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3/2023

  这是什么,这就是圣天子在位啊。
  窦婴感动的无以复加,含泪叩首“圣天子在上,臣代天下百姓感激涕零。臣求陛下让臣完成此次秋收纳粮之事后,再行另选贤能为丞相。”
  朝堂上的人顿时纷纷动容。
  他们可不是在可怜窦婴,而是觉得有机会做丞相了,这都是激动的。
  可惜王霄一句话就让他们激动的心与颤抖的手全都安静下来。
  因为王霄说了“胡说什么呢,你还是朕的丞相。没有朕的允许,你就要为大汉继续操劳下去!”
  在王霄看来,窦婴真的是做丞相的不二人选。
  首先是其人品出众,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君子,还不是伪装的那种。
  其次是其人能力出色,不但做过行政管理还带兵做过将军,能力方面自然是没的说。
  最后是窦婴出身很高,身为窦氏外戚的领军人物,有着足够的威望可以压制文武百官与勋贵诸侯王。
  可以说,现在的窦婴就是全天下最为合适的丞相人选。
  至于说历史上做丞相的田蚡等人,那就是个笑话。
  可以说,从初代的萧何开始,大汉的丞相们那是一代不如一代。
  曹参周勃更多的是武夫,而申屠嘉完全就是凭借资历足够老才做的丞相。
  当窦婴被田蚡冤死之后,大汉的丞相那就很难会有被史书所铭记的人物了。
  当然,霍光那样的权臣不算。
  “此事就这么定了。”
  王霄大手一挥“至于那些威胁丞相的粮商们,丞相自己去解决。”
  回过神来的窦婴咬牙切齿的说“喏!”
  堂堂丞相居然被一群商贾给威胁了,甚至还为此顶撞天子。
  这不仅仅是生气的事情,更是被打脸丢面子的事情。
  到了窦婴这样的身份地位,他什么都不缺,所以最看重的就是面子。
  那帮粮商们,这次是要真的倒霉了。
  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而在诸多的原因之中,必然有一条就是,资本在尝到甜头之后,会影响到朝政。
  这种事情对于任何天子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这次粮商们胁迫丞相的事情,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想要收拾这些粮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时代做大商贾的,基本上就没有一个是XX干净的。
  只要认真的去查,总能找到他们的证据出来。
  果然,不过半个多月之后,廷尉那边就发落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粮商。
  倒霉的直接丢了性命,稍微运气好些的,也是被发配边关去戍边,而且还是没有期限的那种。
  唯一逃脱的,只有丰源粮铺。
  因为义纵的关系,丰源粮铺并没有参与这次的事情。而且看在义纵的面子上,就被轻轻的放过。
  这事一出,全天下那些蠢蠢欲动的商贾们,瞬间就老实下来。
  他们只能是在自己的家里哀叹‘这世道还是没有咱们这些商贾的出头之日啊。’
  既然直接正面用资本硬抗不成,那就只好走迂回路线。
  就像是王霄下诏书,再次举行超大规模的考试一样,商贾们反倒是被诸子百家的学子们更加上心。
  他们拿出大量的钱财资助各地要去参加考试的学子,而且还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当然了,表面上说是不求回报,可实际上吕不韦的‘奇货可居’过去也不过才百多年而已。
  他们的打算世人都很清楚,无外乎是想要资助学子们一飞冲天的时候,能够带着他们一起鸡犬升天。
  王霄再次举行了选材考试,主要目的是为南方三越之地寻找一大批的地方官吏。
  三越之地非常广袤,需要的地方官吏数量也是极多。
  依靠举荐的话,猴年马月才能凑齐足够的人选?
  所以王霄很是干脆的把后世的科举拿出来用,并且正式确立下来,从此之后每隔三年就进行一次大考。
  消息传出,诸子百家全都齐声欢呼。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大学
  秦末之后,几代大汉天子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之下,天下间总算是逐渐太平下来。
  因为战火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人,也是逐渐从大山里出来开始重新生活。
  而诸子百家们,也是纷纷开宗立派,传播自己的学说。
  随着生活安定下来,各家的弟子也是越来越多。
  然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些弟子该如何去安排出路。
  人家花费了时间和金钱,总是要有目的的。不可能完全只是因为兴趣爱好。
  在大汉这里,诸子百家的弟子们,第一志愿自然是做公务猿,也就是出仕朝廷。
  实在不行的话,才会去诸侯勋贵以及刘氏诸侯王那儿做个门客什么的。
  之前想要出仕朝廷,要么你是勋贵之后,可以花钱做个捐官。要么你就是名气极大,到了皇帝都要亲自下诏征召你的程度。
  否则的话,就只能是等着被那些大佬们所看上,然后举荐你做官。
  这种制度的弊端,自然不必多说。
  在解决了平民百姓们的吃饭问题之后,王霄立马就着手做考试这件事情。
  解决百姓们吃饭问题,那是大汉稳定的基础。而废除举荐制度,改为公务猿考试,则是清除暗疮为大汉的迅速发展提供动力。
  至于所谓的学派之争,作为穿越人士,王霄自然不可能给儒家一家独大的机会。
  原因也是很简单,儒家独大的话,大汉可以一时得利。可随着儒家越来越壮大,最后的结果就是流毒无穷。
  明末那些‘头皮痒’‘水太凉’的东林党就不用多说了。
  明朝之前的儒家文官们,也是在挑战人类道德极限。
  像是皇帝让文臣去视察秋收,去治理河道什么的。文臣就说‘有辱斯文’然后拒绝去。
  身为朝廷官吏不去办实事,还说什么有辱斯文。斯文是个什么玩意?能打死否?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那自然是因为儒家独大所带来的灾难。
  没了墨家,科技进步就停滞不前。
  没了农家,百姓粮食产量几千年都没什么太大的增加。
  没了兵家,后世朝代被异族欺辱成什么样子了。
  没了法家,百姓们只能是指望出现几个千年不遇的青天大老爷来为民做主。
  没了纵横家,对外交流的时候只剩下了妄自尊大,把吃亏当做有面子。
  儒家除了能做好诗词歌赋,写字写的好看之外,有个屁用。
  两千年的时间啊,要是能一直保持住诸子百家争鸣,从而推动科技与社会进步,不断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话,哪里还有什么欧罗巴人的事儿。
  所以,王霄对待诸子百家的态度非常认真。
  那就是打压儒家,然后去捧其他学派。
  单纯依靠王霄一个人的力量去捧,效果不见得会有多大。
  所以王霄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式,那就是把诸子百家集中起来,建立一座综合性的大学。
  当然,按照这个时代的说辞,应该叫做太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3/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