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1175

  “原来是这样!”刘东点了点头,“我能过去看看嘛?”
  “看看是没问题,就是里面有些脏,进去的时候注意一下!”看在刘东刚才那最少有五百块小费的面子上,削瘦中年人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谢谢,我会注意的!”说完后,刘东抬脚向前走去,而穆刚等人也跟了上来,虽然人有些多,不过两个街道办的人也没组织,而且这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这座荒废了近百年的破房子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刘东走了几步,并没有第一时间朝屋子里去,而是走到一边,靠着墙角摆放在阴影里的巨幅油画面前停了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他就是被这幅画所吸引,所以才停下了车。
  画卷很大,长度接近9米,高度也有4米多一点,画卷中的内容刘东之前从没有在任何一本有关西方油画著名画作的书籍或者鉴赏图册上面见过,不过舍利元光中这幅画上浓郁到刺眼的白色灵光是骗不了人的!
  压住心中澎湃的激情,刘东伸出右手轻轻的放在油画的布面上,随即鉴定结果便出现在芥子空间舍利子的上空。
  “阿尔布雷特·丢勒,《解放者的呐喊》,1518年,德国!”
  “这是丢勒的画?!”刘东心中暗自惊讶道。
  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阿尔布雷特·丢勒,这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是画家,又是雕刻家、建筑家、艺术理论家的大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德国的“达·芬奇”!
  能够有幸见到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画作,刘东深感幸运,不过这幅巨型油画,刘东并没有听说过,不过看画面中的内容应该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关,在刘东看过的有关丢勒的生平介绍当中,知道这位德国艺术巨匠曾经支持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同情农民战争,曾主动为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的宣传册子绘制版画插图,并以农民战争纪念碑的设计来终结自己的创作道路。
  所以刘东猜测,这幅画面中心,身穿黑色神袍,左手抓着《圣经》,右手高举着一些白色写满文字的纸张,站在高台上大声呼喊的人,应该就是马丁·路德。
  不过,这幅画中反应的是宗教改革中具体那一个事件,刘东就不知道了,毕竟除了之前课本上学到的那些历史知识之外,对于西方历史中的细节,他知道的也不是太多。
  不过不知道也无所谓,这幅画刘东却是志在必得。这么巨幅的丢勒画作,真要是拍卖的话,恐怕没有一个亿的美金,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两位,我有件事,想向二位请教一下?”刘东走到此刻正坐在树荫下躲避大中午毒辣阳光的两位八大关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身前问道。
  “什么事,你说?”之前收了刘东好处的那位削瘦中年人,此刻显得有些热情。
  “是这样的,兄弟我平时喜欢收藏,这次在咱们这里看上了几件东西,想要买下来,还请二位通融一下!”说着刘东左右两手插进口袋,然后从芥子空间中拿出了两万块钱,隐蔽的放到了二人的手里。
  看着手里厚厚的红票,削瘦中年人和旁边有些矮胖的同伴,眼底露出了一丝贪婪之色,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番后,便手一翻然后把钱收到了口袋里。
  这些钱他们可谓是收的心安理得,因为这别墅里的东西,本来就破旧的厉害,街道办让他们整理一下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不能用的烂家具扔掉,现在刘东居然下这么大的本钱要买,那他们顺水推舟卖给他就是了,到时候只要在报告中写上一句“破损严重已经丢弃”的结论之后,便一点事都没有了。
  不过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刘东居然出手这么大方,一人一万!都赶得上他们大半年的工资了。这笔外块拿到手里,可是让两人心中高兴坏了。
  “好说,好说,兄弟要是看上什么就尽管拿,不过也别太过分,留下点东西,我们兄弟也好交差!”削瘦中年人脸上的笑容格外的灿烂。
  “呵呵,两位放心吧!这里的东西我只要两三件就够了!”
  说完后,三人相视大笑,彼此心照不宣。
  而在远处看到这一幕的谢忠林虽然明白双方之间的交易,不过却不知道刘东到底看上了这里什么。
  “难道是这幅油画?”谢忠林摇了摇头,这幅画虽然画的非藏不错,不过他却不知道好在哪里。
  而就在他疑惑刘东刚才行为的时候,刘东已经又走了回来。
  “穆哥,帮把手,把这幅画平放下来!”
  听了刘东的吩咐,穆刚依言而行,两人合力把画框平放在地上。
  轻轻的抚摸着这张已经有近四百年历史,画面颜料已经开裂的丢勒真迹,刘东心中暗道:“为了你我这舍利元光又要缩水了!”
  随即,以别人肉眼无法看到的情况下,一阵浓郁的舍利元光从刘东的双手中涌出,随后均匀的覆盖在这幅画的表面,然后开始对这幅巨型油画慢慢的修复起来。而且这样还能够保证这幅画在刘东卷起来的时候,不会再有任何的破损。
  当然要不是这幅画实在太大,连画框一起的话,携带实在太麻烦,刘东也舍不得浪费舍利元光来急速修复它,因为直接放到芥子空间的话,修复虽然缓慢,不过却不用缩减芥子空间的大小为代价。
  闲话少说,刘东一些做完之后,便让穆刚小心的拆去了油画的画框,然后刘东从一边慢慢的把这幅巨型油画一点点小心的卷了起来,在卷的时候,刘东也在这幅画的后面看到了一些文字。
  不过因为是德文的关系,刘东一句也不认识,只能留待以后找人翻译。
  很快,原本长达九米的画卷,便在刘东手中化成了一个长四米多,直径二十多公分的布卷。
  让穆刚亲自抱着这副珍贵的油画在外面等着,刘东朝着别墅的正门里走去。因为里面实在太脏太乱,谢忠林也没跟进来。
  穿过宽度接近两米,高度有三米五左右的正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个面积超过一百五十平的宽阔大厅,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人居住的原因,大厅中显得有些阴暗。大厅内部大部分沙发之类的家具已经被工人搬到了外面,而刘东左侧墙壁上长达九米多的空白,相信就是原先丢勒画作安防的地方。
  看着刘东这位身穿暗红色衬衫,身上很干净的年轻人走进来,正在忙碌的工人看了他一眼后,便各自忙碌去了,谁也没有跟他这个城里人说话。
  漫步大厅,虽然这里积累了厚厚的灰尘,但刘东还是能够从奢华的水晶吊灯,虽然略显古旧,但仍然非常华丽的壁纸,以及脚下落满灰尘的地毯上,看出这里刚刚建成时的富丽堂皇,以及主人奢侈的生活。不过时光流逝,最初的华丽,百年之后也已经风光不在了。
  略带感慨的摇了摇头,刘东来到了摆放在大厅一角,一座高度超过一米,宽度达到五十的巨大落地钟前面,因为时间相隔太远,这款世界机械钟名牌,德国“赫姆勒”1932年的产品已经停止了转动。
  不过上面浓郁的灵光告诉刘东这是一座非常值得收藏的钟表,而这也是他收到的第一座钟表。转过头,看到工人们都在忙着搬东西,没人注意到他后,刘东把这座大型落地钟收进了芥子空间。
  然后朝着客厅旁边的华丽餐厅走去。餐厅是开放式的,餐厅的正中央是一座大理石板面的宽大吧台,吧台的两边是欧式的橱柜和操作台。虽然这些老家具都是实木的,还算有些价值,不过刘东的目的可不是它们。
第335章
名酒、施坦威和斯式琴
  ……走到餐厅最里面,那里有一个黑色的木门,打开之后,是一个乡下的空间,顺着楼梯下去走不到三米,便是一个摆放着许多铁架的储藏室,对于其他的东西刘东不在乎,不过这里的藏酒确实难得的存在。
  自从上次与王蔷和蒋婷婷吃西餐时,被两人说教了一番红酒的相关知识之后,刘东边对世界的名酒和它们的收藏做了一番了解。
  此刻来到这座储藏室里,很快便把这里储藏的所有酒类辨认了出来,除了“瑞典绝对伏特加”、“轩尼诗”、“威士忌”、“芝华士”和“人头马”这些酒只有一到两箱,平均只在二十瓶左右之外。刘东还在这里发现了两箱,共计二十四瓶1932年的茅台。当然还有著名的拉菲酒庄,玛歌酒庄等世界五大酒庄的红酒共计九箱,共计114瓶,年份都在1930-1936这几年之中。
  在储藏室的最里面一个木箱里,刘东发现了已经只剩下六瓶的拉菲酒庄1787葡萄酒。
  这些酒的具体价值,刘东不是太了解,不过想来也不下几百万美金。不过相比这些酒的价值,刘东更愿意拿它们来馈赠朋友,或者自己喝。这年头,这么上档次的东西可是不少找了。
  把这些酒全部收到芥子空间内部后,刘东便走出了这座地下储藏室,然后朝着二楼走去,上面一个房间里有不少好东西。
  “这是施坦威大三角?”刘东进门之后,看着摆放在墙角的一架黑色钢琴,脸上露出了喜悦之色,对于斯坦威这种世界最为顶级的钢琴,刘东并不陌生,在农村老家,他家里就有一家施坦威立式钢琴,根据母亲说,那是父亲送给她的结婚礼物,也是她这辈子最为珍爱的东西。刘东和妹妹小时候,就是用那架钢琴,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不过可惜的是刘东没有妹妹在音乐上的天分,钢琴弹奏的水平只是一般。
  挥手把这架落满灰尘的施坦威大三角收进空间之后,刘东心中暗道:“今年回家给妹妹的礼物终于有了!”
  除了这架施坦威大三角之外,旁边还放着大提琴和小提琴等常见的西方乐器。不过刘东收起钢琴后便直接拿起了旁边放在架子上的小提琴琴盒,这座音乐室内所有的乐器中,就这把小提琴上的灵光最为浓郁。
  提到小提琴就不得不提小提琴收藏,而提到世界上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名琴,就不得不提三个家族,他们就是17至18世纪的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里等几家意大利提琴制作家族。
  这几大家族均来自于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城。自16世纪中叶起,克雷莫纳城涌现了一批巧夺天工的提琴制作大师并通过家族传承形成制琴师家族。前文中的三大制琴师家族的创始人分别被誉为“现代小提琴之父”(尼古拉·阿玛蒂)、“提琴之神、最伟大的小提琴制作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小提琴鬼才”(巴托洛缪·玖泽佩·瓜奈里)。
  他们的活跃,使得小提琴制作作为一门技术和艺术从克雷莫纳迅速传播到意大利全境,并对奥地利、德国、法国等诸多欧洲国家的音乐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奠定了小提琴作为弦乐中心乐器的地位。
  由经典制琴家所造的琴,每年可升值10%-20%,而出自这几大家族的名琴升值幅度更是惊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研究人员上世纪90年代曾专项研究比较了三种投资工具的增值情况,即美国国债券、股票和古董小提琴。
  小提琴的增值远高于前两种投资,所以将小提琴作为投资对象可谓收藏界的上选。一把最上乘的斯式琴和瓜式琴的价值,拍卖价格不低于两百万美金。
  不过这是在西方,国内的小提琴收藏尚且属于小众。不过这也无愧于瓜式琴和斯式琴的这种顶级收藏品的价值。
  刘东手中这把便是最正宗的斯式琴,通过舍利元光他清楚的看到在小提琴内部面板上有着“斯特拉迪瓦里,温莎号,1716年制!”
  “没想到这把琴居然是1716年的作品?”刘东心中喜悦道。
  喜欢小提琴收藏的人都知道,最广受欢迎的斯式琴,是一批在斯氏所谓的“黄金时期”,大约是1700年至1725年左右所造的琴。有几个特殊的年份是让收藏者特别兴奋的。譬如1716年被认为是斯氏最好的几把琴出产的年份。
  在小提琴中最为昂贵的一把,价值超过两千万美元的“弥赛亚”斯式琴,便是斯特拉迪瓦里1716年的作品。
  “不会真这么好运吧?”刘东生怕自己看错了,甚至揉了揉眼,一连看了好几遍后才兴奋的握了握拳,这把看上去就像一把新琴一般,身上没有半点缺陷的“温莎号”就是1716年的斯式琴。
  看到这里后,刘东珍而重之的把这把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小提琴家疯狂的1716年制斯式琴,重新放回琴盒里,然后收进了芥子空间。
  有了这把珍贵无比的斯式琴,以及楼下被穆刚拿在手中的丢勒的巨幅油画,刘东觉得这一趟青岛之旅实在是太值了。
  除了这把斯式琴和刚才的施坦威大三角之外,旁边的大提琴也是不凡,不过比起斯式琴就差的太远了。不过刘东还是把这里的大部分乐器都收了起来,怎么说都是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顶级乐器,价值不菲。
  随后,刘东又在二楼和三楼转了一圈,把一些只得收藏的德文书籍和机械钟,以及一些有些年头的油画、雕塑等装饰品收了起来。这些东西就跟国内清末民窑瓷器精品一样,有价值,不过价值不高。
  转了一圈,察觉再没有遗漏之后,刘东便下楼而去。虽然削瘦中年人和同伴对于刘东花了一万块钱却只拿走了一幅油画有些疑惑,不过钱到手后,两人也没有多问。
  而东西到手后,刘东很快便带着穆刚和谢忠林离开了。
  当然这次他们没有再去昌乐路的古玩街,而是直接回了酒店。刚才那么大的收获,刘东因为时间的关系,都没来得及好好欣赏,现在正好是机会。而且这些收藏品上大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灰尘也实在是太多了,刘东也需要清理一下!
  对于刘东掉头回酒店的事情,谢忠林也没有多问,正好他大热天的也不是太想出去,要不是因为要巴结刘东的原因,他刚愿意去这里的地下赌场,或者其他娱乐场所潇洒一下。
  当刘东和穆刚抱着长度超过四米的油画进入酒店的时候,免不了被盘问了一下,而后上楼的时候又经历了一番波折,总算是把这幅丢勒的真迹弄回了自己的总统套房里。也幸亏是有刘东的舍利元光保护,否则就这一路上的颠簸,早就把这幅伟大作品上的油画颜料给颠下来了。
  之后下午,刘东便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再出去。一直到晚上六点半,谢忠林敲响他的房门之后,刘东才带着穆刚下去吃饭,至于丢勒的画早就收进了芥子空间。如果有人疑惑的话,刘东有一百个借口来解释。
  吃过晚饭之后,刘东便回到自己的房间,从芥子空间里拿出一块豆种的翡翠料子,雕刻了一座送子观音,直到晚上10点的时候,威猜·沙旺素西打响自己的手机。
  “刘先生,我已经到了!”
  “嗯,你稍微等一下,我们这就过去!”简单的聊了两句后,刘东便带着穆刚,以及谢忠林开车朝着码头开去,夜里车少,所以他们的速度挺快,大约半个小时便到了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之一青岛港。
  虽然港口确实很大,不过有电话联系,想要找到双方并不麻烦。
  “威猜先生一路风餐露宿,辛苦了!”
  “那里,刘先生太客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