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乡之小镇崛起(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07

  朱所长不好意思道:金老板,这样太麻烦了吧?
  金云飞微笑着说道:朱所长,你们是为我们辛苦。如果你觉得过意不去,那等会吃完你就付钱呗。
  朱所长也笑了:金老板,都说你既幽默好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位朱所长是天州市人,长得英俊和年轻,看年纪与金云飞差不多,一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春节前刚调到泽谷镇派出所。
  吃了汤圆,朱所长反而不走了,乘机向金云飞征求对治安工作的意见。
  金云飞客气了几句,像这种情况,他一般不敢多说。
  但见朱所长一手拿本,一手拿笔,态度诚恳,金云飞只好顺势打开了话匣子。
  朱所长,泽谷镇是交通要道,城区人口一万两千多,农村人口八万多,现在工业区有外来务工者五万以上,你们的警力大大不足。你们派出所只有二十几个人,疲于奔命,难免顾此失彼。所以我认为,增加警力是当务之急。
  朱所长一边记录,一边点头道:金老板,你说得很有道理,请你继续。
  第二,我建议搞群治群防,就像福建那边那样。比如我公司,我们自己组建了一支十人左右的安保队,人事上归我公司领导,业务上跟你派出所对接,实际效果很好。
  金老板,你的安保队我已经听说了,搞得很好,找个机会,请你来我们派出所介绍经验。
  第三,我建议你们派出所划分警区,责任包干。像我们工业区,你们可以设一个工业区警务责任区,派警力常驻工业区,这样处警和巡逻都很方便,能及时处置不少轻微的治安案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朱所长道:金老板,这个我们已有考虑,正在向县局申请。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警力不足,这可以向社会招聘辅警协警。二是经费不足,更缺驻警场所。
  金云飞道:朱所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公司三厂区还有不少空房子,可以当作你们的驻警场所,我免费提供。至于经费不足,我们工业区内的企业可以赞助或捐助。
  朱所长表示了感谢,但没有马上表态,只是说回去向领导汇报。
  金云飞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回应,派出所驻工业区警务组一共五人,正式进驻工业区。
  驻警场所就在云飞公司的三厂区,紧挨着公司食堂。
  当然,警方不要企业的赞助,云飞公司的房子也付房租,只是房租比较便宜。
  对金云飞来说是收获巨大,因为他交了朱所长这个朋友。
  更让金云飞没有想到的是,朱所长的爷爷是个老革命。
  这是后话。
  通过这件事,金云飞觉得自己的腰板又硬了不少。
  鞋业协会,老子就是不加入。
  金云飞的注意力,又很快回到了鞋事上来。
第0125章
人是会变的
  春节后到凉鞋上市,对制鞋行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
  首先时间很短,有的年份两个月多,有的年份只有一个半月,根本来不及开发新鞋。一般的小企业或个体户,这段时间是不开工的,因为万一新鞋“扑街”,损失就无可挽回。
  但这个阶段不开工,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等到凉鞋季再开工时,就很难招到工人特别是熟练工。
  外来务工者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过完春节就急着出门,有的直接回老企业,有的去劳务市场,没人会等到一两个月后的凉鞋季。
  金云飞他们经过几年探索,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一边生产去年的“老鞋”,一边招工,哪怕不赚钱或亏本,也要“养着”员工,等待凉鞋季的到来。
  这个阶段生产“老鞋”,生产方是被动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价格也以低廉为主。
  金云飞就在坚持生产,而销售上采取的是“订货”为主,客户要什么鞋,他就生产什么鞋,成品仓库里尽量不压货。
  祖国大地,大江南北,气候大不相同,这给了广大鞋企极大的回旋余地,正应了那句老话,东方不亮西方亮,南边北边两开花。
  北方还在冰天雪地,云飞公司没有相应的鞋,长江南北,冬季已近尾声,加厚的旅游鞋和迈克鞋可以销售,南方地区,春天露头,还是不加厚的旅游鞋和迈克鞋的季节。
  这个时候,云飞公司的优势就显示了出来,三百六十几个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哪怕只来了三分之一,也足以保障车间的机器不停。
  只用了半个月,云飞公司就基本恢复了生产能力,员工总数已接近六百人。
  当然了,机器响了,员工队伍也稳定了,可就是利润率也噌噌的下来了。
  岳父曾是银行的,与岳母一样,都是会计出身,搞成本核算,正是他们的长项。
  正月月底,岳父岳母送来一份月报,月报上说,利润不到十万元,这对一个五六百人的鞋厂来说,等于是亏本。
  金云飞门儿清,旅游鞋比原价低三元一双,迈克鞋比原价低两元五角,金云飞就是奔着不赚钱的目标去的。
  只有内行人才会知道金云飞的险恶用心,一是打压竞争对手,二是淘汰这些曾畅销市场的老鞋样。
  与此同时,凉鞋的鞋样设计和鞋底设计,也在悄悄的按部就班地准备着。
  这个时候,来金云飞办公室的人,往往是同行多于客户,因为大家都知道,金云飞不但搜集新鞋样的能力强,就是设计新鞋样的本事,至少本地没有同行能胜过他。
  二月二,龙抬头。
  金云飞这天没见到龙,却迎来了老同学郑三宝。
  说来也怪,在保持来往的同学中,以前金云飞最讨厌郑三宝,现在却越来越欣赏他。
  人是会变的,鞋料店,鞋底厂,托运站……现在的郑三宝,已成了事业型的郑三宝。
  自从搬来泽谷工业区,金云飞的鞋料采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直接从生产厂家那里采购。
  但为了照顾本地的熟人,还有一部分原料,金云飞坚持就地采购。
  郑三宝就是其中之一,他和陈冬华二人,每年与云飞公司的生意也有好几百万。
  郑大老板,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金大老板,我是为了生意,给你拍马屁来了。
  去,老子是人不是马。
  哈哈……总而言之,你这棵大树,我是坚决抱着不放的。
  好,好。金云飞笑了笑,说道:三宝,我今年打算改变原料采购办法,主要是针对你们这些本地供应商的。
  哦?你说来听听。
  这样。以后像你的东西,你送过来办理入库手续后,直接送到各个车间。就摆在各个车间,我用多少,你补多少,每个月结账一次。
  郑三宝脑子快,思忖着道:这就是说,大家的各种原料都搁在车间,背靠背的竞争。也就是说,我除了拍你的马屁,还得向你各车间的管理员们拍马屁。
  呵呵……也可以这么理解,但主要是拍我各车间管理员们的马屁。
  大飞,你太鬼了。
  怎么样,怎么样?
  就这么干。我不怕竞争,谁怕谁啊。
  再闲聊了一会,郑三宝夹着包起身告辞。
  可走到门口,郑三宝停下来,看了看金云飞欲言又止。
  有事,金云飞叫住了郑三宝:三宝,要是有与我有关的事,你却不告诉我,那我得重新考量你我的朋友关系。
  郑三宝回到沙发边坐了下来,犹豫了一下,说道:你家老三的事,还包括陈冬华。
  哦,是什么事?
  郑三宝道:以我看啊,你家老三他……现在的心思,根本就没放在做鞋上。
  不会吧。金云飞道:过年时他来过,他跟我说,去年总共赚了一百三十多万,这个业绩不差啊。
  大飞,你家老三可能没说实话。据我所知,赚是赚了,但没赚这么多。我听说,他有应收未收款两百三十几万,应付未付款也有两百多万。好像资金链出了问题,比方说,我的原料款,他就还欠着二十几万。我还听说,去年底给员工们发工资,他还临时从银行贷了一百万。
  金云飞听着听着,脸色变黑,眉头也皱了起来。
  大飞,我是不是多嘴了?
  三宝,我得谢你,我替我爸妈谢你。你继续说。
  还有。郑三宝道:现在,你家老三根本就没打算开工,他想等到凉鞋季再开工。我都替他担心,那么大的鞋厂,现在不开工,等到了凉鞋季,恐怕招不到那么多的工人。
  点了点头,金云飞问道:三宝,那他现在在干什么?还有,你刚才提到了陈冬华,我家老三跟他有什么关联,俩货是不是又去赌博了?
  这个,这个……郑三宝道:我听说,是听说啊。我听说他俩联手,在偷偷的放高利贷,不知道是不是事实。
  说到这里,郑三宝起身,但不忘补了一句:大飞,别说是我说的啊。
  这个当然,金云飞下了保证,再把郑三宝送到车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