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乡之小镇崛起(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507

  岳秀清笑道:你这当大哥的,越说越不靠谱了。
  不,这个问题很重要。金云飞严肃地说道:俩丫头,大哥郑重的警告你们,留学可以,去花花世界也行。但是,重点是这个但是。你俩要学成归来,不仅要回来报效祖国,最重要的是,你俩不能带个小日本和美国佬回来。如果带了小日本和美国佬回来,大哥就跟你们断绝关系,还要把那小日本和美国佬宰掉喂狗。
  全家人再次大笑,个个前仰后合。
  说归说,金云飞知道,他已“领导”不了二妹和大表妹了。
  细细的想想,金云飞有点伤感,但更多的是欣慰。
  弟弟妹妹们都在长大,先长大的都开始往外飞了。
  三弟是个军人,大表弟在省城工作,现在二妹和大表妹又要远走高飞,他们都是国家的人,小家是不能装下金凤凰的。
第0177章
打破原则
  果然,只过了一个星期,二妹和大表妹就接到学校通知,出国留学已经获批,让她俩赶紧回校,补办手续后就可出国。
  送二妹和大表妹那天,自然是全家出动,一直送到县长途汽车站的入口处。
  母亲和大姑哭得不行不行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谁也劝不住。
  凉鞋季还在继续,每天的出货量都在两万双以上,公司的员工人数不减反增,居然达到了近九百人。
  与此同时,秋鞋季的鞋样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金云飞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是继续做牛皮鞋,还是上流水线生产注塑鞋。
  与别的鞋企老板不同,他们搞鞋样需要出门到处的跑,金云飞不用跑,他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掌握下一季鞋样的流行趋势。
  信息的渠道来源很多,现在头疼的是选择、分析、判断和综合。
  第一渠道是曹顶贵。朋友不是白做的,老曹对金云飞毫无保留,他掌握的有关信息和资料,都统统复制一份寄到金云飞手里。
  全国鞋业协会是第二渠道,每年的五万元会费不是白交的,协会寄来的制鞋资料,至少有半个箩筐,重点是关于外国的。有用的不少,但眼花瞭乱,尤其是那些英文日文法文等外国字,让金云飞、岳秀清和大妹看得头昏脑胀。幸亏有三妹金晓红,这位未来的企业家兼大二生,英文学得好,还通过她的老师和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把其他外国字翻译成了中文。
  第三个渠道最为专业,制鞋技术研究所。金云飞与研究所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的服务项目里就包括鞋样,他们有专门的人去搜集鞋样,既及时又有用,对云飞公司最有参考价值。每年需要固定付费二十万元,虽然要价不小,但金云飞觉得这二十万花得值。
  第四个渠道,是原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他们的门路很广,信息量更多。很多制鞋企业不重视他们在鞋样方面的能耐,金云飞却恰恰相反。金云飞与供应商打交道,往往会主动要求,让他们帮着搜集鞋样,他们中的不少人,还真的帮了不少忙。
  还有一个渠道也很重要,就是广大客户,也就是遍布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金云飞其实最重视客户,特别是四分之三以上的老客户,他明确地给他们提了三个要求。一是给云飞牌鞋提意见,二是向广大消费者征求对云飞牌鞋的意见,三是搜集市场上其他同行的鞋。
  老客户就是老客户,既有眼光,又有责任心,他们对金云飞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一个洪兴运,生意从新疆做到前苏联地区和东欧地区,经常寄来各地流行的鞋。还面一个于北洋,坐镇义乌小商品市场,眼观全国,耳听海外,给金云飞提供了很多信息。
  与以往不同,鞋样设计室也有大变化。
  以前负责设计鞋样的,除了岳秀清和金晓玲姑嫂二人,就是金云飞自己亲自上阵。
  现在增加了两个新人,谢小婷和李姗姗。
  谢小婷十九岁,今年技校毕业,学的是工业设计,她是金云飞三娘舅的女儿。李姗姗十八岁,今年高中毕业,是岳秀清姑妈的女儿。
  金云飞希望把两个姑娘培养为专业的鞋样设计师,让老婆和大妹不要太累。
  用自己亲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鞋样设计需要保密,用外人就起不到保密的作用。
  但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俩姑娘上班的第一天,金云飞把她们叫到办公室,当着岳秀清和金晓玲的面,有板有眼地说起话来。
  小婷,姗姗,从今天开始,你俩就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有几个要求,我要跟你们强调一下。
  一,鞋样设计是个技术活,你俩只是暂时的鞋样设计员,如果我发现你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会调动你们的工作。
  二,你俩的起步一样,所以工资也是一样,每月工资两千,福利和奖金根据公司规定下发。
  三,以后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上班的时候,要叫我董事长,叫她俩岳总和金总。
  四,鞋样设计需要保密,所以不能把无关的人带进设计室,离开时要记得关门,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有关信息。总而言之,这是铁的纪律,必须遵守,如有违反,肯定开除。
  五,公司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你俩要首先学好记牢。特别是员工手册,一定要记牢背熟,并不折不扣地执行。
  小谢和小李唯唯诺诺,来了两天,与岳秀清和金晓玲已经混熟,但对金云飞有点怵。
  这只是开始,新人学习设计鞋样,仅有师傅领进门还远远不够。
  大妹带着两个小姑娘先去鞋帮车间,学习踏鞋帮技术,要求她们在半个月内,熟练掌握制鞋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技术。
  金云飞倒是有点担心,他冲着老婆岳秀清说道:老婆,不知道俩丫头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呢。
  岳秀清道:我也暂时没看出来,只能试一试喽。
  唉,要是有专门的鞋样设计学校就好了。
  岳秀清知道金云飞的心思,轻轻的笑了笑:打破不再聘用亲戚的原则,有点不高兴了吧。
  呵呵,我敢不高兴吗?金云飞道:三娘舅就这么一个女儿,好不容易才读了个技校,找工作找到我的门上,我不敢拒绝。我还得一碗水端平,收了三娘舅的女儿,就得收你姑妈的女儿。不然的话,我的后院就不太安宁了。
  去你的。岳秀清笑道:记住,是你主动要姗姗来上班的,不是我主动要求的。
  明白,明白。金云飞道:先让她们干着,实在不行,就让她俩去销售科和财务科。
  云飞,不一定就不行吧。岳秀清道:大妹和我,也没受过专业培训,但设计鞋样也设计得不差嘛。
  金云飞道:人与人不同。大妹是经验丰富,富有灵感,你是善于思考,目光独到,你们各有所长。而这俩丫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鞋,是纯粹的门外人。
  岳秀清道:你的意思我知道,我会认真地带她们的。
  老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岳秀清正要去鞋样设计室,女接待员却报告金云飞,孔雀服帽有限公司老总夫妇来访。
第0178章
又一个忘年交
  听说是孔雀服帽有限公司老总夫妇来访,金云飞和岳秀清不敢怠慢,急忙出门迎接。
  要说工业区内谁最让金云飞尊重,非这对老总夫妇莫属。
  天州孔雀服帽有限公司,是工业区近两百家企业里唯一的纯外资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宗耀,五十三岁,祖籍衡丰镇蒋家村,与金云飞所在的金家村仅一河之隔。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苏玉茹,四十五岁,台湾省人,年轻时当过歌手和模特,现在还能隐约看出她当年的美艳风姿。
  蒋宗耀年少时,随父去了海峡对面,在美国读的大学,在日本工作过。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接了父亲的班,并把贸易公司开拓到港澳地区。
  内地改革开放后,蒋宗耀来深圳特区发展,并开始涉足实体经济。两年前,蒋氏分家,蒋宗耀分得一笔财富后,离开家族公司,自己重新创业,并选择落户泽谷工业区。
  去年底,工业区企业家联谊会成立,金云飞和蒋宗耀双双当选会员,也开始了两个人的友谊。
  后来发现,两个人年龄上虽然差着一辈,但有很多共同点。
  除了老家是一河之隔,二人还是各自行业的龙头老大。云飞公司有三十亩地三个厂区,孔雀公司也有三十亩地三个厂区,金云飞有员工八百多人,蒋宗耀也有近八百名员工。更奇妙的是,蒋苏两口子结婚很晚,两个女儿中的老大,与金云飞家的小六一同岁,同在泽谷中心小学读书,还是同班同学。
  身处不同行业,更容易坦诚相待,金云飞又多了一个忘年之交。
  蒋宗耀风度翩翩,幽默风趣,开朗爽直,大背头,茶色镜,高身材,腰挺直,大热的天也是西装革履,完全一付教授的模样。
  而苏玉茹像个电影演员,穿得不多,涂粉还少,那打扮那气质,反正金云飞形容不来,只觉得她像个才三十出头的女人。
  金云飞道:欢迎,欢迎,蒋总苏总大驾光临,令我蓬壁生辉,不胜荣幸,敝人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一番话把蒋宗耀和苏玉茹两口子逗得哈哈大笑,连金云飞自己和岳秀清也笑声连连。
  蒋宗耀停在接待室,昂着头笑道:再来一遍,我爱听,请再来一遍。
  苏玉茹笑道:再来就不正经了。
  因为第一次来,苏宗耀进了办公室,就站在那里打量了一番。
  特别是那张销售图、那两个书架、那条写着金云飞名言的横幅、那个放着十几种报纸的报架。
  然后蒋宗耀问苏玉茹:夫人有何感想?
  苏玉茹微笑着道:像一个下海创业的知识分子的办公室。正在倒水的岳秀清听了,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苏玉茹好奇的问:秀清,我说错了吗?岳秀清道:他以农民企业家这个身份而自豪,并最讨厌那些下海创业的知识分子。他正常唠叨,知识分子不好好的待在书斋里做学问,跑到商品经济的海洋里捞钱,太有辱斯文了。蒋宗耀哈哈笑道:这么说来,我这个法学硕士也是有辱斯文喽。金云飞笑道:老爷子,你是个例外,你接的是父亲的班,是家族传承,是身不由己,是责无旁贷。哈哈,一堆好话,听着舒服。可正要坐下,蒋宗耀好像想起什么,不仅没坐,而且脸上没了笑容。
  金云飞忙问:老爷子,我说错什么了吗?
  一老一小,一洋一土两位老板,私交甚笃,却很少见面。
  倒是有事没事,经常电话聊天,而这样登门拜访,却是二人的第一次。
  云飞,我对你有意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5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