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4/2023

  “是……”
  张骞的回应有些不情不愿,实际上他压根就没想过向敦煌求援的事情。
  因为他才是西域都护府的长史,西域的事情是他的分内之事。
  如果向敦煌求援的话,那岂不是显得他没有本事。
  王霄看穿了他的打算,不过也没有拆穿。
  用期待的语气对张骞说“好好干,让大汉的铁骑踏遍西域。让那里,从此之后竟为大汉之土!”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开疆拓土
  匈奴人大大小小的部落极多,四散分布在诺大的草原上,有时候几百人的部落都敢称名王。
  这些部落之中有许多因为规模小,位置偏僻而在汉军的征讨之中得以逃过一劫。
  可这也并不算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主力退回边墙之后,草原上的杂胡们就开始活跃起来。
  匈奴人灭亡带来的势力真空,让所有的野心家们都开始疯狂四处攻击,用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而那些漏网之鱼般的匈奴小部落,就成为了他们报复与吞并的首要目标。
  没有北逃远遁的匈奴部落,都遭受到了曾经的奴隶们的大肆报复。
  牛羊被抢走,女人孩子被掠夺,男人和老人们被屠灭。整个部落彻底灭亡。
  草原上的杂胡有许多,像是乌桓,鲜卑什么的。之前都是匈奴人的奴隶,被压制的非常厉害。现在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
  这种追逐草原新霸主的吞并战争,大概会持续个几十上百年,然后产生新一代的霸主出来。
  可草原上这个英雄那个英雄的,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开春之后,汉军居然又来了!
  这次汉军出兵的规模就要少的多,兵分几路也只有三四万的骑兵。
  不过虽然人少,可对付这些杂胡们却是已经足够了。
  而且残存的匈奴人部落也全都投靠了汉军,成为消灭杂胡们的铁杆帮凶。
  汉军的策略与部落不同,他们主要目标是为了抓人。
  抓女人是给大汉猛然多出来的那么多牛羊马匹做养殖员。而抓男人那就简单的多了,用来在大草原上修建众多横纵交汇的直道,以及修建城池。
  北方横跨万里的大草原,是华夏几千年都要头疼的地方。
  想要彻底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那就要牢牢掌控住这片草原。
  历史书早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王霄,那些草原部落一个都靠不住,那就只能是依靠汉人迁徙,去填满草原才行。
  都说汉人种族天赋是种田,可说到放牧也是绝对不差。
  否则的话,那些三牲六畜的驯化,都是谁做到的?
  占据草原不但可以解决延续千年的战略威胁,还能为中原大地提供宝贵的食物供给。
  王霄可不想看到日后会出现大饥荒,出现吃树皮草根,吃什么观音土的事情来。
  所以他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片偌大的草原给牢牢的掌控在手里。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这片巨大的草原上的形式,概括下来就是一个字,乱。
  各个部落互相仇视厮杀,互相之间杀来杀去的全都是血海深仇。
  为了争取作为裁判的汉军的支持,还有从走私商人那里得到兵器甲胄各种物资等等。
  草原上的部落们都把自己的俘虏卖给大汉,然后换来武器装备又去打下一个部落,想要抓更多的人。
  这样子年头打到年尾的,外加人口持续不断的流失,草原上能有多少人这么损失下去啊。
  而且汉军还在其中不断挑事儿,今天支持这个,明天支持那个的。而且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派出大队骑兵集团,去大草原上不分身份的进行大扫荡。
  几年的功夫下来,草原上几乎没什么人了。
  除了那些死去的之外,大部分的草原男女都被送进了边墙之中。
  女的去众多百姓之家里放牧,而男丁则是在无休止的干活。
  修建道路,梳理河道,修建城池等等。
  草原上沿着直道与河流,也出现了不少的城池。
  虽然这些用土坯而不是石头构建的城池防御力不高,同时面积也不大。
  可在大草原上来说,那就是比曾经的王庭还要牛逼普拉斯的地方。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匈奴大单于,住的地方也都只是一下雨就会臭气熏天的牛皮帐篷。
  虽然这些小城池面积不大,最多只能容纳几千上万的人口。可里面都是真正的房子,不是那种下雨天会被熏死的帐篷。
  这种定居生活,相比起逐水草而居住的部落生活来说,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然而实际上在王霄看来,这些所谓的城池不过是一些定居点罢了。
  好在草原上的科技太落后,而且人也快都没了,这些定居点不断的增加,可以有效帮助大汉永远掌控这里。
  王霄以直道为骨骼血脉,以各处定居点为支撑,从而将大草原牢牢掌握在手里。
  这其中,从边墙出发,一直延伸到遥远北海的直道,就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渡过北海再向北的话,那就是无边无际的针叶林了。
  别说汉家子弟,就算是那些标榜为能够受得了苦寒的匈奴人,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在那些无边无际的针叶林里生活。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来说,没有那种生存条件。
  所以直道的最北端,就是修建到了北海岸边。
  之后汉人们在这里,沿着北海岸边修建了一连串珍珠项链般的城池。
  有了足够的人和城池,才算是真正的把这里纳入囊中。
  这几年下来,草原上的人口比例也是出现了重大变化。
  大量部落的人口因为互相残杀而消失,更多的人被融入了汉地或者是在工地上劳作。
  现在大草原上反倒是曾经的那些牧民们很难找到,因为被看到的话就会被抓走。
  王霄相信再这么坚持十年下去,茫茫大草原上,就将只剩下大汉的人。
  现在汉军已经不再每年春秋两季出兵扫荡草原了,修养了一段时间之后,王霄的目光终于是可以看向西域。
  此时对大汉威胁最大的北方,已经差不多算是安定下来了。以后就算是会有什么叛乱的,那也是汉家自己的事情。
  而东边的话,那都是茫茫大海。至于海上的那些岛屿,老实说以这个时代的生存条件来讲,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移民的可能性。
  人活着需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生存,可在那些海岛上开荒的话,什么生活条件都没有。至于从陆地上用海船来送,疯了吧?
  而且陆地上还有大把的土地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占据,把宝贵的人口送到海岛上去对抗饥荒,疾病,当地土著什么的。不是有毛病还能是什么。
  那些海岛上没什么大汉需要的东西,除了偶尔去抓土著回来修路修城池之外,什么金山银山的,王霄都不在乎。
  说白了金银不过是死物,是赋予了它们货币价值才有了价值。单纯只是为了得到金银而投入巨大的话,绝对不是一位英明天子要做的事情。
  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出海去东边海岛上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毕竟就算是大航海时代,也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口的大规模增加而出现。
  此时大汉虽然用各种方式鼓励生育,甚至王霄都公开宣布取消人头税了。可大汉的人口增长速度,依旧是赶不上开疆拓土的速度。
  也就是东北方向的黑土地上,才有了大规模移民的基础。
  虽然这里冬天超冷,可这里面积太大了,而且土地极为肥沃。伸手捏一把都能流油的那种,这样的地方当然是要大规模修路,然后沿着土迁徙百姓分土地了。
  南边的话,同样还是生活条件的问题。
  南边基本上都茂密的热带森林,以大汉的科技水平来说,大规模的移民过去同样的不现实。
  真要是移民过去的话,只能是在少数已经开垦出来的平原地区生活。
  想要开垦那边,必须要大规模的砍伐烧荒才行。
  除了东北方向之外,大汉真正能够打通,并且大规模移民的地方,只有西边。
  通过西域再向着西边进发,就是宽敞辽阔的两河流域(中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4/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