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1175

  随后,一个笔记小本又出现在刘东的手中,大略的翻了翻之后,刘东也明白了事情的始末,跟他之前猜测的差不多。黎叔这些人就是一些盗墓的惯犯,两年前在湖北荆州市,发现了一个春秋时期的大墓,结果他们打了几十米的盗洞进去之后,恢弘的墓葬,数量众多而且丰厚的陪藏品,让黎叔这样的积年老盗贼,都有些看花了眼。
  为了能够把里面的拍葬品全部取出来,黎叔他们一伙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挖掘地道,搬运陪藏品,终于在一个月前把这件事干完了。
  不过因为是春秋时期的大墓,所以大部分出土的东西都是青铜器,而青铜器在国内的交易受到的监管比较多。再加上从湖北至京城路途遥远,所以他们只是带了两件大鼎,以及墓葬中的一些小件的青铜器和玉器,来到了京城让王姓中年人替他们销赃。
  作为积年大盗,黎叔很清楚这些青铜器的价值,所以他们盗完这个大墓之后,就明白但凭着这一单买卖就足够他们吃一辈子。而且,这么多堪称国宝的青铜器出现在拍卖场,也很容易惹来国家机关的关注。为了自身的安全,黎叔便萌生了暂时金盆洗手,先去国外躲几年,等风声过去了,然后再慢慢的把手中的东西慢慢出手的打算。
第299章
保险箱里的珍宝
  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密密麻麻的有关黎叔他们盗取这座大墓所得古玩目录,刘东心中忍不住心潮澎湃,因为实在是太丰厚了。比起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这座刘东判断为楚庄王真正墓穴所在的地方出土的东西,是曾侯乙墓的好几倍。
  简单的翻了翻,刘东把这本笔记珍而重之的收到了自己的芥子空间里,心中按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尽快的拿到自己手中。
  既然这些珍贵的文物已经被黎叔他们从墓穴中盗了出来,那自然不能再让它们蒙尘地下。
  收好笔记本后,刘东又从牛皮腰带中拿出一张信封,打开之后是一张瑞士银行的本票,上面的数字是五千万美元!
  “看来这个老家伙几十年也积累了不少家底!”刘东心中暗道。随后,这笔巨款便被他老实不客气的收进自己的口袋里。
  牛皮袋里最后剩下的是一把钥匙,虽然暂时不知道这把看着比一般钥匙大不少的家伙是干什么用的,但看黎叔把它珍而重之的跟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起留在牛皮腰带中,想来也不是普通的东西。所以刘东自然也不会放过。
  然后再检查了一下,牛皮腰带里在没有东西,而黎叔身上也没有其他东西后,刘东走到这些家伙的被褥旁边,然后把一个颇有破旧的土黄色皮包拿过来打开,里面有许多衣服,以及一万多块钱。不过刘东的目的可不是他们,而是径直从皮包地下,拿出了一个剔红的盒子,盒子上剔刻着一条麒麟图案,盒子很沉,也很厚。
  打开之后,一个黑色的罗盘出现在刘东的眼前,罗盘的样式不属于现代,没有外盘。而且内盘层数也非常多,刘东简单的数了数,达到了五十二层。而且刚才他舍利元光笼罩这个罗盘的时候,上面浓郁的红光,显示这罗盘的历史有上千年了。
  拿出罗盘,然后把盒子中央的隔板拿出来后,两本放在黄色丝绸当中,保养的非常不错的线装书籍出现在刘东的眼中。
  第一本上书《九龙经》,后边则是“青田刘基”四个字。
  刘基是谁刘东自然知道,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不仅与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而且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而且在风水界,刘伯温也是鼎鼎大名的风水大家,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忍住心中激动,刘东把上面的《九龙经》拿开,后面露出来的一束白色绢布,因为时间较长的原因,绢布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发黄了。
  见此,刘东连忙把剔红盒子放到一边,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绢布伸开,右手处开头就是三个唐隶——《推背图》。
  等到把绢布上的内容看完之后,刘东忍不住激动道:“果然是袁天罡和李淳风联合著作的命理奇书——《推背图》!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够看到它们!老天真是待我不薄!”
  “此刻,要是我拥有这些风水秘典的消息泄露出去,不知道要多少风水师找上门来!”刘东心中暗道。
  不论是袁天罡、李淳风,还是刘伯温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风水大师,它们的著作都是风水界的宝典,而且这件罗盘法器,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还是宋代的古物,也是风水们不惜重金相求的神物。
  就算这四件宝物之中价值最低的明代剔红盒子,也是价值上百万的东西。
  而且这些东西明显就应该是在一块的,根据刘东的猜测,肯定是黎叔他们不知道从那座明朝的大墓里面挖出来的东西,因为讲解的都是风水术,所以也就把这些东西留了下来,交给了团伙之中的风水师。
  毕竟,古代墓葬,特别是王孙贵族的墓葬都是讲究风水的,如果一个盗墓团伙中没有一个出色风水师的话,那么他们想要盗得大墓的几率实在是太低。
  把这四件东西收好之后,刘东又把旁边一个麻袋里大约五十万左右的现金收进芥子空间后,这里也没有值得他伸手的东西了。
  “哦,差点忘了!”等刘东走到门口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来,然后匆忙回身,走到壮硕汉子“三强”身边,然后伸手从他裤子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白色的纸条,在纸条上写着一行数字。
  “没有你可开不开保险箱!”弹了弹纸条,刘东顺着来时的门户,又重新走回之前的客厅里。
  而这里也早就血腥满地了,除了刘东进来时看到的那四个保镖之外,当初引他来到这里的那个拍卖师此刻也倒在地上,看他右手边滚落在地的钢笔,刘东便明白,这纸条上的密码就是此人的手笔。
  看着他临死时,双目圆睁,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刘东不由摇了摇头。想要占便宜却缺少实力,警惕心有不够,也难怪被壮硕汉子“三强”一刀捅死。
  简单的打量了一下客厅后,刘东推开对面的一道门户,然后也是经过一段五米左右的走廊后,进入了一个大约三十多平的卧室。
  卧室里的装饰跟一般的豪华别墅差不多,只是没有窗户而已,不过因为换气扇的存在,卧室中的空气,丝毫没有沉闷的感觉。
  进门后的刘东,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转身走到左手出的一个大衣柜前面!然后走到最里面,打开衣橱,把里面的衣服拿下来放到一边,然后又把里面衣橱的一大块后镶板拿了下来,紧接着一个高度超过一米五,宽度达到八十公分的大型保险柜出现在刘东的眼前。
  随后,刘东按照纸条上的数字,一一输入,然后就听“咔”的一声轻响,原本严丝合缝的保险柜自动弹开一条细缝。
  见此,刘东心中一喜,连忙身后打开,随后就见一个进深六七十公分,上下分为两层的保险柜,以及保险柜里面塞的满满当当的东西出现在刘东眼前。
  “这么多黄金?”刚刚打开保险柜,刘东就被里面黄橙橙的金条吸引了眼神。黄金是财富的象征,几乎所有人都无妨抗拒它的魅力,刘东也一样。
  所以,他的反应跟大部分人一样,第一个伸手把一根粗大的金条拿了起来。金条到手后,刘东先是翻看了一下,然后颠了颠,感觉差不多应该有一千克,也就是两斤。而这样的金条在下一层保险柜中差不多有三四百根,如果再加上旁边散落的一些金链、金戒指和金镯之类的金饰,但这些黄金就差不多有半吨重,价值接近一亿八千万。
  “看来这位王先生,对于黄金还真不是一般的偏爱!”刘东心中暗道。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做的生意不算光明,所以不把钱存银行。毕竟两千年的时候,来到中国开展业务的国外银行还不算多,心中有鬼的人,宁愿把千万上亿的金钱,换成纸币、黄金,以及保值的珠宝放在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在这些金条和黄金首饰边上,还有一些盒子,打开之后,里面几乎都是珍珠翡翠,钻石项链之类的珠宝。而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旁边还有两摞成捆的纸币,对于两种纸币刘东都非常熟悉,红色的是一百万人民币,蓝色的则是一百万美金。在这些纸币上面还放着两把手枪,一把五四式,一把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鹰,旁边各放着两盒子弹。
  “可惜这两把枪你是用不上了!”男人爱枪,刘东心中感叹着,伸手把两把枪拿在手中摆弄了一下后放了回去。
  至于两把枪旁边的十几本护照,刘东没有丝毫的兴趣。挥手就把这些东西,连带黄金全都收进了自己的芥子空间里。
  清空了下层空间,虽然这里给刘东带来了超过两亿人民币的财富,不过上层里面的东西,刘东却更感兴趣。
  不过相比之下,上层里面的东西其实并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古玩。
  三件瓷器,两幅书画卷轴,一本书画册页,以及一方田黄印章。
  “没想到这位王先生还挺懂经营之道,这么多好东西都藏在这里!”刘东心中暗道。一场拍卖会要想赚钱,压轴的东西不能缺。否则,不仅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客流,那些数量较多的古玩也不容易卖出去。而偏偏压轴的拍卖品,数量少,又难以搜集。所以如果手里有多,细水长流才是硬道理。
  看着这七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刘东先把田黄印章拿了起来,之前他在李老的藏宝库里曾经见了两方田黄印章,不过那两方印章都是“橘皮黄”,不像这块田黄印章,乃是田黄石中最上品的“田黄冻石”,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更难得的是,这件田黄石印章,还挺大,与上次刘东在故宫博物院见到的清朝传承的二十五方玉玺大小差不多。
  而且这件田黄印章是龙凤钮,翻过来的印文是“皇后叶赫那拉氏监国之宝”!
第300章
田黄、珍瓷与书画
  看到这件田黄石印章的印文,刘东心中陡然想起自己看到有关田黄石记载的时候,除了说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寿”、“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的介绍之外,还曾经提过,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慈禧死后陪葬东陵。只是孙殿英盗墓之后,不知所终。
  “没想到居然被这位王先生收入囊中了,不过现在最终却是便宜我了!”刘东心中暗道。
  对于这件绝无仅有,而且深具历史价值的孤品田黄石玉玺,堪称国宝也不为过,刘东自然心中喜欢。所以,拿在手中品鉴了一番后,便受到了芥子空间里。
  “这么大块的田黄石上品可是不多见了!”刘东想道。
  收起慈禧的田黄石玉玺,刘东又去看那三件瓷器。
  几乎在他手碰到的同时,三件瓷器的具体鉴定结果就已经出来了。
  “明永乐青花垂肩花果纹梅瓶!”
  “明成华斗彩鸡缸杯!”
  以及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全世界只有寥寥两三百件的清三代御窑珐琅彩瓷器——“雍正珐琅彩五爪龙纹碗”!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两个字“御窑”!
  御窑是明清两代专为皇帝烧造瓷器的御用瓷厂,明代洪武二年正式设立御器厂,清代康熙年间改称御窑厂。所有御窑产品在理论上一律贡归皇帝,他人不得使用。御窑瓷器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生产不存在随意性,基本不允许工匠有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创造。在清代两百多年间,御窑瓷器的生产都是遵照内廷所颁样式进行生产。
  “御窑”与“官窑”概念并不相同,官窑是由官府出资兴建生产陶瓷的窑厂,产品流向由官府支配,一部分供官府使用,剩余的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流通。这种官窑自古就有,如宋官窑瓷。御窑是官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仅见于明清两代,是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的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生产的机构,产品专供御用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所以,在明清两代瓷器当中,御窑器比起官窑器要更显珍贵。
  而此刻,刘东看到的这三件瓷器,全都属于专供皇帝使用的御窑器,价值都在千万以上,甚至最后的那件雍正珐琅彩五爪龙纹碗,价值还要更高。
  心满意足的把三件价值连城的珍贵瓷器收进芥子空间,刘东心中暗道:“这次虽然冒了点风险,但却是来对了!否则,这么多珍贵的古玩就要与我失之交臂,那岂不是太过可惜!”
  看完了瓷器,刘东又去拿剩下的书画,经过前面的几件东西,刘东对于剩下的两件书画卷轴和一件册页,充满了更多的期待,而且之前上面浓烈的灵光也显示了这三件东西的不俗。
  等到刘东把画轴打开之后,很快又沉浸到了,发现珍宝的喜悦当中去。
  “这是五代南唐书画大家董源的《秋山行旅图》,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到现在,世界上确认的董源传世的书画真迹不超过五幅,当然是不是还有私人收藏便不得而知。不过此刻这副带有米沛,贾似道,董其昌等人提拔,钤印董源书法作品,传承有序,自是真迹无疑。
  “宋四家之一蔡襄的书法真迹《荔枝谱》!”
  刘东手中的第二幅卷轴是一副蔡襄的书法,当然这书法卷轴明显是三块双丝绢拼接在一块的,画心长达18米,加上提拔的话,接近22米,如果连腹背和天地二杆加在一起的话,这副卷轴长度接近26米。
  嘉佑四年(1059年),蔡襄在泉州写成《荔枝谱》一书,分3卷7篇,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服食、加工、贮藏、运销,介绍荔枝品种32种。为研究荔枝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样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蔡襄书法真迹。
  而根据这卷蔡襄《荔枝谱》书画真迹旁边的提拔来看,是一个叫申崇的人得了蔡襄的这卷荔枝谱真迹,因为深爱蔡襄书法,便专门请人,把三卷荔枝拼接在一起,制成了这副蔡襄书法的巨幅楷书真迹。
  更为难的是,因为这卷荔枝谱本来就是一部科普类的书籍,所以上面还有许多介绍荔枝的小插图。
  “国宝啊,这可是真正的国宝!”感叹着刘东把这卷蔡襄巨幅书法真迹收起。
  最后的一件古玩则是“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吴昌硕的花卉册页,8开16张!也是价值不菲之物,只是比起前面两件便逊色不少。
  不过尽管如此,刘东还是感觉到非常满足。
  等上层保险柜内部的七件价值连城的古玩被拿干净之后,一个黑色的檀香盒子出现在刘东的眼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