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1175

  “哦,我这就去!”答应一声后,章景怀转身走出了书房。
  时间不长,便手拿一个硬纸画盒走了进来,“姑父,是这个吗?”
  “是,把它给小东吧!”……“小东,你看看还满不满意?”
  听着齐老的话,刘东笑道:“您老的手艺在行内有口皆碑,我怎么可能不满意!”说着,刘东打开画盒,一个用白色流苏捆绑,散发着一股淡雅清香的画卷出现在刘东眼前。
  “齐老,您这装裱的手艺真是没的说,太厉害了!”刘东走到一边空闲的书桌上打开画轴,看着焕然一新,没有丝毫的褶皱和凹凸,淡黄色的画心与后面的腹背简直就像是合为了一体!要不是颜色上稍微有所差异,单凭肉眼,根本看不出这幅画经过装裱。
  “呵呵,你满意就好!对了,在这幅画的头尾,我都流出了一尺半的空白,以后如果有人提拔和钤印的话,也有足够的空间!”
  听完齐老的话,刘东点了点头,随即道:“既然如此,齐老不如就由您先留下墨宝吧?”
  “呵呵,你舍得?”老爷子笑问道。
  “您老的墨宝千金难求,我求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舍不得!”刘东诚恳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于这幅初唐四家之中薛稷的唯一传世真迹,齐老心中也是喜欢的很,不过老爷子有自己的原则,在没有征得主人允许的话,他是不会私自落款的。
  说完后,齐老便从自己身上的口袋里,拿出了一方拇指大的鸡血石方章,然后哈了口气后,郑重的按在了画卷左侧的空白处,等老爷子把印章拿起来的时候,“元白珍赏”这四个楷体字已经清晰的烙印在了画卷上!
  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一、作者本人的印章。二、题跋人的印章。三、收藏、鉴赏人的印章。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一、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二、闲文、吉语、警句印。三、收藏、鉴赏印。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
  而此刻,齐老这个“元白珍赏”的钤印便是一个鉴赏章。
  不过,仅仅是一个鉴赏章,刘东可不满足,毕竟齐老的墨宝可是千金难求,而且对于一幅古画来说,是不是传承有序对于其价值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齐老的提拔和钤印,无疑证明了刘东这幅薛稷真迹的真实性,而且更进一步提升了其价值。
  “齐老,单一个章子有些太孤单了,您老就再给作一个跋吧?”刘东连忙道。
  “呵呵,好啊!只要你不嫌弃就行!”在齐老看来,能够在这幅国宝级的画卷上题跋和钤印,作为书画家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接下来,刘东磨好墨,齐老润了润笔,略作沉吟之后,便在画卷左侧挥毫写道:“世之画鹤者多矣。其飞鸣饮啄之态度,宜得之为详。然画鹤少有精者,凡顶之浅深,氅之黧淡,喙之长短,胫之细大,膝之高下,未尝见有一一能写生者也。又至于别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难。虽名乎号为善画,而画鹤以托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于此,颇极其妙,宜得名于古今焉。”
  对于这段宋代《宣和画谱》中称赞薛稷的话,刘东并不陌生。
  “这是后人称赞薛稷画鹤的赞美之词,今天就让我这个老头子代笔,把这些荣誉还给他吧!唉,千年岁月流逝,薛稷的真迹到今天可能也就只剩下这一幅了!”感叹一句后,齐老又在旁边写下时间,盖上了自己的私印!
  “对了,小东!我听李老弟说你的书法也很不错!正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你自己也在这幅画作跋吧!”说着,老爷子把手中的毛笔递了过去。
  “老爷子,我虽然会书法,不过比起您来可差远了!现在可不敢献丑!”刘东连连摆手道。
  “诶,客气什么,反正这幅画史你自己的,而且能够得到李老弟夸奖可不容易!”说着齐老把手中的毛笔塞到刘东的手中。
  见此,刘东也没有再推辞,否则就真被别人看低了。更何况他也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非常自信,特别是在国术上更上一层楼后,对于力道的掌控更为精准,对于自然外物的感触更为清晰,这种剥掉外壳,直达本心仿若第六感一样的东西,让刘东所学的雕刻、绘画和书法的水准也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道三千,殊归同途”的关系吧!
  提笔酝酿了一番后,刘东在齐老提拔旁边的空白位置上写下了两行楷体字“书画双绝,鹤画无双”!
  人们都说字如其人,刘东的楷体书法浑厚大气,行走之间犹如龙蛇,毫不拖泥带水。显示了极高的书法水准。
  写完后,刘东审视了一下,暗自满意的点头之后,从芥子空间里掏出自己的私章,然后盖了上去。
  等忙完这些后,转过头正好看到了齐老脸上流露出来的惊讶之色。
  注意到刘东的眼神,老爷子上下打量他一番后,才笑道:“以前我也很认同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只有努力的人才’,现在看来这句话也未必尽然啊!”
  “齐老,您可是太高抬我了……!”刘东连忙道。
  “呵呵,好就是好,不用谦虚!”老爷子挥手打断刘东的话后说道。
  ……
第422章
夜探湖广会馆
  ……“书法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想要达到一定的境界,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深厚的社会阅历!只有具备这些条件之后,写出来的东西才不单单是笔墨涂鸦,而是带有精气神的书法艺术!比如,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被后人称为‘颜筋柳骨’,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被称为‘铁画银钩’!”
  听到这里,刘东点了点头,无论是颜真卿,还是柳公权,亦或是亡国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书法上都是宗师级的大家。
  “因此,想要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这字写出来就必须有自己的精气神,小东,现在你这副楷体字,已经达到这个境界,更难得的是你才不过二十岁,想当初我达到你现在水平的时候已经是而立之年。相比之下,你可比我这个老头子有前途的多喽!”
  “齐老,这您可是太高看我了,我可不敢跟您比!”刘东连忙道,现在国内的书法大家中,齐老是所有人公认的魁首,单就书法艺术而言已经达到了宗师之境。登门求字者不计其数,与之相比刘东现在差距太远了。
  “行了,在我这里就别谦虚了!”老爷子挥了挥手后,略作沉吟后继续道,“对了,小东!你愿不愿意加入书法家协会?”
  老爷子第一次见到刘东这么年轻,书法上便已经初踏大师之境的小辈,爱才之心顿起,再加上齐老本身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所以老爷子顿时萌生了把刘东收进协会内部的打算。
  “当然愿意!”刘东欣然道。
  中国书法家协会内部云集了现在中国内部最为出色的书法人才,对于有志于在书法艺术上继续前进的刘东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而且有协会内部那么多书法前辈们的指点,对于他书法水平的促进,无疑要比起刘东自己闷头摸索更为有益。
  “愿意就行,等会把你的信息留一下,剩下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谢谢齐老!”
  ……
  接下来,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刘东趁机向齐老请教书法和国画,老爷子也不藏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刘东,而中午刘东也没离开,吃过午饭后,两人又交流了一会,在看到齐老精神开始困顿之后,刘东便自觉告辞离开了。
  “以后要多跟行内的前辈搞好关系,益处太大了!”走出齐老的四合院后,刘东心中暗道。虽然刚才两人相处才不过半天,但是刘东感觉自己在书法和国画上又有了不小的进步。
  等刘东坐车回家之后,老远就看到自己所住的四合院门口停着的两辆跑车,不用看他也知道蒋大小姐这次又来了。
  果然,等刘东进门后,便听见了堂屋内蒋婷婷、庄雯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以及张妈慈祥的笑声。
  “刘东你上哪去了?给你打电话都打不通!”看到刘东进门,蒋婷婷眼睛一亮,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
  一听说打电话刘东倒是想起来了,在齐老那里的时候,刘东怕有人打扰自己好不容易碰到的求教机会,所以便关机了!
  “我去潘家园逛了一圈,手机没电了!”掏出手机看了一眼,顺便开机后,刘东应付道。
  “对了,婷婷,今天你们怎么过来了?”说着,刘东在几人脸上扫了一遍。相比庄雯友好的笑容,李云聪则对刘东报之以苦笑。很显然,这次肯定又不是什么好事。
  “怎么?没事我们就不能过来吗?”蒋婷婷撅着嘴不满道。
  “能,怎么不能呢?蒋大小姐想什么时候过来,就什么时候过来!”刘东连忙道,相处这么长时间,对于蒋婷婷性子,刘东也揣摩的差不多了。这时候,他要是敢说不,那耳根子就别想清静了。
  “这还差不多!”很显然对于刘东的回答,蒋大小姐很是满意。
  应付完蒋婷婷,刘东拿了个马扎,走到李云聪身边坐下来,悄然问道:“什么情况?”
  “还能什么情况,你忘了前几天我跟你说的了?”李云聪同样小声道。
  听到这里,刘东皱了皱眉,“她们哪来的这么大的兴致,鬼宅这种不干净的地方,就真这么吸引她们?”
  “我怎么知道,也不知道蒋大小姐到底是哪根筋不对,非要去见识见识,还攒动我家那位一起,害得我也躲不掉。你说这叫什么事啊!”李云聪的话语中充满了浓浓的怨气。
  虽然他也喜欢刺激,但绝对没有去京城内各大凶宅一探究竟的丝毫兴趣,躲还躲不及呢!
  “真搞不懂她们两个女孩子怎么就对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这么上心!”
  听着李云聪的抱怨,刘东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去就去吧,这个世界本来就没什么鬼怪,这些所谓的鬼宅只是不知道的人以讹传讹而已,你也不用害怕!”
  “我也知道这世上没鬼,但这心里膈应啊!算了,不说了,但愿今天晚上的时候,不要出意外才好!”
  几人在刘东的小四合院聊了一会,晚上吃完饭,等夜色真正黑下来,差不多到晚上十点的时候,兴致高昂的蒋婷婷,连拉带拽,外加威胁,把刘东弄到了外面的保时捷上。
  “婷婷,今天晚上的事情,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刘东无奈道。
  虽然刘东极力不想去,但是蒋婷婷拿出刘东当初答应他的三个条件说事,而且威胁刘东不去,她就告诉王蔷,状告刘东非礼她。面对这种大招,刘东所有的坚持全都化为乌有。
  “好,知道了!你都说了八遍了,比我妈还烦!”蒋婷婷系上安全带后,不耐烦道。
  “对了,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哪啊?”刘东问道。
  “虎坊桥湖广会馆!”说到这里,刘东清晰的从蒋婷婷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叫兴奋的情绪。
  不过,相比蒋婷婷,刘东对京城这些神神鬼鬼的地方并不太了解。
  其实,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
  京城的湖广会馆始建于嘉庆十二年,总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原会馆大门东向,门嵌精美砖雕,馆内有戏楼、正厅和乡贤词、附有花园。戏楼在会馆的前部,北、东、西三面有上下两层的看楼可容纳千人,清末民初,谭鑫培、余叔岩等均在此演出过。
  至于湖广会馆闹鬼的传说,民间有两种说法,其一便是相传此处是明朝张江陵故宅,张江陵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张居正,万历十一年三月,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上柱国封号和文忠赐谥,并撤其子锦衣卫的指挥职务。五月,张宅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老母。家中人大多冤死,就开始传说有冤魂出没。
  另外一种是说此处建会馆之前为乱葬岗子,后民国初年有佛山大贾斥资建义庄,雇一面如狮的麻风老者看管义庄,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后,乱葬岗子原来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渐渐少了,直至老人无疾而终,因为其曾患麻风,面目骇人,从无百姓赶上前搭讪,老人的身份也永远成了迷……自老人死后,厉鬼重生,有行止不端或者不孝人家常见墙外无端扔来些石头瓦砾,并传来訇骂声,开门却杳无一人……
  而且建国前后,湖光会馆内部还连续出了好几次命案,虽然政府很快便破案,但是更增添了湖广会馆内部的恐怖气氛,平时,特别是到了晚上,但凡对这里有所了解的人,从湖广会馆门前经过都是行色匆匆的,从来不敢多看。
  按照老辈的说法就是,这里阴气重,有不干净的东西。
  当然,暂且不管这个说法可不可信,反正这里基本上没人敢来。尤其是到了晚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11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