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乡之小镇崛起(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507

  一年五万,旱涝保收。
  好,你告诉高师傅,我给他两口子一年六万,保证旱涝保收。
  云飞啊,你烧包啊,你害我啊。
  老苏,你啥意思?金云飞忙问。
  苏仁茂道:我给他们两口子的年薪是一年五万,你却给出六万,你让他们怎么想?如果明年他们回到我的鞋底厂,我是给五万还是六万?
  噢……我错了,老苏,你说咋办就咋办。
  云飞,你就放心吧,还是给五万。高师傅两口子也认识你,他们应该会答应过来帮你。不过,有言在先,就帮你一年哦。
  金云飞连声道谢,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可以盘算公司开张的事了。
  公司要开张,先得搬家,按金云飞的计划,除了二弟一家,全家人都得搬到泽谷镇去。
  家庭其他成员都好说,就是爷爷和奶奶不大情愿,人生地不熟的,爷爷说,没人陪他打麻将,奶奶说,没人陪她唠嗑。
  把爷爷奶奶留在衡丰,金云飞不放心,二弟不会照顾人,二弟妹张玉翠又难得两位老人欢心。
  金云飞只好连哄带拽,才说服两位老人勉强同意,先去泽谷住一阵子,住得习惯就继续住下去,住不习惯就搬回来。
  搬家花了三天时间,五月的一号二号三号,金家人忙忙碌碌,租了一辆六吨卡车,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
  厂房还没完全竣工,但一号地块上的一厂区已经完成,也完成了简单装修。
  与二号地块和三号地块不同,一号地块的东面部分是个三层小楼。一楼是办公区,二楼除了一小部分是鞋样设计室,大部分是家人住宿的地方,三楼全部都是家人住宿的地方。
  工业区本来有规定,厂房不得超过两层,后来考虑到企业老板不少来自外地,为了方便才放宽规定,允许部分建筑增加一层。
  三楼给孩子们住,大姑和小姑还有大妹,都安排在在二楼。
  金云飞自己的房间也在二楼,但与书房和鞋样设计室一起,与其他房间隔开,有专门的楼梯,楼梯可直达楼下的办公室。
  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坚持要住一楼,金云飞拗不过他们,只好在一楼隔出几个房间供他们住。
  大娘舅和大娘妗的房间,安排在二号地块的二厂区,因为他们要担负“门卫”的职责。
  完成了搬家,大姑小姑大妹还要回到衡丰街区,她们在二弟的鞋厂上班,下个月才能离开。
  还有小妹小弟,在衡丰中学读书,下个学期才能转学。
  与此同时,家里多了两个新成员。
  一个是金云飞的岳母季玉英,她提前退休,帮着带外孙女和外孙子,当然要住过来。
  岳母本来就是会计,住过来后,除了帮着带孩子,还要担任厂里的会计。
  另一个新成员是大姑现在的老公陈宗南,他是衡丰街村的电工,大姑来泽谷上班,他当然要跟着过来,正好担任公司的专职电工。
  搬家后不久,其他厂房也基本完工,连接三个厂区的钢架天桥,也由县里专业的公司安装完成。
  五月中旬的一天,吃过早饭,金云飞开着桑塔纳轿车,沿着一零四国道,先到天州市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罗桥镇,再沿着省道向东,驱车来到离罗桥镇十多里的正清镇。
  一个小镇有一个或几个产业,是天州市的特色,特别是温林县和黄延县一带。
  罗桥镇是名声在外,不消细说,泽谷镇是温林县的名片,也是颇有名气。如果说衡丰镇以制鞋业而兴,是后起之秀,那么黄延县的正清镇却早已开创了自己的产业。
  正清这座万人小镇,竟然有好几个产业,商标、名片、模具、鞋楦和刀具,都在天州市范围内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
  后来金云飞总结过,这座濒海小镇,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间神速崛起。
  能人,是小镇崛起的必要前提。
  金云飞曾骄傲的认为,他自己就是能人,衡丰街的制鞋业能平地而起,他是要记头功的。
  与他金云飞一样,正清镇也有能人,能人背后有人能,各行各业的兴起,最初就是由一二个人率先闯出来的。
  正清镇的城区发展也是神速,衡丰街只有一条老街一条新街,正清镇却有两条老街五条新街。
  五条新街就是五个产业,街两旁厂牌林立,好不热闹,分别是商标一条街、名片一条街、模具一条街、鞋楦一条街和刀具一条街。
  金云飞的出现,在正清镇的街上引起了一阵喧闹。
第0099章
全靠大家帮忙
  以前的金云飞,来正清镇的次数不少,但给正清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抠”。
  堂堂的温林县鞋业老大,穿旧军服,骑自行车,挂老式寻呼机,吃馒头喝凉水,就是个土得不能再土的农民小哥。
  今天出现的金云飞,头发整齐发亮,戴一付墨镜,身着“梦特娇”长袖白衬衣,黑色西裤下是双“富贵鸟”皮鞋,还有腋下的公文包,一看就是真皮的。
  最显眼的,当然是砖头般的大哥大和蓝色的桑塔纳轿车,以及金云飞身上的老板气质。
  金云飞还拿出三包中华牌香烟,一一打开,分发给众人,唯有自己一根不留。
  接着再发名片,一盒一百张的名片,足足发了六十几张,“天州市云飞鞋业公司”的牌子,算是正式亮了相。
  热闹和嘻笑之后,众多小老板散去,只剩下几位原来与金云飞有过生意往来的老板。
  星光模具厂厂长孔五平,正清鞋楦厂厂长蔡海林,五洲商标厂厂长王同光,丰收名片厂厂长刘丰收,都是金云飞的老熟人。
  还有一位三十来岁的老板,金云飞不认识,经孔五平介绍,金云飞才知道,人家是小有名气的“刀具王”钱枫,毫厘刀具厂的厂长,孔五平的发小兼好朋友。
  老板们簇拥着金云飞,把他“请”进了孔五平的办公室。
  与金云飞相比,这几位老板都在三十开外,其中孔五平已年过四十,社会经验比金云飞多,都拿金云飞当兄弟对待。
  鞋楦厂老板蔡海林嚷嚷道:云飞,你得请客,你要不请客,今天你休想离开我们正清镇。
  哟,我说老蔡,我凭啥请客啊?金云飞笑问道。
  商标厂老板王同光道:生了个宝贝儿子,开了个大公司,在工业区买了三十亩地。老弟你喜事多多,你说你该不该请客?
  金云飞不慌不忙地说道:今天我还真不能请你们,理由有三。一,请客没问题,但这里不是我的地盘,要请客也得到我那里去。二,就你们正清这破地方,连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我要在这里请客,显得我太没档次。三,兄弟我最近囊中羞涩,有求于各位,要是今天请客,听上去像是被各位敲了竹杠,有损各位的名声。
  名片厂厂长刘丰收笑骂道:臭小子,你就会强词夺理。
  模具厂厂长孔五平道:还别说,云飞老弟说得有些道,今天就饶了他,这顿大餐先欠着。
  刀具厂厂长钱枫说道:名位,我与金老板是头一次正式认识,今天应该由我请客。
  众人轰然叫好。
  金云飞只笑不说,他知道,孔五平是有意把他和钱枫拉在一起,他正好顺水推舟。
  这个钱枫可不简单,技术活比孔五平都要厉害,敢拿“毫厘”二字当厂名,可见其多么的自信,金云飞就愿意跟有实力的人交朋友。
  孔五平笑道:各位,各位,小金老板是憋着大招来的,所以请不请客的,以后再说。还是老规矩,先谈生意后吃饭,今天就让他在我家吃。
  都是明白人,孔五平这么一说,蔡海林与王同光和刘丰收就站了起来。
  蔡海林道:云飞,你表个态吧。
  金云飞道:没说的,一切照旧,凡我有的业务,都由你们来做。
  刘丰收道:别忘了我还有个纸箱厂。
  金云飞点了点头,笑道:老刘,还有一个,我公司的门面,还有外在形象,得你帮我设计设计,你明天到我那里去一趟。
  刘丰收忙着道谢,这个生意比他做几千盒名片还大。
  蔡王刘三人一齐离开。
  孔五平指了指钱枫,冲着金云飞问道:老钱的来意,不用我解释了吧?
  刀具在制鞋过程中不可或缺,特别是鞋面料,要根据鞋样裁切,只有使用刀具,切料机才能工作,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鞋面料。
  金云飞点着头道:没问题。我相信钱老板的技术,只希望在刀具损坏的时候,钱老板能跑几十里路,及时的帮我修补。
  钱枫起身道:金老板,我也是三个字,没问题,我或我的手下会随叫随到。
  那就一言为定。金云飞也站起身来,与钱枫握手。
  送走钱枫,孔五平关上办公室的门,走回来坐在金云飞面前:云飞老弟,我估模着你也该过来找我了。哈哈,你要再不过来,我就会自己过去找你了。
  哦,你啥意思?把我的情况给摸透了?
  哪里,是你二弟前些天来时,我们碰上他说起的。他说你的公司已万事俱备,应该快要开张了。
  金云飞道:原来如此。哎,老孔你说说,我二弟这人咋样?
  嘿嘿,我一般不轻易说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5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