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4/2023

  “喏。”
  “匈奴人之中,有一个叫做堂邑父的,你一定要带着他做向导。”
  “喏。”
  “路过匈奴人地盘的时候,要悄悄的通过,不得惊动匈奴人。使团每个人都要配备至少三匹马,千万不要被匈奴人缠住。”
  王霄走到张骞的面前,抬起双手扶着他的双肩“路上若是遇到危险,记住一定要保住性命为上。朕不许你死,听到了吗。”
  张骞躬身行礼“喏!”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长漂
  张骞与张汤的事情,算是暂时有所安排。
  不过大汉朝的能人辈出,王霄还得想办法把人才收集起来。
  这种事情王霄当然不会自己出面,他还是喊来了赵禹去做安排。
  毕竟赵禹是少府令,本质上就是天子的管家,有事情当然是要让他去做。
  “墨家的人找到多少了?”
  赵禹恭敬回应“长安城的墨家子弟,总计一百一十二人都已寻得,送往上林苑安置。至于其他各处的墨家子弟,还需要些时日。”
  秦末战火,对于文明的摧残是恐怖的,诸子百家甚至有不少都在浩劫之中断了传承。
  墨家在长安城能有一百多个人,看似不少了。可实际上这个时代的长安城,与万里之外的罗马城,分别是这个世界东西方向的核心所在。
  就像是日尔曼蛮子们都想要去罗马一样,长安城就是东方世界所有人心目之中的唯一是人能享受生活的地方。
  西汉初年采用的是分封制度,军功集团的封地那都是实打实的土皇帝。
  可这些人宁愿硬顶着让他们回封国的圣旨,也要咬牙在长安城里过日子。
  而各地诸子百家的人才们,更是将去长安城当作了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群人形成了华夏最早的为了追求梦想,而长期在外漂泊的群体。
  简称为长漂。
  长安城这里,基本上就是诸子百家最为集中的地方了。这才是能够收集到一百多个墨家传人的原因所在。
  王霄清楚的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那是因为大汉的上升通道,全都被军功集团与宗室外戚勋贵们所把持。
  百家人才之中想要出头,只能是寄希望于被某位大人物给看中,然后举荐其进入朝中。
  这是大汉收集人才的举荐制度。
  “这里有一件事情,要交代你去做。”
  听到王霄的话,那边赵禹毫不犹豫的应声“请君上吩咐。”
  “朕这里每日公务繁忙。”
  王霄这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上位以来他从未主动关心过国家大事,有人心怀叵测的拿着国家大事来找他,也都被王霄给发配去了长乐宫。
  所以说公务繁忙什么的,真心不靠边。
  他现在忙碌的,更多的是在翻阅各种资料。
  毕竟大汉帝国这么庞大,数千万人口数十个封国,再加上外部势力什么的,单单只是了解情况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想要招募一些能人异士,帮忙整理资料提供意见。”
  低着头听说话的赵禹心头一惊,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那边王霄还在继续说着话“新设之处就名为内阁,工作就是帮朕处理公文,收集资料,提供合适的建议。”
  赵禹可是老油条了,他一听就明白过来,王霄这是在建立自己的心腹班底。
  毫无疑问的,能够进入这个所谓内阁之中的人,必然会成为天子身边的近臣。
  考虑到天子的年纪,等到日后天子大权在握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会随之成为朝中重臣。
  这种事情自然不会有谁反对,甚至谁都想着把自己家里的年轻人给塞进去。
  赵禹当即应声“微臣领命,这就行文诸侯大臣们,让他们推荐人才。”
  西汉时期可没有什么科举考试,想要进朝廷为官,要么就是花钱买官买爵位,要么就是重量级任务推荐。
  从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开始,上千年来所推行的选材制度,叫做世卿世禄制度。
  这个制度详细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天子和诸侯的儿子们,也就是公子们。成年之后就可以担任朝中重臣,而且起步很高。
  然后就是世卿与大夫们的儿子,也是可以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同时他们的封地与赋税什么的,同样也是可以世代继承。这就是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
  一句话概括就是,为官封爵什么的,那都是世家贵族公子哥们的事情。
  至于普通的百姓,分别是住在城里缴纳税款并且服兵役的国人。以及住在野外,没人过问的野人。
  没错的,周朝时候郊外乡野的百姓都被称为野人,甚至打仗都不征召他们的那种。
  而无论是野人还是国人,基本上都没有参与贵族们游戏的权利。
  这要是谁中了大奖穿越到周朝时期,而且还是个野人的身份。那你就算是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也别想在人家的体系之中混出头。
  当然了,召集野人干大事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这些拿着木质武器的野人们,能否打得过那些装备青铜兵器甲胄,同时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
  到了始皇帝这里,各国的贵族都给他一扫而空,选材方式自然也是为之改变。
  始皇帝很给力,废掉贵族世袭之后,选择了军功,保举,以及对法律条文熟悉程度的考试来进行选官。
  通过考试来为官,并不是到隋朝时候才出现。始皇帝这里实际上已经在开始执行。
  刘邦立汉之后,行的也是分封制度,自然也就继承了贵族传贵族的选官方式。
  不过吕雉为了打击军功集团,就开启了察举制度。
  这个制度是从下往上,规定各地每年必须推荐几个人才。
  也算是在军功之外,为普通百姓往上走开了一条新路。
  大汉之所以军功彪炳,战斗力恐怖。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在于,普通百姓们没有别的出头的机会,只能是通过军功封爵这条路出头。
  而军功,那就是敌军的脑壳。
  在这种背景之下,汉军的战斗力自然是爆表。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察举推荐的权利也逐渐被军功集团所掌握。
  他们想推荐谁就推荐谁,所以才会让众多长漂们视为恩人,寻求被看中的机会。
  对于老刘家的天子们来说,这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历史上小猪上台没多久,就推出了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射策!
  “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
  所以说,杨坚的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综合了前人们的智慧整合而来。
  而现在的话,王霄打算把这个时间提前。
  “不需要诸侯推荐。”
  王霄声音有些冷淡“在长安城里张贴露布,宣告此事。有意入内阁为朕做事者,可以在一个月后参加考试。合格者录取!”
  听到这些话的赵禹,一时之间有些失神。
  他是个聪明人,很快就能明白王霄的意思。
  这看似是在招募类似郎官一样,在天子身边做杂事的人才。
  可本质上,却是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可以绕过诸侯大臣推荐的选材手段!
  “想什么呢。”
  王霄的声音让赵禹惊醒过来,他急忙行礼“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4/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