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校对)第1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2/2023

  从各式各样的垃圾,到不知道哪个倒霉鬼的森森白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挖不出来的。
  之前这几条水渠,下边都是挖了一定的深度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而王霄这次对长安城水利工程的大修,是抱着百年工程的大计划来的。
  所以干脆一口气挖到深度两丈的程度,并且向着两侧拓宽了一段距离。
  这还不算完,重新夯实平整了河底之后,又从秦岭那边运来了石匠们修葺整齐的大块方石,一块块的落入河底修整成为底座。
  等到修缮结束,水闸重开大股从城外引入的清水灌入水渠的时候。
  曾经污秽浑浊,满是恶臭气息的水渠,已然是成为了清澈见底,能够清晰看到几米深石头河底的存在。
  看着不少随着水流而来的游鱼在水渠之中游动,两岸住家的百姓们,都是激动的不得了。
  多少年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
  长安城里的这些水道,都是城池内部的水渠,不是自然形成的河道。
  落下水闸之后,想要重修只要钱财物资和人手足够,那就没有丝毫问题。
  花费了月余的时间,终于是将整个长安城内的水道都分段重新修葺一新。
  而且还在水道的两岸种上了垂杨柳橘子树乃至于竹子等等花草树木。
  这崭新的环境,在这个时代里绝对是独一份的理想生活之地。
  在甘蔗大量种植出糖之前,橘子就是大唐人最主要的甜味来源。
  关中地区在这个时代,的确是有种橘子树的。
  而之所以能够在关中种植橘子,无视了那句‘橘生淮北则为枳’是因为现在的气候正处于间冰期之中。
  从一百多万年前开始,就进入了第四次大冰河期。
  之后断断续续的各种小冰河期与间冰期不断反复出现,深刻的影响到了人类的发展进程。
  这个时代的平均气温,比起后世高了大约两度左右。
  别小看这两度啊,这可是全世界的平均气温。
  参考一下就是说,此时关中的气温大致与后世两广之地差不多。
  别说橘子了,东都那边还有大象在活动呢,完全就是亚热带地区。
  这年头还有不少人都在穿裳也就是围裙,而不是直接穿裤子。
  环境好转了之后,自然不能再走回之前的老路上去。
  所以长安与万年两县,组织各方式成立了监督队,在坊市之中到处巡逻,监督随意丢弃垃圾,乃至于将溺物直接扔河里的事情。
  抓住了也不罚款也不打人更加不会关进牢里面去,而是敲锣打鼓的在坊市之中进行宣传。
  “各位街坊邻居们都听着,老X家的XXX,把昨晚上的XX扔到河里去了。他这是让大家伙吃他们家的XX啊~~~”
  对于洗菜做饭饮水洗衣服都从水渠之中打水的百姓们来说,以往或许会觉得无所谓,可经过这段时间的宣传之后,大都明白了这些都是疫病的来源,以及污染环境带来的恶劣生活条件。
  对于被抓住的这些乱扔垃圾的人,那都是各种鄙夷各种口诛笔伐。
  或许现代世界里,不要脸的人那是真不在乎这些。
  可在大唐这里,这种在左邻右舍面前丢尽了脸面的事情,那是真心受不了。
  唐人爱面子,被抓住一回能羞愧的多家里一个月都不敢出门。
  就算是出门,遇到熟人都是掩面而走。
  竖立起来全新的卫生与生活环境的观念之后,事情自然就会往好的方向转变。
  至于说城内的生活垃圾,这个时代可没有塑料这种不可降解物。
  在王霄的安排下,长安和万年两县,增加了夜香队的规模。
  不但运送溺物,还顺路将各家的垃圾一起运出城外去处理。
  说是处理垃圾,实际上就是找个偏远的地方烧掉或者埋掉。
  好在这个时代的生活垃圾产量,远远无法和现代世界相提并论。
  所以哪怕长安城有百万人口,其处理能力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而有了长安城的带头作用之后,朝廷很快就将这种方式推广出去,首先就是让东都照搬过去做。
  虽然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大小城池有困难,而且会大幅度提高朝廷的开支。
  毕竟增加了工作量自然是要增加脱产的人手,而这些脱产的人手与他们的家人,都是要依靠俸禄来生活。
  俸禄这种东西,当然是要朝廷来掏钱粮了。
  可谁让大唐现在非常有钱呢,钱粮物资都是极为充足,也不差这点小钱。
  因为正处于温度较高的间冰期时代,所以大唐的粮食产量那叫一个节节攀升。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外加绝大部分农民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还有新式铁质农具的大量普及,土化肥的运用以及育种防病方面的进展,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的增加。
  而整个大唐,唯有王霄才知道,这种事情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间冰期毕竟只是间冰期,在漫长的第四次大冰河时代里,这只是转眼即逝的一瞬间。
  最多百年之后,气温就会逐渐开始降低,开启了下一个小冰河期的循环。
  王霄的确是可以对此不闻不问,毕竟那个时候他早就走人了。
  可他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了这么久,当然不可能没有丝毫的感情,他又不是机器人。
  就算是机器人也会有瓦力这样的存在好吧。
  所以为大唐寻找出路,摆脱这种陷入冰河期气候变化循环的命运,就成了王霄的重要工作。
  其实他一直都是在这么做。
  内部潜力挖掘不提,外面的扩展才是最为重要的。
  东边是海,北边是贫瘠的草原这都不用多说,说了也没用。属于那种投入大回报少的,对于缓解冰河期来临的灾祸作用不大。
  南边其实也是很好的选择,只可惜这个时代南边全都是密林。
  那是真正的热带雨林,参考一下狂蟒之灾里的雨林景象就知道,想要开发这边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不是说做不到,而是说在有更好的选择前提之下,没必要这么做。
  所以南边除了控制住海峡,以及那几座盛产香料的岛屿之外,那些遍布土人和密林的地方,压根就没怎么动弹。
  真正让大唐缓解续命的地方,是在西边。
  有时候真的是得感慨历史,总喜欢跟人开玩笑。
  历史上封常清攻占了大勃律国,也就是现在的克什米尔中部地区之后,已经是直接马踏印度大平原了。
  这里是经过数千年开垦的熟地,直接拿来就能耕种的大片耕地。
  气候湿润河流众多土地肥沃,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简直就是真正的至宝。
  而封常清站在克什米尔的山上,就能直接俯视这一望无际的辽阔耕地。
  可就在第二年封常清回长安城述职的时候,安禄山这个比石敬瑭还可恨的王八蛋反叛了。
  从那之后,再无人距离那片沃土如此之近。
  所以王霄终点攻略的方向,一直都是在这里。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大唐身价最高的出场费
  在王霄看来,中原王朝只有在间冰期的时候大规模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在小冰河期到来之前拿下肥沃而且面积辽阔的印度平原,这才是摆脱轮回的唯一通道。
  有高原存在,最便捷的道路基本上就算是被堵死了。
  就算是灭亡了吐蕃,可能够上高原的人依旧是很少。
  而走剑南的话,那可怕的密林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汉武帝时期,为了寻找遥远的大月氏,多少使者走进了这片密林之中,再也没能出来。
  想要大规模的出兵以及迁徙人口运送物资,唯一的选择只有向西边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2/2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