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41

  “是!”路之缘少将神色一肃,身躯挺的笔直,抬手行了标准的个军礼。
  ……
  拖拖拉拉了好几年的重型坦克与自行火炮终于和最新式的的豹式坦克一同走下了生产线。而第二装甲师就是首批换装的主力装甲部队之一。
  新式的豹式坦克看名字就知道原型蓝图是鼎鼎大名的黑豹。张诚在各项技术都已经成熟之后将这款异常优秀的主战坦克设计出来,通过了军队的审核之后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
  当然了,一些早已经暴露出来的原型缺陷都得到了尽可能的修改。例如换装更加安全可靠,性能更好的汽油发动机。(关于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争论就不做多描述了。这个话题扯起来能水上一整章。只想说一句整个二战时期全世界各国只有苏联和日本在坦克上使用了柴油机。)机动性得到了加强。
  饱受指责的炮塔侧面装甲被提升到了70毫米特种装甲钢的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变速箱,齿轮以及整个悬挂系统和负重轮以及其他一些都进行了修改。虽然原型是黑豹,但是实际上生产出来的战车已经与德国人的黑豹差距很大了。
  全新的豹式坦克就是用来代替原本就是过渡使用的四号坦克。这种新式坦克车身长7.03米,宽3.32米,高2.98米。发动机使用的是高达850匹马力的v12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公路速度超过52公里,越野速度超过36公里。一次性加满油的情况下公路最大行驶距离240公里,越野行驶距离160公里。
  车组五名成员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机电员。火炮是张诚与某家著名的火炮工厂投入巨资研制数年才最终定型生产的75毫米口径70倍径长身管自紧火炮。这种强力火炮在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的时候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60毫米厚的装甲。其威力与56倍径的88毫米火炮相当。这种炮击威力已经足以摧毁任何现役的各国坦克了。两挺mg42机枪,一挺前机枪,一挺同轴机枪。
  采用了660毫米的宽履带为坦克提供了更好的牵引力和越野能力。采用了55度倾斜装甲的正面装甲厚度为86毫米,实际抗弹极限相当于140毫米垂直装甲。车体侧面35度倾斜角装甲厚度为62毫米,实际抗弹极限相当于110毫米垂直装甲。车体后部装甲厚度为52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110毫米,侧面为70毫米,后部为42毫米。
  豹式坦克的战斗总重超过了45吨。
  豹式坦克的建造工艺繁琐,对技术要求很高。整个大明。或者说是整个世界只有张诚投入巨资建造的新式坦克生产工厂能够完美的生产出来这种坦克。其它工厂哪怕是在改装生产线之后在工时和损耗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张诚。
  因为工艺复杂的原因,新式坦克的产量有限。从投产开始每个月的产量不过区区200辆出头。到开战时为止。交付到陆军手中的千余辆新式坦克只够给最精锐的那几个装甲师换装。而第二装甲师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豹式坦克之外,几乎是同时开下生产线的自行火炮与装甲师直属重型坦克营的重型坦克也一同进入现役。
  不是张诚不想早点生产出来,而是就算你有技术和图纸也要等到子系统都能够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才能开工建设。
  像是新式合金装甲,新式高倍径自紧身管火炮,大马力的发动机还有其他各种子系统等等等等。为了提升技术,张诚可是砸了老多钱了。好在这些技术终于成熟并且能够运用了。
  自行火炮没什么说的。直接就是用上了新式豹式坦克的地盘,然后加装上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改装一番就可以了。这种机动能力超强的重型支援火炮的出现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大大的加强了自身的实力。而且在这个时代的世界范围之内属于绝对的首创。
  从装甲部队开始组建就一直空缺着的重型坦克营终于可以得到补充了。张诚使用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为原型设计建造的这款新式重型坦克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存在。
  同样被张诚命名为虎式的重型坦克设计理念很简单,就是专门为了打击敌方坦克而生产的。
与豹式坦克兼顾坦克攻击与步兵支援不同,虎式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坦克。
  虎式坦克使用的同样是850匹马力的v12缸汽油发动机,公路行驶速度能够达到42公里。越野速度为27公里。一次性加满油能够行驶约180公里。火炮使用56倍径88毫米火炮。同时装备两挺机枪。车长8.47米,宽3.68米,高3.01米。
  虎式坦克前装甲厚度为100毫米,侧面装甲与尾部厚度为80毫米。炮塔前装甲厚度为102毫米,但是炮塔前装甲是与炮盾正面重叠的,总厚度超过了200毫米。理论上是没有火炮能够击穿的。炮塔侧面与后部装甲为80毫米。它的火力与防御力堪称无敌。尤其是加装了炮盾之后的炮塔装甲。
  虎式坦克拥有五名成员,战斗全重达到了惊人的57吨!
  路之缘少将指挥的第二装甲师拥有超过250辆的新式坦克。这种攻击威力是驻守在阿斯塔拉的俄军无法想像的。
  阿斯塔拉左侧是高耸的高加索山脉,右侧是里海。海岸公路和前往巴库的铁路线在这处狭窄的海边地带通过。
  俄军的防御手段也很明显。前线的警戒哨与大片的雷区,主要防御地段的铁丝网壕沟加上重机枪掩体以及一些坚固的永固工事。再后面就是预备队集结地与炮兵阵地。
  原本这种程度的防御力量抵御大批步兵进攻没有问题。可是当数以百计的坦克出现的时候,守军就抓瞎了。
  早在天色还未全亮的时候张诚麾下的重炮师就从自己的阵地向着守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大明陆军这些年来最为让人畏惧的力量就是他们强大的炮兵部队。而作为炮兵部队的最高层级,野战重炮师在大明陆军之中已经算是战略级别的部队了。
  到开战之前,整个大明陆军只有五个重炮师以及一个正在组建之中的第六重炮师。张诚麾下的这个第一重炮师是杨卓元帅亲自特批给他的,就是为了加强他的攻击力量,避免他遭受不必要的挫折。其他四个重炮师全都布置在乌拉尔与伏尔加前线。
  重炮师除了守备部队。运输部队以及辅助部队之外,主要的攻击力量是三个重炮团。装备有203毫米口径榴弹炮24门,155毫米口径榴弹炮48门,155毫米口径重加农炮48门。其威力之强大足以让任何守军都为之发狂。
  像是203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必须借助机械才能装填。高爆弹的威力异常强大,落在地上爆炸时杀伤半径就超过了八十米。要是被这么一发炮弹命中野战工事,至少一个排的兵力要从建制里划掉。工事里的人不被炸死也要被巨大的冲击波给震死。
  当然了,如果与海军的重炮比起来这些就是小儿科了。战列舰主炮一发命中工事的话基本上一个连都得报销。
  重炮师的火炮加上装甲师与步兵师所属的炮兵部队一同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将守军的阵地摧残的犹如台风过境。一片狼藉。
  当那些躲过了炮击的俄军好不容易熬到炮火延伸之后,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从远处传来。同时地面上的浮土与石子也开始抖动起来!
第134章
虎豹出击
(下)
  ‘嘎……吱……’金属碾压大地的怪异声响让所有的俄军士兵全都惶恐不已。他们的阵地前面出现了密密麻麻数以百计的钢铁怪兽。守军知道那些是坦克,可是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狰狞的坦克!
  天空中有许多大明陆航的飞机穿梭而过,呼啸着冲向守军后方的阵地,将一枚枚的炸弹投向后方的炮兵阵地与预备队集结区域。缺乏防空思维的俄军遭受惨重损失,炮兵几乎被一扫而空,预备队也损失惨重。这个时候俄军异常想念自己的飞机,哪怕是双翼的老式飞机也好啊。
  对防空并不重视的俄军高射炮不多,对于大明陆航的俯冲轰炸机的威胁不大。而俄军的空中力量此刻都被吸引在了连科兰,正在与大明陆航激烈交战,压根就没有力量兼顾阿斯塔拉这里的战况。
  排列成整齐队形的二百多辆坦克碾压着大地通过前沿警戒哨,直接穿过被密集炮击覆盖过失去作用的雷区扑向守军的阵地。当守军阵地上响起重机枪射击声音的时候,众多坦克车组的车长们纷纷将身子缩回了炮塔之中,关上了顶盖舱门。
  “停!”随着路之缘少将的喊声,驾驶员猛然踩下了刹车,重达五十余吨的钢铁怪物当即就停了下来。随着一阵让人牙酸的钢铁摩擦声响起,转动角度的炮塔停顿之后,炮口处猛然激射出一道炙热的射焰。一枚88毫米的高爆弹以超高的速度激射而出,狠狠的将二百多米之外的一处重机枪工事掀翻。四散的机枪零件与机枪手的残肢断臂一同漫天飞舞。
  “前进!”路之缘少将满意的拿起对讲机下达命令。随着驾驶员踩下油门,庞大的坦克再次前进起来。
  路之缘少将的车组只是整场战役之中的一个小小水花。经过严格训练的装甲兵们用精准的射击将一处处在之前残酷炮击之中躲过一劫的俄军阵地上的火力点一一摧毁。为跟随在装甲部队身后的机械化步兵团清理威胁。
  被数以万计的炮弹清理过俄军防御阵地已经残破不堪,死伤惨重。当大批坦克涌上来的时候,俄军的抵抗是微弱的。
  在炮火延伸之后,被军官们用枪逼着走出防炮洞进入阵地的俄军是第一次遭遇到如此强大的炮火射击。所有幸存者的脸上都面露出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少时间。不知道今天自己会不会死去。这种战略规模的炮兵轰击他们从未遇见过。
  天空之中响起了让人心惊肉跳的巨大发动机声响。抬眼望去,天空之中又出现了一大片黑压压的机群。那些飞机的机身全部被油漆成黑色,机腹下挂着硕大的炸弹。那是让人为之恐惧的黑色死神轰炸机。
  ‘嗡……’带着呼啸破空之声的俯冲轰炸机从半空之中大角度俯冲而下,将机腹下的重磅炸弹准确的投掷在守军的核心阵地上。坚固的工事在500公斤级别的炸弹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很快就被接连摧毁。
  “快快快!”一座坚固的钢筋混泥土防御工事里,一名挥舞着手中托卡列夫手枪的俄军军官大声喝令着自己的士兵们快速调整一门50毫米反坦克炮的射击角度。并且装填穿甲弹。这是俄军根据德国人的技术建造的反坦克炮,在性能测试之中他们能够在500米的距离上摧毁除最新式坦克之外的所有现役坦克,威力强劲。
  “准备……放!”随着军官一声令下,炮手猛然拉动炮绳。一声闷响之后,所有人都看向了观察口观看战果。让俄军难以置信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反坦克炮,能够击穿除了新式坦克之外所有现役俄国坦克装甲的反坦克炮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被击中的那辆坦克只是略停了一下,随后又继续前行。
  “怎么可能?!”指挥反坦克炮的俄军军官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些汹涌而来的大明坦克。距离不过二三百米,还是直接命中。居然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们的装甲得是多厚才行?
  “继续攻击!”不甘心的俄军再次重新装填,随后将目标锁定在一辆距离不过百余米,而且还是将侧面留给他们的大明坦克。一声闷响之后,那辆坦克依旧没有被击穿。
  好几辆坦克注意到了这处半埋式掩体,不过几发炮弹打过来却几乎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至于空中的俯冲轰炸机,在形势混乱的战场上根本就无法精确联系,全靠飞行员自己判断目标。而这处比较低矮的掩体并没有得到轰炸机的关注。
  “打那些车!”连续不断的射击却未能取得任何效果,这直接导致操作反坦克炮的俄军士兵士气低落。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有许多大明坦克冲过了阵地。杀到了掩体后方,他们就是想跑都跑不了。不过俄军很快就发现了新的目标。一大波的装甲车跟随着坦克的后面涌了过来。
  “咚!”这一次的炮击终于起到了效果。一辆履带式装甲车瞬间就冒起了黑烟,随后燃起大火,慢慢吞吞的歪着停了下来。许多大明装甲步兵们纷纷从装甲车里逃生,他们还托着自己受伤或者是已经战死的战友们。
  “好!”举着托卡列夫收起的俄军指挥官用力的一拍大腿,大声喊道“继续!”
  这处铁门被锁死的反坦克工事在被装甲步兵们摧毁之前总共击毁击伤了十一辆装甲车,给装甲步兵们带去了近百人的伤亡。不过。这种勇敢抵抗的俄军在整个战线上并不是很多。
  猛烈炮击,恐怖的轰炸,数百辆坦克的装甲突击。驻守在阿斯塔拉的俄军拼命要求增援,可是距离他们最近的连科兰都快失守了,能够调动的俄军都在向着连科兰前进。阿斯塔拉这里谁也顾不上了。同时连科兰被突击对于驻守在阿斯塔拉的俄军来说是一件极为打击士气的事情。他们的后路被切断了。
  俄军手中的少量反坦克炮和大量装备的反坦克枪在面对着大明坦克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除了少部分的精锐部队之外,在没有支援而且被切断后路的情况下,很少还能有部队拥有继续顽强抵抗下去的勇气。
  没有空中支援。没有炮火支援,也没有装甲力量进行反突击。仅仅凭借着堑壕阵地是无法抵抗大规模装甲突击的。俄军的阵地被毫无意外的突破了。大批士气低落的俄军放弃自己的阵地向着后方逃窜。可是这些主体为步兵的守军如何能够跑的过坦克装甲车?如何能够跑的过在天上飞着的飞机?
  大约两万名守军除了逃入山区的一小部分之外,其余大多不是战死就是做了俘虏。为守军提供火力支援的100多门火炮基本上都被空袭摧毁。强大的大明装甲部队很快就通过了阿斯塔拉防线,随后迅速向着连科兰杀去。
  而此时连科兰的战斗也已经进入了尾声。
  崔运杰少将指挥的伞兵们在与海运上岸的步兵们汇合之后力量大增,随后很快就对并不算多大的连科兰进行清扫,在午饭之前就已经完全控制了这处重要的港口城市。打通了前往巴库的出发阵地。
  驻守在连科兰的大约五千余名守军大部分被打死或者俘虏,只有少数人逃出了连科兰。
  这个时候天空之中的激战也暂时告一段落。第三航空军的战斗机群击落了大部分的俄国飞机,诞生了不少王牌飞行员。
  根据张诚制定的规则,在空战之中击落5架敌机即可被称为王牌飞行员,将获得一枚优秀服役勋章。而如果击坠数字达到20架的话,将被称为超级王牌。
  成为超级王牌之后,如果不是本人自愿的话,飞行员将会被调派回航空兵学院出任教官,不再继续奋战在一线战场上。张诚的这种规定很简单。他走的是大规模暴兵路线,而不是二战时期德国人的英雄升级路线。
  德国空军那种奋战到死的战术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缺少资源。但是大明却不同,大明什么都不缺。
  在连科兰上空持续了一个上午的激烈空战之中,有六名飞行员为自己的座机增添了五个以上的击坠标志。除了飞机性能优秀,飞行员训练有素之外,俄军飞机有许多老式双翼飞机参战也重要原因。
  俄国空军总共有超过200架飞机被击落,大部分都是双翼飞机。而第三航空军则是战损了39架飞机。另外还有十多架飞机负伤严重被迫报废。
  好在空战发生在已经被大明军队控制的区域上空,跳伞的飞行员大部分都被救回。对于财大气粗的大明陆航来说。优秀的飞行员远比那些飞机更加重要。
  沙锦少校顺利击落了3架敌机,也成为了一位王牌飞行员。在返回机场之后他很快就接到了新的命令,带着他的大队为轰炸机们护航去攻击正在快速靠近连科兰的一支哥萨克骑兵部队。
  作为俄军重要组成部分,彪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多年来与大明骑兵部队在中亚一带不断冲突,名声显赫。但是在大批新式装备登场之后,大明骑兵部队都已经开始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依旧还在挥舞着马刀的哥萨克们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耀。
第135章
激战巴库
(一)
  帕维尔·德廖莫夫少将是高加索集团军下属第一独立骑兵旅的旅长。他麾下的这个骑兵旅拥有四个骑兵团,满编兵力高达7200人。是一支实力异常强大的骑兵部队。
  实际上德廖莫夫少将的部队真正的名称应该是大顿河哥萨克人民卫队第一团所属部队。隶属于“大顿河军”公共协会联盟,简称顿河哥萨克。
  这是一支拥有悠久传统的永久性武装组织,他们直接隶属于俄国沙皇指挥。德廖莫夫少将的部队是在沙皇的直接命令下转属高加索集团军。他们在黎明时分接到了集结出击的命令,随后德廖莫夫少将迅速整顿军队,带着六千余名骑兵从马萨雷连夜出发前往连科兰救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