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8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7/2023

  等了一会没见到有出头鸟,王霄略带遗憾的吩咐“第一期三年,在长安城与各道开设师范学堂,招收生员进行师范培训。之后第二期十年,师范学堂继续开设招生的同时,在各州开设普通学堂,正式开始教授。”
  “至于第三期,争取能在二十年内完成,那就是在各县都开设至少一所普通学堂,让当地的百姓们,能有摆脱文盲的机会。”
  “至于相应的费用,先从清查出来的田产之中划出一半来作为学田。如果还不够,那就继续追加。”
  他顿了一下,之后跟着说道“此事乃朕亲自督办。谁要是敢在这个事情上伸手,那就是欺君之罪!”
  姚崇起身,带着众多臣工们向着王霄行礼“遵旨。”
  普及教育这种事情,不可能今天下决心,明天就能出成果。
  这里可是生产力落后,民众普遍是文盲的大唐。
  一夜之间就能推广教育什么,就算是玄幻小说也不敢这么写。
  在王霄看来,能在三年之内培养一批老师出来,十年内在州一级开启普通教育,二十年能推广到天下各县就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正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真正想要彻底完成全面铺开,估计真的得上百年的时间。
  而且这其中还不能有各种影响,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一直推动下去才行。
  虽然困难很多难度很大,可结果却是足以让人梦寐以求的。
  因为普及教育的话,可以极大的提升国民素质。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基础就是百姓,而百姓的素质能力高了,国家的素质能力自然也就随之提高。
  在这时代来说,大唐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做到这一点,那几乎就等于是未来某个大国,整体穿越过来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环顾四周,天下无敌手。
  王霄不在意高力士得到了表格制作法的名气的原因就在于此。
  那只不过是些许小道而已,现在他推广的这才是真正青史留名的事情。
  李隆基的心愿不就是想要名声吗,那就给他青史留名。
  大唐有着数千万的人口数量,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面积。
  作为这个时代的世界中心,每天的各种事务之多,简直让人为之头皮发麻。
  王霄已经将大部分的公务都交给了朝中臣工去处理,可依旧是有海量的事情交到他这儿。
  为了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王霄加强了秘书省的职权。
  秘书并非舶来品,而是古已有之的名词。
  其起源于遥远的东汉年间,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洪武年间被废除,前后长达一千二百多年。
  现代世界之中,很多被认为是舶来品的,实际上都是老祖宗们早就弄出来的。
  像是教授,像是大学,像是秘书什么的都是如此。
  在大唐这里,秘书省主要从事图书收藏和书籍编纂。
  还有参与修编史籍,记录皇帝起居,观察天象等职能。
  王霄加强了秘书省的权势,特设兰台,安排了一批品级不高或者干脆就是白身的人来做自己的秘书。
  其工作就是处理那些交到王霄这里来的事务。
  他们审阅,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最后交给王霄做决断。
  理论上来说,这种事情很容易造成权势外泄。
  不过这种事情却不会发生在王霄的身上。
  并非是王霄能打,而是王霄有着极为丰富的做皇帝经验。
  什么样的事情在他眼前看一遍,就能知道事情的原委。
  至于秘书们给出的那些意见,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别有用心,同样是一眼就能看穿。
  做过那么多次的皇帝,那经验可不是白给的。
  什么样的人他没见过?什么样的事情他没遇上过?
  他只是懒而已,并不是傻。
  兰台的秘书们现在已经有了十多个,而且还在不断扩充增加人手。
  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被姚崇宋景等人推荐来的年轻人。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做皇帝的秘书,整天接触众多的国家大事,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机会。做得好的话,以后必然会得到重用。
  而这其中有两个人,则是被王霄直接点名要过来的。
  一个名字叫做张九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李林甫。
  从后世来看,李林甫的名声远比张九龄要大。
  可在这个时代来说,张九龄却是远比李林甫更加有名气。
  张九龄其实早在唐中宗李显时期就已经通过科举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做校书郎。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外加能力出众。而且还是个著名的诗人。
  大名鼎鼎的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诗,就是张九龄写的感遇。
  这样的人才,王霄当然是要提拔他了。
  要知道张九龄可是开元之治最后的明相,先提到兰台这里多多熟悉政务,之后就可以重用了。
  而另外一个李林甫,则是大名鼎鼎的奸相。
  不过虽然是奸相,可其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他李林甫也不可能接替张九龄,并且接连做了十九年的宰相。
  王霄从来就不担心什么奸臣,因为他坚信没有什么调教不好的奸臣。
  把李林甫也拉到兰台来,就是为了近距离的调教他。
  这天王霄来到兰台,当着众多秘书们的面布置下了一道题目。
  “若是蝗灾来了,该如何应对?”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张九龄与李林甫
  开元四年,大唐爆发大面积蝗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导致灾祸横行。
  蝗灾这种东西,在现代世界之中几乎已经绝迹。
  毕竟在各种先进农药与工业设备的面前,只有数量的蝗虫,毫无抵抗之力。
  它们的下场很简单,那就是怎么吃。
  兰台秘书们纷纷给出各自的建议,其中最多的就是设立法坛祈求苍天将蝗虫收回去。
  对于这种脑残的建议,王霄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不说话,没有笑容实际上就是已经在表态了。
  心思灵活的,立马就会想到此路不通。
  之后张九龄建议说“可让百姓之家多养鸡鸭鹅等家禽,这些家禽食蝗虫,可以有效消灭蝗虫的数量。”
  听了这话,王霄这才缓缓点头“这才是个像样的建议。”
  这话一出,之前那些说求苍天的秘书们,纷纷羞愧不已。
  此时此刻这就是在大老板的面前直接面试啊。
  考试的成绩好,以后自然是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前途无限。
  可若是留下了坏印象,说不得就得在这兰台做一辈子的秘书了。
  一时之间,秘书们都安静了下来。
  一片安静之中,外表也是丰神俊朗相当不错的李林甫,咳嗽一声走了出来。
  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之前大家伙一窝蜂的上前想要在王霄面前表现的时候,他没有出头。因为他知道,这种情况下出头没什么意义。
  而到此时大家都不敢出头的时候,他再出来就能起到绝佳的效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7/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