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023

  长年累月的战场杀伐,让吴三桂的身上煞气十足。
  他用力一拍案几“皇帝这是让咱们关宁军去死!”
  吞了几十年的辽饷,关宁军各级军将一个个的都是吃的脑满肠肥。
  皇帝要抄了他们的家,只给他们每人留下十亩地。
  十亩地能做什么,全都卖了都不够他们开一次宴会的。
  而且还要解散关宁军,这更是让关宁军上下无法接受。
  关宁军是藩镇割据,深知手中有兵才能有一切。
  这些兵就是关宁军的腰杆子。
  皇帝不但要钱,他还要命啊。
  这一刻,吴三桂心中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我这就写信给舅舅送过去。”
  吴三桂的舅舅是祖大寿,前任的关宁军老大。
  投降了鞑子之后,此时正在沈阳城内做汉军正黄旗的总兵官。
  给他写信,也就意味着给鞑子写信联络。
  与此同时,遵化府内。崇祯皇帝继续着自己一贯的立场不坚定。
  “关宁军乃天下强军,而且祖爷爷还说他们会引鞑子入关。新军初创,训练不足恐怕难以取胜啊。”
  崇祯的性格犹豫不决,说白了就是不敢背负失败的责任。
  出事情就拖着,然后找人去背锅。
  他要是个读书人,这种性格自然无所谓。
  因为读书人本就是扭扭捏捏,惺惺作态。
  可崇祯是皇帝,皇帝都不敢下决断,你让下边的人如何去办事?
  王霄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然后扬着下巴示意不远处的书案“去抄祖训,抄十遍。”
  崇祯顿时面露苦色。
  被罚抄书,可真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可他不敢违背王霄的话,只能是哼哼唧唧的应了下来。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我会想不到吗。”
  王霄抬手点着他“我让你好好看着好好想着,你就是不听。你真要是本事比我大,还用得着我出马?”
  “这一战,我说能赢就能赢。昊天上帝来了也救不了他们,我说的!”
  “集结兵力,发兵一片石!”
第一千三百章
一片石
  王霄感觉很累。
  教导一个笨蛋学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现在有些理解,当年上学的时候,班主任为何从来不去理会那些整天不是逃课就是睡觉,要么就是去网吧干活的学生了。
  虽说放弃这些学生对不起自己的工资,也没有师德。可最起码不会被气的脑出血。
  在王霄的眼中,崇祯作为一个人,算是中人之资。
  可崇祯作为一个皇帝,那是完全不合格的。
  做事没有决断,瞻前顾后,又当又立。
  典型的小布尔乔亚式的装模作样,外加扭捏的性格。
  他昨天还拍胸脯保证的事情,今天过来立马就是犹犹豫豫都说应该再多考虑考虑。
  “祖爷爷,关宁军乃大明关外屏障。就算是不用,也可放在那里阻挡鞑虏南下。咱们亲自去打灭,这不成了……”
  “你是想说助纣为虐呢,还是想说闲得淡疼?”
  王霄用力的揉着额头“如果你不是许愿人,我现在就鲨了你,省的整天烦的我头疼。”
  “你听好了。”
  揉了几下额头,王霄发挥自己的耐心为他做解释“首先你得知道一点,关宁军他们是藩镇。这个你没有异议吧?”
  “是。”
  崇祯点头表示赞同。
  关宁军听调不听宣,没有银子就不出动。
  关内追缴流寇的时候重拳出击,对民间造成的破坏比起流寇来说丝毫不差。
  而对外面对鞑虏的时候,野战必定坑爹,但凡是关内来援的友军,就没有不被他们坑死的。
  这样的兵马,自然是属于藩镇的行列。
  “如果一个皇帝能够容忍藩镇,他要么就是一个昏君,要么就是国家到了即将灭亡的边缘。你是哪一种?”
  崇祯张了张嘴,他想说自己哪个都不是。
  可这话当着王霄的面,他又不敢说出来。
  “再有,你说关宁军能挡着鞑子。不提鞑子们那么多次的入关,我就问你一句,你告诉我关宁军为什么能够在将鞑子挡在山海关之外?”
  崇祯想了想说“山海关乃天下第一雄关。”
  王霄抬起手就抽了过去。
  “我已经对你绝望了,跟在我这样千古明君的身边,什么好的本事你都没学到。”
  “这世上岂有三十年太……呸!是这世上岂有无法攻破的堡垒!马奇诺防线都被德三给打穿了。”
  王霄气的起身连拍了几巴掌过去“记住了!是辽饷!是源源不断的银钱!”
  “大明举天下之力,闹的天下百姓揭竿而起的辽饷,才是关宁军能够挡住鞑子的原因。”
  “可是现在断了他们的辽饷……你知道辽西那边,一石粮食多少钱吗?”
  “不知,通州好像是七钱银子一石。”
  王霄干脆坐下了“辽西是四两银子一石粮食。没有了辽饷,他们不会饿死就是被没饭吃的军士们给煮了。”
  “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关宁军是会继续和鞑子打仗,还是投降鞑子换取粮食和地位?”
  崇祯想了想这些年来关宁军的那些骚操作,最终叹息一声“他们会投降鞑虏,因为鞑虏会给他们地位财富和粮食。”
  辽西已经没有黔首百姓们,都被关宁军抓去做佃户。
  可鞑子经常来骚扰,而且动不动就是派兵围攻城堡的没办法耕种。
  松山之后,更是将山海关以外的地盘丢个精光。
  没了地,自然也就没了粮食收入,那就只能是用银子去买。
  在山海关这里,一石粮食的价格高达四两银子。
  王霄断了他们的辽饷,这些关宁军的军将们,可不会掏出自己的银子去给麾下将士们买粮食吃。
  哪怕是抢,可抢了几次之后,就不会再有粮商运粮食过来了。
  所以对于关宁军来说,要么是从朝廷这里要来辽饷,要么就是去投靠能够给他们钱粮的鞑虏。
  当然了,投靠鞑虏的前提,是给他们做奴才做狗,去抢夺大明的天下。
  “关宁军不能留,留下他们只会增强鞑虏的力量。与其如此,还不如一鼓作气的解决他们。”
  崇祯已经认同了王霄的话,不过担心还是有的“可新军,打得过吗?”
  关宁铁骑号称可以和鞑虏对战,他们也的确是有这样的资本。
  除了重金打造的庞大家丁队伍之外,关宁军基本上都是辽人为主,与鞑虏互相之间非常了解,知道对方的深浅,在心态上就没有那么畏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