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当家(校对)第17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8/1738

  老爷子说道:“你的《体会经济学》,已经在学界站稳了脚跟。现在连你的敌人,都不能随便的否定你。而现在的问题,应该解决当时宣传中的矫枉过正。”
  “你的意思是……我们过分的贬低了市场的作用?”
  “你仔细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
  白手仔细的想了想,点着头道:“好像是这样的。不过,当时这样做是必须的。”
  老爷子问道:“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设法纠正一下呢?”
  “嗯,有道理,也很有这个必要。”
  “我是这样想的。《体会经济学》不仅是从计划经济的立场出发,它也不排斥市场经济。接下来的宣传方向,不仅不排斥市场经济,而且要以市场经济为理论基础。”
  姜还是老的辣。
  白手不得不佩服老爷子,一百多岁了,思维还如此的敏锐。
  白手自己是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没有老爷子想得如此深刻。
  “小白,毕竟现在的主流,还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市场经济不仅不能缩减,而且还要继续加强和深化。咱们可以批判市场经济的不足和弊端,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场经济的主流作用。”
  “老爷子,我明白我应该怎么做了。”
  老爷子思忖了一下。
  “小白,你要记住。不能被别人揪住辫子,饭可以乱吃,酒也可以乱喝,但话不能能说,文章不能乱写。姓潘的,姓田的,那可是两盏不省油的灯啊。”
  老爷子说得没错,两盏不省油的灯,很快就开始搞事了。
第1782章
反击来了
  潘教授和田教授以及高教授三人,联合向市政策研究室提交了一个课题。
  这个课题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应该如何拯救这个国家的经济,是用宏观调控的办法,还是用市场的方式。
  还别说,这个课题得到了市政策研究室的支持,并很快就同意立项。
  而且市政策研究室还同意,市政策研究室和参事二室合作,先举行一次内部讨论会。
  而且还提出一个建议,双方的副研究员以上人员,都要在讨论会上发言。
  关于这个课题的讨论通知,就贴在大办公室的小黑板上。
  一开始,白手并没有觉得不对劲。
  但吃过午饭,回到自己办公室后,白手越想越不对劲。
  参事二室与对门的市政策研究室,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对门的能提出课题。
  就像最近刚下来的那三个课题,就是市政策研究室提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参事二室并不提出课题,就像学生一样,老师出题,学生只有做题的任务,而没有出题的职责。
  说到底,参事二室只是一个辅助机构,担当的是顾问的角色。
  白手越想越不对劲,起身去找吴刘二位教授,想向二老请教。
  巧了,门刚拉开,吴刘二位教授就在门口。
  白手赶紧迎进来。
  “两位前辈,我正要去找你们呢。”
  刘教授笑着问道:“是为了那个讨论会的通知吧?”
  白手点了点头,“有点不对劲啊。”
  吴教授也点了点头,“我们判断是冲着你来的。刚刚我们接了一个电话,是对门的一位同行打来的,也正好证实了我们的想法。”
  白手不解道:“我就不明白了。冲着我来的,可这文章怎么做呢?拿这种题目冲我开炮?”
  吴教授说道:“你不是有《体会经济学》吗?咱们这里,还有对门,号称经济学家的不少于十五个。就综合水平来说,特别是名气,潘教授最高。可连她也没有创立学说。你有学说,不冲着你还能冲着谁?”
  刘教授说道:“咱们在宣传《体会经济学》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两只手的作用。一只手是市场经济,另一只手是宏观调控。咱们的观点是,两只手的作用是同样的。可是,咱们参事二室,加上对门的专家,大部分是不赞成咱们这个说法的。即使像余文杰那样,虽然很赞赏《体会经济学》,但也不认同咱们的观点。”
  白手点点头,向二老说了说齐老爷子的提醒。
  “……总而言之,老爷子认为,新自由主义泛滥,市场经济是主流。咱们的观点是少数派,很容易受到攻击。”
  吴教授叹道:“大师就是大师,比咱们看得深刻啊。”
  刘教授也深有感触,“老吴,你我才七十岁。在一百多岁的齐老爷子面前,咱们就是小屁孩。”
  白手说道:“最近,我也有点得意忘形了。”
  “哦,这话怎么讲?”刘教授问道。
  “当初把我放到参事二室,是为了打破一家独大的局面,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池塘里扔一颗石头。现在看来,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这也就是说,我也该收敛收敛了。或者,我的方向也该调整调整了。”
  吴教授嗯了一声,“小白,我和老刘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基本立场。我始终认为,市场经济只是一只手,单凭这一只手,不可能搞好经济。要想搞好经济,必须还有另一只手。另一只手就是宏观调控,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在需要时出现的手。”
  刘教授笑道:“这就对了。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才是我欣赏的白参事。”
  吴教授也说道:“小白,我们想好了。到时候你尽管发挥,我和老刘为你打圆场。”
  “两位前辈,谢谢了。”
  果不其然,过了一个星期,讨论会就迫不及待的召开了。
  参事二室这边,杨副主任和八位参事全部出席。
  对门的也派出一位副主任,以及十二位专家。
  讨论会由杨副主任主持,地点在参事二室的大办公室。
  杨副主任的开场白结束后,微笑着问道:“下面,哪位专家愿意先打头炮?”
  这时,白手站了起来。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白手深思熟虑以后选择的策略。
  “诸位,我先说。咱们要讨论的是一个大题目,我抛砖引玉。我说得不对,请诸位批评指正。”
  有掌声,但不热烈。
  “一个国家要恢复经济,有两个办法驱动复苏。一是在政府主导的宏观政策调控下,配合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带动经济复苏。二是单靠印钱,政府不介入,让市场自主恢复。我反对第二个办法,因为这就像是给没挂挡的汽车轰油门,即使发动机烧了,汽车也无法跑起来。”
  “道理很简单,钱印得再多,社会的实物财富并没有因此增加。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狡猾地认为,政府介入最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小政府完全没有实力和能力来管理和调节大市场、大社会,尤其是在市场和社会遭遇巨大困境的时候。”
  “西方国家对政府的定义,更多的是一个规则制定者和监督者,而不是社会管理者。社会出什么问题了,政府管不了,或者政府根本不管,政府负责的只是制定规则。政府即使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通过制定新的规则,让社会自己按照新的规则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政府直接参与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在经济问题上更是如此。丑国为什么喜欢印钱和撒钱?就是因为政府没有能力,政府难以介入经济管理。所以他们想直接通过货币刺激这样的经济手段来提振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然而现实表明,在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配套政策和调控组织能力的支持,单纯的印钱撒钱并不会起作用。”
  “因为对社会而言,它需要的是真实的物质生产和劳动,经济才能恢复。如果货币和实体经济脱钩了,那么印再多的钱,也只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不会让经济重新运行起来……”
第1783章
白手狡猾
  顿了顿,白手继续说道:
  “下面,我想再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一个方面,是我对这个题目的质疑。我想请问,这个题目所指的国家是什么国家?是小国还是大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
  “诸位,在经济危机面前,那些小国和那些发展中国家,都是被动的和无能为力的。请问那些人口只有几万或几十万的国家,他们如何拯救自己的经济?他们不行的,市场经济救不了他们。他们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很难走出困境的。”
  “欧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欧盟诞生以前,欧洲在经济上是一盘散沙,难以抵御各种经济危机。正因如此,才诞生了欧盟,才有了欧元区。如果说,北约的诞生,是为了对付佩约,那么这个欧盟以及欧元区,实际上是为了抗衡丑国和丑元。”
  “小国和弱国,还有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是玩不了单纯的市场经济的。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也是发达国家,可它为什么走向衰落呢?就是因为丑国强迫它签署了广场协议。在座诸位,你们谁能告诉我,一个国家强迫另一个国家签署协议是市场经济下的行为吗?”
  “现在我说说另一方面,就是咱们国家。咱们通常所说,推动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共有三驾马车,就是基建、出口和内需。我不知道三驾马车的具体比例,但我知道缺一不可。我还知道,决定出口和内需的因素,是市场大于宏观调控。但是,不管市场起到多大的作用,宏观调控还是存在的。”
  “在出口方面,还关联着进口。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有汇率因素的作用。不管你们承认不承认,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汇率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交给市场。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丑国,它要维持丑元的霸权地位,也经常动用非市场的行为。”
  “关于内需,则更需要政策发挥作用。在咱们国家,不仅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脱贫,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人口处于低收入状态。试问诸位,市场经济如何帮他们脱贫,如何帮他们增加收入?咱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北方不如南方,西部远远落后于东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财政转移支付,又怎么能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
  “至于基建也就是投资,就更离不开宏观调控了。投资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国家投资、民间投资和外来资本。请大家翻阅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哪一年的投资不是国家投资占主要部分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国家投资,咱们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规模。诸位,国家投资应该算是宏观调控吧?”
  “有的人质疑国企的效率,质疑宏观调控对市场的挤占。可他们忘了,国企对市场的补充,危机中的压舱石作用,对落后地区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是民营企业,它们敢于出钱在落后地区建设高速公路吗?”
  “资本的天性就是贪婪,资本逐利,无可非议。民间投资,外来资本,大多追求短期利益,不会为十年几十年的以后考虑。诸位,按照市场万能论的说法,不用考虑未来的发展,只需追求眼前的利益。那如果这样,咱们的五年计划就用不着了。推而广之,经济不用研究了,交给市场就行了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8/17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