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乡之小镇崛起(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507

  谭炎灯笑道:“是我多虑了。他们恐怕要争着抢着上杂志呢。”
  于克非道:“闲话少说,云飞,这个杂志社长兼总编,肯定得你来干。”
  “这我愿意干。”
  柳玉兰道:“云飞,我们听你的,你就直接分配工作吧。”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老于,办杂志要上级批准,咱们现在办的是内部通讯,至少要去登记一下,还要向商会报告,这都交给你了。还要跟工业区沟通,还要向其他副会长和理事沟通,这些事都归你负责。”
  于克非点了点头。
  “柳姨,你要把鞋协的牌子和杂志的牌子尽快挂出去。你还得与陈春莲沟通,女人对女人,比较方便说话,要尽量取得她的支持。你还要尽快招聘两个工作人员,年纪不要大,手脚要善动,文化水平越高越好。以后你就指手画脚,让这两个人跑腿干活。”
  柳玉兰也点了点头。
  “子冬,小谭,我是总编,你俩以后就是副总编。你俩负责组稿,我负责审稿。”
  王子冬问:“第一期搞什么内容呢?”
  金云飞道:“现成的内容啊。就以新鞋协诞生为主要内容,一是理事名单,一一介绍,二是会员介绍,毎期两三百人,三是鞋协的地址、电话、章程等等。为了搞好团结,第一期着重介绍陈春莲的企业,稿子让她自己写,咱们把关修改。”
  王子冬点着头道:“我知道怎么干了。”
  金云飞道:“明天开始,五天之内,杂志第一期出炉,再用五天,保证把杂志寄到毎个会员手上,十天内寄送到全国各个鞋市场。”
  谭炎灯吓了一跳,“云飞,这么快能做到吗?”
  “趁热打铁,必须做到。”金云飞道:“不干则已,要干就得干好,而且越快越好。总之,从明天开始,咱们要干出点名堂来,为新鞋协争光。”
  于柳两家人走后,大妹笑道:“大哥这下有事做了。”
  金云飞却冲着岳秀清笑道:“还得老婆批准啊。”
  岳秀清笑道:“这是好事,我没理由反对你呀。”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第二天上午,金云飞就打电话请来两位老朋友,五洲商标厂厂长王同光和丰收名片厂厂长刘丰收。
  刘丰收不仅做名片,现在主营纸张销售,云飞公司的办公用纸,全都是他提供的。
  金云飞直接提要求,王同光以成本价印刷鞋业通讯杂志,刘丰收以成本价提供印刷鞋业通讯杂志的纸张,其中前五期鞋业通讯杂志,王同光免费印刷,刘丰收免费提供纸张。
  王同光和刘丰收二人相视苦笑。
  王同光道:“云飞,你这是让驴拉磨,还不给驴吃啊。”
  刘丰收道:“不仅不给吃,还挖我们的肉吃啊。”
  “傻,真傻,太傻,你们俩太傻了。”
  王同光问:“我们怎么傻了?”
  金云飞道:“在咱们天州市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搞商标的上千家,搞印刷的六七百家,卖纸的也至少有五百家。你俩说说,竞争激烈不激烈?你们的收入与三年前相比差了多少?”
  王同光道:“不错,竞争已到白日化程度,每年的倒闭率,至少有百分之二十。”
  刘丰收道:“别的行业我不知道,就拿我的纸张批发零售来说,前年还有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现在已下降到百分之七和百分之二十以下。”
  “所以,所以嘛。”金云飞道:“我现在是要帮你俩做广告呢。每一期杂志,都会在某个地方印上这么两句话,本杂志由某某公司友情印刷,本杂志用纸由某某公司友情提供。两行字的后面,还会加上公司地址和电话。前五期,友情提供四字改为免费提供。两位老兄,这广告能做到几千个企业那里,哪怕有百分之五的企业联系你们,你们他娘的就发了。”
  王同光和刘丰收同时明白过来,都面有喜色。
  金云飞啧啧说道:“笑,笑吧,请发出发自肺腑的笑吧。”
  王同光和刘丰收真的大笑起来。
  金云飞得了便宜还卖乖,说道:“你俩就尽情的笑吧。不瞒你俩,有几十个人找我,都要抢这个生意,我是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才力排众议,不惜得罪人,才把这个生意交给你们两个啊。”
第0237章
鞋业通讯
  王同光和刘丰收知道好歹,忙着表示感谢。
  王同光道:“云飞,我有一个问题,你要给那些供应商打广告,他们应该提供图样,等他们寄过来,至少需要三到五天。可你要五天就把杂志印出来,我连设计和排版的时间都没有啊。”
  “这个好办。”金云飞道:“我让他们发传真图过来,至于配色,你可以用电脑设计。你放心,明天下午你派人过来,我保证把广告图样交出来。这么一来,你还有整整三天时间,足够你把杂志印出来了。”
  送走王同光和刘丰收,金云飞开始打电话。
  这打电话不要紧,从上午打到下午,一共打了二十五个。
  电话那头,都是福建和文州的供应商,有卖鞋料的,有卖制鞋设备的,都是同行中的大户。
  用金云飞的话讲,就是杀熟,就是吃大户。
  通话内容,就是为杂志拉广告,金云飞也不讲优惠,直接开价五千元一个广告位。
  面子很重要,没人拒绝,不仅纷纷响应,而且好些个还一口气订了五期的广告。
  就这么一通电话,金云飞不仅搞定了第一期的广告,就连后面的三期广告,也基本上订满了。
  第二天下午,金云飞第一次来到工业区服务中心。
  工业区服务中心位于工业区的中心地带,占地十亩,一共五层,站在楼顶,能俯看整个二点五平方公里的工业区。
  服务中心的大部分房子用于出租,只有一小部分自用,一楼还有超市和药店及邮局。
  服务中心办公室在三楼,县鞋业协会在五楼,三间办公室,隔壁还有两间,就是鞋业通讯杂志社。
  柳玉兰的办事效率真高,鞋协的两个工作人员已经到位,一男一女,还都是中专生。
  至于鞋业通讯杂志社,办公设备已经到位,连电话和传真机都安装好了。
  鞋协那边,柳玉兰和陈春莲正在热聊,两个职员正在工作。
  杂志社这边,王子冬和谭炎灯也正在忙碌。
  金云飞出现,立即成了中心。
  柳玉兰先向金云飞介绍了两位工作人员。男的叫小杨,女的叫小方,都是本地人,都是读师范的,年龄都在二十二三。
  金云飞说了些鼓励的话,同时吩咐小杨小方,要兼顾两边的工作,杂志社这边也要多多出力。
  小杨小方都是农村孩子,金云飞也是,只聊几句,感觉亲切,印象不错。
  但面对陈春莲时,金云飞和她都有点尴尬。
  说来也怪,两人见面机会不多,今天还是第一次坐下来交谈,但二人的旧怨却挺深刻的。
  不过,都是生意场上的人,懂得分寸,只聊儿句,便都暂时放下,气氛很快就融洽起来。
  金云飞也早有准备,把话题转向鞋业通讯杂志,他问柳玉兰:“柳姨,我联系的那些广告客户,他们把钱和资料打过来了没有?”
  “打过来了,打过来了。”柳玉兰拿过几张清单交给了金云飞,“云飞,你可真行,十六家企业,共打过来三十三万五千元。相当于六十七个广告位,前四期的都已满了。”
  “柳姨,我说过,前三期的广告我负责,我算完成任务了。”
  柳玉兰问道:“这钱怎么处理?是留在鞋协的帐户上?还是给杂志社另设一个帐户?”
  金云飞没马上回答,却扭头问陈春莲:“陈总,你有什么想法?”
  与金云飞初次打交道,陈春莲也是客气,“我没什么想法,还是听金总你的。”
  “陈总,柳姨,我是这样想的。”金云飞道:“为了保证财务清洁,可以给杂志社设个帐户,钱让杂志社管,但帐由鞋协管。说白点,就是鞋协当会计,杂志社当出纳。你们两位看行不行?”
  陈春莲道:“我同意。”
  柳玉兰道:“想得周到。”
  王子冬和谭炎灯二人,已看完第一期的文章,全送到金云飞面前,让他最后拍板。
  金云飞也拿出自己带来的两篇文章,让王谭二人审阅,并让柳玉兰和陈春莲帮忙审阅。
  一篇是创刊词,约五百字,另一篇是系列文章之一,题目叫“制鞋企业管理浅谈”,约一千五百字。
  柳玉兰边看边赞,“小金,你终于暴露你是知识分子的真面目了。”
  陈春莲也是点头赞好,“金总,没想到,你写文章也是一把好手。”
  “惭愧,惭愧。”金云飞只好表示谦虚。
  文章确是金云飞起的题目,中心思想也由他定,但具体的撰稿人,却是他的大妹夫杨春明。
  昨天晚上,他把杨春明从县一中叫回家,逼着他连夜写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5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