然了,具体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的交换那就不清楚了。
  在补给能力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大明官兵们是非常富裕的。由营养专家们专门研制的军用口粮实际上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程度都非常不错。只需要一小块就能够满足士兵一整天的需求。在军事上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只可惜,补给充足的明军官兵们因为有着太多太多的选择。许多明军官兵们甚至就连肉罐头都不愿意去吃上一口,他们的理由是吃的太多,已经到了闻到味道就感觉反胃的程度。在标准的食物供给配备之中。只有水果罐头是深受所有官兵喜爱,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存在。
  可以吃巧克力,可以吃水果罐头的大明官兵们甚至出现过将其貌不扬的军用口粮随手扔掉的事情。不过后来等到这些官兵们来到敌国领土上的时候,他们就深深的明白了这些往日里带着都觉得是个累赘的东西是多么重要的存在。这些军用口粮有些时候甚至比枪还管用。
  就像是北欧集团军群的官兵们此时在芬兰进行休整的时候一样。许多金发碧眼,皮肤白皙。身形婀娜多姿的当地美少女们非常愿意为了几块军用口粮而与明军官兵们进行深入交流。如果能多给一罐肉罐头的话,那可真的是管你来的是不是人。
  战乱之地是没有什么秩序可言的,也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无数的人为了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吃东西而不顾一切。几罐平日里根本就没有人吃的肉罐头就能够换回来一套精美的金银饰物。几块军用口粮就能够让一枚美貌少女对你百依百顺。
  在芬兰进行休整的明军官兵们感觉自己好似进入了天堂一样。
  明军随军邮局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开始超负荷运转。大量的明军官兵通过邮局向自己的家乡寄送物件。从各种艺术品到金银饰物,从精美的餐具到名贵木料打造的家具等等等等。
  芬兰虽然并不怎么富裕,可是富人还是有不少的。而且在俄国统治期间圣彼得堡的贵人们几乎都在芬兰有自己的庄园。而现在,这些好东西全都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明军官兵们除了弄到许多好东西之外,他们还赢得了许多美人。
  这个时代的大明是真正的高富帅。作为待遇优渥的大明军人,明军官兵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被追逐的对象。哪怕是眼光极高,异常挑剔的大明女子在寻找夫婿的时候军人都是优先考虑对象,那就更加不用说那些欧洲乡下的女人们了。
  这个时代的大明执行的依旧是延续了数千年的一夫多妻制度。男人只要有本事,能够养得起,愿意娶多少个女人都没有问题。欧洲乡下的姑娘们在被饥饿折磨的不行的时候,明军官兵们递出了军用口粮和猪肉罐头。在这些女人们的眼中,再也没有比明军官兵们更好的选择了。
  数不清的欧洲女人都梦想着嫁给一个大明男人,哪怕是做妾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她们可以就此摆脱贫困混乱,整天战争的生活。前往和平安逸,生活优渥富足的大明去过日子。这种事情没有任何人会拒绝。
  整个北欧集团军群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就有数以千计的官兵在当地定下了自己的女人。这件事情传到张诚耳朵里面的时候他也吓了一跳。他让这支部队在芬兰休整可不是做这个的。
  很快,一道全新的命令从张诚的办公室之中发出。明军北欧集团军群奉命继续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前进。新的征途再次开始。
第497章
布列斯特攻防战
(上)
  建造在布格河岸边,由四个独立的岛屿工事群落组成的布列斯特要塞是一处著名的建筑。这座要塞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史书记载之中。
  布列斯特要塞也是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王国之间长达数百年的恩怨情仇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承载体。在这两国的历史上,这里曾经爆发过无数次的争夺战。要塞内外都淌满了军人们的鲜血。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俄国人试图强行吞并波兰的意图在大明的强力干涉之下最终还是无疾而终。在这颗星球上没有经过大明的同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发起灭国之战。
  当时的俄国和波兰之间爆发了极为激烈的对立状态,边境冲突和互相炮击都成了家常便饭。如果不是大明的压制,他们早就打起来了。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波兰人报复事件。沙皇下令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布列斯特地区扩大修建了这座要塞。
  之所以说这里的战略位置重要,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要塞旁边距离要塞不过三公里的布列斯特市区内有一座火车站。而这座火车站就是建造在连接巴黎、柏林、华沙、明斯克、斯摩林斯克最终抵达莫斯科的横贯欧洲的铁路线之上。也就是说,这条至关重要的铁路线处于要塞火炮的覆盖范围之内。
  再加上要塞旁边重要的布格河,这条河流也是一条极其重要的运输通道。而要塞就是修建在布格河之上。这里也就成为了一处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
  当传统的战争开始进入机械化战争的时代之后。布列斯特地区的北部是一望无际的茂密的森林,南部则是广袤至极的沼泽地。
  在这片庞大的区域之中,只有布列斯特附近这狭窄的区域才适合通行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毕竟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很难在森林和沼泽地之中行军。
  更别说这里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铁路线存在。当明军的钢铁洪流向着欧罗巴大地汹涌而来的时候,扼守在布格河岸边的布列斯特要塞就成为了一处极其重要的,扼守在咽喉之处的要地。
  原本驻守在这里的是一支由一个步兵团和部分支援部队组成的俄国军队。不过在明军占领了俄国全境,整个俄国都已经陷入了崩溃之中之后。驻守在这里的俄国军队大部分都已经四散逃亡。这座要塞在大明兵锋横扫而来的时候居然变的异常空虚。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取代俄国成为了欧洲战场上主要抵抗力量的德国军队在得知此事之后急忙从附近的防线上调派部队进驻这处重要的要塞之中驻守。这支部队在德国陆战之中的番号为陆军第45步兵师。
  德军第45步兵师的前身是奥匈帝国第四步兵师。在德国吞并奥匈帝国从小德意志成为了大德意志帝国之后,原奥匈帝国的军队全都被德军收编。第45步兵师也是其中之一。
  德军第45步兵师拥有大约一万七千名官兵,他们全员进驻了布列斯特要塞之中。而且德军总参谋部还为其配属了众多的支援部队,包括工兵炮兵以及一支营级规模的装甲部队。这就使得驻守在这座要塞之中的兵力超过了两万之众。
  实际上并不是德军不愿意在这座要塞里面更多的部署军队,而是因为这座要塞的实际面积并不是很大。这两万名军人就已经是超出了实际承受能力。毕竟不仅仅是往里面塞人就行,还要配备有必要的物资供给才行。
  四月份的时候,大明军队南边的南方集团军群已经顺利杀入了摩拉维亚地区,也就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地区。这里已经是全新的大德意志帝国的国土了。而在更加南边的巴尔干半岛上,大明军队正在全面扫荡整个巴尔干半岛,他们甚至已经攻占了重要城市萨拉热窝与贝尔格莱德。
  在北方,一分为二的北方集团军群同样进展顺利。其主力部队在横扫波罗的海沿岸之后已经杀入东普鲁士地区,正在围攻德军重点防御目标柯尼斯堡,这里是德国人的发祥之地。而在波罗的海北岸的明军部队也在扫荡着芬兰。
  在这种全面开花的情况下。大明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在进度上就有些慢于自己的战友们。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盟国军队的拼死抵抗之外,还有就是面积庞大的普拉特沼泽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明军机械化兵团的前行速度。
  在俄国与波兰交界的地方是面积巨大的沼泽地和大森林,尤其是普拉特沼泽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完全就是禁地。在这些特定地形的限制下,明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庞大机械化部队只能是慢慢的挪动。
  在明军前进的路线之中,布列斯特要塞就成为了眼中钉。这座要塞不但扼守住了布格河,其安置在要塞内的远程大口径重炮更是严重威胁到了从附近区域通过的明军部队。因此,拔除掉这枚钉子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